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著葉榮漸漸離去的背影,圓真這才將手放下,眉眼低垂轉頭看了眼秦子業。
「之前見到秦施主的第一面,圓真就知道施主你不是普通人。」
「今日听到施主對葉掌門自報家門,貧僧這才恍然,原來秦施主竟出自太乙宗,太華仙人門下。」
「那麼有此修為,自然不奇怪了,果然是名師出高徒。」
听到圓真說出的話語,秦子業笑了笑,一抹腰間乾坤袋,兩壺上好的佳釀便浮現到了他的雙手間。
「和尚,你少試探在下了。」
「我確實出自太乙山太華峰路真人門下,師尊對我恩重如山,你日後若是能遇到太乙宗門人,大可以去詢問,看看在下到底有沒有誆騙于你。」
秦子業彎下腰,將兩壺美酒放于地面,隨手將其中一壺拿了起來,揭開上面的蓋子,一股醇厚的香氣就從這酒壺之中彌漫開來,在整個石屋里逐漸飄散,即使處于門外,也能聞個清楚。
真真是香飄十里。
「佛有五戒,曰︰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不妄語、不飲酒。」
「前四者倒沒什麼,但若是不能暢飲美酒,人生豈不是少了一大樂趣?」
「這可是我太乙山下,金陵城中少有的劍南春佳釀,于整個南部青州都聞名遐邇。」
「怎麼樣,和尚你要不要嘗嘗?」
秦子業話音落下,圓真本來平靜的面色,皺起了眉頭。
在他眼里,這個自稱來自太乙宗的秦子業全身上下處處都透著詭異。
如今羅浮界比之前大了十倍有余,四大部州隔開山海,想要從南部青州跨越而來,到這西部燕州,以金丹境的修為,絕無可能做得到。
只有元神修士,才能裹挾法力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不過若是秦子業真的是真仙路遙的弟子,那這一切,就都能解釋的通了。
身為仙人徒弟,有些跨越山海的神通,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想到這里,圓真抬起了頭,看到秦子業一邊舉著手上劍南春,一邊豪飲的動作,有些啞然。
或許世人都覺得,般若寺這種佛門聖地,出的都是些清靜無為,苦修不墮的佛門大師。
但那只是表面。
很少有人知道,般若寺真正的佛道修行教義,其實並不是以大乘佛法為目標。
數千年前,般若寺的立寺祖師,沉浮于人間苦海數十載,一朝頓悟得以踏上修行之道,之後又經歷了種種磨難,最後才于一顆菩提樹下立地成佛。
那顆菩提樹,如今就立于般若寺的後山,數千年供奉下來,也已經生出了靈性,庇佑著整個寺廟,讓般若寺化為一方修行淨土。
真正的大乘佛法乃是︰世間為苦海,我願于苦海作舟,渡世人成佛,永登極樂。
不過當年的菩提祖師參悟後,覺得這太偉大了,不是凡人能做得到的。
于是他重新總結了佛道儒三教教義,反其道而行,為般若寺重新開闢出了一條新的佛道修行之路。
若不成佛,如何普渡世人,如何能有能力普渡眾生?
菩提祖師的開闢的修行之路,就是問心之路。
般若寺的修行,就是游歷于世間紅塵苦海,遍嘗人間喜怒哀樂,卻又不沉迷其中,心中永遠保持著一種超然之態,待得心如明鏡,再不會陷入魔障後,就是立地成佛之日。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古往今來,數遍整個般若寺上下,所有的弟子門人修行的都是菩提祖師傳下的問心之道,但最終能證就六階佛陀的,只有立派的菩提祖師一人。
心神無漏,這和修道的三花聚頂是同一種境界,但是修練起來,要更為艱難。
渡己尚不能渡,談何去渡世人?
所謂的大乘佛法,應該是六階佛陀之後的修行之路,但絕對不應該是凡人的修行之路。
數萬萬黎明蒼生中,也不見得能誕生出一尊這樣的聖人。
菩提祖師從最開始修行的時候就悟出了這樣的道理,因此才傳下問心路的修行之法。
幾千年下來,般若寺一直于六大宗門中屹立不倒,成為世間唯一的一處佛門聖地,從這一點就不難看出,這確實是最適合普羅大眾的佛道修行法門。
「給我拿一壺。」
圓真舒了一口氣,對著蒲團坐了下去。
雖然不知道這秦子業的底細如何,但是看著這人,就有一股莫名的親近感。
圓真敏銳的直覺中可以感受的到,此人沒有壞心。
既然他不想說,索性不問便是。
看到不再繼續深究,放下了些許戒備的年輕和尚,秦子業舉起地面上的另一壺劍南春,側首對著圓真笑著詢問道︰
「哈哈哈,原來和尚也飲酒啊?」
「秦某原本以為般若寺出來的大師,都會嚴格遵守戒律清規呢!」
看到一邊說著,一邊將手中美酒遞過來的秦子業,圓真並未回話,反手扣住酒壺,將酒蓋上的木塞拔出,聞著從中透出的佳釀香氣,眼楮微微眯起,做出一副享受之態。
「持戒修行,是一種態度。」
「將自身道果高高懸起,避開諸般困擾,雖確實容易靜住禪心,但也容易被紅塵紛擾所干擾到。」
「這是出塵法,如果禪心足夠堅定,憑此法門,足以修成正果。」
「不過貧僧不才,心性不堅,自認不能駕馭此種修行法門,因此選擇的是入世法。」
「五戒七規,貧僧戒掉的是心中的念頭,只要自身保持著靈台明淨和念頭通達,喝不喝這酒,就如同施主你喝不喝這水一般簡單。」
圓真湊近酒壺,對著劍南春發出的香氣抬起鼻子輕嗅片刻,面上浮出一縷滿意之色,隨後飲下一口,指著旁邊桌子上面放著的一碗清水,對著秦子業徐徐答道。
「這和尚」
秦子業抿著唇,听到圓真一席話後,面色中顯出無語之色。
這些道理,乍听上去確實很有道理的樣子。
但細細品鑒,全是歪理。
以秦子業來看,這般若寺的兩種修行路,入世法才最難修行。
出世法只需要勤守戒律,日復一日打磨道心便可,但這入世法,則是要入得這滾滾紅塵,守一顆道心不動。
在這世間模滾打爬數十年後,誰又能保證自己能夠初心不改?
若真有人能做到,立地成佛已經不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