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一十三章 拉科研資金,全民“養朱”

這個月的更新只能少一些,全力備考十一月的增項考試,就一個月,得拼命學啦!在此說聲抱歉,請朋友們多多理解。

………………………….分隔線……………………………….

對于朱由校來說,擺出二百多種構形顯然是過于復雜了。不僅接力傳遞時容易失誤,而且對通信塔上的工作人員要求很高。

如果是字母化,只需要二十六個信息表達方式;如果是後世的中文電碼,用四個數字就能表達一個漢字;如果是二進制編碼的話,則只需要兩種︰0和1。

越簡單,越不容易出錯,這是朱由校確定的設計原則。顯然,把漢字變為數字編碼,更能被古代人接受。

比如後世的中文電碼,「我」的編碼是「2053」;「愛」的編碼是「1947」;「你」的編碼是「0132」等等。

如果考慮到保密,信號塔的工作人員便只負責接力傳遞信號,而只有兩端的工作人員才有《漢字編碼表》來進行發送和翻譯。

甚至,軍隊可以采用另外一種編碼,以與民用區別,也更能保密。

至于用什麼方式來表示十個數字,那就簡單了,總比拿木桿和懸臂擺出百多種構形容易操作。

而這項工作,朱由校交給了科學院,並向中華商會、江南商會和長江商會做了介紹。

一個人的思維寬度和廣度,能不能對別人有所啟迪,從而使別人也有所提高,朱由校相信是可以的。

科學院的名字,和現在實際上能干的工作,有著相當大的差距。至少在他看來,那些學員只是略窺門徑,還多數停留在理論學習和理解上面。

而一套新的通信系統,將使學員們發揮才智,在他指點的模式上有所突破,思維方式上的突破。

至于為何要讓商會知道,可以稱之為拉贊助和投資。通信塔的建立需要錢,商會也需要快速的通訊來掌握商機。

本著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中華商會已經在北方的物流倉儲運輸上先拔頭籌,相信別的商會也會看到這里面的巨大潛力。

說白了,就是民用的「電報通信」,誰拿到主導權,誰就有優先的地位,並能自制編碼。

比如說某某地方的絲綢價格高,誰先得到信息,誰先組織運輸,誰先運貨到地。等別人後知後覺地跟進,恐怕賺錢的機會已經沒了。

把科學用于實踐,創造效益,這恐怕是世界上的第一遭吧!

朱由校對此頗為得意,不管是看皇帝的面子,還是真意識到了新通信系統的價值。

反正三大商會是願意慷慨解囊,共同資助科學院的研究,並願意承擔北方、江南和長江地區的信號塔建設。

現在或許是為了討好朕,討好朝廷,但以後你們會嘗到快速通信的甜頭,會賺到比投入多幾十上百倍的錢財。

而且,這還將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最快的通信。至少,一百年後都未必會有電報。

朱由校作為皇帝,著眼的是整個大明,甚至整個世界。

他不可能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科學研究中,盡管他覺得搞個五六七八十年,或許能弄出個有線電報來。

有了更高的科技,也不會使積弊叢生的大明振作國勢。這一點,歷史已經給了解答,朱由校也很肯定。

但科技的發展,卻能使大明屹立于世界之巔,在這弱肉強食的世界里爭奪到更多的資源。

至于興利除弊,那是朱由校的任務,他正不懼罵名,不怕污名,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對官員,對士紳,對生員,朱由校的苛薄無情,在歷史上也是能排上號的。

盡管不是全部,但大明到了中後期,這三個群體中的王八蛋實在是太多了。打擊起來,難免給人一種濫刑的感覺。

當然,朱由校現在已經不太在乎,他還覺得自己很是心慈手軟呢!

看看京城中的勛貴,有幾個與國同休戚;想想他們在國亡之時所做的事情,都殺了都不過分。

算你們運氣好,朕還沒缺錢缺到崇禎那份兒上,就讓你們繼續享受榮華富貴。但這只是暫時的,朕可盯著你們呢,早晚能抓住你們的痛腳,一個個地收拾。

朱由校心中發著狠,把認購「平遼債」的勛貴名單扔在了桌案上。與他們的身家相比,千八萬兩銀子都是尋常,而最多的認購者也不過是五千兩。

這是事先有了商議啊,國公一級的五千,侯爵三千,伯爵兩千。

朱由校既是冷笑,又是嘲笑。

應付的意思如此明顯,真不知他們是怕拿多了露富,還是覺得這已經很夠意思了。

誠然,平遼戰事節節勝利,並不是什麼危急時候,朝廷也不是窮得象崇禎似的拉下臉要人捐助,發行「平遼債」也不是針對誰。

朱由校搖了搖頭,覺得跟這幫王八蛋生氣不值得。有了「蝗商八大家」的家財,「平遼債」能發行多少,已經不是太重要了。

至于四大商會的認購份額,朱由校並沒有要得太多,每家五十萬,長江商會一百萬。

這二百萬都投入到遼東,包括武器彈藥的生產制造運輸,軍隊的餉糧,以及各種物資的供給,也算是專款專用。

而面向社會中低層發售的小額債券,從目前來看,並不是很理想。

或許是百姓們對新生事物的認識有個過程,或許是手頭沒錢,或許是朝廷的信用還不夠。對此,朱由校也不再糾結,順其自然。

但還有一個群體,朱由校卻不準備放過,那就是宗藩。按照爵位和俸祿,朱由校制定了認購名單和份額,以諭旨的方式派人去強賣。

說到明朝的宗藩,有「天下養朱」的譏諷。意識是宗藩太多,國家的財政都用在了他們身上。

朱由校查過資料,才知道明朝的宗藩確實很多很多,但並不是藩王最多,而是其他郡王、鎮國將軍等宗室太多了。

明朝將宗室分為八級,最高位的是親王,到現在只剩下了二十七八位。

而每一位宗室的長子都可以繼承爵位,次子則要削一級爵位。但到了最低級的奉國中尉時,所有兒子都可以繼承奉國中尉的爵位。

也就是說,只要是明朝的宗室,最低也有奉國中尉的爵位。

正是這些高達十五六萬的宗室人口,才是國家財政的真正負擔,老朱家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