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791章 足足有二十一條的鴻臚寺照會公文(求訂閱求票票)

李恪看到表情陰沉得都快要滴出水來處弼兄站起了身來,背負著雙手,緩步在屋內踱步。

偏偏兩眼開闔間,猶如電芒一般的殺意,讓人雞皮疙瘩狂冒。

倭國矮挫子,之前乘著大唐洛陽之變搞事情也就罷了,考慮到朝廷會出面解決這個問題。

再加上自己前段時間搞了不少事情,也想要好好地低調苟發育一番,省得被彈劾奏折弄煩了的老丈人來尋自己的麻煩。

可是現如今,自己這麼老實低調,居然有人欺負到頭上來,一想到那東海道豆州一帶的金銀產量會因此而受到重大損失。

再一想到倭國矮挫子們在另外一個歷史時空干過的那些齷蹉事,程處弼感覺自己的肺都要快被氣炸。

李恪打量著處弼兄,總感覺現在在屋內焦躁邁著步子的處弼兄,就如同是一頭擇人而噬的凶獸。

看得李恪 梁汗毛都立了起來,趕緊開口安撫這位心眼不比針眼大的處弼兄。

「處弼兄,錢固然要緊,但是咱們弟兄是不是應該從長計議,好好盤算下,看看怎麼才能夠解決好問題。」

程處弼緩緩地搖了搖頭。「從長計議?賢弟啊,你這話就說錯了。」

「……正所謂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

「這幫矮挫子,先是壞了我大唐的規矩,借偽帝之詔,更易國號,忤逆在先。

而今連遍布四海諸島的漢唐商行的利益都想要明搶。」

「這要是傳播開來,咱們漢唐商行在諸國所設立下來的那些商行,會是什麼樣的下場,你想過沒有?」

听得此言,原本還只是覺得處弼兄心眼太小的李恪老臉微燙,朝著程三郎一禮。

「還是兄台你考慮得周全,小弟實在有些目光短淺了。」

「不錯,倭國膽敢如此,若是咱們沒有什麼舉動,必定會惹得諸國窺視我漢唐商行在諸國的利益。」

「只是處弼兄,你準備如何做,遣人交涉?」

「呵呵……賢弟所言極是,要不你這樣,你現在不還是鴻臚寺少卿嗎?趕緊的,給倭國去一封公文。」

「第一,偽帝的承諾,那是一張廢紙,倘若倭國敢自謂日本國,便是不將宗主國放在眼里。」

「第二,倭王自謂天皇,這樣的行為,必須立刻停止,倭王親自到大唐來向大唐天子當面請罪,認罪伏法。」

「第三,為了向宗主國表示歉意,倭國必須開放倭國疆域的礦產開采權,交予漢唐商行作為賠償。」

「第四,不得阻撓漢唐商行與倭國內諸倭民、豪族之聯合經營商貿往來……」

李恪呆愣愣地看著緩步而行,一邊走,一邊咕都咕都一個勁往外滋壞水的處弼兄。

不過好在最初的震驚過去之後,李恪就開始奮筆疾書,將處弼兄的那些條約一一盡數記錄了下來。

等到處弼兄說完,李恪這邊反復查缺補漏之後,打量著這足足有二十一條的所謂「鴻臚寺照會公文」。

忍不住又扭頭看了眼坐在一旁眯著兩眼,像是在養神的程三郎。

「處弼兄,你這些……小弟怎麼覺得你這比對付戰敗的吐蕃還要更加的狠毒,這,這簡直就像是……」

「像什麼,像是斷子絕孫,毀其國,滅其社稷的絕戶計嗎?」

程處弼緩緩地睜開了眼楮,嘴角微微上揚。

李恪看著處弼兄那副笑得十分陰森的表情,下意識地咽了口唾沫星子緩緩地點了點頭。

「其實說來你可能不相信,為兄我這不過是以其人之道,還施彼身而已。」

「???」李恪一臉懵逼地看著表情十分深沉,就連語氣也顯得十分沉痛的處弼兄。

得,看樣子處弼兄妖蛾子勁一起,又開始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了。

不過考慮到處弼兄因為倭國之事,心情相當的不美麗,李恪覺得自己還是別惹處弼兄為好。

「是是是,處弼兄所言極是,可是這鴻臚寺發給倭國的照會公文,倭國即便拿到了,他們肯定也不樂意照辦。」

听到了李恪這話,程處弼嘿嘿一樂,大巴掌拍在了那李恪的肩膀上。

「呵呵,賢弟啊,他要照辦我還不樂意呢。」

李恪打量著那副一笑容陰森的處弼兄,腦海之中靈光一閃。

「你這是想要逼那倭國跟我大唐……」

「不錯,倭國之惡,更甚高昌,高昌都能夠成為過去式,那倭國憑什麼不能?」

程三郎話音剛落,就听到了屋外傳來了稟報聲。

「三公子,吳王殿下,陛下派人來,請二位入宮覲見。」

#####

「你說你爹這會子尋咱們哥倆,會為了什麼事?」

「小弟我哪知道,這段時間,咱們可是已經相當低調了,什麼妖蛾子也沒鬧。

頂多也就是有閑暇的時候呼朋喚友打打牌,我爹再怎麼,也不可能連這點小事也管。」

「有道理,看來應該不是什麼壞事,指不定你爹那里又遇上了什麼難事,需要咱們弟兄搭檔出面解決。」

說到了這,程處弼忍不住轉過了頭來,看向李恪。

「對了賢弟,洛陽之變,咱們弟兄可是為朝廷,為你爹立下了不少的汗馬功勞,可是一直沒有什麼下文。」

「莫不是現在諸事已定,你爹想要給咱們哥倆加官進爵了?」

程三郎這話,亦讓李恪兩眼一亮,咦,說不定還真是這麼回事。

出了門,這個時候,吳王李恪的馬車已經在府門口等著,哥倆鑽進了馬車。

車門一關,馬車內的小鐵爐子的熱力,很快就驅散了二人身上的寒意。

今年的風雪,來得要比往年要更早一些,外面的風雪,絲毫也擾不了程三郎與李恪在車中肆意談笑。

而李世民的桉頭上,擺放著來自于西都留守柴紹的上奏。

初冬之際,關中北面的兩個縣已遇上了雪災。

不過好在,由于當地官員及時上報,關中第一時間作出了恰當的應對,倒是沒有出現什麼大問題。

再有就是,由于遷都,讓關中的人口與軍民遷往河洛之地。

以及從長安到洛陽之間的水泥直道已經完全修通,使得糧食運輸的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至少短時間內,不用再擔憂關中會因災再次發生易子相食的慘劇……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