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百三十章:完敗

智度眾主這種情懷吳毅頗為欽佩,但是在吳毅眼中,卻是有幾分月兌節了,道:「這世間,若是人人都能夠如大師一樣想,自是少了許多爭端,只是有幾分可能?」

吳毅說著,而智度眾主並不爭辯,含笑听著,就好像在鼓勵吳毅繼續說下去。

不知為何,吳毅還真的咽了一口水,繼續道:「新舊之更迭,舊者不以己為舊,強欲維系地位,新者不得已之下,非暴力之法,不得行新舊更易……悠悠諸天,凡諸如此事,比比皆是!」

最後一個字說出來後,吳毅就好像抽空了最後一絲力氣,吳毅第一次察覺到,連說話也如此困難。

應該是環境的影響,周圍湖泊是七情六欲所構成的,對人心智影響極大,能夠不受其感染,堅守自己心智,就已經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

況且吳毅而今將自己的想法用言語表述而出,不啻于與附近的七情六欲爭辯。所以,才會有如此大的壓力。

這智度眾主,就是故意選了一個這樣的場所吧!單是辯論就已經耗費如此多的心力,即便是真的惱怒,無精打采之下,也做不了什麼。

地方確實是一個好地方,若是心智不堅定,不要說能夠將自己的心智說出來,即便是保持心智,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吳毅心力耗竭,接下來,就是智度眾主表演的時間了,但見他開口便是滔滔不絕。

「事因緣生,故有假有(假諦),虛幻的不真實,故有真空(空諦),「空」與「假」二者不可割裂開來,即為中道(中諦),修行之人,自一心之中,可得而運諸止觀實踐,是為一心三觀……」

智度眾主在言談的時候,自有智慧佛光在其身後顯化,若是細分,有道種智光,一切智光,一切種智光,三光繚繞,面目神聖而不可侵犯。

更加神奇的,是智度眾主通過自己的言辭,更能夠影響兆億計的七情六欲,將之教化普度,堆積了無數年,看得吳毅肉眼發麻的七情六欲,在一點點地消散。

雖然速度不快,但是這個趨勢卻是毋庸置疑的。

「真如隨緣形成一切現象,皆不實在,故為假,對此的觀察冥思則為「假觀」。一切現象既然皆為真如的顯現,沒有獨立的實體,故為空,對此的觀察冥思則是為「空觀」。一切現象同時具有上述兩種性質,稱為「中道」,對此的觀察冥思則為「中道觀」……」

「是以,「中」為天地最高實相,聯三諦之樞紐,調和有空,平衡出世入世,雖一而三,雖三而一,不相妨礙。」

……

漫長的鋪墊之後,智度眾主最後來了一句:「施主,你著相了!」

聲音明明不重,但是比晨鐘暮鼓還要晨鐘暮鼓,就好像自己的世界觀被人粉碎之後,強行注入一個新的世界觀一樣,吳毅以單一零散的例子,對抗別人完整而嚴密的佛門世界體系,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吳毅完敗!

世界觀被粉碎,吳毅的心髒驟停,好像溺水之人一樣,長久呆滯在原地,面色變得紫青,連正常的生理活動,也無法維系。

過了好一段時間,吳毅才緩過氣來,下意識地大口呼吸,但是心髒劇烈地搏動,怕是傷及髒腑,喉嚨間上泛絲絲血絲,腥甜難受。

不過,相比身體的痛苦,此刻識海內的爭執風暴,才是最為艱難的,吳毅有著同輩遠不及的靈識,但是此刻卻如同即將爆炸的火藥桶一樣,兩股不同的意念在劇烈地交鋒,一個小小的踫撞,吳毅就感到劇痛。

即便從心底不認同智度眾主之前所言,但是對方的言語構建的世界體系,實在是太完美了,完全碾壓吳毅自身的意志。

智度眾主不費吹灰之力,單以口舌之能,就將吳毅鎮壓,所以其實不要看五眾主是不善征伐的教僧,但是敵人遇上他們,也未必能夠討到好果子吃。

劇烈的思維風暴,幾乎要摧毀吳毅自身的意志,單憑自己的意志,怕是無法鎮壓下去了,吳毅心中明白此理,本來不願動用神通之力,奈何不動用不行了。

說時遲,那時快,一點微光來到吳毅的識海之中,放大無數倍之後,能夠觀察出,這是一只灰色的魚兒,凡其經過之地,天地時空為之肅靜,風定雲停。

這便是吳毅花費數年才好不容易凝練出的太初神通之種。

也虧得吳毅有此後手,否則怕是要借助外力了。

灰魚雖小,但是輕而易舉地平復吳毅識海內的思維風暴,吞噬雜念的灰魚,個子還是那般,肉眼難見,但是神性增長不少,靈動許多。

眼神再次變得清明,吳毅如釋重負,睜開雙目,道:「大師,是不是該開始那六賊關了?」

再和智度眾主辯論一次,他沒有累,吳毅可是要歇菜了。

智度眾主打量吳毅一眼,看得吳毅去全身起雞皮疙瘩,道:「你果真與我佛門有大緣!」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他之前說的是我與佛門有緣吧!如今變成了大緣,這是要鬧什麼?吳毅有些害怕眼前的大和尚了。

「不必了,既是有緣之人,何來關卡一說,只因那傳送陣乃先人設下,破開空間,易惹來天魔作祟,天魔善鼓弄人心,迷惑五感。特此一考,以免後人受天魔之難。」智度眾主解釋道。

吳毅聞之,有幾分喜悅,道:「既然如此,那就多謝大師了。」

智度眾主復道:「只是那傳送陣常年未曾啟用,是以還需時日置備,短則三兩日,長則旬日。」

吳毅頷首稱謝。

(後注:五眾主,最初是隋代設立的僧職,包括文章中的二十五眾也是一樣,五眾確實是研習文章所列的那些經典,但是並沒有找到智度眾主的說法,這是散人將之小說化的結果,無意冒犯,還請諒解。

文章中,智度眾主口中所言,是出自天台宗智(覬字左半,右為頁字)大師提出的「一心三觀」和「三諦圓融」學說,為了將晦澀的佛經翻譯成樸素的文字,可是耗費散人不小的功夫。)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