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十五章 吼詞隨意

這些年,張良擔任三軍軍師,與楚軍交戰數百陣,深知其特點,在他的認知中,楚軍將士雖勇,不怕死,但這是建立在劣勢的基礎上。

楚軍之主項羽,自領兵反秦以來,屢屢以少擊多,因為將士們有血性,身陷困境不會士氣低落,而會勇氣倍增。

長此以往,這特點會成為軍隊的根,將士們習慣以少勝多,那麼一旦己方以眾擊寡、以強打弱,會難以適應,極難爆發出潛力。

因此,如今楚軍自認為勝券在握,豹子膽將不復存在,在這個時候,只要突然踫到凶猛的敵人,在張良看來,極有可能會被嚇個半死。

「子房所言,甚合本王意,這些楚賊異想天開,妄想輕而易舉的拿下城池,真是可笑!」

劉邦听得張良之語,點了點頭,贊揚了一番,緊接著道︰「本王之吼,乃神聖之吼,小小楚賊,不值得本王如此!本王若這樣做,無顏面對天下人!」

話落,劉邦扭頭看向一旁的樊噲,道︰「樊噲,你是我軍上將,又是本王的同鄉兄弟,震懾楚軍,你來做吧!」

這番話一落,周圍諸將和張良盡皆一愣,然後都點了點頭,的確,自家大王不願做,最合適的人選當屬樊噲。

臣子不可違逆大王自己之意,何況樊噲在軍中、國中威望和地位極高,又是漢王的兄弟,最重要的一點,是嗓門大。

能發出雷霆之吼的人,無一不是勇武之輩,樊噲力猛音大,煞氣纏身,天生凶相,吼聲能把雷霆二字詮釋的更為徹底。

「這……末將遵命!」

樊噲聞言怔了怔,見漢王一臉嚴肅,立即拍著胸脯保證,而後抱拳看了看漢王,又看了看軍師,問道︰「末將該怎麼吼?請大王、軍師明示。」

要說嗓門,樊噲自認為自己稱第二,沒人敢說第一,之前龍且在城下大吼,根本影響不了心境,對樊噲來說,龍且之吼猶如豬叫,聲音算不上大,又難听。

現在讓自己在兩軍陣前吼,是正面打敗龍且的機會,樊噲此刻熱血沸騰,差點仰天大叫,要不是沒確定用什麼詞,早就聲震楚軍了。

在場的都是天下間有名的人物,何況漢王也在這里,想要發出千鈞之力的聲音,還需配合詞,若亂叫亂吼,有失風雅,大損漢軍形象。

「你喜歡怎麼吼,就怎麼吼!本王常听將士們說,你經常吼,既然這是你的拿手絕活,還請教本王和軍師干啥!」

劉邦瞪了樊噲一眼,板著臉厲聲訓斥,旁邊的張良笑了笑,靜立不語。

周圍的灌嬰、盧綰等人看著樊噲,皆笑了起來,迎敵肅穆的氣氛一下子變的歡快了許多。

「我樊噲是個粗人,沒有多少文化,早年以屠狗殺豬為生,這些事,大家都知道,平時大吼,無非是一些髒話,上不得台面。」

樊噲被這些笑聲搞的心煩,掃視了眾人一眼,心急火燎的說道,繼而苦著臉看著劉邦,道︰「大王,你對我樊噲知根知底,想不出什麼好听的詞來,恐怕會讓大王蒙羞,請大王指教,別再打趣了。」

委屈的意味充斥于話語中,樊噲眼巴巴的望著,一副可憐樣,全身上下突然間沒有了一絲殺氣。

表面上看不出什麼,實際上是漢王的警告,樊噲對此心知肚明,從眾將的笑就能看出問題,如此兒戲,怎麼可能是正確的做法。

平時做事喜歡橫沖直撞,但樊噲可不是個傻子,而是粗中有細,之所以給人以魯莽無智的形象,是因為自身是這種行事風格。

追隨漢王數載,樊噲深知漢王脾性,其行軍打仗、直到建立大漢,中途特重聲譽,目前在百姓的心目中,是聖明賢良的形象。

而今當著眾將的面讓自己大喊髒話,可謂是日從西出,樊噲心中無比清楚,這樣做會使聖君形象崩塌,自家大王的半條命就此沒了。

因此,面對這種事,不可傻乎乎的一根筋亂吼,而是要請示再三,再進行下一步,要不然,聲出便收不回了,整得漢王丟半條命,難逃亂刀砍死的下場。

「本王沒有跟你開玩笑,你也無需本王指教,平時怎麼吼,就怎麼吼,撿最有勁的詞來吼!」

劉邦有些不耐煩,心頭壓著一團火氣,盯著樊噲數落了一番,而後加重語氣道︰「本王不想再說第三遍!」

響亮的聲音帶有君王之威,具有雷霆般的氣勢,雖不是怒言,但其中壓抑的怒火,任誰都能感受到。

兩側將領皆是心中一驚,部分滿臉笑容的將領全都變色,轉而是面無表情,目光鎖定漢王。

漢王堅決之語的沖擊力很大,眾將難以置信,向來將聲譽看做性命的漢王,居然當著兩軍的面,容許下屬吼髒話,這堪稱世間奇跡。

「大王,此舉不妥!還請三思!」

張良見漢王的語氣如此堅定,不似開玩笑,急忙道︰「大王向來有君子之風,天下百姓皆知,如今身處兩軍陣前,令麾下將領口出髒語,必讓世人生疑,覺得大王是偽君子!」

「這般行事,對大王有害無益,會大損大王的仁德,恐怕民心會因此有變啊!」

看著一臉堅決的漢王,張良欲哭無淚,之前本以為自家大王在與樊噲開玩笑,同時警醒于他,而今再次說了一遍,十分果斷,說明是真的決定這樣做。

對大漢來說,這麼做無異于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有可能會動搖國之根基,張良在大漢多年,深知漢軍,唯有一點遠遠強于楚軍,那便是民心。

大漢之主親臨陣前,每戰都會傳遍天下,戰事牽動著天下民眾的心,在這種情況下口出污言穢語,直接影響一國、一君,是極為愚蠢的做法。

楚軍之粗魯,世人皆知,楚將大多虎狼之輩,有惡語攻擊十分正常,而漢軍自建立以來從未如此,一旦破例,對世人造成的影響將遠超楚軍。

所謂期望越大,失望便會越大,多年來,漢軍的君子之風讓天下人認為是仁義之師、平亂之師,若是頃刻間暴露出骯髒的丑態,帶給百姓的沖擊是巨大的。

「子房的話,怎麼不中听了呢?」

劉邦的一對眸子不善的盯著張良,道︰「本王待人,何等仁義!面對敵將,愛惜將才,不忍殺之,以德報怨,許以厚恩!」

「如此天恩,世上有幾人有這個福氣?本王胸襟似海,以賢明為本,可那龍且不識抬舉,屢次辱我,言辭惡毒至極!」(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