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在寫著回復,王體乾已經退到殿門處,等著軍報的送到。
平遼大戰已經展開,皇帝最關心的就是這個,王體乾豈能不知?
如果把報捷的軍報呈給皇爺,就如同給皇爺報喜。討皇爺的喜歡,是王體乾最喜歡做的事情。
就在王體乾覺得又是白等的時候,一個宮人匆匆而來,他趕忙迎了上去。
「皇爺,皇爺。」王體乾的大呼小叫打斷了皇帝,令他皺起了眉頭,不悅地抬起頭。
「大喜,大喜呀!」王體乾舉著報捷軍報奔進殿內,撲通跪到御案前,把軍報高舉過頭,聲音發顫地稟報道︰「我軍在海城大勝,殺敵兩萬多……」
皇帝霍然站起,探身一把搶過王體乾手中的軍報,打開一目十行地讀著。
激動的神色出現在皇帝臉上,他還強繃著,又細細地看了一遍,直到確認無誤,才放聲大笑。
殲滅海城守敵,再加炮襲敵營,以及攻破敵營大敗建虜,熊廷弼派人仔細清點了敵人的遺尸,得出了相當準確的數字。
這幾年來建奴連遭挫敗,還剩多少兵力,補充的速度是多少?通過各方的情報的估測,皇帝對此可是知道得清楚。
又干掉兩萬多!建奴此次慘敗可算得上元氣大傷了。平遼近在眼前,皇帝豈能不忘形開懷。
總人口不足百萬的後金,哪來的資本和底氣跟明國拼消耗?皇帝一把梭哈獲勝,就把建虜干殘了。
只要勝利,消耗了多少彈藥物資,花費了多少錢財,皇帝根本不放在心上,也有充足的預備資金。大不了用皇家的私房錢,滅了建虜,以後再攢唄!
「好,好啊!」皇帝難掩心中激動,手拿著軍報,在殿內來回踱步,連聲贊嘆,「經此大勝,滅奴指日可待。」
王體乾諂笑著附和,「皇爺英明神武,建虜跳梁小丑,滅亡那是肯定的。」
是滴,是滴!自從朕附身穿越,建奴的滅亡那就已經注定了。
皇帝連連點頭,深以為然,對恭維也是來者不拒。就算命運注定了天啟年號七年而止,建奴已殘,還能興起什麼風浪?
「將士殺敵有功,朕賞功也不吝嗇。」皇帝停下了腳步,朗聲說道︰「馬上頒旨褒獎,再從內庫取銀二十萬,運往遼東。」
「是,奴婢這就去辦。」王體乾躬身領旨,退出大殿。
皇帝坐進御椅,心情還不能平復,提筆鋪紙,開始給熊廷弼寫密信。
「宜將剩勇追窮寇……」
皇帝搖了搖頭,把紙一團,重換了一張重寫。這句剽竊的詩很有氣勢,可皇帝擔心前線將領因此而窮追深入,中了埋伏啥的,可就壞事了。
還是要穩步推進,以力壓奴,就用絕對優勢的火力壓死建奴,一點意外的變數也不要給。
光復遼陽、沈陽,也就意味著平遼的基本成功,朕的威望也因此戰而大漲,也掃平了施行各項改革政策的阻礙。
哼,建虜都被滅了,那些權貴宗藩,還敢跟朕掰手腕?也該是收拾他們的時候了。
皇帝抿了下嘴角,眼中閃過冷寒之意。
………………….
數年以來,京師再未聞警,每隔一段時間,還會從遼東傳來捷報。建虜被明軍壓制,似乎成了人們的共同認識。
今年秋天開始,平遼滅奴在報紙上出現的頻率大大增加,比「平遼滅奴」更頻繁的,則是「舉國之力」。
什麼叫舉國之力,就是沒讀過書的,听到這個詞,差不多也明白意思。
但對于老百姓來說,皇帝所動員的「舉國之力」,似乎並沒有影響到他們的生活。
既沒有增加賦稅,又沒有征召勞力,關系到老百姓生活的,好象也就這兩個方面。
不僅如此,老百姓能謀生的路子反倒更寬更多了。改變,改革造成的改變,讓越來越多的百姓感受到了。
當然,身處底層,老百姓對于某些改革政策並不關心。除了接觸到的信息面太窄外,還因為不關他們的事。比如對于貪官的嚴懲,比如科舉等等。
衣食住行,鹽米油鹽。也只有這些小事,才是老百姓每天要經歷,每天要關心的。
鹽價降了,好,好啊!今年冬天家里用上鐵爐子、蜂窩煤了,花費不多,還暖和,好,好啊!糧價降了,听說是走海路運到天津,運費少了,好,太好了!
當老百姓不再為戰亂而擔驚害怕時,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便佔據了多半的思維。
不能怪他們不關心國家大事,要理解底層民眾,生活的重擔壓在身上,為了自己和家人不饑不寒,他們已經付出了最大的精力。
但不可否認的是,多數老百姓都感覺到了生活在變好。工作的機會多了,收入增加了,吃飽飯,甚至能多吃上幾頓葷腥。
「爹!」二丫先是瞪大了眼楮,然後就是驚喜,老爹跑了趟天津,這麼快就回來了。
二丫爹呵呵地笑著,快步走過來,說道︰「回家暖和暖和去,爹幫你看攤。」
「俺不冷。」二丫搖著頭,指著爐子笑道︰「有它呢,可暖和了!」
二丫爹把手籠在爐子邊烤著火,嘴里噴著白霧說道︰「京城還算好,要是在遼東,可冷得厲害。」
二丫眨著眼楮,不解地問道︰「爹,那咱們還回遼東嗎?」
二丫爹的手停了下來,有些猶豫,也有些遲疑。
「俺覺得在京師也挺好的。」二丫咧開嘴笑道︰「種地不是更辛苦,掙得也不算多吧?」
二丫爹點了點頭,又搖頭道︰「丫頭,不能光看眼前哪!這做小買賣,還能干一輩子?可家里要是有十幾畝地,那就是長久的營生。冬閑的時候,再干點別的貼補,賺得就更多了。」
哦,二丫是個好姑娘,不跟爹爹頂嘴。娘親要生小弟弟,家里要是有田地,還真是能一代一代傳下去的穩當營生。
「快了。」二丫爹咧開大嘴,笑道︰「遼東快平定了。在天津,俺听到了點消息,建奴在海城慘敗,死了好幾萬呢!」
「海城?」二丫歪著腦袋想了想,說道︰「那離咱們的家鄉不是挺近嘛?」
「是啊!」二丫爹用力點頭,說道︰「咱們既是遼人,還買了平遼債,返回遼東的話,朝廷有政策,會照顧的。」
二丫問道︰「會給咱家蓋房子嗎,原來的好象燒掉了。」
幾年過去,連記憶都變得模糊了。盡管在夢中想起過,可二丫爹知道,房子確實燒了。
「會的,會給蓋新的,比原來的還好。」二丫爹安慰著女兒,憧憬著未來,「離海城還近,能去城里做小買賣。」
二丫信以為真地點頭,說道︰「等咱家有了田地,一半種上番薯,自家吃,還能去賣。」
「好,多種番薯。」二丫爹伸手模了模女兒的頭,滿口答應著。
………………………
剛烤好的番薯冒著熱氣,散發著誘人的甜香味兒,落在了英子手里。
雖然燙得來回倒手,英子還是笑得開心,直到張柱子摘下一只手套,她才抓得牢實。
掰開番薯,味道更加濃烈,令人食指大開。英子把一半遞給張柱子,用嘴吹了吹,便咬了一口,吃得眉開眼笑。
「海城光復,接下來就是遼陽、沈陽。」張柱子拿著番薯並沒有急著吃,眼中閃著光,說道︰「今年冬天,差不多就能平定整個遼東了。」
英子眨巴眨巴眼楮,說道︰「我決定了,還回家鄉,幫著俺爹種地。就種番薯,有多少地都種上。」
說完,英子又搖了搖頭,說道︰「得給俺爹留點地,他要種黃煙呢!」
就為了番薯?!張柱子對決定的理由表示詫異,但很快就綻出笑容,說道︰「好,你說種什麼就種什麼。」
「你听我的?」英子露出調皮的神情。
張柱子用力點了點頭,用一聲「嗯」表示了鄭重的回答。
「那我不讓你再去運輸物資了。」英子似笑非笑地望著張柱子,「你是退役官兵,還差支前那點獎勵?」
張柱子微張開嘴巴,眨巴著眼楮,著實有些為難,好半晌才囁嚅道︰「俺是隊長,那些人得俺領著呢!」
英子咯咯一笑,說道︰「行啦,逗你玩的,看你那為難樣兒。」
停頓了一下,英子收起笑容,鄭重地叮囑道︰「送完物資就趕快回來,別往打仗的地方湊啊!」
「知道,知道。」張柱子沒口子地答應。
英子這才放下心來,烤番薯吃得香甜,和張柱子隨便地聊著天。
「桃子想住城里,和老板說了,海城開商鋪的話,她就去那里。」
「你呢,想住城里也行。城外也有地,離著不遠。」
「俺爹不願意呀!他要蓋幾間房子,有個大院子,養點雞鴨,去地里只要一袋煙的工夫。」
「對了。」英子突然想到什麼,開口問道︰「平遼是差不多了,可建虜不會再打過來,殺人搶掠吧?」
張柱子呵呵一笑,篤定地說道︰「不僅是平遼,還要滅奴,這是萬歲定下的。那麼多人馬,那麼多大炮,一定能把建奴徹底消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