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三十一章 老魏的辦法,朝鮮進獻美女

雖然河道總督是新設的官職,但卻不是光桿司令,朱由校已經把工部的都水清吏司單劃出來,由左光斗領導。

六部的劃分太過粗疏,朱由校早就要改,但也知道不能急于一時。河道總督衙門新建,按照後世的定義,就相當于水利部。

君臣敘談許久,左光斗才告退而去。

走出午門,老左回首望著巍峨的午門樓,苦笑著搖了搖頭,轉身快步離去。

從陝西入京,老左途經山西時,順道去看了山西巡撫楊漣。他和楊漣可是東林黨的中堅人物,號稱「楊左」。

盡管北方的各省巡撫都接到了聖旨,將于秋收後入京述職。聖旨上還特意交代過,要各省巡撫以大災害為假設,編制周密細致的抗災救濟的方案。

但楊漣有些等不及了,好友先他入京,便想請好友攜其奏疏轉呈陛下。

奏疏上對朝廷的一些政策頗多指摘,主要的幾點包括︰皇帝任由廠衛橫行、濫施yin威,提拔趨炎附勢的官員,排斥打擊正直官員,打壓生員……

上這樣的奏疏是有風險的,楊漣也是相信左光斗的為人和品格。關鍵是他不知道上奏了多少回,皇帝根本不理不睬。

當然,楊漣就是楊漣,有意見也沒撂挑子,清屯充餉、肅貪清腐等工作也干得兢兢業業。

作為一省最高長官,楊漣還常常青衫布履,深入田間、民舍,微服察訪,遍知閭里利病,懲治劣紳豪強,受到了百姓的愛戴。

左光斗對朝廷的一些政策也不甚贊成,覺得老友也是一片赤誠之心,奏疏中也未對皇帝大加指責,而是指向了皇帝身邊的佞臣閹宦,便答應下來。

但老左一路行來,所見所聞已與數年前大不相同。不僅僅是道路、房屋等景象的變化,還有百姓的面貌,也多有改變。

而遼東戰局的扭轉,老左在朝廷邸報和《大明論壇》上也都了解。

自老奴叛明之後,明軍屢戰屢敗,喪師數十萬,棄民數百萬,遼東已丟失大半。老左身為朝廷命官,對此的感覺比老百姓要強烈得多。

但現在,遼東形勢的轉折,已經影響到了成千上萬的百姓。不是加賦加稅壓得滿臉愁苦,而是免賦減稅,使老百姓未受壓榨。

遼東戰事的花費,老左可比百姓清楚,萬歷年間就加派的「遼餉」,已經顯示出朝廷財政的捉襟見肘。

雖然對朝廷的政策,對皇帝的行為,老左頗有微詞,但他還是識大局的,也不象某些人那般偏執。

不得不承認,這幾年來大明的變化很大,說是蒸蒸日上也不為過。

不管是戰爭,還是民眾,都是逐漸向好。那些怨恨,甚至不滿的,多是自家的利益受到了損害。

回到京中,老左看到了更多,也拜會了孫承宗、李起元、徐光啟等人。從他們口中,老左知道得更多,也更震驚。

不說武學、科學院,以及徐光啟領導的農學院,這些的花費還不算什麼。光是這幾年對于遼東和西南的投入,就是天文數字。

皇帝連金花銀都盡數拿出,以擴充軍備,獎賞有功將士。

皇宮內的宮人放歸了數批,卻從未再招;宮中用度也是精打細算,萬壽節也不辦了,你還能說皇帝是昏君?

當然,楊漣的奏疏中也沒敢說什麼昏君。但在這個時候,給皇帝添堵是不是不合適啊?

讓老左最後改變心意的則是皇帝的召見,到處都在花錢,對于水利的投入,皇帝也沒顯出吝嗇,只為減小災害的影響,使百姓少受損害。

老左捏了捏懷中的奏疏,愈發加快了腳步。雖然覺得對楊漣有失諾之嫌,但他並不是十分後悔。

或許楊大洪回京之後,也會改變心意,顧全大局。老左這樣想著,命令下人調轉車頭,直奔河道新衙門。

……………………….

左光斗告退而去,皇帝卻並沒清閑,也沒空兒「責罰」小慧,盡管這挺刺激,皇帝也挺喜歡。

「奴婢謝皇爺隆恩。」許久未見的老魏入殿便跪,膝行數步,重重地叩下頭去。

朱由校抬了抬手,說道︰「魏伴平身。」頓了一下,皇帝又接著問道︰「府宅住進去了,可還習慣?」

「習慣,習慣。」老魏再次叩頭,聲音都有些哽咽,「奴婢有感皇恩深重,夜不能寐,終于想到了以報萬一的法子。」

哦,朱由校有些好奇,老魏想到了什麼法子。

上回為了報恩,要把他的佷外孫女進獻宮中,也就是歷史上被稱為「麗而狡」的任容妃,被皇帝拒絕,這回又要搞什麼呢?

「起來說。」朱由校目光閃動,心中提高了幾分警惕。

歷史上的魏忠賢和客氏在宮內迫害嬪妃,如果深究原因,應該就是因為任容妃生了獻懷太子朱慈炅。

你想啊,小木匠的幾個子嗣死得都有點可疑,唯獨獻懷太子朱慈炅健康成長。

如果不是神秘的王恭廠大爆炸,朱慈炅受驚嚇而亡,他自然是小木匠的唯一繼承人。老魏和客氏自然是榮華富貴,後顧無憂。

所以,朱由校不會收任容妃,盡管听說很漂亮很妖嬈。所以,朱由校要把宮內收拾得干干淨淨,絕不讓老魏插手進來。

領東廠,監察百官,那是外事,朱由校覺得老魏還算賣力稱職。如果忠心依舊,他倒是想給老魏一個善終。

賞賜府宅也是酬功加恩,老給太監加餃,文官免不了呱噪,朱由校也很無奈。按他的小氣勁兒,給個虛餃,比賞賜府宅要省錢吧?

老魏站起身,半躬著啟奏道︰「皇爺,今年風調雨順,諸事順遂,萬壽節要辦得風光體面,才能彰顯皇爺的英明神武,彰顯這太平盛世。」

萬壽節嘛,朱由校抿了下嘴角,辦不辦都行。平遼未成功,這錢還是要花在刀刃上更好。

老魏看皇爺沒打斷,便繼續說道︰「為了大明,皇爺拿內帑,拿金花銀,從沒吝嗇過,以致連萬壽節這般重大的慶典都沒錢操辦。那些藩王權貴可曾為國為朝廷慷慨解囊過?」

說得有道理,這大明又不是朕一人的?嗯,不對,這大明就是朕的,誰也別想奪走。

朱由校眨巴眨巴眼楮,等著老魏繼續說下去。

老魏一副滿腔義憤的樣子,奏道︰「奴婢願去京城勛貴家走一圈,還有各省的藩王,東廠亦可派人去曉以大義,讓他們捐輸錢財,把今年的萬壽節辦得普天同慶、隆重盛大。」

捐輸啊,還曉以大義,就是強行攤派募捐唄!

朱由校輕撫額頭,覺得這主意不好。若是為國事,比如遼東戰事,讓權貴藩王出錢,那是沒有啥心理負擔。逼急了,操家的事他也干得出來。

可為了自己過生日,得罪權貴藩王,就有點得不償失了。倒不是怕他們,而是朱由校有著長遠的計劃,不急于一時。

老魏眼巴巴地等著皇爺的決定,這事兒他干得熟啊!集資辦銀行的時候,他就各省跑過,光從福王那個大胖子身上就榨了五十萬兩呢!

「魏伴的忠心,朕豈能不知?」朱由校抬起眼簾,溫言說道︰「現下遼東未平,就是有錢,萬壽節亦不是大操大辦的時候。」

停頓了一下,朱由校繼續說道︰「這樣,今年還是從簡。自家過生日,朕覺得還是和後宮在一起比較隨和方便。」

老魏有點失望,但皇爺威權日重,說話雖不嚴厲,但定下來的事情卻不容更改。

「皇爺為了大明——真是……」老魏感動得差點落淚。

朱由校笑了笑,說道︰「魏伴提督東廠,使朕的耳目清明,令貪官污吏為之膽寒,這便是大功。繼續忠心辦差,朕在這皇宮大內,也能放心安心。」

「是,是。」老魏躬身道︰「奴婢忠心耿耿,盡心竭力,一定讓皇爺放心安心,不勞神費心。」

朱由校點了點頭,隨手拿起桌案上的物件,說道︰「這是賞賜魏伴的,朝鮮使臣帶來的海外之物。」

「奴婢謝萬歲隆恩。」老魏的膝蓋靈活得令人吃驚,刷地就矮了一截,快得令皇帝的眼楮都眨了一下。

老魏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樣告退而去,皇帝還為老魏靈活的膝蓋而感嘆,不練點滑行之類的技藝真是可惜了。

伸了個懶腰,皇帝站起身,抬頭正看到範小慧低眉順眼地在旁邊侍立。

裝老實是吧,以為朕七秒記憶,忘了「天道好還」的事情了?

「小慧,可想出答案了?」皇帝的聲音不高,可听在小慧耳中,卻有點嗡嗡地帶著回音。

「皇爺——」範小慧可憐兮兮地抬起臉,看皇爺的臉色沒有通融的意思,吭吭哧哧地說道︰「天,天涼好個秋是吧?天涼好,天涼個秋,欲說還休?」

朱由校都愣住了,這什麼亂七八糟的,連「天道好還」的問題都給忘了,還整出「天涼好個秋」了。

見皇爺臉色怪異,範小慧咧嘴嘿笑,岔開話題道︰「皇爺,奴婢陪您去看朝鮮美女吧,她們等得都著急了呢!」

哼了一聲,朱由校翻了翻眼楮,邁步出殿,後面跟著愁眉苦臉的小慧。

………………………

朝鮮綾陽君李倧即位後,馬上派奏請使赴明京師,請求冊封。

當時,明廷在朝堂上爭議頗大,竟有應予「聲罪致討,以振王綱」的提議。

最後是基于毛文龍的奏報,以及袁可立態度的轉變,以及遼東形勢的需要,才最終決定承認李倧對王位的繼承。

但承認是承認,朝鮮所派的奏請使卻只帶回明廷承認李倧為朝鮮國王的詔書,明廷沒有派出使臣前往朝鮮舉行冊封典禮。

包括朱由校在內,都不是很了解朝鮮國內的情形,也不清楚李倧想要得封的迫切性。

沒有天朝上國的承認和冊封,李倧就不能完全洗白篡位的嫌疑,國內的敵對派就不會善罷干休。哪怕是程序上有暇疵,也不會令人信服。

明廷的詔書一到朝鮮,立刻引起朝鮮臣民的疑惑不解,認為︰「二百年流來舊規,必遣詔使,即頒誥命、冕服,而獨于此封典,分為兩件事,非徒小邦听聞疑怪,有違天朝列聖之典禮。」

所以,李倧不得不再次派使臣前往北京,向明廷奏請盡快派使完成對其的封典大禮。

這次李倧所派的奏請使不僅攜帶了大量銀、參、寶物,還向皇帝進獻美女四名,都是沒整過容滴。

看看這個時代的朝鮮美女與後世有什麼區別,皇帝帶著強烈的好奇,在乾清宮懋勤殿予以召見。

四位美女被禮部官員引領著先在殿外等候,朝鮮奏請使漢城府判尹李德泂、書狀官洪翼漢先行入內,跪倒叩頭,拜見天朝上國大皇帝。

朱由校抬了抬手,命外使平身,自有王體乾上前接過奏文轉呈。

按照明朝的程序,朝鮮使臣抵京後先往禮部主客清吏司呈送所進文書(奏文或咨文)。

然後,文書需經禮部議覆後,轉送內閣票擬,再呈送皇帝御覽,經皇帝朱批,發送到相關部門處理。

上次奏請使前來,禮部官員在議覆朝鮮文書的過程中,無論所請之事大小,大肆索賄,丟盡了天朝上國的臉面。也因此令皇帝大怒,對禮部官員一番狠辣清洗。

這次奏請使再來,禮部官員便無人再敢如此,兩次都隨團而來的書狀官洪翼漢對此極為感慨。

皇帝對奏文內容已經知道,這只是做個樣子。這件事情如何處置,已經確定。朝鮮也答應了全部的條件,沒有必要再拖下去。

何況,今時不同往日。遼東形勢的扭轉,使得朝鮮的作用大為降低,訓練朝鮮兵的計劃費時耗力,暫時已經被擱置。

但要說朝鮮完全失去作用,還不至于。建奴未滅,朝鮮因為地理位置,總是不能不考慮到的一個因素。

打開奏文象征性地掃了幾眼,皇帝緩緩開口道︰「待朝議之後,朕再作處置。」

停頓了一下,他又補充道︰「使臣萬里跨海再來奏請,朕意以準封典,待差遣官員議妥具奏即可。」

「外臣謝萬歲隆恩。」奏請使漢城府判尹李德泂、書狀官洪翼漢喜不自勝,跪拜謝恩。

皇帝說得挺明白了,冊禮之事在走程序,他是沒什麼意見,估計朝議也沒什麼問題。等到朝議定下詔使人選,他一定準奏。

趕緊的,把美女叫進來讓朕看看。要不是有美女,誰稀罕召見你們?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