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諸子爭位

隨著推選制舉行在即,你現在去街市上,哪怕是詢問一個三歲孩童,而今大極王朝最為要緊的事情是什麼,他都會回答,是推選制。

那麼,到底什麼是推選制呢?形式上和上古推賢一樣,只是哪怕是再像,也不可能改變大極王朝是一個世襲王朝這一基本特征。

模仿上古部落社會的推選,本就不可能完全照搬過來。旁的不說,候選人這一條,就已經充分證明推選制的局限性,所有候選人都必須有皇家血脈,哪怕是旁支,也需要靠近正統血脈這一支。

這是昔日女皇明帝為了討好皇族而設置的條件,也是為了維系帝國統一所必須實行的。

遇上某在位的帝王兒孫滿堂,候選人多的時候,有十數人的,再少,也必須要有三人以上,這是宣帝設置的硬性條件。

否則就沒有推選的必要了,沒有比較,如何知曉好壞。

大極王朝行推選制,對于朝野上下,文武高官,都不亞于準備一場戰爭,為了確保推選制的公平,首先必須確保推選之地,也就是那些縣城的人丁無誤,畢竟,考核的核心,是看百姓對你的支持率。

人口計算都出現問題,真實性那就大打折扣了。

此外為了挑選出擁有發展潛力的縣城,背後是無數臣工的操勞,巨大的統計數據,說是不亞于戰爭,絕對不是一句虛言。

另外,為了提防敵對勢力破壞推選制,軍方也需要時刻警惕,破壞遠遠比創造來得簡單,你辛辛苦苦,帶領軍民,墾荒拓土,被敵人一把火燒得干干淨淨,試問你心境何如。

最後,不說那些外患,光是內憂就已經麻煩不小了。需知,諸皇子之間,可是競爭關系。

推選制也不是一定要達到多少的支持率,只需要比對手的支持率高就行了,說直白點,就是比爛,我雖然爛,只要你比我更爛,我就贏了。

目的是明確的,在推選制舉行的數千年內,可是發生了好幾起皇子互相戕害的事件。明面上傳出如此幾條,暗中沒有被揭發出來的,毫不夸張地說,是這個數字的數百倍。

好在,他們斗,也只是在小小的縣城斗而已,斗得再狠,也傷害不了王朝的核心月復地,上面有天子最為最高的裁判,而這也是昔日明帝的思慮所在了。

制度如此,但是在明帝死後,各方勢力涉足推選制,一心為民的想法被置之腦後,連最高裁判的皇帝,都下場拉偏架,混亂至極。

為了避免天子既做裁判,又做運動員,在宣帝時期,甚至對皇帝的權力都進行了限制,避免資源傾斜地過分嚴重。

也不難想象,當推選制開始的那一刻,參與推選的皇子們,可以說,都具有的儲君身份。

為了籌備推選一事,連著數日,雍王都沒有離開書房,將那些可能被選為推選之地的縣城資料,看了一遍又一遍,不僅僅是看和自己有關的縣城,也在看和幾位兄弟有關的資料。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嘛!不會真的有哪一位皇子只關心自己的轄地吧!

推選制嚴令各位皇子不得互相傾軋,只是,這種事情,又如何能夠預防得了,不必親自出馬,尋找一些綠林匪寇,事後一點蛛絲馬跡都找不到。

雍王乃是天子第四子,前面還有三個哥哥,分別是魯王,晉王和荊王。

他的大哥,也就是大皇子魯王,而今已然是而立之年,便是三皇子荊王,也已經二十有五。

推選制舉行的基礎,便是要有三個候選人,可以說,在七年之前,就可以舉行推選制了,但是,因為雍王是嫡子的緣故,被硬生生地推遲了七年,人生有多少個七年呀!

因為這個緣故,雍王與自己的三個哥哥,其實關系一直都不怎麼好,少一個競爭對手,就多了一分獲勝的希望。

沒有人願意等待。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都是沒有實力之下的言語而已。沒有實力到了極致,那更是會說,人在做天在看,老天會收了你一流的話語,無奈到了極點,可憐又可嘆。

沒有實力的人,才會去尋求上天或是神祇的幫助。所以人道長河之中,古往今來,不難發現,權力越是雄厚的人,越是不相信這些神鬼事跡。

什麼,你說有佛帝佛皇,也有自封道君的君王,你不會真的以為他們信這些吧,不過是把宗教當做工具而已,因為百姓相信這些,順應民心而已,一旦百姓的信仰發生變化,你且再看他們的變化。

說回來,其實推選制延緩推行,也不全是因為雍王的緣故,天子那皇帝寶座沒有坐穩幾年,下面人就想要推翻了嗎?這其中,也有皇帝的私心作祟。

正是因為明白這一點,魯王,晉王,荊王三位皇子才沒有發難,殘存的一些怨氣,也只能夠朝四弟發泄,某種層面上說,雍王成為了天子的替罪羊。

三位皇子多等了七年,也不全是壞事,他們多了七年時間為推選制做準備,這期間暗中布置下來的人脈,不僅可以幫助自己,也可以禍害別人。

所以,盡管雍王乃嫡子的身份,但是朝中看好前面三位皇子的,也不在少數,很多人早在幾年之前,就已經站隊,雍王便是想要挖牆角,也不是這麼容易的。

自己的長處與短板是什麼?雍王自己也明白,也在不遺余力地擴充自己的人馬班底,很多時候,吳毅便充當實行這個任務的角色。

只是,真正能夠拉攏來的人,要麼是北軍出身,要麼是雍王母後的族人。而這些人,本來就是雍王一脈的人,不必拉攏,他們身上已經有了標簽在。

那些頂級大佬們,都在遙遙觀望,誰贏了幫誰。而且他們本身,也不必涉足推選爭斗,反正無論是誰贏了,憑借自身才華,都能夠在新朝佔據一席之地。

頂級大佬邀請不來,關鍵是那些中高級官吏,對于雍王拋出的橄欖枝,貌似興趣也不是特別高。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