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角何等修為,方圓數十里的動靜在他的神意籠罩範圍之內無所遁形,唐周于屋內氣沖丹田,自裁而死,他頭都不用回,心里一清二楚。
「唉」
黃袍道人單手背負,搖了搖頭,手持九節杖,繼續往前走去。
其臉上表情平淡,但是細看之下,仍能瞅出眸子之中透出的那一縷悲傷。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畢竟是教了幾十年的弟子,往昔景象歷歷在目。
其實剛剛張角確實是留手了的。
背叛了整個太平道的教義,這對將一生都致力于實現眾生平等理念的張角來說,是完全不可以接受的。
他沒有一巴掌將唐周直接拍死,就已經是留了莫大情面。
但即使再是不忍,他也不會將屬于太平道的法術,繼續留存在唐周身上。
廢去他的修為,是對他最好的選擇。
但以眼下的局面來看,他這個弟子雖然有些貪生怕死,終歸還是有著幾分血性傲氣的。
與其失去修為,一輩子受制于人,不如直截了當,死的還有尊嚴。
道人想了一下,還是用靈符喚來一名弟子,將唐周的尸首收斂了起來,吩咐厚葬。
目送弟子運送唐周尸首漸漸遠去,看著一刻鐘前,還在自己面前活蹦亂跳的唐周,轉瞬之間,就已經魂歸幽冥,再無聲息,張角面露悵然,一聲嘆息。
其實他對自己的前路,也是存有憂慮的。
到了張角這個境界,一思一動,就能決定數十上百萬人的生死,他的一道選擇,直接決定了未來大漢十三州的風雲變幻。
他所思所想,比誰都要多得多。
但是,他能退嗎?
不能!
因為這是他張角願意為之奉獻一生的道!
于蒲團打坐練氣是修行、游走紅塵遍嘗疾苦是修行、靈符化雨為蒼生祛災是修行、遭逢苦難劫數心下茫然,也是修行!
人生正是修行時,怎能後退一步!
哪怕身後無人,太平道脈盡散,天地蒼茫間只余下了他一頭戴方巾,身披黃袍的道人,他也不會後退一步!
何謂求道?這就是求道,何為修行?這就是修行!
琥珀酒、碧玉觴、金足樽、翡翠盤,食如畫、酒如泉,古琴涔涔、鐘聲叮咚。
大殿四周裝飾著金縷雕刻而成的花紋,璀璨光華照耀十方,盡顯至尊至貴之感。
殿內的金漆雕龍寶座上,坐著一位睥睨天下的王者。
底下,歌舞升平,衣袖飄蕩;鳴鐘擊磬,樂聲悠揚。
台基上點起的檀香,煙霧繚繞。
深深宮邸,紙醉金迷。
不過區區狹小空間,然而卻讓整個天下都盡皆涵蓋其中。
「有本啟奏,無事退朝~~」
尖銳刺耳的叫聲從大殿上首一直傳到殿門之外,音調拉長,听著就讓人有種不舒服之感,不過殿內的眾臣都已經習以為常,有些人臉上,還顯露出一些不虞之色。
「陛下,前些日子青冀二州遭逢大疫,死傷平民無數,幾近形成災禍,然而幸有太平道天師大賢良師張角及其弟子出手,奔波諸郡,成功將患疾之民徹底治愈,將一場災禍消弭于無形之中。」
「以臣來看,太平道此舉與國有益,應大加表彰,以正其功!」
見著上首中常侍封看向下面,一位下頷留須,身材較矮的侍郎連忙當先一步,對著高座之上的漢帝劉宏上述道。
看到這個急忙當先一步的矮胖侍郎,旁邊的臣子們都下意識的露出了一絲厭惡之感,他周圍的幾位手拿笏板的同僚,更是不動聲色的往旁邊挪了一挪,羞于其為伍。
大漢朝里,依靠這宦官裙帶關系升遷的,都會被世家或者寒門出身的士子們看不起。
矮胖侍郎見此,早已經尋常無比,就當作是沒看到,神色未變,仍然低頭,等著上首的漢帝劉宏回復。
「哦?」
「這太平道,對這天下的黎民百姓,還真是盡心盡力啊。」
「幾次三番救災治疾,都有這大賢良師的身影。」
「當真對國有功的話,那是該好好獎賞一下。」
「張讓、徐奉,你二人怎麼看?」
頭戴帝王旒冕,身穿五爪金龍袍的劉宏听到下面的奏折,神情懶散,視線仍然盯著周圍端著翡翠玉盤的俊俏侍女,嘴角輕輕勾起,視線並未轉動,對著周圍站立侍奉的二位宦官說道。
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
遍攬天下,有此殊榮者,也只有劉宏一人。
听到帝王傳來的詢問,張讓和徐奉二人自然不敢怠慢,要知道,眼前這位可是個陰晴不定的主,指不定下一秒就換了臉色。
二人互相對視一眼,張讓率先上前一步,對著劉宏回稟道︰
「陛下,據咱家所知,這下面的這個官員所述呀,句句屬實。」
「不過要是說獎賞啥的,倒也不用。」
「畢竟這太平道乃是在我大漢朝治下傳教,陛下能準許他們傳教就是莫大的殊榮了,因此他們做些什麼與國有利的事情,完全就是應該的。」
「陛下不必太過在意。」
旁邊的徐奉听到張讓這番話語,默默的收回了想要踏出的腳步,默不作聲起來。
這番言論一出,既坐實了太平道所做之事都是正途,與國有利,又讓漢帝心中對于太平道的威脅減弱些許。
一石二鳥,一看就是收了錢辦事的主。
徐奉心下嘀咕,但是這跟他的初衷並未違背,因此他也樂得見張讓為太平道開月兌。
至于徐奉為什麼要向著太平道,當然是因為他徐奉,也是太平道的信徒。
听完張讓的一番言論,劉宏輕輕點了點頭。
「這樣啊」
「那就按張大伴說的辦吧,太平道雖治疫有功,但也是在我大漢朝默許之下才能有機遇傳教的,頒布一道旨意,對其略加獎賞便是。」
「諸位卿家可還有別的事麼?」
劉宏揉了揉眉心,心神放空,有些心不在焉的繼續問道。
等了片刻,還是沒有人上前請奏,劉宏剛想揮手退朝,就見到門外,一名身長八尺,身材高大修長的中年文士,手持笏板,疾步走向殿中央,對著上首面露苦澀的劉宏就是一禮,隨後理了理衣衫,肅容稟告道︰
「回陛下,老臣有事起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