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十三章 糧可因於敵 為公收此郡

莘邇說道︰「千里,你適才說江左不允桓荊州‘光復洛陽’之請,而以殷揚州北伐徐州,桓荊州對此必會不滿,因而不如此時遣使往去荊州,再說桓荊州,邀其共伐虜秦、虜魏,料桓荊州定會欣然許之,極有可能會循他伐蜀之日,‘上表即行’的舊例,發兵渡淮北上。

「如此,桓荊州攻南陽、洛陽,我則攻關中。蒲茂方重兵圍攻鄴城,關中稍空虛,而桓荊州又襲南陽、洛陽,擾其主力之後,則想我定西,應能借機再開疆拓土。

「你的此議,我很贊同,唯是一則,我定西連得武都、陰平、漢中等地,已經分了北宮越等部兵馬屯駐於彼,今朔方新得,亦需精銳駐守,又張韶部不可調回,故此,我定西目前可用之兵實不多矣,二來,遠征攻伐,比之駐於本土,耗費的糧餉往往以倍計算,乃至數倍之多,一旦開戰,恐怕於後勤補給上,也會有些困難。你在兵部司為主吏,對這兩點都很清楚。

「你說,我定西若果用兵關中,這兩個難題該如何解決?」

唐艾既然提出了此個建議,對這兩個難題當然是已有考慮,他搖著羽扇,胸有成竹,說道︰「此二難題雖不易解決? 但也不是不能解決。」

莘邇頗欣賞唐艾自信的儀態? 笑道︰「願聞卿高見。」

唐艾說道︰「艾先說第二個難題。糧餉這塊兒? 國家不足? 大可取之於敵。‘因糧於敵’,此兵法之教也,明公熟讀兵法,莫不是忘了此策麼?」

莘邇說道︰「若蒲秦堅壁清野? 我軍一無所獲?」

唐艾笑道︰「正如明公所言? 我定西才得朔方? 如今兵力、糧餉俱皆小匱? 秦虜對此肯定也有了解? 那麼我軍如在此時出兵? 討伐於之,就一定會出其不意!已是出其不意? 它又如何預先‘堅壁清野’?」

羊髦的坐姿不似唐艾隨意,頗是端正? 他跪坐榻上,拿絲絹拭去臉上的汗水? ——「剃面傅粉」? 此是前代成朝以今,風流士子們的時尚所好? 羊髦沒有剃面,蓄了胡須? 但「傅粉」是有的,汗水一多,把粉沖花,露出下邊的皮膚,卻亦白皙,粉香合與他衣服上的燻香氣味,當真是香氣撲鼻,配上他秀雅的儀表,令人賞心悅目。

繡著墨山淡水,青鳥展翅圖案的黃色絲絹被汗水浸濕,他把之擰干,疊得方方正正,放到身邊,接著又取出了一塊絹巾,以作擦汗的備用,然後順著唐艾的話,向莘邇補充說道︰「方今夏末,麥收時節,關中這兩年風調雨順,收成都不錯,今年的收成也很好。我軍出其不意,候我勁旅到時,或搶麥於野,或收麥於敵城庫中,以髦按我隴西郡今年的收成推算之,加上秦州三郡當地的存糧,至少供萬數步騎食用的糧秣,可以就此解決。」

關中這兩年的確風調雨順,說來真是老天都照顧,蒲茂又是個與其它胡人君主不同的,他十分重視耕桑,不但輕徭薄賦,這幾年還因孟朗的進言,陸續將不少早先被氐、羌、匈奴等其境內胡人「佔田為牧」的那些牧場,「撥亂反正」,重新變成農田,分給了唐人和部分有耕作傳統的氐人、羌人,蒲秦的國庫如今是大為充實,特別其咸陽的大糧庫,號稱「積糧如山」。

插一句,我最近在用的小說app,【 \咪\咪\閱\讀\A\P\P \w\w\w\.\m\i\m\i\r\e\a\d\.\c\o\m 】安卓隻果手機都支持!

莘邇忖思了片刻,點了點頭,說道︰「那兵力不足的難題呢?」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這是《孫子》里的話。「糧不三載」,這個「載」,不是「年」的意思,是載重的「載」,意為糧餉不用多次轉運。因為說到底,為何征伐敵國,需要的糧秣要大遠於駐守本國?就是因為在運輸的途中,會出現極大的損耗,而若是能夠「因糧於敵」,避免掉了路上「多次轉運」的損耗,那糧餉供給的壓力便會減小很多。采用此策,如能成功執行,確能把糧餉不足的難題解決掉。

糧餉的問題可以解決,兵力的問題怎麼解決?

總不能「因兵於敵」!

唐艾亦有辦法,他侃侃而談,說道︰「秦州之戰後,秦州三郡、漢中等蜀中郡縣於去年底、今年初,遵明公之令,都在其本地進行了募兵,現在此數郡、縣的兵馬數量共有萬五千余人,除掉必須的鎮守各要地之留守部隊,可以調動使用的步騎兵馬,約可得四千之眾。」

莘邇說道︰「蒲秦與我秦州接壤的南安、天水、略陽三郡,現有蒲秦守兵兩萬上下。千里,莫說我秦州、漢中等地可機動使用的兵馬只有四千,便是兩萬,也不足以進攻南安等郡啊。」

南安三郡的蒲秦守兵,原本是沒有兩萬這麼多的,蒲茂在率部出關,攻魏之前,顧慮到定西也許會趁機攻襲南安等郡,於是,專門加強了這三個郡的軍事防御力量。不過,這兩萬守兵,並不都是蒲秦的「正規軍」,其中約有半數,是從南安等各郡的氐、羌諸部中現征而來的。

雖有半數是現征而來的,「民兵」性質的部隊,但在胡人通行的族兵制下,胡人本是「兵民合一」,如當張韶、苟雄激戰於朔方之際,迅速集結在朔方黃河北岸、觀望形勢、尋找得利機會的那數千拓跋部騎兵,就主要是遷到黃河北岸的代北胡牧,又如楊滿、苟雄等蒲秦大將帳下的兵馬,其主干也都各是他們本族的勇士,故此,這半數的「民兵」部隊,戰斗力雖因缺乏常規的日常操練、以及軍械方面不夠好之故,固不能與蒲秦的精銳相比,可實也不差。

尤其是在有城池為依仗,不需要他們出城野戰,只要他們憑城守御的情況下,他們更是不容小覷。——不過話說回來,所謂「十則圍之」,於敵固守防御之時,進攻的一方往往需要更多的兵力,才能夠有取勝的把握,然卻也正是因了南安三郡的蒲秦守卒約有半數不是他們的正規軍,所以,莘邇才會說「便是兩萬,也不足以進攻南安等郡」,如果這兩萬蒲秦守卒俱是現正圍攻鄴縣的那等蒲秦正規軍,就不是「兩萬不足」了,三萬、四萬也不一定夠。

唐艾說道︰「明公言之甚是。以艾估算,要想打下南安等郡,四千步騎肯定不足,少說也得有兩萬步騎才行。」

「秦州等地可出四千兵馬,尚有一萬六千的缺口,怎生解決?」

唐艾下榻,將羊髦案上木碗中的水潑去,把碗放到自己的案上,又到莘邇案前,不告而取地拿了一個硯台和一個鎮紙,亦置於自己案上。

他蘸著自己碗中的水,於案上畫了一道大致東西走向的線,抬起頭,指著這線,對莘邇說道︰「這是渭水。」把羊髦的木碗放在「渭水」的北邊,說道,「這是南安郡。」

把鎮紙放在「渭水」的南邊,與「南安郡」隔渭相對,說道,「這是隴西等秦州三郡」。

把硯台放在「隴西」、「南安」郡的西邊,說道,「這是我東南八郡。」

把自己的碗,連帶摘下的香囊,放在「隴西」、「南安」郡的東邊,碗在「渭水」南岸,較為靠西,香囊在「渭水」北岸,較為靠東,說道,「這是天水、略陽二郡。」

手指沿「渭水」往東邊劃動,接連點了三下,說道,「這分別是扶風、始平和咸陽郡。」

兩個黑色的木碗,一個灰色的硯台,一個青色的石質鎮紙,一個錦布香囊,一條水線,把秦州及其周邊的敵我情勢形象地展現於了黑底描紅的矮案上。

莘邇看了眼,呼堂外的侍吏,令道︰「取地圖來。」

唐艾沉浸在自己的思路中,卻是忘了莘邇府中豈會無有地圖?白費了半天功夫。

羊髦聞得莘邇此言,轉視唐艾,見他呆了一呆,不覺莞爾一笑。

很快,地圖拿到,鋪開在地。

莘邇撩衣下榻,到地圖近處,笑與唐艾說道︰「千里,你說吧。」

唐艾嘿然,倒無尷尬之色,遂翩然步至圖前,說道︰「借明公佩劍一用。」

莘邇取下放置於牆角蘭上的佩劍,遞給他。

唐艾接住,找到地圖上的秦州三郡位置,拿劍指住,說道︰「明公,朔方郡、秦州南北呼應,脅關中月復心,此兩地對蒲茂來說,俱是斷不能容久在我定西手中的。

「是以,艾以為,待蒲茂與慕容鮮卑爭鄴的此戰結束,不管他勝敗如何,他早晚都會再次北攻朔方,南謀秦州的。

「而秦州三郡離咸陽近,順渭水而東,六百余里可至,比之朔方郡,此州為我有,對蒲秦的威脅明顯更大,故艾料之,在朔方郡、秦州這兩個用兵方向上,蒲茂十之八九會先選秦州。

「這也就是說,等到鄴縣之戰結束,大概用不了多久,秦虜就會再攻我秦州了!」

莘邇同意唐艾的判斷,說道︰「不錯。」

「觀今鄴縣之戰的局勢,蒲茂的勝面很大。他若果真獲勝,那麼當他再次攻我秦州的時候,其軍已多河北之資糧、兵民為助,軍容更盛,又挾大勝之銳氣,則我秦州三郡,勢難保全。」

莘邇面色凝重,說道︰「千里,此亦我之憂也!」

要非因為有此憂慮,莘邇也不會在剛打下朔方,朔方接連兩次大戰之後,就與羊髦、唐艾討論再度用兵關中這件事。

唐艾說道︰「欲想保住秦州,消解明公此憂,惟今之計,只有一條,就是‘先發制人’。我定西當趁蒲茂圍攻鄴城,暫無暇西顧的大好良機,進兵關中,首先,搶佔要津重鎮,為將來的秦州之戰,打下一個利於我軍攻守的基礎,其次,掠其百姓,充實我定西的民力、兵源。」

話說到這里,又繞了回去,莘邇躊躇說道︰「道理誠然如是,奈何兵力不敷使用?」

「如打南安、略陽、天水三郡,得兩萬步騎,可如果只打南安郡,就不需要這麼多了。」

「只打南安郡?」

「正是。」

莘邇細看地圖,重復唐艾的話,喃喃說道︰「只打南安郡。」

唐艾移動手中的寶劍,指到了南安郡上邊,說道︰「明公請看,南安此郡,與隴西郡隔渭水相對,一在渭北,一在渭南,就像是兩個鉗子,正好鎖住了沿渭水西去的通道,此郡如被我定西拿下,則可協防秦州三郡是其一,且斷了蒲秦西進,犯我定西內地的路是其二。

南安郡與隴西等秦州三郡隔著渭水相望,打下此郡,就等於是增強了秦州北面的防御,協防秦州的作用,毋庸多言。

「斷了蒲秦西進,犯我定西內地的路」,唐艾的這句話,需要做個解釋。

卻是說了,難道蒲秦進攻定西內地,也就是隴州的道路,就只有經渭水這一條路麼?打下南安,「鎖住沿渭水西去的通道」,蒲秦就沒辦法進攻隴州了麼?還差不多真是如此。

這是因為,南安郡的北邊是綿延三四百里的隴山,即莘邇原本時空中後來被名為「六盤山」的那座關中西部之崇山險嶺,關中月復地、渭水北岸的隴東、安定、新平等郡都在隴山的東邊,隴山與隴州之間,並無郡縣城邑,此即是說,南安郡如被定西佔據,沿渭攻隴的道路由此被斷以後,蒲秦要想從關中進攻隴州,就只有翻越隴山了。山地行軍,道路難行不說,後勤補給也會有很大的困難,更重要的是,哪怕是越過了隴山,前頭還有一段天險阻礙,就是黃河。

故是,但凡有點理智的,應該都不會選擇這條道路攻隴。

——當然,若是定西現在出現內亂,采用「奇兵天降」的大膽突襲方式,這條路還是可選的,但定西現在卻是不僅無有內亂,說是左氏、令狐樂的地位也好,說是莘邇的權力也好,還都相當的穩固,那麼,蒲茂選擇此路進攻隴州的可能性自就是微乎其微的了。

莘邇點頭說道︰「南安若為我有,我隴州得戰略環境,確是將會得到進一步的大為改善。」

唐艾繼續往下說,說道︰「因是,當此之時,限於兵力不足的問題,艾以為,我定西先取南安即可,至於略陽、天水兩郡,可緩緩圖之。」

莘邇思索了一會兒,問道︰「如只打南安郡,卿認為需兵多少?」

「萬人足矣!」

「擇何人為將最妥?」

「千里不才,請為明公收此郡囊中。」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