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知跪地的闡述的時候, 雙手伏地,露出小臂上大片的淤青,呈近黑的青紫色, 被說成了是嚴刑逼供的證明。
「且不說這淤青並非衙役用刑留下, 即便是,已定罪名的嫌犯適當用刑逼供,也並無不妥之處。」韓琦雖然面色還算冷靜, 但語速明顯加快, 不似往日那般從容淡定。
很顯然今日的狀況在意料之外,他這回心中也沒數了。
林尚書看一眼今日跟他同來的宋尚書,便嗚咽了一聲,顫顫巍巍地跪地, 磕頭聲卻分外響亮, 讓人听著便覺得疼。當听到皇帝驚訝追問「林卿怎麼了」,林尚書這才聲淚俱下地懇請趙禎為自己做主。
「開封府針對臣已經不是一日兩日了,他們開封府的人自詡正義,都覺得臣的三子犯下大罪, 臣也月兌不了干系,臣也不干淨!子不教,父之過。臣覺得他們的想法也不全錯,臣沒教好兒子,臣確實有錯。他們懷疑臣、刁難臣、暗中監視臣,臣都可以忍,甚至可以試著理解他們。清者自清,臣倒也不怕被查。」
「可臣萬萬沒有想到,他們竟強加罪名在臣身上,冤枉臣, 這還是正義麼?這還是公正廉明麼?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縱然是賢德的聖人卻也有教不好孩子的時候啊,為何要這麼針對我?這是不是有點過了?」
「何止是有點過了,是太過了!」宋御史突然高聲斥道。
趙禎沒做防備,突然被嚇了一跳。他不滿地瞥一眼宋御史,但礙于他正說要緊事,也就不跟他一般計較。
「掌推勾獄訟者,當秉公執法,為民伸冤。反而濫用職權,觸犯法令,構陷他人,這樣的為官者與為非作歹的惡徒又有何區別?」宋御史每一句斥責都用足了勁兒,脖子紅了,青筋突出。
「宋御史有何鐵證證明我在構陷林尚書?怎知不是林尚書和孫知曉沆瀣一氣,下套算計構陷我呢?」
韓琦三言兩語講清要點,比起林尚書賣慘,他的話竟反倒听著更有說服力。
「你在狡辯,孫知曉已經招供了——」
「倘若沆瀣一氣,他的招供就不算數。」
趙禎挑了眉毛,看一眼韓琦,又看一眼林尚書,「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官家,是韓推官誣陷臣啊!」林尚書哭喊道,「韓推官之聰穎,天下人皆知,臣怎麼可能算計得了韓推官。他的人監視臣已經不是一日兩日了,這些臣府上的人都可作證。」
「既然開封府的人都被林尚書劃為我的人了,尚書府的悉數都是林尚書的家僕,就更沒必要提了吧。」韓琦道。
「言出法隨,韓推官未有十足的證據就構陷朝廷命官,終究是有些太不謹慎了。」禮部尚書一直沒吭聲,這會兒突然冒出一句話來。指責韓琦上奏參林尚書的作法太過匆忙,核查不夠謹慎。
這禮部尚書原本就跟林尚書交好,曾經因相中韓琦的才貌,想收他做女婿,卻幾次都被婉拒了。韓琦沒定親前,禮部尚書還存有幾分念想,後听說他選了崔家結親便有幾分不滿,再後來听說崔桃死了,他心思便又活絡了。如今得知他死去的未婚妻‘復活’了,禮部尚書心里便十分窩火,感覺自己像個傻猴子一樣被韓琦耍得團團轉。
事關朝廷命官,不及時上報才有問題。
韓琦直接無視了禮部尚書的話,已經沒有反駁的必要了。當今陛下又不是傻子,不會連這單道理都不懂。
林尚書瞅一眼禮部尚書,心里不禁嘆口氣,本來尋思拉他來能幫上忙,誰知道這廝的嘴比自己還笨,說話根本沒在點子上!
「既然兩方人作證都不能作數,便算雙方各執一詞。誰構陷誰都說不好,要再查。」
宋御史當即向趙禎建議進行別勘異審,另請一個人來查此案。
「既然這涉及到天機閣的案子,那跟天機閣所有有關的案件都當移交。」
韓琦聞言變了臉色,馬上對趙禎道︰「此案案情十分復雜,且情況時刻有變,倘若突然交接,必會耽擱許多時日。」
個中具體的緣由,韓琦當著眾人的面自然不能透露太多,很多情況必須要保密才能避免打草驚蛇。
「那就慎重擇一名最合適的人選就是,韓推官莫不是覺得滿朝文武只有你一個人有才華,配查此案?」宋御史反唇譏諷。
面對這種話,韓琦自然要否認,但他必須向趙禎陳明這案子由他繼續調查的必要性。
韓琦請求單獨跟趙禎說話。
「有什麼話不能當著大家面說?韓推官這疑心未免太重了吧。」宋御史質問之後,便嘆,「滿朝文武誰不知韓推官辯才了得,三言兩語便可說服一個人。韓推官縱然是講歪理,也能叫人信上七八分呢。」
韓琦冷冷盯著宋御史。
宋御史笑了下,「韓推官莫要怪我多疑,畢竟是韓推官防人在先,著實可疑。如今最好的辦法便是選一名合適人來接管此案。」
宋御史恭敬詢問趙禎的意思。
趙禎思量了片刻,便贊同宋御史的意見,「那選誰比較合適?」
林尚書馬上舉薦大理寺卿,刑名案件由大理寺出馬最合理不過。
「大理寺只管慎刑,不管查案、審問,他們那連刑房都沒有。」韓琦又表示大理寺卿年邁,功勛卓著,天機閣案件不僅復雜,還有極高的可能會遭到惡賊余孽的報復,驚擾了他老人家就不大好了。
「那就選年輕些的。」宋御史便舉薦趙宗清,前些日子正逢他需要安排官職,作為趙氏宗子在街道司做事著實屈尊了。
韓琦還未說話,林尚書便馬上阻攔。
「才剛韓推官剛說過,此案案情復雜,還是找些經驗豐富的人接手比較好。」
韓琦慢慢轉眸,瞟向林尚書,見林尚書在皇帝贊同了他意見的時候,明顯松了口氣。
趙禎便問韓琦可有舉薦的人選。
「呂相。」
「呂相乃是韓推官未婚妻子的姨父,當避嫌。」宋御史馬上反駁,並得到了林尚書的附和。
禮部尚書想了想,自己干站著不說也不合適,便湊熱鬧舉薦一人,「韓諫議如何,他——」
「不行。」宋御史立刻否決。
林尚書沒反應過來,納悶問宋御史︰「韓諫議怎麼不行?」
「其次子韓綜,眾所周知,仰慕韓推官未婚妻子已久。」宋御史故意停頓了一下,才說出來。
趙禎禁不住扯起嘴角,暗笑了一下。
「那——臣自薦!」禮部尚書突然激昂道。
「照宋御史剛才所言,王尚書也要避嫌。」韓琦補刀。
禮部尚書起初沒反應過來,當他听到宋御史和林尚書的笑聲,才反應過來韓琦在說他女兒曾有過仰慕他的情況。
禮部尚書頓時脹滿肚子氣,怒瞪韓琦。
韓琦︰「王尚書息怒,是宋御史起的頭。」
言外之意,你要怪也該怪宋御史。
「那要按這麼說,朝中大半人可排除了,不是其子仰慕崔七娘已久,便是其女仰慕韓六郎已久。」
趙禎著實忍不住了,嘴角的笑意加深,沒哈哈大笑出聲他已經夠意思了。
宋御史在與林尚書暗中交流兩眼之後,便再度行禮向皇帝舉薦道︰「臣這里有一位絕對合適的人選。」
「誰?」趙禎馬上問,雖然有片刻好笑的地方,但這些人還是吵得他頭疼,盡快結束最好。
「範仲淹。」宋御史解釋道,「此人大通六經之旨,慨然有志,且曾犯顏直諫太後還政。連太後都不懼得罪的人,可見其剛烈正直,自然會秉公辦案,既能不懼于林尚書位高權重,也能抵御得了韓推官的詭辯。」
林尚書蹙眉後展平眉頭,又再度蹙眉,對于宋御史舉薦這位人選,他一時間說不出什麼來。
韓琦似有不贊同之意,但說不出別的理由,只是陳明他繼續負責徹查此案更好。
最終,定下了範仲淹負責接管此案。在查明林尚書是否與天機閣有關聯之前,韓琦不得插手,暫且在家候命。林尚書也一樣,被要求候命在家,不得擅自出京。
崔桃當天下午便欲進宮求見太後,卻被擋在了宮門外。攔她的不是太後的人,是皇帝的人,似乎是早就料到她會去找太後求情,便提前吩咐攔截。
九五之尊的吩咐總不能不听,但崔桃還是想法子跟守門的宮人商量,幫她捎話給太後,令太後傳旨令她進宮,這樣她就不算違背聖旨了。
「崔娘子還是別費工夫了,太後這兩日清修,不許外人打擾。」身著一襲道袍的趙宗清手持拂塵走了過來,笑著對崔桃解釋道。
「清修?」崔桃打量一番趙宗清的裝扮,「是你勸太後清修的,對不對?」
「清修乃是好事,修身養性,得神靈僻佑。怎麼到崔娘子口中,這般詫異?」
「我詫異的不是太後清修,我詫異的是——」你如此明目張膽。
「哦?你知道了?」趙宗清故作訝異,截住崔桃的話。
「知道什麼?」
「以後咱們就是一家人了,我快成你姐夫了。」趙宗清笑道。
崔桃愣了下,轉眼見趙宗清要走,便喊他把話說清楚。
「听說你過年沒回家,想來是錯失了家中重大消息。」趙宗清終究沒回答崔桃,他的意思顯然是讓崔桃自己去問家里人。
崔桃當即策馬回家,便見萍兒匆匆迎出來。
「你今天就回來了?沒在家多呆幾日?」
「回去呆兩天就行了,你知道的,那地方我呆不住。」萍兒表示先不提這些,她有崔老太太和崔母托她幫忙捎來的信。
崔桃拆開崔老太太的信快速瀏覽之後,又打開了崔母的信覽閱,臉色越來越陰沉。
萍兒︰「是不是關于你六姐的事?」
「你听到風聲了?」崔桃問。
萍兒點頭,「我去安平的時候,听人議論崔家四房好福氣,招來了兩個厲害的女婿。說六娘厲害,竟然要跟延安郡公之子訂親。這倒挺突然的,之前倒沒見到有苗頭啊,崔娘子也沒听家里人提起過?」
「有事的時候我人在外地,再說我一個未婚女子,還是小輩,這等陰私他們自然是不會特意報與我說。」
思及崔六娘,崔桃嗤笑一聲。早瞧出她有幾分野心,但沒想到她心這麼大,居然趁著趙宗清去安平的時候,意圖去勾引人家。她那點把戲,趙宗清會看不透?怕是故意借坡下驢,趁機利用起崔橋。
趙宗清倒是保證得漂亮,跟崔家人說會娶崔橋,但崔桃可不信他的鬼話。他身邊比崔橋漂亮、乖巧或聰明的女人一抓一大把,他卻半點不沾,一直推辭婚事,不願娶妻。況且以他傲慢,斷然不會欣賞這般算計勾引他的女子。
再有這親事還沒定,居然就有消息外傳了,依照崔家人的作風,斷然不會將消息這樣傳出去,一旦婚事吹了這對自家女兒的名聲不利。可見這消息要麼是崔橋缺根筋自己傳的,要麼就是趙宗清讓人傳的。
「自以為得機會攀了高枝,殊不知她這跟下地獄沒什麼分別。」萍兒嘆了口氣,忙問該怎麼辦,「要不我讓我爹暗中派人攪和一下?總不能真讓這兩個人真成婚吧。」
「成不了,趙宗清不可能娶她。」
崔老太太在信中告知崔桃,本來她要安排崔橋低嫁去外地,奈何禁不住崔橋尋死哭求,又因趙宗清誠摯表態,終究是還是心軟應下了。于是就按照趙宗清的提議,著把崔橋記在小馬氏名下,面上算成嫡出女嫁給趙宗清。
崔老太太有這樣的心思,其實也不難理解。她不知趙宗清的本性,真當趙宗清只是一名年少沖動、一時犯錯的孩子了。而崔橋畢竟是她親手養大的孫女,縱然她干了丟人的事兒,但如果能夠及時解決,還有機會讓這孩子能幸福,她老人家縱然氣憤至極,終究還是為孩子著想,會心軟願意的。
「先保住崔家的名聲,其余的隨後再處置。」當下還是汴京這邊的事最緊要,崔桃對萍兒附耳小聲嘀咕兩句,麻煩萍兒再跑一趟安平。
萍兒剛走沒多久,那廂便有範仲淹的屬下來傳話,令崔桃前去開封府接受質詢。
「韓推官也在。」來人補充一句。
作者有話要說︰ 莫慌,都會解決的~
有逆轉,會有真正出乎意料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