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七十四章 小沖動,選賢任能的標準

遼東河流很多,利用水運應該是可行的。

當然,這還只是朱由校的設想,他還要臣子們拿出更多的資料進行研究,還要派人進行實地考察,才能最終決定。

處理完奏疏題本,皇帝毫無形象地伸了個懶腰。身旁的範小慧抿了下嘴角,想笑又憋住,手上打著扇,節奏沒變。

在乾清宮已經兩個多月,對皇帝的脾氣稟性也有了很多了解。

正象李成成所說,皇帝是好相處且仁厚的,從來沒有非刑處罰過宮人,也沒有大發雷霆拖出去喊打喊殺的。

「皇爺——」王體乾諂笑著走進來,手上抬著小木車,向皇帝施禮道︰「小車打造好了,您看哪里還不如意?」

朱由校笑著站起身,來到小木車旁,上下打量端詳,還伸手推了推。

經過巧手工匠的雕磨,原來顯得很簡陋的小木車有了藝術品的氣息。那栩栩如生的花紋雕刻,照朕的手藝還是差點嘛!

「讓宮人在這車上鋪好軟毯,這上面則是遮陽棚,量好尺寸用細綢縫補……」朱由校覺得還滿意,又指點交代了最後的工作。

「皇爺設計得精巧,想得周到。」王體乾馬屁緊跟,「兩位小公主能坐能躺,不會硌著,太陽也曬不著。」

朱由校呵呵笑了兩聲,又交代道︰「讓工匠按一個女圭女圭坐躺的標準,依著這個樣式再打造兩輛。」

「奴婢明白。」王體乾笑得眼楮都看不見了,說道︰「皇爺洪福齊天,子嗣昌盛,兩輛哪夠,讓他們多打幾輛備著就是。」

朕也希望如此啊,朱由校點了點頭,沒拒絕王公公的獻媚。想到身懷有孕的皇後,皇帝開口吩咐道︰「今晚在坤寧宮用膳就寢,派人告訴皇後一聲。」

「奴婢這就派人去。」王體乾答應著退了出去。

朱由校緩步走到搖椅旁,那也是他打造的,半躺在上面,在宛如搖籃的晃動中,他的心緒平靜,身體松緩。

範小慧盡職盡責地跟著,扇子搖得不急不緩,輕風徐徐,令皇帝感到十分舒服愜意。

天越來越熱了,該在殿內放冰塊降溫。硝石制冰,明朝已經普及,凍點冰棍吃,或是做冰激凌也行……

皇帝胡思亂想著,腦袋里逐漸變成了漿糊。

李成成悄然走了進來,見皇爺在搖椅中似已睡著,便取過一件薄衣給皇爺蓋上,拿過範小慧手中的扇子,示意她去歇息一會兒,接著給皇爺打扇。

朱由校睡著了,做了個亂七八糟的夢,緩緩醒來時,已經記不得夢的內容了。

逐漸清晰的視線中,李成成身著淡雅的衣裙,正在旁邊打扇,修長窈窕的身段,淡淡的女兒香……

伸手摟過,正在丫頭的腰肢,朱由校稍加用力,便在丫頭的低聲驚叫中把溫軟的身子拉到了自己身邊。

搖椅劇烈地晃著,在驟然增加的重量下,發出了咯吱的聲音。

「皇爺——」李成成臉紅耳熱,低聲喚著,小嘴便被堵住,咸豬手也熟練地游走而來。

………………………

天氣越來越熱,即便報紙上已經登載了所謂「小冰河期」的到來,但人們對此並沒有什麼感覺。

巡鹽御史夏中時也很熱,但官服穿得卻是一絲不苟,在宮人的引領下,步入皇宮,來到乾清宮外。

盡管朱由校破格提拔了這位原來的江南商會中的商賈,但卻並未召見,只是下旨讓他去考察鹽政。

現在,夏中時考察回來了,對于自己建議的「票鹽法」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多的改進。

「夏大人請在這里候著。」宮人給夏中時指了塊樹蔭地。

夏中時趕忙躬身致謝,他有些驚訝,太監不跋扈,還很客氣,與他的想象大有不同。

他當然不知道,跋扈的太監都被趕走了,朱由校對宮人的要求極嚴。當然,對于守規矩、忠心的宮人也很親厚。

「以後別抹胭脂了。」殿內,朱由校正揚著臉,由李成成給他擦去臉上沾著的胭脂。

李成成臉一紅,低聲道︰「皇爺,白天不要這要鬧了好不好?」

朱由校挑了下眉頭,挑逗道︰「白天不鬧了,改晚上好了。」

李成成羞赧嘟嘴,往後退了一步,仔細端詳,確認把皇爺的臉都擦干淨了。

朱由校呵呵一笑,在椅中坐直了身子,恢復了道貌岸然的威嚴之態,干咳一聲,吩咐宮人,「宣夏中時進來吧!」

數個月的時間,夏中時在外考察,朱由校也沒閑著,找人好好研究了一番「票鹽法」和現在「引鹽制」的利弊。

其實,「票鹽法」並不算是夏中時的首創,在明朝的嘉靖時期便實施過,作為引鹽法的補充形式,從屬于引鹽法。先在浙江部分地區,後又在山東施行。

實施「票鹽法」的目的,是使食鹽行銷體制得以順利運作,對中下層商販、灶戶、軍民人等參與食鹽的營銷活動,具有推動作用。

換句話說,朝廷也有些擔心大鹽商壟斷、操縱食鹽價格,造成社會不穩定。

雖然有先例,但在朱由校看來,此「票鹽法」非彼「票鹽法」,兩者還是有著很大不同,也不能因此而抹殺夏中時的功勞。

最關鍵的是綱法世襲,票法則認票不認人,無論是誰,只需按律交稅,即可領票運銷。

打破鹽商壟斷的同時,朱由校也把每票的運鹽數進行了大幅削減。

比如現在以引為運鹽單位,一引為四百斤。實行票鹽法後,朱由校將把每票運鹽數定為二百斤。這樣販鹽所需的資金不大,更方便下層百姓營銷。

對于大鹽商,朱由校也沒一棍子打死。按照後世經銷商分級的套路,他準備在鹽價上也作分級,買一萬斤的和買兩百斤的,肯定不能是一個價。

這好象有點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的味道了呢!

朱由校抬起頭,看著夏中時進殿跪倒施禮,沉聲道︰「夏卿免禮平身。」

夏中時叩謝之後才起身躬立,並不知道皇帝已經做了細致的研究,並準備好了官員。听取完他的匯報,便要開始進行鹽政改革了。

……………………

天雖然越來越熱,但呂慶厚卻並不覺得難受。

除了他是江南人,對更熱的溫度也能適應外,領到了九品官身,更讓他興奮激動,渾然忘了其它的不適。

前來京師時,他只是抱著僥幸心理來試一試,絕不會想到數月之後,他便得授官職。

他更沒想到,酒樓的賬房生涯,現在卻是他當官的巨大幫助。會算賬,會看賬本,才使得他這麼快就結束了學習,成為了新成立的鹽政署的一名官員。

鹽政署,暫隸于戶部,但有一定的獨立性,並且能向皇帝直接匯報,這是呂慶厚等新任命的官員所不知道的。

「恭喜呂兄。」呂曉布看著呂慶厚捧著的官服,臉上閃過羨慕之色,他還要繼續學習,盡管從呂慶厚身上看到了希望,知道當官並不是很難。

呂慶厚並不倨傲,趕忙拱手致謝,說道︰「宗懷兄才華勝過在下,只是此次未參加考試,下次定能得官,且勝過呂某。」

呂曉布哈哈一笑,說道︰「此次考的是數算和記賬,非某所長,參加也不會合格,倒不如藏拙。」

數算全部采用了阿拉伯數字,且記賬也是與以往不同,還有什麼三聯單據之類的。雖然不是很難,但呂慶厚做過賬房,到底還是比旁人掌握得快了不少。

而且,作為學習時間最短,卻能達到合格標準而得授官職的學員,呂慶厚還真的挺露臉。

「下月是民政考試,宗懷兄定能通過,所授官職也比在下這鹽吏風光體面。」呂慶厚這也不全是安慰,就象工部官員往往不如吏部官員那麼體面一樣。

同樣是官員,在後世也有技術和行政之分,在明朝則更有清濁的分別。鹽政署听起來就知道是干什麼的,跟那些管理民政的官員自是不同。

「同是為朝廷效力,何來風光體面?」呂曉布心里受用,卻還要勸諫幾句,「呂兄日後說話可要當心,莫被同僚告到上官那里,影響到升遷。」

「多謝宗懷兄提醒,在下謹記于心。」呂慶厚拱手致謝,有意無意地看了一眼外面。

呂曉布自知其意,拱手道︰「待呂兄見過上官,若有閑時再敘談,在下先告辭了。」

呂慶厚拱手相送,說道︰「待在下得了空閑,便請呂兄飲酒赴宴。」

「這喜酒卻是喝得。」呂曉布笑著答應,告辭而去。

呂慶厚輕輕吐出一口長氣,將官服穿戴整齊,出屋去新官署報到。不知道新上官是哪里人士,年紀多大,什麼履歷,呂慶厚邊走邊想著。

此時,夏中時剛剛走出皇宮,威嚴的建築、森嚴的護衛帶來的壓迫感一去,他也長出了一口氣。

鹽政署啊,自己已是獨領一面的官員,官階六品,有直奏之權。

夏中時抬頭看了看太陽,雖然刺眼,卻並不令他難受,反倒有種愜意振奮的感覺。

從提出「票鹽法」的建議,到現在不過幾個月的時候,已經連升數級,這個速度連正牌科舉的進士也要強得太多。

先從長蘆鹽廠開始,在北直隸實施「票鹽法」,萬歲還是很謹慎的,盡管很多的研究結果,以及實施辦法已經遠超出了他的所思所想所準備的。

夏中時欽佩之余,也感覺到了肩上的重擔。兩淮鹽稅相當重要,萬歲未敢輕動,而鹽政改革是否能夠全面展開,還要看他在北直隸的試點是否成功。

而萬歲對他的信任是充分的,在考察各地鹽廠時他所看好的官吏,萬歲都給予了他調用的權力。只待「票鹽法」擴大實施的範圍,這些官吏將成為他的屬下。

回首再望了一眼巍峨威嚴的皇城,夏中時再轉過身時,腰桿已經挺直,步伐也堅定起來,仿佛萬歲在充滿期盼地望著他。

……………………

選賢任能,應該是明君的衡量標準之一。

但何為賢,何為能,怎樣的官吏才能治理好地方,才能使國用充足,使國家蒸蒸日上,卻不是那麼容易分辨和確定的事情。

有些帝王,覺得自己任用的都是賢能之臣,但國勢日壞,終至亡國喪邦;有些帝王則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完全以喜惡為用人標準,結局如何,也不用多說。

朱由校可以憑著自己的記憶,重用一些歷史名人。如孫承宗、袁可立、畢自嚴等文官,武將的選擇還要更多一些。

但大明疆域那麼大,從上到下的管理,都是不可或缺的。

朝堂上需要能臣,地方上難道不需要?還有涉及到賦稅、鹽政、開礦等等的管理,難道不需要?

所以,朱由校就不得不任用更貼近自己改革思維,能夠將自己的改革政策落實執行到位的眾多官吏。

說白了,朱由校認為自己的興利除弊是正確的,那擁護支持自己的就是能員干吏;反之,就是庸臣劣吏。

沒錯,就是這麼簡單。與「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也沒有太大的差別。

顯然,這與傳統上的把才學和品格當作衡量官員的標準是相差很大的。

比如魏廣微,正人君子認為他陰狠狡猾,諂媚逢迎,但朱由校就用他的听話,而晉升其為巡撫,成為一方大員。

再比如夏中時,不過是科舉不第而棄儒從商的粗鄙之輩,卻因一份上呈的建議書而屢獲晉升,遠超科舉正途。

昏君哪,昏君!寵信閹人,重用廠衛;任用諂媚佞臣,任用粗鄙商賈。卻對正途生員濫加打壓,取消其優待,逼其重學旁門左道。

切!你們要是敢再罵,朕還不裝了呢,昏君就昏君,樂咋的咋的!

朱由校正翻看著沈廷揚送來的直奏,眉頭漸漸皺起。

經過不斷的模索航行,沈廷揚對海路愈加熟悉,規劃的航線更加安全快捷。

但海運的規模卻受到了漕運官員的刁難,不拔付或少拔付米糧,擴大海運的計劃難以實施。

漕運!為了沿途靠漕運生活的百姓,朱由校本來想緩而改之。可現在看來,那些官員太不識相,他又要當一次昏君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