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十六章 道人下武當

武當山上。

就在路遙帶著兩個弟子準備開闢屬于太華峰的修行之所時,武當派中,張三豐也在做著屬于他的事情。

老道士準備搞一票大事。

如今大元天下烽煙四起,各地義軍如雨後春筍一般連綿不絕。

白蓮教首領韓山童率先挑起了起義大旗,反了大元,隨後不久便遇害。

雖然韓山童已死,但久居元朝統治毒害的中原大地,其中有識之士盡皆不服已久。

乍一看到有人帶頭,這些胸有大志,不甘平凡的人杰,便再次乘風而起,向著這群來自蒙古的韃子,發起了猛烈的攻勢。

泱泱華夏,天朝大國,安能被來自草原的蠻夷長久所制?!

距離崖山之役,不過百年。

陸秀夫攜大宋皇帝與十萬軍民,眼見無望光復天下,英勇跳海,就義殉國!

自此王朝傾覆,中原大地陷入凋零。

但是區區百年時間,怎麼能打斷華夏中原的脊梁?!

百年前,大宋正統雖亡,但其傳下的信念、留下的火種,卻永遠不會斷送在後人手中!

今元帝昏庸無能,大肆揮霍奢侈,不理朝政,元朝剩下的幾名可堪一用的將領,全部被其或斬殺,或下貶。

如今整個元庭大都內,再也沒有了真心為元朝賣命的有識之士,剩下的盡是些阿諛奉承之徒。

再加上這群統治者積惡已久,不思改變,還變本加厲的欺侮我中原百姓,更是將我華夏子民列為最下一等!

如此道德淪喪,兵馬荒廢,無德無能之朝,安能繼續入主中原爾?

你可以統治一個民族,但永遠不會讓一個民族一直降尊屈膝下去。

脊梁,是打不斷的!

時至今日,連連災年,百姓生活苦不堪言,食不果月復,路有遺骨。

此時不反,更待何時?!

秉承文天祥、陸秀夫等宋末忠貞之士的遺志,紅巾義軍掀開了浩大的反元起義聲勢。

給予了這個已經腐朽的王朝沉重的一擊!

義軍最盛之時,東逾齊魯,西出函秦,南過閩廣,北抵幽燕!

雖最後因缺乏統一指揮功敗垂成,但如今南方地界,以朱元璋、陳友諒為首的另一股義軍首領,卻勢如破竹,將元朝軍隊打的節節敗退,幾乎統一了整個南方!

元庭剛剛喘息,就不得不再度提起精力,欲調動大軍前往剿滅。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即使元庭接二連三遭逢重創,但是仍有大部分戰力存在。

在這種關頭,武林之中,也早就已經開始激流涌動。

自明教教主陽頂天失蹤之後,光明左使楊逍代為管理教中事務。

待到下屬教眾朱元璋率軍起義之後,大部分明教的好手,都被楊逍派遣去了其所屬義軍之中,供其差遣。

明教教義,懲惡揚善,度化世人。

元庭入主中原後,行徑所蹤,無不與明教的教義背道而馳。

這些年來,以明教教主陽頂天為首的明教,一直在明里暗里與元庭抗衡,這種斗爭直到陽頂天逝去後,也未曾改變。

楊逍听聞朱元璋所作所為後,即使他只是下屬的一個普通教眾,也並未對其有絲毫輕視,反而以天下大義為先,當眾對著明教教徒說道︰

「朱元璋招兵買馬,無論其對我明教有沒有二心,只要他為了漢人征戰一天,我們明教就要傾力支持他!」

「不為別的,就是為了將這群來自蒙古的韃子,全部趕出中原去,這才是真正為天下的大功勞!」

「誰要是敢對他有一絲一毫的不軌之意,那就是與我明教為敵!」

這一番言論道出,也足以見得楊逍此人,曉得幾分大義。

與謝遜這等狂妄濫殺之徒,截然不同。

此時此刻,武當山上。

宋遠橋為首的武當七俠,全都聚集在了武當金殿之中,在他們的師父三豐道人身後靜靜侍立。

「遠橋啊,知道這次為師喚你們來此,所謂何事麼?」

沖淡謙和,有文雅之風的武當掌門宋遠橋听到自己的師父傳話,當下不敢怠慢,肅聲回答道︰

「遠橋知曉,如今山下風雲際會,各路義軍蜂擁四起。」

「我武當山立宗以來,就以抗擊元庭為宗旨,此時此刻,正是我武當派下山助力之時!」

張三豐听到大弟子一席話說完,滿意的撫了撫白須。

「說得好!」

「貧道這些年來啊多少坎坷都走過了。」

「有些事情早就已經放下,但還有些事兒啊,它經過了時間沉澱,反而更加難以釋懷。」

「自貧道修行有成之後,每日睡前輾轉反側,想的都是光復我漢家河山!」

「我大好河山,怎能被異族長久掌控!」

「如今時機,已經到了。」

听到了張三豐的話語,剩下的六名弟子們,神色間皆流露出了興奮之色。

受張三豐的教導影響,這些弟子們對元庭,也沒有絲毫好感。

修為恢復,已經活動自如的俞岱岩上前一步,藍色衣衫襯托著顯瘦的身材,經過苦難磨練,反而更添了三分風采。

只見他一掃之前頹勢,昂頭對著張三豐朗聲道︰

「師父說得在理!」

「如今你老再度突破,實力已與傳說中的仙人一般無二,再加上我們師兄弟的相助,何愁不能將這群韃子驅逐出去,復我山河!」

「只待師父你一聲領下,岱岩必攜劍下山,為天下蒼生盡一份心力!」

看著眼前這個神采飛揚,意氣風發的藍衫中年,張三豐的眉眼間盡是笑意。

自己的這個弟子,終于放下心結,回到了以前的模樣了。

「此次喚你們來,不為別的,就是想要你們師兄弟七人傾巢而出,前去天下武林,各大宗門遞去請帖,就說我武當山于一月後,要在山腳下開次英雄大會!」

「想來以我張三豐這張老臉,應該還是有臉面請動這些家伙的。」

宋遠橋等弟子听後,哪有不尊之理?當即應聲下來。

待到眾弟子領命告退,白眉道人背負雙手,也隨之走出大殿,口中徐徐念叨著︰

「等到這群家伙來了,老道得拿份大禮估計才能鎮的住啊」

老道士默默想了想,終于想到了個不錯的點子。

只見白眉道士轉瞬身形飛騰而起,攜風之勢,往武當山下行去。

觀其所去方向,正是元庭大都!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