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十四章 姚桃四步戰 征西兩面攻

未時末,也即莘邇原本時空後世的下午兩三點鐘時,冉僧奴陣被高延曹、趙興、李亮三將及從戰的近兩千隴軍步騎攻破。

除掉戰死、負傷倒地的,剩存的兩千來冉部秦兵,丟盔棄甲,邁開腳丫,在火勢的幫助下,沒命地朝城東的姚桃主陣跑去。

跑在最前頭的是數十騎士。

這隊騎士為首之人就是冉僧奴。

冉僧奴一邊狼狽地鞭馬不止,一邊不時地扭頭往後面看。

四五股隴兵甲騎,每股各十余騎上下,或居前、或稍微靠後,便如四五艘乘風破浪的快艇,在漫野奔逃、白色戎裝的秦兵中穿劃而過,於冉僧奴後追之不舍。

隱隱約約間,「吾螭虎來矣」這五個字,也不知是錯覺,還真是听到了,隨風傳進冉僧奴的耳中。冉僧奴駭然驚懼,只恨馬才四腿,拼力揮鞭,促馬快行。

數里地奔馳過去,將近姚桃陣前之時。

非但冉僧奴被嚇出了滿頭大汗,他的坐騎亦口吐白沫,卻是他被鞭催的出盡了全力。

迎接他的是一陣箭雨。

姚桃陣前一將站在輜重車上,高聲說道︰「建威軍令︰敗卒不許入陣!」

「建威」,是姚桃的將軍號。

冉僧奴倉皇地勒馬,躲開箭矢。

其坐騎原地打轉,冉僧奴隨著馬的打轉,時左時右地扭臉,去看那將,認得是姚桃的帳下將羌人權讓。

他大怒叫道︰「不許我入陣,我往哪兒去?」

權讓沒有回答他,只是重復了一遍姚桃的將令︰「建威軍令︰敗卒不許入陣!」

後邊的追騎漸近,冉僧奴沒有辦法,只好忍氣吞聲,喝令從騎,跟著他向南而行,繞過姚桃的主陣,朝副陣而去。卻至副陣外頭,又是一陣箭雨。兩陣皆不得入,冉僧奴索性往東邊營壘退去,渾然未有料到,迎接他的還是箭雨。

三波箭雨,搞得冉僧奴退後無路。

——好在因為已到姚陣邊上,追趕他的那幾股隴軍甲騎沒再繼續追他了。

迫於無奈,冉僧奴唯有在姚桃主陣的東北邊、副陣的北邊,尋了塊高地,豎起旗幟,收攏本部敗兵,做再戰的預備。

……

趙興、李亮先後回到本陣,進見莘邇。

兩人皆是血污滿甲,臉上亦被濺射到的血跡斑斑。

莘邇問道︰「受傷了麼?」

趙興是騎戰,盡管鏖戰一場,累當然累,但主要是射箭的胳膊累,其它還好些。

李亮是步戰,又要徒步行進,又要揮槊殺敵,累得著實不輕,抹著不住滴下的汗水,喘著粗氣,卻還努力站直了腰桿,回答說道︰「回明公的話,末將無有受傷!」

趙興答道︰「末將衣甲上的血,都是秦虜的!」

莘邇問道︰「可有余力再戰?」

趙興按胸,行了個胡禮,例行公事地回答說道︰「明公但凡令下,末將萬死不辭!」

李亮揚眉慨然,那副小眼圓臉,往時看之如似個富態地主的模樣,配上他近八尺之長的豐碩身軀,此時頗有勇悍之味,答道︰「冉賊不值一提,姚賊陣尚且未破,末將自猶可戰!」

說話間,數騎馳至。

在不遠處,此數騎紛紛跳下馬,聯袂奔來。

是禿發勃野、禿發勃耀、宋金、呼衍磐尼等輕騎諸將。

「明公,末將幸不辱命,擊破了援冉陣之敵騎!殺傷四十余,惜未得獲其將!被他在冉陣拔後逃掉了!」禿發勃野玄甲佩劍,昂然玉立,匯報戰果。

莘邇笑道︰「你不管素和,先破虜騎等的進戰經過,我都已經看到。很好!決勝陣間之時,為將者首要需做的,就是頭腦清醒,判斷理智,拔列,這一仗你打得好!」

禿發勃野謙虛說道︰「都是明公教導得好。」

——莘邇與張龜、唐艾等人綜合歷代兵書,編了本兵法,下發給軍中諸將,叫他們日夜揣摩,並且同時,還常常聚集諸將,隨機選擇不同的地形、不同的敵我兵力配比,讓他們分作兩方,進行沙盤對抗,既有理論學習,又有近似實戰的演練,禿發勃野等將確是從中獲益匪淺。

「螭虎怎麼尚未歸來?」

高延曹率騎追冉僧奴的時候,曾經路經禿發勃野與強多這個小戰場,禿發勃野知道他干什麼去了,回答莘邇,說道︰「驍騎追冉僧奴去了。」

莘邇微微蹙起眉頭,眺看東邊戰場,說道︰「冉陣雖陷,姚陣未動,身為大將,怎可輕身追敵?螭虎這毛病,說他多次了,總是不能改!」

之前在朔方助張韶戰苟雄部時,高延曹就是輕騎追敵,後來莘邇知道,已經耳提面命,嚴加囑令,不許他再這麼做了。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高延曹是好戰喜功的性子,當勝之後,見到敵將敗逃,他如何又能忍住不追?這一次,他又是和上回一樣!

責備是責備,終究是不放心高延曹的安危,莘邇令魏述,說道︰「遣騎去追,把他找回來!」

魏述應令,自去安排此事。

這時的戰場上,已經到了尾聲。

武都縣城以北、姚桃主陣西北,南北三四里寬,東西五六里寬的範圍里,到處是獲勝的隴騎、隴軍步卒在追殺逃竄的敵人。

莘邇觀望了會兒,仰頭看了看天色,默默算了下時間,令道︰「鳴金收兵,叫出戰的步騎回來,休息一下。」

釋法通知莘邇心意,適時湊趣,說道︰「冉陣已破,而天時尚早,明公,可再接再厲,復破姚陣矣!」

莘邇笑了起來,顧視釋法通,指了指他,說道︰「通師,你真是我肚里的蛔蟲啊!」

釋法通喜形於色,合什下揖,說道︰「明公謬贊,小僧誠惶誠恐,怎敢當之?」

「蛔蟲也是夸贊麼?」

「明公天神、菩薩一般的人!就是一根須毛,也貴過萬金,何況月復中蛔蟲?莫說小僧若真能成明公月復中一蟲,便是成明公膚上一毛,那也是小僧前世修來的福氣!」

這馬屁拍得拍得有點過了,禿發勃野、李亮等將都是面現難受,趙興瞟了釋法通這光頭和尚一眼,嘿然心道︰「比之釋圓融等僧,這和尚無恥之尤!」

……

城中張道岳,接到了莘邇命他率部出城的檄令,當即帶領早已集合在城東門內街上的千余守卒,打開城門,趕去城西北方向數里外的莘軍陣地。

……

姚桃主陣,望樓上。

姚桃看到了守卒出城,前去和莘邇部會合。

他心道︰「莘阿瓜要攻我陣了!」

大戰在即,不能再雜七雜八的亂想了,「三軍之災,始於狐疑」的兵法之教,姚桃當然也是知道的。他打起精神,心中想道︰「是勝是敗,打了之後才知道!」

薛白望著多著紅色戎裝,行向西北莘陣,如似一條火流的出城守卒,問道︰「明公,備戰吧?」

「備戰!」

薛白傳下了姚桃的軍令。

「老薛,你現在去副陣督戰,莘阿瓜若先攻副陣,我會於適當時候馳援副陣;莘阿瓜若先攻我陣,你等見到火起後,便督副陣將士殺來我陣!」

姚桃在主陣中間地帶,空出了一塊很大的空地。

這塊空地上面堆了許多的雜草,空地四周也堆積了干柴、雜草之類。

姚桃打算的是︰先用鹿砦、陷坑、輜重車阻擋莘邇部的進攻,進一步地消耗隴兵的銳氣;然後,放開通道,任由隴兵殺到陣中;接著,四面點火,把陣中的雜草等物引燃;於成功施行了「耗敵銳氣」、「誘敵入陣」、「火攻燒之」這三步之後,末了,精兵出斗,加上副陣、營中所藏之騎,內外夾攻,爭取一舉全殲莘邇所部。

他的這個作戰計劃,薛白參與了制定,對之是很清楚的。

薛白簡短地應道︰「諾!」

從周邊文武諸吏中找到了廉平老,姚桃命令他,說道︰「老廉,你去營中,為我督營中騎兵!也是等我陣中起火之後,即令營中騎兵殺來我陣!」

廉平老應道︰「是!」

「你倆現在就去。」

薛白猶豫了下,問道︰「明公,冉將軍那里怎麼辦?」

姚桃往東北二三里處冉僧奴立旗的那塊高地瞧了瞧,陸陸續續的,這時大約已有數百潰卒圍聚到了那面旗下,說道︰「我陣若是打贏,冉僧奴自然就會帶兵過來,撈些戰功;我陣如果戰敗,卻哪里還顧得上他?」

薛白不再多問,和廉平老齊向姚桃行了一禮,兩人乃下望樓,出主陣,分赴副陣、營內。

……

張道岳率部到了莘邇陣邊,命令部隊停下,他入陣去謁見莘邇。

一桿丈余高的大旗下,百余虎狼驍騎的從扈中,張道岳見到了莘邇。

「下官振武將軍、武都太守張道岳拜見督公。」張道岳未著鎧甲,褶戎裝也沒用穿,仍是冠帶袍服,文官的一身打扮,於坐胡坐上的莘邇前頭,躬身下揖,口中說道。

「太守請坐。」

乞大力搬來個胡坐,放到莘邇坐的側邊。

張道岳撩衣坐下。

「太守請看這里。」

張道岳往莘邇坐前的土地上低頭去看。

地上畫了一些方、線、箭頭、圓等圖案。

方塊有四個。

一個在西,一個在東,一個在東南,一個在更東。

莘邇拿著鐵制的直馬鞭,點向西邊的方塊,說道︰「這是武都縣城。」繼而,點「武都縣城」東邊的方塊,說道,「這是姚桃主陣。」再又點「姚桃主陣」東南位置的方塊,說道,「這是與姚桃主陣成掎角之勢的姚桃副陣。」最後點最東邊的方塊,說道,「這是姚桃營。」

線只有一條,在四個方塊的南邊。

莘邇點了點這條帶些曲折的長線,說道︰「這是西漢水。」

箭頭有兩個。

一個尾北頭南,沖著「姚桃主陣」,一個尾西頭東,沖著「姚桃主陣」。

莘邇點第一個箭頭,說道︰「這是我軍中的薛猛、朱延祖部步卒,攻姚桃主陣之北面。」點第二個箭頭,說道,「這是我軍中的李亮部步卒,攻姚桃主陣之西面。」

圓有兩個。

一個在「武都縣城」和「姚桃主陣」之間偏南臨「西漢水」位置,換言之,即是在「姚桃主陣」的西南野上,西漢水的北岸;一個在「薛猛、朱延祖部步卒」的西北位置,換言之,即是「姚桃主陣的」西北野上。

莘邇點第一個圓,說道︰「這是我率部停駐之地。」點第二個圓,說道,「這是卿率部停駐之地。」

把畫在土壤上的這些符號一一解釋罷了,莘邇將馬鞭還給侍立於側的魏述,問張道岳,說道︰「卿听明白了麼?」

張道岳說道︰「下官听明白了,此是督公攻姚桃陣的部署安排。」問道,「督公是準備先攻其主陣?」

「不錯。攻他主陣的這兩支步卒,北邊的薛猛、朱延祖部是主攻,……卿可知為何北邊是主攻麼?」

張道岳目落到南邊的那條線上,說道︰「督公是想從北邊擊破姚桃陣,把其陣的兵卒往南邊的西漢水攆!」

莘邇笑道︰「正是!」問張道岳,說道,「我的這番部署如何?卿可有異議?」

「下官無有異議,卻是有一點,下官以為,不可不慮!」

莘邇說道︰「卿請說。」

「便是姚桃的營壘!下官在城中時,數次登高遠眺,見其營內都是靜悄悄的,若空蕩無兵狀,可越是如此,下官愚見,越是需要警惕!」

莘邇聞言,正要說話,護衛周邊的騎士們讓開了條道,一人大步行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