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十八章 語定軍心

說完這番話,劉邦緊盯著樊噲,漆黑的眸子帶有無上威嚴,他倒要看看,話說到這個地步了,面前的壯漢會不會認罪。

事實的確如此,之前噴血昏迷,張良難辭其咎,但一切都是自己允許的,劉邦微微嘆了口氣,對樊噲有了一絲愧疚。

鬧的最凶的人,乃軍中上將,大漢支柱,無論如何,這件事必需要有一個人負責,不然三軍將士即便不生亂,內心也會存有芥蒂,因此,服罪之人需選樊噲,也只能是樊噲。

目前楚軍壓城,隨時有可能猛攻,劉邦心里十分清楚,想退敵,甚至求勝,離不開張良的謀劃,若是此時治其罪,城池將危,且全軍陷入大險之境。

「怎麼會是這樣?」

樊噲見漢王語氣堅定的說出這些話,露出難以置信之色,喃喃自語了一聲,而後大聲道︰「這些事,分明是狗賊張良做的,大王是在維護這個禍國害君的賊子!」

「大王,勿要如此啊,今日不砍了這條狗,我軍日後必會被他送入火坑啊!」

話落,樊噲眼中的淚水奪眶而出,淚如雨下,既悲憤又傷心,此刻,悲大于怒,眼淚止不住的流。

與漢王在一起許多年,漢王與張良形影不離的事,樊噲看在眼里,但萬萬沒想到,向來英明的大王,以私情包庇亂臣賊子到如此地步。

流淚中,樊噲扭頭看了張良一眼,見其滿臉微笑,似是踫到了好事,樊噲不由的心中發熱,險些氣死過去。

「大膽!有罪便有罰,無罪不私加,本王一直奉行嚴明賞罰,怎會公然掩蓋一個人的罪行?本王所說的話,句句真實,怎有虛假之語?」

劉邦的雙眼如同深淵,火氣極大,頗為冷靜的道︰「樊噲,你不僅污蔑軍師,動用私刑,而且屢次頂撞本王,侮辱本王,你,還不認罪嗎!」

大聲呵斥之音響起,帶有強制性和君王之威,令周圍眾人心中一顫,頭低的更低了一些。

樊噲聞言如遭雷擊,像是有一塊磚頭砸在腦袋上,眼淚霎時止住了,不僅大為驚疑,而且憤怒與絕望並存。

「好!既然大王堅持這麼做,我樊噲,有罪過,應當領罪受罰!」

樊噲擼起袖子擦了淚水,說出這番話後,心如死灰,接著大聲道︰「依照軍法,污蔑軍師者,斬首示眾,侮辱大王者,處以極刑,臣兩罪並存,當碎尸萬段!」

洪亮的聲音傳遍城樓,音中有一種悲涼之感,更多的是不甘、不服和無盡寒心。

樊噲悵望灰天,罕見地重重一嘆,沒有看漢王,也沒有怒視張良,心已經死了,稍後便會面臨死亡,這些已然無用。

一陣風吹過,樊噲緩緩地卸下了戰甲,以單薄的衣服示人,輕輕地撫模著相伴多年的戰甲,心底里僅有的一絲不甘和怒火,隨著這陣風消失了。

樊噲雙膝跪在地板上,此刻面無表情,等待受刑,強壯的身軀即便是這般待罪之姿,也難掩威猛雄壯之氣。

「樊噲,你有此覺悟,很好!本王甚慰!」

劉邦目光鎖定跪地的樊噲,夸贊了兩句,而後板著臉道︰「既已認罪俯首,便依軍法處置,如你所言,先斬首,再劈尸!」

雖有些心痛,但劉邦此刻無半點饒恕的念頭,值此楚軍來襲之際,樊噲的作用遠不及張良,若赦免其罪,必影響張良,如此做不妙,劉邦深知這一點。

何況木已成舟,三軍盡知,如果不處罰樊噲,不僅有損君王威嚴,而且會使全軍動亂,之前的軍中大鬧之事,必需得有個結果。

「屬下不服!樊將軍無罪!屬下不服……」

一道道大喝聲響起,緊隨劉邦話語之後,頓時響徹城樓,有數百人之聲,震耳欲聾,響聲震天。

劉邦聞聲大驚,立即看向聲音來源處,只見城樓之下,城門之內將士中,有數百人連連舉手高喊,這支隊伍最前方有一面樊字大旗。

看到此旗後,劉邦心中明了,這是樊噲此次帶領的五百死士,掃視了其他隊伍,見無人有反常之舉,劉邦松了一口氣。

「諸位將士,你們是我大漢最勇猛的戰士,也是我大漢最忠誠的國人!跟隨樊將軍的五百位將士們,本王相信,你們不是不守軍法、不明事理的宵小之徒!」

劉邦面對城內的兵士方陣,一臉嚴肅的高聲道︰「樊將軍是本王的一臂,如今即將升天,本王比你們更加難受,但軍有軍法,現在不是不服、痛心的時候,而是如何履行軍法大如天!」

「五百位兄弟,你們對樊將軍的忠誠之心,本王感動,你們是本王的驕傲,不過你們想過沒有,饒了樊將軍,便是違背了軍法,沒有了軍法,我們還能稱為‘軍隊’嗎?就算你們答應,你們旁邊的三千多位將士,還有駐守大營的十幾萬將士,也不會答應!」

「作為我大漢的忠勇猛士,當忠國忠君,知法守法,怎能如此率性而為!樊噲犯了兩大罪,皆是死罪,無法饒恕,若有人不服、阻刑,就是我大漢的叛徒、反賊!凡是我大漢的將士,皆應誅殺之!」

最後一番話如雷霆之音,帝王的氣勢展露無遺,鋒利而溫和,剎那間響徹數支隊伍,三千多漢軍將士皆認真聆听。

話落,樊噲麾下的五百名死士都靜靜地站在原地,沒有再發出任何反對之聲,也不掉頭接耳、竊竊私語,只是低著頭,神色悲傷。

另外三千多將士,皆是灌嬰帶來的,此刻跟之前一樣,默然不動,不過所有人都斜視著旁邊的樊噲部下,握緊了手中的長矛。

劉邦見此變化,心里暗暗一笑,這些都在意料之中,只要不是大半的將士不服,就沒問題。

五百名死士,全忠于樊噲,劉邦深知,而灌嬰此次帶來的三千多精銳,不僅忠于灌嬰,而且忠于國忠于君。

因此,動樊噲必生事,不動則破壞軍法,害張良,還會惹三千多兵士不快,故而必罰樊噲,要想避免軍中動亂,需讓樊噲主動認罪。

在此之前,樊噲已經面對全軍認罪領罪,月兌下戰甲,罪已牢牢定于軍中,眾人皆明,如此,只需為君者告慰三軍、曉明利害,便能穩定所有將士之心。

「來人,處決樊噲!」

劉邦眼神復雜的盯著樊噲,開口下令。(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