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皇子認錯

听到容貴妃都如此說了,那名太監再也無話可說了。

他立刻動手,把黃色綢緞抽過來,折疊好,露出了黃色綢緞下方所覆蓋的木制高台。

到了這個時候,三皇子才緩步地踏上了木制台階,一步步等到高台上。

站在高台上,三皇子舉頭望去,目光掠過周圍前來迎接的百姓,掠過隨他出征歸來的將士,掠過那些半路歸降的降軍。

還有隨著容貴妃及諸位大臣一同來到的御林軍。

而後,他開口說話了︰「諸位大夏的子民,這麼多年你受苦了。作為先皇的兒子,本來我不應該這樣說,畢竟那是我的父皇。但是,從良心上講,這話我必須要說。」

三皇子一開口就提到了先皇,提到了百姓,眾人立刻全部靜了下來,仔細地听著三皇子的話。

所有的百姓都知道,三皇子是回來接替先皇的皇位了。

但這件事情都是大家心照不宣而已,並沒有公布,包括官府方面也沒有任何的告示文書。

這次這麼多人出來迎接三皇子,並不是以迎接一個大夏國的皇帝的名義,而是因為三皇子的戰功。

這才是官方的說法。

因為大皇子和二皇子丟掉了浮雲光和紫金關,而三皇子憑借一己之力,不但守住了龍虎關,還從大晉軍手中奪下了浮雲關和紫金關。

否則的話,天知道現在的大夏會怎麼樣?

沒有了浮雲關和紫金關、龍虎關的阻擋,如果大晉長驅直入,將會有多少大夏的百姓被擄掠進大晉國成為奴隸。

將會有多少財富被大晉掠走,從此百姓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那將是大夏有史以來的最大的一場劫難。

如果沒有三關要塞,大夏軍隊想要打退大晉的進攻,需要付出十倍百倍的代價,到那個時候將會有多少大夏勇敢的軍人戰死沙場。

將會有多少父母失去兒子,有多少女人失去丈夫,以後多少孩子失去父親,有多少爺爺女乃女乃失去孫子。

那將是極其悲慘的一副畫面,想想就覺得不寒而栗。

可是,正因為有三皇子在,才奪回了浮雲關和紫金關,才避免了所有悲劇的發生。

這份功勞,是足以載進史冊的。

所以,這麼多人前來迎接凱旋的三皇子,迎接那些凱旋的勇士。

可是,雖然立下了這麼大的的戰功,對大夏做出了如此貢獻,三皇子登上高台,並沒有提及戰場上的情況,沒有說他們是如何英勇殺敵,也沒有說當時的戰斗是多麼慘烈。

他卻是第一句話向大夏的百姓道歉,而且是代他的父皇,也就是之前的大夏皇帝向百姓道歉。

君王之家向來都是對的,即便錯了,也是對的。

那些百姓還沒听說過哪個皇上向百姓道過歉呢,更不要說皇上的後人替皇上道歉。

這種情況就相當于,做兒子的否定了他的老子。

在民間,這種情況都是極少發生的,更不要說是在帝王之家。

眾人心里頓時感覺一股暖流浮動,都說三皇子仁德,現在看來,他還真是一個好皇帝的人選,從之前的穩定京都,到懲治貪官,再到賑濟百姓,都是想百姓之所想,開創了歷代皇帝之先河。

絕對會成為一個最有魄力的皇帝。

而此時,在眾人心中百感交集之時,他們又听得三皇子繼續說道︰「無論是什麼原因,是權臣當道也好,是戰亂頻仍也好,還是天災人禍也好,無論是哪一種原因,百姓不能安居樂業,不能衣食富足,就必然是天子的責任,這是則無旁貸的。」

眾人默然,他們知道,三皇子說了大實話。

那些百姓可能都在背地里討論過這些事情,也許還在背地里指桑罵槐地指責過先皇,甚至先皇的先皇。

作為大夏國權力最大的人百姓過成這樣,當然有他的責任。

甚至不是間接責任,而是直接責任,有些事情還就是皇上直接干的。

比如苛捐雜稅,比如縱容貪官當道。

可是,百姓畢竟是弱勢群體,在皇權面前,他們除了偷模罵上幾句,又有什麼辦法。

三皇子的這一番話,正說中了眾人的心坎。

那些百姓都不不禁百感交集起來。

只听得三皇子繼續說道︰「不過,有我秦風在,我會把過往的一切糾正過來,把大夏子民的損失彌補過來,也許有的事情,已經沒有彌補的可能,但是,我相信,大夏百姓的生活,會一天比一天更好。因為從現在起,大晉國將會偃旗息鼓,兩國之間的戰爭就此結束。咱們大夏不用死人了,咱們所有的力氣,所有的錢財,都會用在吃飯穿衣上,而不是用在打仗上。這是最值得慶祝的事情!」

「威武……」

「威武……」

三皇子的話還沒有說完,他所帶回來的諸多軍士一起歡呼吶喊起來。

因為他們已經厭倦了戰爭,本來戰爭還會再打下去,因為三皇子的出現,所以這一切都結束了。

誰不向往和平安定的美好生活啊,誰不想在親人的身邊,朝夕陪伴,哪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干農活,也是一種幸福啊!

所以這些軍士興奮的,因為和平,因為三皇子的存在。

隨著那些軍士的呼喊,那些老百姓的情緒也激動起來。

那些軍士哪個都是有家的人,哪個都與百姓人家打折骨頭連著筋的,俱為一體。

老百姓自然也不希望打仗,因為死的人多了,其中也許就會有自家人,哪怕現在家里沒有當兵的,誰也保不齊將來會不會給抓去當兵。

和平是百姓永恆的追求,所以他們興奮,他們歡呼。

「我要說的說完了,過好日子,大家也好努力,勤勞致富,懶惰是不可能天上掉餡餅的,就說到這里吧!」

就在大家以為三皇子還會長篇大論的時候,他卻突然打斷了話頭,從高台上走了下來。

弄得那些百姓都有些發愣。

「進城!」

隨後,三皇子一揮手,便要帶著大軍進城。

「三皇子殿下,老臣有本!」

便在這是,一個大臣從隊列中走了出來,手捧著一本奏折。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