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670章 封天禪地(上)

當年漢武帝劉徹,帶著十八萬大軍(包含輔兵,也就是民夫),浩浩蕩蕩的從關中出發到泰山,因為季節不對,山上沒有草木,所以他又帶著人去東邊的海邊轉了幾個月才回來。

當時那可是在大興土木,勞民傷財,除了裝逼需要以外,基本上沒有做任何有意義的事情。

嗯,話倒也不能這麼說。富有天下的帝王手漏一點東西出來,就足夠造福一方了。

當漢武帝返回關中,途經港陽(河南省濮陽南)時,漢武帝對此地黃河泛濫地區進行了視察。

為什麼呢?

因為早在那時很多年前,黃河大堤就在濮陽的瓠子(現在的北齊南部重鎮)一帶決了口。洪水往東南泛濫,淹沒了大片的土地和村莊。

漢武帝每年都要征發很多民工去堵塞瓠子口,可是二十多年過去了,決口一直沒有堵好,只要每年汛期一到,黃河幾乎都要在這里決口。從南陽到山東西南部的巨野,十幾個郡都變成了一片汪洋。

為此,他殺了不少辦事不利的官員。然而現在自己來了,如果還修不好,那不是丟了面子麼?

封禪完心情大好的漢武帝,帶著十八萬軍民修河堤,終于把河堤修好了。為了紀念這一工程的成功,漢武帝下令,就在新築起的大堤上蓋了一個宮室,起名叫「宣室宮」。

這一舉動還有個意外的好處,就是被當時跟隨漢武帝一起出行的司馬遷看到了!于是司馬遷特意收集了不少古往今來治河修渠的資料,專門在《史記》中寫了一篇《河渠書》為後世的統治階層提了個醒。

至于後人能有多少覺悟,這不是太史公能決定的,一代人只能辦一代人的事情。

此次高洋泰山封禪,除了利用北齊現有的物流設施外,也是提前弄了塊巨石,立在當年漢武帝封天的場地。而禪地所需的祭壇,玉碟等物品,也都準備妥當。

老實說,還真花了不少錢,當然,跟漢武帝不能比。

……

泰山封禪故道上,兩邊都站滿了當地的大小官員,一個個都穿著嶄新的官袍,站得筆挺,目不斜視。

前面不遠就是岱廟了,封天之路,就是從這里開始。

只不過,此刻走在高洋後面的高伯逸,絲毫沒有那種神聖感,反而覺得有些滑稽可笑。

說起忽悠啊,那可是大有講究。可以忽悠別人,但卻不能把自己也忽悠信了。

听說漢武帝在泰山封禪的時候,听到山間高呼「萬歲」!這就是歷史上大大有名的「山呼萬歲」,也是萬歲用在皇帝身上的由來。

至于是真是假,呵呵二字就能概括了。

你何時見過有「萬歲」的皇帝?別說萬歲了,就是百歲的,也是一個也沒有。清乾隆皇帝活了89歲,已經是駭人听聞。

至于那個活了103歲的趙佗,年代久遠,誰知道是真是假?

哪里有什麼萬歲的人,萬歲的王朝?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而已,不會受任何人意志的擺布。

想到這里,高伯逸嘴角不由得浮現一絲冷笑。

似乎感覺到了高伯逸內心的不屑,趁著沒他人,高洋回頭不悅道︰「九合,這等裝模作樣,朕都不介意裝一裝,你難道心里還有意見?」

「微臣不敢。」

「那就是還有意見咯?其實朕也很有意見。」

說完高洋大笑一聲,便不再言語,專心爬山。

這條道,可就舒服啦!台階是平整的青石鋪成,平日里,也有專人維護。稍微坡度大一點的地方,都修了護欄,一路走來,高洋有些意興闌珊。

或者說,叫做毫無征服的快感。

泰山封禪的儀式極為私密,普通大臣是不得靠近的,只能在岱廟等著。包括康虎兒、祖珽、楊素等人,全都不能跟隨。

真正上祭祀場地的人,只有高洋和高伯逸二人而已。

來到立巨石的地方,二人發現這里還有大大小小的很多石頭!嗯,光漢武帝封禪泰山,就有八次之多,每次封禪,都會在這里立一塊石頭。

類似于「XX到此一游」。

現在寬大的山腰處,擺著大大小小的巨石,上面刻著的文字,模糊斑駁。隨著歲月的侵蝕,已然難以分辨。

「這些人,都作古了啊!」

高洋拍了拍其中某塊石頭,感慨的說道。

「歲月將會磨平所有的記憶,除了史書丹青筆墨,後人無法知道自己來過,存在過。所以才有帝王畏懼史家之言這種說法。」

高伯逸喃喃自語的說道,說完才知道這話有些過了頭,可不能當著高洋的面說出來。

「你的意思是說,如果史書記載朕是個暴君,那麼後世之人,就會認為朕是暴君咯?」

高洋有些玩味的看著高伯逸,目光帶著審視。

話已然說出口,再吞回去,更是讓人不齒。高伯逸只好硬著頭皮說道︰「微臣確實是這麼認為的。是非功過,自然只能後人評述。」

听到這話,高洋幽幽一嘆道︰「九合你平日能言善辯,話語里頭難辨真偽,朕也是時常迷惑。不過這次你總算是說了句真話。」

他用力拍了拍一塊巨石,有些不甘心的說道︰「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這話看似大逆不道,實則妙到了極致。

朕就算做千古一帝,後人如何評說,朕自己又不知道,何必庸人自擾?」

瞧這話說的,高伯逸覺得高洋似乎有點放棄治療了。

「祭拜吧。」

高洋指著一塊巨石說道。上面沒有刻字,高洋和高伯逸也不是什麼武林高手,用刀就能在上面刻字的。這些事情,都是他們下山以後,專人來辦。

刻下的祭文,跟現在祭天的儀式,沒有半點關系。一個是做給自己看,一個是做給別人看的。

兩人跪在巨石前,行了一個五體投地的大禮,隨即站起身來,眺望遠處。

「九合,等下去梁父山禪地之後,朕,就會在泰安下旨,立高潛為太子。而你,朕打算封為楚王,領京畿大都督一職,負責鄴都宿衛。

所有鄴都兵馬,都歸你節制調遣。趙郡王高睿和斛律光,為你副手,配合你整頓鄴都防務。而平原王段韶,朕會將其調到晉陽,節制晉陽兵馬,防御周國。

朕,不想再為這些瑣事操心了。」

這他喵的叫瑣事嗎?

听到高洋的任命,高伯逸簡直有些懷疑人生。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