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27章 首周46萬和25%負面反饋

第二個周四,隨著新一期《公告牌》雜志發售,榜單也同步更新。

單曲榜上,《燃燒》專輯的首輪打榜單曲《邪惡女士》排在第十三位。

而在另一份只收錄搖滾類歌曲的北美現代搖滾榜上,《邪惡女士》的排名是第四。

《深淵》的首周銷量還算不錯,盡管一周還沒有過完,詳細的數字也還沒有統計出來。

已經統計出的部分,已經達到了46萬張,包含了上周五到這周三的銷售數據,以及部分城市周四的銷量。

不過,其中三十萬多張,都是在發售的前三天里賣出,接下來的五天里,平均每天不到三萬。

對于一張粉絲向的預熱ep來說,這個銷量曲線很正常。

《燃燒》專輯的銷售預告已經貼滿了零售店的海報廣告,只差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大多數人會選擇等專輯出來了再購買,反正ep里的歌專輯里都有,而專輯里有的,ep中則未必會有。

只有最死忠的粉絲,或者不差錢的家伙,才會每一張唱片都買回去收藏。

而前者往往會在發售的第一時間掏出鈔票,不會等到發行幾周才下手。

環球唱片市場部門對《深淵》的預期也不過是150萬而已。

和銷量相比,無論是環球,還是二十世紀娛樂,亦或是樂隊,更加在意的都是歌迷的評價。

即粉絲口碑。

至于專業口碑那玩意……對于一張在頒獎季沒有任何野心的專輯沒有任何意義。

換成是《信仰》,或許還要考慮一下那些所謂的專業人士的意見。

《燃燒》唯一要在意的,就是粉絲們的看法。

不到一周之內,環球唱片、二十世紀娛樂、以及樂隊,幾乎每天都有至少一場會議,有時一天甚至會有兩場以上的會議要開。

盡管沒有浪費時間的形式主義,每次會議都是直接進入主題,討論完就立刻結束,但仍然佔用了大量的時間。

由于要兼顧宣傳和錄音的緣故,樂隊的人從來沒有到齊過,甚至有幾次壓根沒有出現在會議室里,只是指派了助理依耶塔-哈森旁听。

這一次的會議,也僅僅只有羅杰一個人到場。

胖子和安妮分別去了芝加哥以及洛杉磯,為《燃燒》專輯賣力地做宣傳。

「市場部門向購買ep的歌迷發出了大約一萬兩千份調查問卷,收回8741份。」

大衛-斯科塞斯隨口報出一組數據︰「4752人給出了a和a+的評價,而c及以下的評價只有131。總體而言,《深淵》的口碑非常不錯。」

不同的調查問卷對于評分的標準多種多樣,不過大體而言都是大同小異,無論是分級制還是打分制,區別都不大。

也沒有人會在收集意見的調查問卷中加入讓填寫者感到困擾的復雜規則。

以最低d-、最高a+的分級制標準而言,a和a+代表「非常出色」,而a-和b+則代表「很好,但某方面有一定缺陷」。

c+算是「勉強可以接受」,再往下則表示沒什麼亮點,並且缺陷嚴重。

至于d以下的評價,如果哪張專輯在這個區間得到百分之二十以上的票數,意味著這張專輯壓根就不該被制作出來。

在b+到a+的這個區間,《深淵》專輯得到了超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評分率,其中單單只是a和a+就超過一半。

哪怕寄出這些問卷的都是樂隊的粉絲,這也是一個非常高的支持率了。

數據不能代表一切,但卻能說明足夠多的問題。

不到一萬份調查問卷,采樣範圍不算很廣,但考慮到覆蓋率,已經可以體現較為普遍的觀點了。

至少能夠體現購買了這張專輯的大部分人的觀點。

至于沒買的……

需要在乎這些人的意見嗎?

統計調查問卷是一個很費時費力的工作,那些選擇題還好說,而涉及到主觀的「填空題」,對于統計的工作人員來說就很煩人了。

例如「對這張ep有什麼不滿或者建議」這樣的問題,問卷上的回答簡直是五花八門,什麼答案都有。

在發到每個人手中的報告上,環球唱片挑出了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意見。

例如有接近百分之二十五的歌迷對《深淵》的定價表示不滿,認為「太貴了」。

盡管這個鍋實際上應該是零售商來背。

環球唱片為《深淵》制訂的批發價是6美元,建議零售價7.99美元。

平均每首歌2美元的cd售價,算是一個中等的價格,也是絕大多數歌迷能夠接受的數字。

哪怕是對生活在貧困線附近的低收入群體而言,這個價格也是可以接受的。

畢竟在北美,任何涉及到「版權」兩個字的東西都貴的離譜,音樂專輯已經算是最便宜的了。

但有幾家連鎖零售品牌,擺在貨架上的價格卻是9.99美元,足足貴了2美元。

零售商對于唱片的售價有很大的自主權,盡管銷售合同中規定了一個範圍,但也只是範圍而已。

說白了,我用6美元一張的價格從你手中把cd批發回去,東西就是我的了,怎麼賣和你沒關系。

當然,若是發行方足夠強勢,什麼都有得談。

但涉及到店鋪的打折活動,或者其它一系列促銷政策,根本不可能規定一個固定的統一價格,除非全是自己的店。

「百事達……」

羅杰猶豫了一下,又閉上了嘴,「算了,當我沒說。」

首先漲價的就是北美影音制品的零售、租賃巨頭百事達。

不過作為幾乎壟斷了這個行業的巨無霸,百事達的傲慢也是人盡皆知的。

對好萊塢的大公司或許態度會好一點,畢竟錄像帶租賃是他們最主要的業務。

但對樂壇的發行方,百事達的態度就沒那麼好了。

「我願意賣你的專輯是給你面子,別給臉不要臉。」

大概就是這麼個態度,哪怕是對于五大,也同樣如此,畢竟音樂專輯的零售只是附帶的業務,而不是主業。

盡管,這樣一個附帶業務,起碼也佔據了北美百分之十的實體專輯銷售。

(ps︰百事達確實有賣錄音帶和cd唱片的業務,而且體量不小,但主業還是租電影錄像帶。)

「百事達不可能為我們做出改變。」

大衛-斯科塞斯搖了搖頭,換成是母公司環球影業去談,說不定對方會答應一些不過分的條件。

但環球唱片?

對百事達的影響力太小了,幾乎為零。

和輝煌了近一個世紀的環球影業相比,還不到五歲的環球唱片雖然規模龐大,但影響力相差卻太遠了。

在樂壇之內還玩得轉,出了流行樂壇這個領域,除了「環球」這個名字,沒有任何影響力可言。

在幾年前,環球影業以約1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寶麗金唱片,以此為基礎,砸下大筆的美元成立了環球唱片。

這家新興的唱片公司確實沒有辜負母公司的投資,成功擠入樂壇前五,成為一家巨無霸級別的公司。

甚至于在核心業務區北美,環球唱片的體量僅次于排在第一的華納,將索尼、百代等巨頭都壓了下去。

但也就僅此而已了,由于時間的緣故,環球唱片雖然無論是資本還是盈利能力都極為恐怖,但影響力卻還無法延伸到樂壇之外。

而且這個目標,在短期內幾乎不太可能指望得上。

百事達的實體專輯銷售業務確實很龐大,但本質上這是一家好萊塢的公司,而不是樂壇的。

沉默了好一會,大衛-斯科塞斯繼續開口道︰「百事達的事先放到一邊,我們現在要解決歌迷負面反饋的問題。」

最嚴重的負面反饋就是對定價過高感到不滿。

9.99美元,如果是專輯,可以說是便宜得過分。

但四首歌的ep,卻又嫌太貴了點。

北美的人均收入確實很高,尤其是太平洋對岸那個不可描述的國度還沒有追趕上來的這個年代,單以中位數收入而言,北美是世界第一。

但差不多十美元一張的ep,也不是所有人都舍得買的。

按照二十一世紀初的購買力,十美元,大約夠一個普通家庭一天的伙食費如果是在家做飯的話。

或者說給汽車加上五加侖(約19升)的汽油。

富人階層暫且不提,對于中產階級收入以上的人來說,十美元也不是什麼值得在意的數字。

根據北美官方公開的數據,月收入在一千美元的「貧困線」以下的家庭,比例接近五分之一。

和高收入相對應的,是北美高昂的物價和稅收。

一千美元的月收入,放到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足以過得不錯,但在北美,也僅僅只是餓不死。

如果考慮到房產稅之類亂七八糟的稅收,或許未必能生活在溫飽線以上。

別以為窮人就不用繳稅,萬稅之國的名號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對于這些群體來說,別說十美元了,哪怕一美元都是要算著花的。

而在搖滾音樂的粉絲當中,低收入群體所佔的比例是很高的。

一張ep貴上一兩美元,可能會導致銷量下降百分之十甚至更多。

羅杰忍不住撓了撓頭︰「按正常價格賣的零售店應該比亂漲價的要多吧?」

無論是發行方、制作方或者是樂隊,都管不到零售商頭上。

中間畢竟還隔著一層經銷商呢,一般的小規模零售商都是向經銷商購買。

只有百事達之類的連鎖巨頭,才會直接向發行方大量購買唱片。

關于部分零售商胡亂漲價的事,羅杰也提不出什麼好的辦法。

在羅杰看來,這家店賣得貴,換一家買不就行了?

又不是所有零售商都漲價,大部分還是按照7.99美元的建議零售價來賣的,有些搞促銷活動的店賣得還要更便宜些。

「按店面數量算的話,價格高于8.5美元的零售商只有不到五分之一。」

環球唱片顯然調查過相關的情況,大衛-斯科塞斯的臉色很嚴肅︰「但是如果只考慮位于銷量集中區域的店面,這個比例會上升到三分之一。」

這很好理解。

位于市中心的零售店,和位于遠郊的零售店,銷量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

前者肯定比後者重要得多。

加西亞-賴斯特頓扮演了一整個下午的雕像,突然輕咳一聲,開口道︰「我們不能向唱片業協會抗議嗎?」

雖然樂隊沒有任何一名工會成員,但無論是環球唱片,還是二十世紀娛樂,無論是公司本身,亦或是大部分高層,至少都加入了唱片業協會。

作為行業的管理者和監督者,唱片業協會對整個唱片行業的影響力甚至比聯邦法院還要強。

但是,工會並不是萬能的,也不是少數人手中謀取權利的工具。

「指望工會不現實,零售商定下的價格沒有超過十美元,這是符合工會規定的。即使不考慮這一點,以唱片業協會那幫老爺們的效率,最起碼也要兩周才能協調好這個問題,慢一點的話或許要一個月以上。」

大衛-斯科塞斯搖搖頭,「算了,這件事交給市場部門去處理,你們不用操心了。」

唱片業協會不是起不到任何作用,而是太慢。

大多數唱片公司遇到這種情況,也沒什麼太好的辦法,只能指望工會去處理。

然而效率是一個很大的麻煩,在唱片業協會完成扯皮、調查、協調之後,最起碼也是幾周的時間過去了。

而在這段時間里所累積的負面口碑,卻是很難消除的。

粉絲們可不管價格是誰定的,只會把鍋甩到樂隊和發行公司的頭上。

這多少會對《燃燒》專輯有些影響,盡管影響並不大,但卻不能當它不存在。

大衛-斯科塞斯也只是抱著萬一的想法,看看二十世紀娛樂或是樂隊能不能提出什麼有用的建議。

不過很顯然,這個打算落空了。

指望這幫非專業人士來解決問題,並不是一個靠譜的想法。

大衛-斯科塞斯很生硬地轉移了話題︰「在回收的調查問卷中,有近6000名歌迷表示希望看到樂隊的巡演,並且如果條件合適,會到現場觀看。」

這個比例非常高,不過鑒于有著「條件合適」這個前提……

「條件合適」,這四個字可以解讀出很多意思。

按照羅杰的理解,就是如果票夠便宜、時間和地點合適、而且心情夠好的時候,大概、也許、可能、說不定會去現場。

但無論如何,至少粉絲們表示了對巡演的期待,這是一個很好的風向。

「樂隊最近的巡演計劃是在十月份,前期的宣傳從年初就已經開始了。」

羅杰提醒了一句。

大衛-斯科塞斯點點頭︰「我的意思是,下半年的巡演可以和專輯同步進行宣傳。」

盡管巡演計劃和環球唱片沒有半毛錢的關系,但這樣的合作完全是雙贏。

將巡演和《燃燒》、《信仰》專輯聯系在一起,可以很有效地提升兩張專輯的關注度。

最直接的體現就是銷量。

而且還可以省下一筆宣傳預算。

而對二十世紀娛樂來說,有了環球唱片的參與,巡演的宣傳更加容易博取歌迷的關注。

簡而言之,將兩張專輯和巡演聯系起來,宣傳費用更低,效果也會更理想。

加西亞-賴斯特頓只是考慮了幾秒鐘,就點頭同意︰「我代表公司,原則上同意這個方案,具體的細節我們再談。」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