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04章 有教無類

王之娥的事不是一例, 從創辦這個學習班以來,學生們已經受了太多的挫折。

楊玉燕也沒想到。

她畢竟只是一個嘴炮, 擅長將事情描述的看起來很像真的,但事實上卻未必會那麼順利。

她以為她提出的學習班就算不能收進很多學生, 但應該是不缺學生的。

可學生們去招生的時候卻屢屢踫璧。

學生們一開始選擇的招生範圍就是乞丐。

乞丐應該是最需要工作的人了吧?

可學生們滿懷熱情, 分好各自負責的街區,以小組為單位, 對窮人和乞丐最多的城區以地毯式的方式進行招生宣傳, 卻被人騙了個底掉。

他們連回來的車費都被騙光了,沒挨打實在是因為人數夠多,又都是年輕力壯的男學生。

原來, 真的有丐幫。

乞丐會抱團這不奇怪,但沒有一個乞丐願意出來工作就很迷。

事後他們開會分析原因,分析來分析去……似乎原因就是「都當乞丐了, 那當然就是不想工作的人啊!」

有一個乞丐很善良,只騙了他們的干糧,騙完就說不想來學習班, 不想學習,也不想工作。

學生當時還不識人心險惡,熱情的勸他︰「你工作了就有錢了啊。」

乞丐︰「我不工作也有錢啊。天天躺在這里就有錢賺啊。」

這還真的無法反駁!

學生︰「你工作了賺的錢才有自尊啊!乞討來的錢不會讓你覺得丟人嗎?」

乞丐︰「……」

乞丐把他們打跑了。

這個學生在工作會議上大聲發言︰「我認為給乞丐錢是一種極為不負責的行為!這會助長他們的懶惰!只要所有人都不給乞丐施舍, 他們就一定會去努力找工作了!」

馬上就有人反駁︰「但有人是真的需要幫助吧?不是所有的乞丐都是太懶才不工作的, 那些生病的啊, 殘疾的啊……」

楊玉燕馬上說︰「街頭就有人故意把人打殘疾控制他們去討錢。」

「真的?」

「天啊!這太殘忍了!」

不管別人怎麼說怎麼想, 這個學生是堅定了從此以後遇見乞討的就不給錢, 一口饅頭都不給。

除了好手好腳的乞丐拒絕工作,個別是真的殘疾或生病,那就真的沒辦法工作,就是招來學習班也沒用。

所以這第一次的招生計劃,失敗。

第二次,他們把目光對準了窮人,就是普通的窮人,家中沒有固定收入,也沒有固定經濟來源的。

但這部分的人本來就很勤勞啊,他們本來就一直在工作啊,不管白天黑夜,拼命找活干。

學生去招生,說想請他們去學校學技術,學會了就可以回來自己做小生意賺錢了,就不用每天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四處找活干。

窮人看傻子一樣看學生︰「做生意要本錢的,我哪里有錢去做買賣。」

學生︰「……」

學生不氣餒,繼續游說︰「可以讓你們家的孩子來上學啊,不收錢!「

窮人擺手︰「不行不行,他們在家里要干活的,去上學了誰來干活啊。」

大人們都出門賺錢了,家里的家務自然是由孩子來干了。所以還沒有灶台高的小孩子就要燒灶煮飯,挑不起扁擔的孩子也要抱著木桶打水,不管男孩還是女孩,都要帶弟妹。手小勁小搓不動衣服?簡單,踩著洗衣服就行了,拎不動柴刀?簡單,用手把柴折斷就行了,折不斷就撕開,撕成一片片的木片子,一樣可以當柴燒。

學生茫然的看向窮人的家里。

老人?老人只要不是動不了了,都在干活,干不了重活就干輕活,不然搓一搓棉線,做幾個香包,做點鞋墊,在家門口巷子口擺個攤,好歹也能賺上一兩分錢,積沙成塔,也是一份收入。

女人?

大戶人家的女人可以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窮人家里的女人可沒有那麼多規矩。她們像男人一樣干活,都是賣力氣,洗衣服做飯看孩子當女乃媽,什麼都行,她們都干。

學生再次回到學校開會,覺得他們的治學方針有很大的問題。

一個男學生十分茫然的發言︰「經過這次的走訪,讓我發現,其實窮人們都很勤勞,但他們就是窮。因為他們的勞動力非常非常的廉價,根本賺不來太多的錢。」

另一個學生說︰「我覺得這還是因為他們沒有知識的緣故。」

但經過楊玉燕這段時間的「調-教」,這回她都沒有開口就有人反駁。

「暫且不說這些窮人有沒有錢和時間去進行長達數年的學習,就算人人都上了學,至少都讀到了中學吧,可街上有那麼多工作給他們做嗎?沒有嘛。我們城里,只有這兩條街上有銀行、酒店、百貨商店這些需要有知識有學問的人來工作,其他地方需要的還是普通的人。正是因為沒有那麼多的工作機會,我們不是才要教給他們技術,讓他們自己創造出工作來嗎?」

假如沒有老板雇你,那你就自己當老板!

想法是對的,但施行起來卻總是不順利。

「做生意是需要本錢的。但很多窮人家根本沒有那份本錢,去借貸又有風險,他們的家庭是沒有承擔風險的能力的。」

「那我們借錢給他們?」

「窮人有那麼多,每一個都借,我們根本沒有那麼多錢。這樣不行。」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看我們做的根本沒有用!」

有的學生走了,也有更多的學生又加入了進來。

學習班這個想法到底有沒有用?

大家都不知道,但都不想放棄。

王之娥的到來給學生們提供了新的生源。

一個女學生說︰「我覺得我們應該把目標對準想要離家出走,但又沒有生活經驗,也沒有生活來源的人身上,我們可以給他們介紹工作機會啊!」

報紙上天天都有報道說某地某家,有女私奔離家,親人盼歸雲雲。

他們的生活中也時常能听到鄰居家或旁邊那條街上有一家的女兒跑了,或者是兒子跑了。

這些人離開家以後能生活得下去嗎?

看王之娥,那顯然是不行的。

學生們都對幫助王之娥很熱情,應該說是重新煥發了熱情。

他們積極的詢問王之娥遇到的困難,想找出能幫助她的辦法。

楊玉燕沒有提起王之娥的心月復丫頭到受寵姨娘的目標,也沒有提及王之娥的上一個目標是她的未婚夫。

反正這個目標是不可能成功的了,就不必提了。

但王之娥的心理還是很快就被學生們給挖出來了。

幾天後的討論會上,就有女學生說︰「王小姐的目標,估計是當一個姨太太。」

有男學生顯然沒有那麼敏銳的心思,他說︰「我記得她說她是想當丫頭啊,什麼姨太太。」

當丫頭出賣勞動力,算是一種正當工作。雖然有學生覺得當丫頭有點不夠風光,但既然王之娥的目標是這個,他們也想要試試看能幫他什麼。

女學生們卻更能領會王之娥低頭不語時暗含的潛台詞。

一個女學生冷笑︰「她要是安心當丫頭,那我替她介紹工作也沒什麼。可這種丫頭我可不敢用。」

王之娥的出身也算是不錯,沒有讀過書,還纏了小腳,家里應該也是有人侍候的,算的上是大家小姐。而且她性情柔順,很是溫柔可親,許多學生對她的印象都不錯。听說她想當丫頭,還覺得有些委屈她了,畢竟小姐去當丫頭,那不只是降低了生活等級而已。

可當明白她真正的意思之後,女學生和一部分男學生都對她改觀了。

畢竟,當姨娘並不是一件光明的事。

學生們可以介紹王之娥去當丫頭,卻不能真替她保媒拉縴送她給人當姨娘去。

楊玉燕因為已經經歷過這份絕望了,所以在同學們都再一次消沉下去時,她說︰「我覺得王小姐是因為以前生活在那個環境中才會有這樣的想法,我們應該再給她一次新的機會,看一看她會不會改變主意。」

楊玉蟬問︰「什麼機會?」

楊玉燕︰「就讓她在大學中生活,跟我們一起上課學習。我們再給她私下補習,盡量讓她讀一點點書。」

總之,就是見識一下眼前的這個新世界。

在王家長大,王之娥在當不成蘇純鈞的姨娘時才會有當丫頭這種曲線救國的念頭。換一個環境,那她會不會改變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