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眾人畢竟也是一時之選的人物,所以執行力都沒問題,而且只要不超綱,那麼也絕對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喬三娘听到他的話,立刻回應道︰「回稟陛下,從陛下吩咐之後,臣一直都在收攏民間的能工巧匠。
插一句,我最近在用的看書app,【 換源神器】書源多,書籍全,更新快!
目前臣所收攏的百業巧匠已有百人之數,大匠一級的巧匠也有兩人。」
「哦。」
趙信聞言不由眼楮一亮,他之前隨口一個吩咐,沒想到喬三娘居然已經收攏了這麼多了。
而且其中居然還有兩名大匠。
不由贊道︰「善,大善!」
隨即又問道︰「他們這種可以精善土木之道和器具打造的。」
「有,兩位大匠都對土木和器具打造頗為精通,百位巧匠之中,精通這二者的,應該也各有十余人。
而且有數位都是兩位大匠的弟子,不乏兩者皆能之人。」
趙信一听更高興了,「居然都是全能型人才,好,很好。」
再次點點頭稱贊一聲,「三娘干得不錯。」
「不敢,臣不過是依命而行罷了。而且他們之中一半以上原本都是屬于崔氏的人,之前接手崔氏商路的時候,臣也一並接手過來。」
喬三娘連連得到趙信的夸贊,心中高興,但是面上卻連忙謙虛的表示自己沒有什麼功勞,都是陛下領導的好。
而劉穆之等人在旁,則不由暗暗苦笑。
幾人都有種好像自己對于陛下越來越沒用的感覺。
之前在應對崔氏的時候,那種政治斗爭,他們還感覺運籌帷幄,縱橫捭闔,很有自信。
此時到這種治國理政的領域。
他們原先也都還是自信滿滿的。
不管是劉穆之和于謙、寇準仁在這方面也都算是高手了。
但是真到了用時,他們卻發現自己好像越來越跟不上天子的節奏了。
比如眼前的治理流民。
他們也知道天子是有意采用以工代賑的方式。
但是趙信拿出的這些東西,他們卻完全跟不上思路。
不過不等他們多想。
便听趙信命令道︰「劉卿,于卿。」
劉穆之和于謙連忙站起來,俯身拱手,「臣在。」
「你們二人,負責把流民收攏管理起來,人手不夠,回頭讓梁西平調京營的人配合你們。
然後食物,不用再放粥了,可以安排他們干活,干活就給口糧,也只給基本口糧。
另外根據勞動能力,上工的可以考慮在口糧之外,發一點工錢,干的多干得好就多給。
另外三娘你讓人在流民的居住區周邊建一些提供基本生活物資的店鋪,告訴他們,想多吃,吃好,就自己去買。」
「至于干什麼,首先就讓他們先建自己住的房子,不要搭棚了,房子要多建,有剩余就拿來讓三娘開工坊,開商鋪。
還有一定要多建廁所,一定要注意衛生,還有督促他們喝熱水。
這麼多人聚在一起,萬一搞出疫病就完蛋了。
等房子建完了,就去修路,或者把京畿周圍的水利整修一遍。
等到工坊開工了,工坊也可以招收一部分人。」
這個時候劉穆之等人終于明白了,趙信拿出那些書頁的意圖了。
可是眾人卻禁不住微微皺眉,「這……陛下,恕臣冒昧,這工坊能消耗得了這麼多人力嗎?
而且一下子新建這麼多工坊的話,對京城其他商家會不會有沖擊?」
「沖擊肯定或多或少會有,但是不需要擔心什麼民怨,因為朕讓三娘建的工坊,基本都會是當下市場上沒有的,針對的肯定也不是普通百姓。
而那些做世家豪門生意的商人,本身也不是什麼普通百姓。
至于能用多少人,一開始或許消耗不了多少人力,但是沒關系,就算消耗不了多少人力,這些工坊的盈利也能讓我們能負擔得起更多的流民。
而剩下消耗不了的人力,還是如之前一樣,繼續組織他們修路,修水利。
等路修好了,工坊的商品也就能夠賣到更遠的州郡了。
到時候京城的商人只會越來越富,而不會越來越窮。」
對于眾人提出的這些問題,趙信肯定早有考慮到了。
不過作為一個穿越者,對于這方面的認知自然也比眾人清晰,自信得多。
畢竟他說的這些,都不是憑空說的,而是後世數百年驗證的結果。
至于商品銷路,他也同樣不擔心。
因為他要生產的東西,都是超越當下的商品。
比如瓷器。
在現在大秦基本還在陶器,而漆器即將因為原料問題而退場的時代,當一件件精美的白瓷器具擺出來的時候。
那些奢靡成風的世家子,豪門子,能夠忍住不買嗎?
世家就算再團結,也不可能團結到每一個人。
寇準仁等人听他這樣說,一時卻還是有些遲疑,倒是喬三娘不住的點頭,畢竟作為商人,她反而要比眾人更加容易理解趙信的思路。
見寇準仁等人還有些躊躇,她不禁微笑道︰「寇公,諸君不用擔心,京城如果銷售不完,妾身也可以組建商隊去往別郡,甚至可以去往四域。
從方才那兩頁書頁上的內容,臣妾已經可以想見未來工坊必然大有作為。」
趙信聞言不禁微微點頭。
寇準仁等人听她也這樣說,倒是放了一些心。
但隨即卻又道︰「陛下,臣還有一個問題,這些流民的住區和工坊區要建在哪里?」
這個問題說完,連他自己和劉穆之等人都禁不住感覺汗顏。
作為臣子本來是要給君王分憂的,但現在他們卻總是向君王提問題,這無疑是很不合適的。
但是沒辦法,前面那些是因為趙信的操作模式超出了他們的認知。
而最後這個問題,確實他們手中的權力資源一下解決不了的問題。
土地肯定在世家手里,他們要是暫時安置流民倒還可以,要是興建房舍,興建工坊,那麼土地的主人肯定不答應。
而趙信听到這個問題也是一愣,「難道說翠屏山和濼水沿岸那些荒地也有主?」
劉穆之等人苦笑一聲,隨即點頭。
雖然是荒地,但是還是真有主。
「是誰家的?」
「方家。」
劉穆之立刻答道。
之所以這麼清楚,那是因為之前他在翠屏山一帶搭席棚,方家人便有人找上門來說辭了。
「方家?方睿堯?」
說到方家,趙信自然一下就想到了回京的時候,那個打他禹帝之寶主意的方睿堯。
「是。」
劉穆之點點頭道。
趙信眼楮忍不住一睜……沒想到還真是。
「那一片都是嗎?」
「都是。」
劉穆之再次點頭,隨即凝聲道︰「事實上整個平陽縣有九成的土地都是方家的。」
趙信听到這話,臉色不由一陣陰沉。
沉默了片刻,隨即吩咐道︰「去把雨化田和林昱辰叫來。」
劉穆之等人聞言不由神色微變,不知皇帝打算要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