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邇兵馬西撤,慕容瞻催軍在後追趕。莘邇部卻是連營都沒有回,繞營而走,徑直出了新興縣界,裝作狼狽的樣子,「逃回」了隴西郡內。慕容瞻帳下的婁提智弼等將猶欲追擊,而在邊界地帶,被麴章等奮力抵抗,見討不到更大的便宜了,於是鼓樂班師。
戰罷回城,婁提智弼諸將盡皆歡喜,紛紛向慕容瞻賀此戰的「大勝」之喜。
婁提智弼說道︰「高延曹者,定西之猛將也,今傷於陣前;莘幼著者,定西之頭號名帥也,今敗於新興,至於唐艾、麴章諸輩,或定西智謀高士,或定西將門驍悍,今亦被君侯一並敗之!此之誠可謂大勝是也!捷報傳到咸陽,想來天王必有嘉獎賞賜!末將恭喜君侯!」
慕容瞻卻面無多少喜色,反而頗現狐疑。
他尋思稍頃,說道︰「今日之勝,實在奇怪!」
婁提智弼問道︰「敢問君侯,哪里怪了?」
慕容瞻說道︰「那高延曹氣勢洶洶地來我陣前搦戰,結果戰未一合,他就負傷而退,此一之怪也。高延曹雖定西悍將,莘幼著帳下的勇將卻多,如那羅蕩等等,皆以勇稱,便是麴章,我軍之前是與他交過手的,此人雖現官太守,然實將種,疆場爭鋒之際,亦是頗為勇悍的,卻怎麼高延曹一傷,莘幼著就撤軍而走?此二之怪也。撤軍也就罷了,莘幼著卻甚至連營都沒回,直接就撤回去了隴西郡內,簡直一副望風而逃的樣子,這未免離譜了些。此三之怪也。
听了慕容瞻這麼一說,婁提智弼等將亦覺得奇怪起來。
眾人議論了會兒,找不到可以解釋的原因,婁提智弼大膽猜測說道︰「君侯,我聞莘幼著的軍府原是在谷陰的,而於前時遷到了金城;我又聞定西王已於不久前親政,這會不會是……」
「會不會是什麼?」
「會不會是莘幼著已經失勢於定西,故他帳下的諸將如羅蕩、麴章等人現皆生了異心,他有些指揮不動,所以高延曹一傷,導致他士氣更加低落,他因是不得不就撤軍而還了?」
這個原因倒是有可能。
慕容瞻琢磨不透,心道︰「要麼是他真的敗了,要麼是他佯敗,若是佯敗,其目的料之不外乎是為誘我去攻隴西,然後他在隴西郡設伏,以用地利來敗我軍。不管他真敗、假敗,總之我不遣軍去攻隴西就是!對我而言,並無什麼損失。」想到這里,索性也就不再去想。
當下,慕容瞻令屬吏把這場「大勝」寫成捷報,共寫了兩份,一份送去咸陽,呈給蒲茂;一份即刻送去給渭水北岸的秦廣宗,告訴他知莘邇這支兵馬已撤回隴西,同時,他交代送捷報給秦廣宗的那吏,叫他到了平襄後,問一下秦廣宗那邊的戰事情況如何,看看是否需他援助。
這慕容瞻所遣之吏,次日上午到了平襄縣城,先把莘邇敗退、已然撤回隴西郡的軍報呈給秦廣宗,繼而問他平襄戰況。
秦廣宗看完軍報,不敢置信,問那吏,說道︰「高延曹傷於陣前,莘幼著撤回隴西了?」
那吏答道︰「是。」問秦廣宗,說道,「敢問將軍,平襄這邊戰況如何?是否需我家君侯援助?」
秦廣宗無話可答,王舒望幾次三番的挑釁,他都避而不戰,平襄至今還無一場正兒八經的戰斗,若是這樣的情況還需要慕容瞻馳援,那他這個秦州刺史真的是不必做了。暫把這吏打發出去,秦廣宗獨坐帳中,自言自語了一會兒,喚來帳前親信,令把慕容瞻的捷報送入城中。卻秦廣宗是沒在城里,而是築營於城外的。慕容瞻一場大勝,這需要讓城中的同蹄度武知曉。
那親信得令,取了軍報,就趕去城中。
同蹄度武接到軍報,打開觀罷,喜形於色,振甲起身,說道︰「你前頭帶路,我去見使君!」
那秦廣宗的親信不知他要干什麼,但既然他這麼說了,就恭謹應諾,遂於前帶路,領著同蹄度武出了城,回到秦廣宗營中。進到大帳之內,同蹄度武行禮說道︰「明公。」
秦廣宗正在發痴,聞聲抬頭,呆了下,說道︰「將軍怎麼來了?」
「莘邇大敗於新興,狼狽竄回隴西,慕容將軍此戰,當真是一場大勝啊!使君,莘邇這回犯境,共是兵分兩路,於今新興那邊,已然取勝,可咱們平襄這里卻是到今毫無動靜,連一場小戰都未曾打過,任由王舒望在我縣中肆虐,……明公,你說我怎生還能在城里坐得住?」
秦廣宗問道︰「將軍何意?」
「末將愚見,今宜趁慕容將軍大敗莘邇之勢,我軍也全軍出動,往擊王舒望、郭道慶!」
秦廣宗面色陡變,說道︰「往擊王舒望、郭道慶?」
「正是!明公前所以不與王舒望、郭道慶戰者,是慮其有伏,但而今莘邇已敗,是其主將已敗,如此,末將斷定,郭道慶、王舒望部現下必定是軍心惶恐,只怕他們逃之尚且不及,又何敢再設伏哄我?明公,天大的良機就在眼前!若於此時,明公與末將聯兵而進,不僅王舒望、郭道慶可敗之,並且南安郡也不是沒有一鼓收復的可能啊!」同蹄度武說到這里,見秦廣宗仍是面色猶疑,便又以慷慨勇武的語氣說道,「明公,值此良機難逢之際,末將竊以為,我軍應當勇往直前,明公切不可再徘徊猶豫了!豈不聞,三軍之災,起於狐疑?」
秦廣宗說道︰「可是……」
「明公,沒有可是!如果明公依舊畏敵如虎,放著這麼好的戰機都還不敢進戰的話,末將也不再勸說明公,隨明公守在營中便是!末將自率本部,出城去擊王舒望、郭道慶!」
秦廣宗心道︰「你自己帶兵去打,你要敗了,我免不了一個放你孤軍深入的罪名;你要勝了,更加糟糕,我一個‘貽誤戰機’的罪過定是跑不了了!」
同蹄度武與蒲秦上將同蹄梁等同族,同蹄部雖是羌人,然在蒲秦朝中頗是得勢,他背後卻是朝中有人的,正像秦廣宗的思量,若是由他獨自往戰,無論他是勝是負,秦廣宗最終都落不了好。被同蹄度武這麼一逼,秦廣宗百般無奈,只好違心應道︰「誠如將軍所言,此難得之良機也。我前不戰者,亦如將軍言,是慮遭伏,今既莘幼著已為慕容瞻將軍所敗,還撤隴西,你我兩部固當抓住此機,奮勇向前!我又怎會讓將軍獨率部出戰呢?便明日咱倆合兵進戰!」
同蹄度武說道︰「明公,怎麼還能等到明日!」
「哦?」
同蹄度武說道︰「莘邇兵敗,退回隴西的軍報,你我都已經知道,郭道慶、王舒望又豈會不知?若是等到明日,末將只恐他倆早逃回南安郡了!你我二軍,又還怎麼能大敗他倆?頂多吃些他們撤軍時揚起的土罷了。明公飽學名士也,焉不聞‘望塵莫及’之語哉!」
「那以將軍之意?」
同蹄度武斬釘截鐵,說道︰「今天,現在,咱們就出兵!」
「現在就出兵?倉促了點吧?」
同蹄度武說道︰「機不可失,失不再來!不管明公是否此時出兵,末將馬上回城,回城以後,末將就點齊部曲,出城往戰!」說完,行個軍禮,轉身就走。
秦廣宗只得再次遷就於他,說道︰「好吧,好吧,現在你我就出兵!」
同蹄度武回到城中,留下了三百余人守城,帶領其余的步騎六百余,出來與秦廣宗合兵。等不多時,秦廣宗率本部出了營來,他一樣留下了少數的步卒守營。兩軍合並,共兩千余步騎。
這幾天秦廣宗雖然沒有應王舒望的挑戰,但王舒望營,包括郭道慶營在哪里,他都已經通過斥候打探清楚了,於是秦廣宗、同蹄度武便率部向王舒望營去。
王舒望很快接報,他大喜不已,說道︰「明公智謀無雙,真是把秦廣宗玩弄於股掌之間!他果然中計,以為明公是真的敗了,竟敢出營來與我戰!」立即下令,命部中的步卒兵士在營中鼓噪,做出棄營將撤之狀,余下騎兵,則由他親率,盡數出營,埋伏營側,並趕緊派吏趕去數里外的郭道慶營,告訴他秦廣宗已出,請他即刻率部前來參戰。
卻王舒望部只有步騎四百,人數本少,出營埋伏的又只是這四百步騎中的騎兵,只有百數,人數更少,且俱精銳,因是出營、埋伏的行動都很迅速,前後只用了兩刻多鐘。秦廣宗、同蹄度武派有斥候先行,去打探王舒望營中動靜,斥候到時,王舒望部出營的兵馬已然悉數埋伏妥當。斥候遂趕回稟報,說遙見王舒望營中人喊馬叫,亂糟糟一團,似是正在做撤退準備。
同蹄度武顧看秦廣宗,說道︰「如何,是不是被末將料中了?要是如明公說的,等到明天再來出戰,只怕我軍連王舒望部的影子都看不到了!」
「是,是,將軍說得對。」
同蹄度武就催促部曲加快行軍的速度,秦廣宗亦催部趕上。
兩人兵馬行約十余里地,遠遠已可見王舒望營。秦廣宗畢竟小心,笨拙地驅馬上到一處高地,眺望王營,看見其營中人影幢幢,又見其營轅門大開,有步卒戰士推著輜重由內出來。整個的樣子,看起來還真像是王舒望在棄營撤軍。秦廣宗到了此刻,饒以他之畏戰,眼見之下,也不禁信了同蹄度武的猜料,心道︰「哎喲,被同蹄說對了!王舒望部果然要逃!」
同蹄度武穿上鎧甲,馳馬到高地下,仰臉叫道︰「敢請明公,先把部下騎兵撥給末將,與末將部騎兵合作一處,趁王舒望兵出營、轅門大開之機,末將為明公奪其營來!」
「好,好,給你!」
得了秦廣宗的將令,同蹄度武領了秦廣宗部的騎兵,與本部之騎合攏,共七八百騎,他就親自率之,離開了步卒的行軍隊伍,朝只剩下了不到三四里地遠近的王舒望營沖去。
時當下午,日光正熾,從王舒望營的位置望去,七八百匹戰馬奔騰,不說漫野遍地,卻也是黑壓壓的充塞眼簾,展開的寬度足有一兩里長,縱深更長,踐踏得塵土飛揚,揚起的塵土幾乎蔽日,地面都為之略略顫動,馬上騎士多捉長槊,亦有舉刀呼喝者,迎面奔來,威風十足。
將至王舒望營。
不到兩里外,營北一片小丘陵後頭,驟然馳出一軍。
這軍人數不多,百騎而已,可不正就是王舒望親率埋伏的部隊?當先一騎,人馬皆赤鎧,馬繪虎形,瞧不到其人面容,興沖沖殺向王舒望營壘的那數百秦騎只能听到他如雷的大喝。
沖鋒在秦騎最先的同蹄度武听到︰「吾王舒望也!秦廣宗可來受死!」
此聲大喝,居然壓過了數百秦軍戰馬奔踏的聲響。
這變化出現得太快,同蹄度武一時沒有反應過來,下意識地想要勒馬,可馬速太快,也勒不住。倏忽間,如電光火石,那小丘陵後出來的這軍已與秦騎相撞。自呼姓名的那騎與同蹄度武交馬而過,同蹄度武先是感到胸口遭到重擊,隨之他覺得自己如騰雲駕霧,然後重重落地,落地時他已不知疼,嗓子一甜,噴出了一口鮮血,末了眼前一黑,就什麼都不知道了。同蹄度武不知他身上發生了什麼,而他後邊的秦騎則有不少分明看清,那是同蹄度武中槊墮地。
戰才開打,首先是中了埋伏,其次主將已先陣亡,七八百的秦騎士氣可想而知。
王舒望引伏兵百騎,自挺槊率先,所向披靡,在其左右,皆是甲騎,橫沖直撞,隨斗於後,俱為輕騎,挽弓連射,沖殺不過半個多時辰,便把這數倍於己的秦騎硬是給殺了個人仰馬翻,落荒逃跑。王舒望再接再厲,領騎追趕,一路殺到秦廣宗帶著的秦軍步卒處。
早在見王舒望伏兵出來時,秦廣宗就知不妙,懊悔不已,當時心道︰「就不該听同蹄蠢言!竟是果然中伏!」卻也當機立斷,他那會兒就下令步卒隊伍轉向撤退。唯是步卒哪里快得過騎兵?這時被王舒望帶騎追上,攪殺一通。
虧得王舒望部的騎兵太少,前頭潰敗的秦騎慢慢地也聚攏了過來,步卒並推出輜重車,作為抵擋王舒望騎兵馳進的阻礙,這才試得秦廣宗邊戰邊退,僥幸領軍逃出生天。——卻倉皇逃回營中後,檢點傷亡,亦不下三四百之多。這且不必多提。
只說王舒望追出七八里遠,遠望已見平襄縣的城牆了,乃才緩緩回軍。
回到營外,踫見一路兵馬,乃是郭道慶親率前來支援的南安郡兵主力。
兩人相見。
王舒望取下兜鍪,露出面容,說道︰「將軍來之何遲也!秦廣宗已為我敗,竄回平襄城去了!」
郭道慶問其交戰經過,王舒望如實答之。听聞到王舒望是以百騎,敗了秦廣宗部的兩千於步騎之後,郭道慶嘖嘖稱嘆,瞧著他年輕壯武的相貌,看著他盡染血污的鎧甲,說道︰「百騎而勝兩千,君之勇也,賁、育弗加!」見王舒望了無欣悅之色,問道,「君今既以百騎勝秦廣宗,可謂威震虜秦矣,卻緣何無喜色?」
王舒望說道︰「秦廣宗,重將耳,勝之不足為榮。」
郭道慶楞了下,隨即大笑。
「重將」,主輜重之將的意思。秦廣宗明明是蒲秦的秦州刺史,又哪里是主輜重之將了?卻王舒望為何會有此語?
這還要莘邇要達成的此戰之意圖說起。莘邇此戰想要達成的意圖,如前文所述,即是要捧殺慕容瞻,貶損秦廣宗,那麼為達成這個意圖,只靠打敗秦廣宗、避讓慕容瞻,在莘邇看來,還是遠不夠的,所以他編了兩句童謠,以準備散入關中,供關中的百姓傳唱。他認為,只有如此,才能造成更大的輿論和更大的影響。這兩句童謠已然編好,後一句是「千軍萬馬避元寶」,「元寶」,乃慕容瞻的小字,前一句則便是「多謝重將秦廣宗」,——「多謝重將」言者,意為謝謝秦廣宗送給定西的那些輜重,不必說,此自是調笑之語。
郭道慶、王舒望既敗秦廣宗,按照莘邇的部署計劃,兩人就一面開始散播「多謝重將秦廣宗」這句童謠,一邊進兵平襄,作勢攻城。
……
新興縣的慕容瞻接報,說是秦廣宗大敗,同蹄度武陣亡,大驚失色,與婁提智弼說道︰「莘幼著之所以撤軍還隴西,於今看來,卻非是因他失勢於定西朝中,而竟原來是他此戰欲取之地,非我新興,而是平襄!」
「君侯的意思是?」
「他為何興師動眾,親率兵馬而來,卻稍與我接戰,他就撤回隴西?很明顯,他興師動眾,是為了把我引來,他稍戰即撤,則是因為他意不在此!你我卻是中了他的聲東擊西之計了!」
婁提智弼想想,是這個理,便就問道︰「君侯,那眼下該如何是好?」
「你留守新興,我親引兵北援秦使君!」
當天,慕容瞻率部渡渭,馳援平襄縣城。
卻兵馬才過渭水未久,未到城下,斥候來報,郭道慶、王舒望應是因為聞其兵至的緣故,已從平襄城下撤走,回南安去了。慕容瞻心中疑惑,想道︰「聞我兵到,便就撤還?……難道是我猜錯了,莘幼著此戰之意,並不是為取平襄?」
傍晚接報,是婁提智弼遣人加急送來的,軍報言道︰「莘邇領兵五千,又出隴西,來攻新興!」慕容瞻恍然大悟,以為自己總算是猜中了莘邇的意圖,顧與左右說道︰「莘阿瓜誠狡詐也!此調我援平襄,而其實攻我新興!」馬不停滴,連夜南渡渭水,復救新興縣。
然次日下午,兵到新興,城外並無敵人,慕容瞻問來迎他的婁提智弼︰「莘阿瓜呢?」
婁提智弼答道︰「今晨已撤。」
「撤哪里了?」
「末將遣斥候尾隨,是撤回隴西了。」
慕容瞻瞠目結舌,如丈二金剛模不著頭腦,呆了多時,喃喃說道︰「這莘阿瓜究竟意欲何為?」心中想道,「搞得老子南下北上,三兩天渡了兩次渭水,戲弄我玩耍的麼?」
泥菩薩也有三分土性,徒勞無功的來回跑了兩趟,慕容瞻也是不禁生氣。
數日後,兩句童謠在天水郡流傳開來,謠言唱道︰「多謝重將秦廣宗,千軍萬馬避元寶。」這兩句謠言甚至唱入到了慕容瞻帳下的鮮卑兵中。婁提智弼滿面喜色,來給慕容瞻稟說此事,轉述完謠言,接著說道︰「君侯,莘幼著號名帥,而遇君侯即遁,君侯之威,震於秦、隴矣!」
慕容瞻怔然半晌,拍案而起,說道︰「莘阿瓜之意,原來在此!他、他、……我與他何怨何仇,這般害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