簡體版

第435章 心理醫生???

時間很快來到四月的最後一天。

當《滾石》專輯的錄制進入到收尾階段的時候,發行六周的《郊區的耶穌》,北美銷量也終于邁過了五百萬張的門檻。

這張專輯銷量並不理想,六周五百萬張,以樂隊現在的咖位而言,只能算是及格。

但這僅僅只是實體銷量,如果算上數字版本的網絡銷量,起碼要翻上四倍。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數字版實在是太便宜了,平均不到八美元的價格,相較于實體專輯的二十多美元,相差三倍。

而且以現在的技術,數字版本的音質並不會比cd版本差多少,即使有少許差別,以絕大多數人的設備和听力,都無法分辨出來。

反而是價格上的差距,是實實在在的十幾美元。

至于pod或是帶有mp3功能的音樂播放器、手機或者其它設備,在2004年的北美,普及度已經是非常高了,不說人手一個,但起碼經常听歌的人必然會購買一台。

除了少數不在乎錢的人,或者是對cd、黑膠情有獨鐘的群體,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更便宜的數字版本。

這也讓樂隊在《郊區的耶穌》這張專輯上的收入銳減。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算術問題,一張數字版專輯8美元,還要和音樂平台進行分成,落到樂隊手中的只有一半甚至更低,而一張實體唱片,樂隊至少可以拿到16美元以上,相當于數字專輯的四倍。

而銷量……

數字唱片的銷量潛力確實比實體唱片更高,但整體收入上,必然是下滑的。

而且隨著數字唱片的不斷發展,這一現象還會越來越嚴重。

不過,數字唱片的發展,對樂壇整體來說是一件好事,互聯網媒體的模式拉近了明星和粉絲之間的距離。

而對于那些頂級明星來說,唱片銷售上的收入或許會有所損失,但粉絲數量更多,完全可以通過其它方式加倍的賺回來。

羅杰的經紀人團隊中,負責職業生涯規劃的皮埃爾-奧瑟就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問題。

在最近一次踫面中,這位滿臉橫肉的斯拉夫人就嚴肅地提出,樂隊應該考慮拓展收入,盡快擺月兌目前這種幾乎完全依賴唱片銷售收入的「困境」。

听了皮埃爾-奧瑟的建議,羅杰思考了足足五分鐘,反問道︰「你認為應該怎麼做?」

「這取決于你們的想法,如果不打算轉型的話,對于樂壇明星來說,主要收入來源就那麼幾種。專輯、巡演、廣告代言、版權開發、商業演出、以及在其它電視節目中客串演出。」

皮埃爾-奧瑟停仔細分析了一遍。

專輯自然不必多提,在這方面的收入上,只會逐年減少。

但完全放棄出新專輯是不可能的,樂隊現在積累下來的作品數量確實不少,但以「年齡」而論,還沒到可以吃老本的地步。

按照皮埃爾-奧瑟的規劃,最遲從2005年開始,樂隊出新專輯的速度應該降低至每年一張《搖滾聖經》系列、每兩年一張其它專輯,直至《搖滾聖經》系列完結。

而巡演,則應該取代專輯,成為樂隊的核心收入來源。

以樂隊現在的影響力,僅僅只舉辦過三次北美巡演,和一場單場的海外演唱會,這個數量簡直是少得驚人。

至少在未來的五年之中,樂隊都應該將主要的精力放在巡演上,尤其是海外的巡演。

而海外巡演去哪,這也是有講究的,非洲幾乎可以排除在外,南美洲這樣搖滾氛圍狂熱,但消費能力較低的地區也可以少去。

歐洲和亞洲,應該成為主要的市場開拓地。

前者的市場高度發達、成熟,而後者,則是著重于未來。

至于廣告代言方面,皮埃爾-奧瑟認為這可以成為樂隊一個相當重要的收入補充,選取合適的品牌,接取三到五個產品的代言,以現在的市場行情,可以為樂隊帶來每年兩三千萬美元的收入,也不會佔用樂隊過多的工作時間。

只接一兩個?錢太少,意義不大。

接太多?又會影響到樂隊的主業,反而得不償失。

至于版權開發方面,倒是沒什麼需要特別注意的,繼續沿用現有的,也是樂壇最普遍的模式走下去就是了,隨著樂隊作品的積累,以及影響力的擴散,這一塊的收入自然會逐漸增長。

反而是在商業演出、綜藝節目客串上,皮埃爾-奧瑟認為樂隊不應該過多的參與。

雖然這兩項收入相當高,但卻很容易拉低格調。

對于定位為超級巨星的羅杰三人來說,為了多賺點錢去拉低自己的逼格,絕對是得不償失的事情。

「這樣,你和西奧多踫個面,商量個具體的方案出來。」

羅杰幾乎被皮埃爾-奧瑟當場說服,但涉及樂隊未來的發展策略,至少也需要一份完善、可行的計劃,而不是單听對方的三言兩語就做出決定。

在羅杰原本的計劃當中,2006年之前,都應該是大量發行專輯的階段,而不是側重巡演。

但既然專輯收入大幅度降低的跡象已經明顯得不能再明顯,羅杰也不會傻乎乎地繼續一條道走到黑。

歸根結底,樂隊的發展策略,始終是為了利益服務,而不是為了出專輯而出專輯。

就好像在2001年的時候,樂隊為了《燃燒》專輯的宣傳,站在了華盛頓當局的立場上,支持對恐怖主義宣戰。

而現在,為了蹭今年大選的熱度,放出了《郊區的耶穌》這張反戰意味十足的專輯。

事實上,樂隊從來沒有站在主戰派或者反戰派一方,而是始終站在對自己有利的立場上。

皮埃爾-奧瑟很快就告辭離開,羅杰看了看時間,已經快到下班時間了,也沒有回到錄音室繼續錄歌的想法,吩咐蒂娜-林找來當天的報紙,返回別墅中。

厚厚的一疊報紙上,最上面的是一份《華盛頓郵報》。

正值大選年,幾乎任何媒體上都可以看到驢黨和象黨之間的口水戰,更不要說幾乎相當于北美官媒的《華盛頓郵報》了。

剛翻開報紙,羅杰就從驢黨候選人的競選發言中看到了自己的樂隊。

《郊區的耶穌》這張專輯,被驢黨的候選人用來攻擊象黨的候選人,也就是現任的總統。

驢黨提道︰「象黨的中東策略是愚蠢的,我們為了這場不必要的戰爭付出了太多的代價,是時候停止,接我們的戰士回家了!就像《郊區的耶穌》中唱的那樣,【生命在循環,但永遠無法得到救贖】……」

「有趣。」

羅杰想了半天,給出一個不知是好是壞的評價。

無論是前世還是今生,羅杰對政.治的理解都很淺薄,也沒有興趣涉足這個堪稱恐怖的雷區。

就連如何將《郊區的耶穌》和這一屆大選聯系起來,如何炒作,尺度如何把握,這些細節都是由mad唱片的專業人士去完成的,樂隊壓根沒有去參與。

至于這一屆大選的勝利者是驢黨還是象黨,對羅杰來說都是無所謂的事情。

蹭一波熱度就夠了,等到大選塵埃落定,專輯的銷售高峰期早就結束了。

《華盛頓郵報》很快被丟到一旁,雖然大選年在北美向來是相當重要的年份,但羅杰對政.治之類向來沒有任何的興趣。

與其關心白宮內外的博弈,還不如多關注一下娛樂圈內的事情。

翻了一會娛樂類的報紙,新聞倒是不少,但卻沒發現什麼太值得注意的事情。

某個當紅歌星又出了新專輯。

好萊塢新生代小花旦酒後在夜店和人大打出手。

nba頭號球星陷入離婚官司。

……

諸如此類,大多以八卦居多,甚至沒有多少羅杰關心的名字。

不過身在娛樂圈,多了解一些亂七八糟的傳聞,總歸還是有點用處的。

說不定哪天就用得上。

正看得入神,羅杰突然感覺到肩膀被人拍了一下,突然一驚,差點蹦起來。

抬頭一看,卻是安妮不知道什麼時候離開了錄音室,找了過來。

「你嚇死我了。」

羅杰松了一口氣,心髒卻依然還在劇烈地跳動著。

許多人應該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在十分專注的時候,突然被人嚇上一嚇,那感覺絕對讓人印象深刻。

「看什麼呢?這麼專注,叫你半天都不理我。」

安妮好奇地探出腦袋,卻看到報紙上的八卦版面︰「【波姬-小絲患上產後抑郁癥】??嘁,你什麼時候也變得這麼八卦了?還是說你對這個四十多歲的老太婆感興趣??」

這是一位六零後的好萊塢女演員,按照年齡來算,也差不多是四十歲左右。

「……」

羅杰無語的看著安妮,沉默了好一陣,才拿起報紙,指著另外一邊說道︰「我在看這個。」

在羅杰的手指處,卻是另一個標題︰【氣候變暖或導致提前進入冰河時期?】

這是《後天》電影的一篇宣傳軟文,將這部災難電影與環保等問題扯到了一起。

不管這個聯系在科學上是否有邏輯可言,總之找到一個看上去靠譜的關聯點,然後玩命地吹就對了。

在宣傳上,好萊塢一向沒有任何節操可言。

《後天》這只能算是常規,如《女巫布萊爾》這樣引發北美社會動蕩,都很常見。

甚至于後世的《2012》,為了票房而捏造虛假的末日傳聞,直接引發了全球性的恐慌。

而好萊塢的片商們可不會在乎這些,他們只在乎影片宣傳的效果是否理想,能賺到多少美元。

事實上,樂壇也同樣沒什麼節操,只不過在宣傳手段上,由于「內容」的局限性,很難像好萊塢那般花樣百出。

安妮單手撐在沙發背上,一個翻躍,直接跳了過來,坐到羅杰身邊,問道︰「首映式是五月的最後一個周四?」

羅杰的眼皮微微跳了跳,卻是明智地無視了安妮跳月兌的舉動,當做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點頭道︰「對,陣亡將士紀念日檔期。這部電影有我們的五千多萬美元投資,別忘了去捧場。」

按照慣例,陣亡將士紀念日檔期,是北美暑期檔的開端。

這個假期是五月的最後一個周一,但在這個檔期上映的電影,則是在假期之前的周末,提前場則是周四的午夜二十四點,或者說周五的凌晨零點。

二十世紀福克斯本打算將首映式放到亞洲去舉辦,後來不知道出于什麼樣的考慮,取消了這一計劃。

在最終的計劃中,《後天》的首映式仍然在洛杉磯舉辦,地點是著名的地標建築之一,好萊塢中國劇院。

依照好萊塢的慣例,越是大制作的商業電影,首映式的規模就越龐大。

而到場的嘉賓的陣容,也是體現劇組實力的重要部分。

不單單要邀請好萊塢的明星、導演和大牌制作人,同時樂壇明星、乃至于體育明星,也都在邀請之列。

作為主要投資人,哪怕是為了自己的投資考慮,羅杰三人也會親自到場,給《後天》劇組壯聲勢。

為了給劇組在後續與院線方的談判中增添籌碼,羅杰還動用了自己的關系,邀請了大量關系不錯的樂壇明星。

關系較近的歌手、樂隊當中,除了少數幾個檔期有沖突,實在無法到場的之外,其它人悉數答應前來捧場。

當然,這也不僅僅只是給羅杰捧場。

像是【金屬猴子】、【a】這個級別的樂隊也就罷了,諸如雷蒙娜-拉維尼,或是吉姆的【閃現】樂隊,這一級別的樂隊,在投資上億美元的大制作的首映式上走一圈紅地毯,蹭一波鎂光燈,對于自身也是一個很好的宣傳。

畢竟,對于明星這個職業來說,曝光度始終是相當重要的事情,不在乎曝光度的只是極少數個例。

隨口聊了幾句,羅杰突然想起了什麼,抬頭問道︰「對了,瑞克他們呢?怎麼就你一個過來了?」

從《滾石》專輯進入錄音階段開始,絕大多數時間里,樂隊的就餐問題都是在羅杰家里解決的。

畢竟就在一座莊園內,足夠方便,羅杰也不在乎多添幾雙筷子或者幾副刀叉的錢。

「今天蹭飯的只有我一個,瑞克的女朋友今天剛回洛杉磯,有約會。格雷西和米婭要和新隊友排練。」

安妮正說著,露出一個古怪的表情︰「至于賈森……他說約了心理醫生。」

「???」

羅杰一臉懵逼︰「心理醫生???」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