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十五章 臣事君以忠 亦賴老兄名

唐艾猜得很對,確是強莫被斬了。

不過,雖是高延曹先登,但殺掉強莫的卻是羅蕩,因為強莫就在營南,剛好被羅蕩踫上。

卻說,高延曹、羅蕩攻下強莫營,留下步卒收管俘虜、清點繳獲、打掃戰場,自引本部騎兵出來,馳騁至唐艾的牛車前,上呈捷訊。

羅蕩跳下馬來,手提強莫首級,捧給唐艾,說道︰「末將斬得強莫在此!」

唐艾以扇遮住口鼻,以擋血腥之氣,略看了那首級眼,說道︰「這就是強莫?」

羅蕩乜視高延曹,回答唐艾,說道︰「回稟將軍,此將有名,便是強莫。」

這話說得沒頭沒尾,似是所答非所問,唐艾聞言稍怔,旋即想起出谷陰時听到的一個故事。

即高延曹前在朔方,斬了苟雄帳下的勇將勿干長盛,卻因他不識此人是誰,而泄氣地稱之為「無名卒」之事,及此事的後續之事,卻勿干長盛後來被趙染干認了出來,趙染干於是大為驚嘆高延曹之勇,服氣萬分,——這前後兩事隨著高延曹的回到谷陰,已經傳遍全城。

唐艾登時明白,羅蕩此話,顯是針對高延曹「無名卒」之語而作,不覺莞爾,笑道︰「驍騎先登,中軍斬將,兩位將軍俱立大功。」命令郭道慶,說道,「把兩位將軍的功勞記在閥閱簿上,等仗打完,我一並呈與朝中。」

高延曹「哼」了一聲,說道︰「無非運氣好罷了!拿捏甚麼嘴臉?有何驕傲?」

「你也運氣好一個給我看看?」

領兵打仗,運氣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高延曹啞然無語,把頭轉去一邊? 又哼了一聲。

唐艾安慰高延曹,說道︰「強莫雖為中軍陣斬,石萍猶在城中!兩位將軍須臾間已破強莫營,我軍士氣大振,我現就下令,命全軍攻城!驍騎若尚堪戰? 強莫之首? 何如石萍之首?這才是此戰的頭等大功!」

高延曹精神振作,挺胸按甲,說道︰「如何不能戰?一個強莫營不過費了末將兩分力氣!」乜視羅蕩? 說道? 「只怕羅虎是沒有力氣再斗了!」

強莫營雖是速克,但之所以能夠速克,正是因為高延曹、羅蕩等將士進攻的時候? 無不是拼盡了力氣? 一場鏖戰的爆發下來? 羅蕩的耐力比不上高延曹,氣力確是有些不支? 若是勉強上陣? 功勞小於了高延曹,臉面上不好看倒沒關系,萬一不小心,受了重傷就得不償失了,所以盡管他听出了唐艾此話是激將之計,但亦無意再與高延曹爭功,然而力輸口不輸,微微一笑,與唐艾說道︰「驍騎好歹也是今次攻南安的副將之一,功勞總不能都被末將得去,石萍的腦袋,末將就讓給驍騎了!」又說道,「螭虎,你那馬我也不要了!」

高延曹大怒,說道︰「什麼叫讓?什麼叫不要?」

「那馬是你的心愛,君子不奪人所好,但你一定要給我的話,我也卻之不恭。」

「君子言出必踐!只有你是君子麼?螭虎也是!諾既已許,自當踐之!不踐,能是螭虎麼?」

郭道慶是個君子,贊同高延曹此話,贊道︰「有道理!」

唐艾哈哈大笑,叫魏咸趕起牛車,攜郭道慶、高延曹、羅蕩及高、羅兩部騎兵,和那五十個鼓手,回轉城西的中軍陣中。到至陣中,唐艾未做片刻耽擱,馬上傳下令去,命圍於城西、城東、城北三面的諸營兵馬,趁大破強莫營的威風,立即開始攻城。

他坐於豎起的王節下,命令各部︰「候鼓三通,吾旗下飆,三面齊攻。吾旗不舉,退者斬!」

命令傳到。中軍三通鼓擊罷,獂道城三面的數千定西將士俱皆顧目中軍陣中,瞧向如林的槊尖簇擁中,那面丈余高,懸掛飄帶等飾物,紅底黑字,繡寫著「假節、宣威將軍」的唐艾將旗。鴉雀無聲的城外,空氣好像為之凝滯。將旗猛然向下一揮。城池三面,殺聲登起。

高、羅攻強莫營之時,步卒、甲騎奮進戰斗的聲響遏止行雲,高、羅出入莫營如無人地,強莫為羅蕩斬殺,這些情景被城頭的守卒看得清清楚楚,守卒的士氣先已被唐艾的連番用計給重創得差不多了,又親眼目睹到了定西將士的悍勇,士氣已是徹底跌落到了谷底。

膽小的雙股戰栗,饒是膽大的,亦面如土色。

天空瓦藍,陽光明麗,城上的守卒卻覺孤單無助,如身處血海尸山中,人人無有斗志。

故是,當城西北宮越等所率的陰平等三郡兵和高延曹、蘭寶掌兩部、城北趙興等所率的鐵弗匈奴等兵、城東田居等所率的東南八郡兵,並及巡弋於攻城戰場之外近處的曹惠、王舒望等所率的游騎、支援部隊,幾乎於同一時刻,開始了對獂道縣城的圍攻、策應猛烈進攻後,沒用多長時間,城外的護城河就各被填平了好幾段,三面的進攻部隊先後都逼近到了城牆下。

城頭上,重新回到西城牆上較中地方,對著唐艾中軍將旗方向的石萍,看著借投石車、強弩等的掩護,順利填平、渡過護城河,已在城牆下架設雲梯、布置沖擊城門的撞車的定西兵卒,睚眥欲裂,喊著似的嘶聲叫道︰「督戰呢?敢後退半步者,殺無赦!」

部曲督等督戰軍官,散於整段的城牆上,提著刀,用刀背驅趕部分逃離垛口的守卒回去他們該在的防守位置。有的守卒太害怕了,躲躲閃閃,不肯返回垛口,便有部曲督三步並作兩步上去,提刀將之殺掉。一番鎮壓下來,不管士氣怎樣,至少城牆上的防線算是沒有未戰而潰。

石萍身板,一個軍吏說道︰「將軍,外無援兵,士氣不振,城恐怕是守不住了。要不?」

石萍霍然轉首,怒目而視,怒道︰「要不什麼?」

這軍吏不敢對視石萍,低下了頭,卻到底生死之間,對死的懼怕超過了對石萍的懼怕,鼓足勇氣,小聲說道︰「唐艾說獻城免死,不降盡屠。將軍,要不降了吧?」

話音未落,這軍吏只覺脖間一涼,劇痛傳來,隨之他歪倒地上,就此死掉。

石萍把殺了這軍吏的佩刀握在手中,虎視眈眈,盯看周圍的將校、親兵,說道︰「再敢說降者,這就是下場!」他將刀舉起,大聲說道,「我等上受君恩,自當以死報君!況且我大秦男兒,豈能貪生怕死,投降隴虜?城如能守住,我給你們請功,如不能守,咱們一起死!」

一人話音雖然顫抖,但卻語氣里帶著堅定,說道︰「若無大王恩擢,便無下官的今日。‘臣事君以忠’,下官願與將軍共死,以報大王恩德!」

石萍看去,見說話的是南安郡丞,——即那個唐士。「臣事君以忠」,此話出自《論語》,孔夫子的話,石萍不知,但這唐士的表態很合乎他的心意,他說道︰「好!今日如不能打退隴虜,也就不說了,若能把城守住,我願與你結為兄弟!」

氐人是蒲秦的「國人」,石萍更是蒲茂的心月復,肯與這唐士結為兄弟,實是「屈尊」,這唐士受寵若驚,但他心知,這城必是守不住的,就感激地謝了幾句石萍對自己的高抬,心道︰「石將軍雖願與我結為兄弟,但這兄弟肯定是結不成的了,大王英明仁厚,是百年來僅見的雄主,孟公文韜武略,世人無可比者,今大王伐偽魏,鄴城將下,在孟公的輔佐下,將來一統海內者,非大王莫屬,只盼我今日之死,能為我的子孫,在來日的大秦朝中,換一個功名富貴。」

這唐士因為蒲茂的擢用,乃才得以出仕,對蒲茂的忠心是有的,然他又不是蒲茂的左右重臣,事實上,他與蒲茂總共也就見過一面,所以他甘願與獂道城俱亡,除掉忠心以外,認為蒲茂能夠一統海內,建立真正的新朝,從而為不讓在家鄉的子孫成為「叛臣之後」,自此斷了仕途,進而相反,以他的盡忠而死,給子孫換個來日大秦新朝的富貴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石萍召來軍中的巫師、巫女,命他們在城上唱舞、做法,激勵士氣。

他自己則戴上了一個三眼的木質面具,望能天神附體,隨之,手持刀柄,於第一批攀牆的定西精卒將上到陳城上時,加入到了守城的行列中。當真可謂是身先士卒。

蟻附攻城的定西將士,身著紅色的甲衣,被各攻城陣地的鼓聲催動,前赴後繼,一波接一波。

從城頭望下,三面城牆上,入眼全是紅色。

守城的秦軍將士穿的甲衣俱是白色。

上為藍天,下為黃土。在這之間,黑色的城上,紅色與白色交纏搏斗。紅侵如火,把那白色的雪霜,一點點、一團團的燒化。戰斗進行到一個時辰,城西、城東的城頭上,紅色已經不但穩住了腳,而且向外擴張,白色潰不成軍,被壓縮、隔絕成了一小片、一小片。

卻唯城北,攻城的鐵弗匈奴兵盡管也上到了城頭,但戰局卻陷入了膠著。

城西中軍陣中,唐艾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城北。

只從表面來看,城北的攻勢也很猛,但注目了會兒後,唐艾分明發現,於城頭帶兵作戰的趙興部將金素弗、叱奴侯兩人,卻好像有點出工不出力。

當北城牆守卒因為其余兩面城上守卒的敗退而受到牽累,一些守卒後退的時候,金素弗、叱奴侯兩人所部就向外擴張一點所佔的範圍,但當北牆的秦軍軍官把守卒組織起來,發動反攻之時,他倆所部沒怎麼打,就向內收縮。

唐艾皺起了眉頭,羽扇往城北一指,命令魏咸,只說了一個字,說道︰「去!」

魏咸領令,翻身上馬,馳赴城北。

恰好城北牆上西段的金素弗部,再次在守卒的反攻下,向後撤退。魏咸馬過城下的趙興主陣,絲毫不理會趙興的呼叫,徑到城下,下馬上雲梯,於城頭散掉下來的流矢中,攀上了城頭。雲梯頂端附近的垛口,已被趙興部佔領。魏咸穿經佔領區,從地上敵我戰士的尸體、傷員邊上越過,奔到了金素弗部所在之地,尋到金素弗,抽刀在手,喝問說道︰「不聞建威令麼?」

唐艾的軍令︰「吾旗不舉,退者斬!」

金素弗、叱奴侯不是好像出工不出力,他倆就是出工不出力,這是戰前趙興給他倆的交代,目的不是為別的,自仍是為了保存鐵弗匈奴部的實力。

只是金素弗萬沒想到,魏咸會氣勢洶洶地出現這里。別說魏咸是奉唐艾令來,僅其莘邇親衛首領的身份,殺他就如殺一雞。金素弗恐慌地說道︰「小人的刀鈍了,換把刀。」

「城西、城東已克,就剩你城北了!」

金素弗應道︰「是!」

魏咸的監督下,他不敢再不出全力,率領部卒,向不遠處的守卒小陣殺去。

城西中軍,唐艾看到城北的進攻迅猛起來,遂不再單獨只觀這邊,繼續觀察戰況的全局。

城西、城東最先佔據了整段城牆,城門也被攻破,城外蓄水已久的定西步卒沖殺入進。城北的城牆隨之亦被盡佔,城門也打了開,趙興帶著列陣於野的鐵弗戰士亦沖進城去。

站在唐艾身後的郭道慶喜色滿面,說道︰「恭喜建威,獂道已克。」

日頭西下,殘陽如血,暮色剛至。

中軍唐艾的將旗,徐徐舉起,迎著晚風,颯颯招展於近郊、遠野之間。

獂道城拔,石萍自刎而死,南安郡丞在亂戰中被殺,定西軍斬首數百,俘虜兩千余。

是夜,唐艾犒賞三軍。

北宮越等諸將聚於唐艾的大帳中,酣飲淋灕。

酒過三巡,唐艾起身,捉羽扇胸前,朗目顧盼眾將,說道︰「今取獂道,非艾之功,賴諸位將軍奮勇殺敵,不顧矢石,我明日就上書朝中,為君等請功。」說完這句套話,他瞅了田居眼,心道,「此戰功成,亦賴你老兄的大名。」放下羽扇,端起酒,說道,「諸君,共飲此杯!」

眾人齊齊舉杯,把酒飲下。

次日一早,唐艾分兵一部,由蘭寶掌率領,——出於莘邇之前的囑咐,為給曹惠些功勞,把他也派了去,持石萍首級,去打中陶縣。苟知政棄城而走。中陶不戰而下。

至此,唐艾率軍到南安不足十日,攻取南安郡的戰役就以定西大勝宣告結束。

唐艾一邊傳檄張道崇等,告訴他們可以撤兵了,一邊為防秦廣宗遣兵來奪南安,布置兵馬,分扼郡內要地,同時快馬露布,奏捷谷陰,並由郭道慶帶著軍中文吏,收撫民心,等等余下的諸多雜事,不必細說。

秦廣宗果然於數天後,遣兵而來,但被早有防備的定西兵馬打退。

十天後,九月下旬,朝中的令旨到了南安。

令旨的前半部分,慰勞了唐艾等將,後半部分,是給他們的論功行賞。

參與此戰的大小將校,包括立功的兵士,都得到了大小不一得賞賜。

唐艾等幾個主將的賞賜最重,擢唐艾督秦州軍事,秦州刺史,假節、建威將軍如故;郭道慶被任為了南安太守,王舒望被任中陶護軍,曹惠被任南安都尉。諸將且有好幾個得了封爵,唐艾得封武都鄉侯,北宮越得封鄭亭侯,高延曹得封定遠亭侯,田居得封三里亭侯,羅蕩得封德陽亭侯,郭道慶、王舒望得封關內侯,趙興已為縣侯,沒法再升了,賜金銀若干。

唐艾等人的官職任用、爵位得封,都是出於莘邇的提議。

隨此道令旨到的,還有兩道軍報。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