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後(二)

冬季的寒冷猶在,再有月余才會嗅到春天的氣息。旅大明軍的訓練卻是熱火朝天,更有一萬多遼民在修蓋房屋,安家落戶。

除了島嶼,旅大已經是東江鎮所佔領的最穩固的地區。在南關的掘壕割斷、工事密布、重兵防守,建奴想要攻破,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僅是張盤、孔有德有這樣的信心,毛文龍也覺得十分穩固。所以,才把東江那邊的遼民遷到旅大一批。按照皇帝的意思,遼民能就地安置是最好的。

如果按照面積大小和承載能力,旅大地區安置五六萬,甚至十余萬百姓是沒問題的。

盡管耕地數量不足以養活這麼多人,但海路運糧,再加上其它副業,總比遷到內地安置更加簡單方便。

而且,這些就地安置的遼民,還將為東江鎮提供源源不斷的兵員,對建奴形成越來越大的壓力。

現在,原來被荒棄的村、屯重新被修理建設,土地被劃分。大批移民的到來,使得旅大地區多了不少的人氣,正逐漸擺月兌戰爭所摧磨的荒涼景象。

「開擊錘至裝藥狀態。」

「開藥鍋!」

「取藥包!」

「翻轉藥包!」

「手指卡藥!」

「咬破藥包!」

「裝引藥!」

「閉火門蓋!」

…………….

隨著軍官的大聲口令,士兵們不斷重復著,掌握著比以前要簡化不少的裝藥填彈的步驟。

簡化是簡化了,但以前的動作已經形成了記憶,要改過來也需要一個過程。

張盤不引人覺察地走開一步,躲開孔有德有滋有味噴出的煙霧,繼續專心地看著士兵的訓練。

朝廷的長遠計劃不是他能揣測的,就象這次換裝訓練一樣。

這是早就安排好的,並不是因為寧遠大捷,而做出的臨時決定。那樣的話,在時間上肯定來不及。

也就是說,戰爭的進程被朝廷,或者說是被皇帝在戰略層面很好地控制著。起碼到現在為止,一切似乎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看到沒?」一股煙味襲來,孔有德不知趣地湊了過來,指點著說道︰「這新式火槍打起來可比老式的快多了,兵和兵之間還能站得密,那火力要強上一倍不止啊!」

張盤點了點頭,說道︰「這是武學研究、京營通過實踐訓練得出的結論。更重要的是,在一般的雨雪天也能使用,這可就解決大問題了。」

「沒錯,沒錯。」孔有德連連點頭,說道︰「這樣就不用太擔心天氣的影響,在野外也敢與建奴長時間交戰了。」

張盤笑了笑,說道︰「如果能在半年內全部換裝的話,今年秋冬季的攻勢,發動的將是咱們吧?」

孔有德眨巴眨巴眼楮,說道︰「就算是只有一半部隊換裝,我看也能發動進攻。今年秋天吧,趕在秋收前,就算不能重創建奴,爭取把遼南三衛的莊稼都燒光,建奴熬過冬天也會很難。」

「這是個好辦法。」張盤開口贊道︰「圍困封鎖,就是要令建奴物資匱乏,難以壯大。燒田斷糧,等于是從建奴嘴里奪食,效果更顯。」

停頓了一下,張盤稍顯無奈地搖了下頭,說道︰「只是在建奴統治下的遼民,要吃苦了。」

孔有德看了張盤一眼,對他的心軟有些月復誹,但也沒說出來。

為了岔開話題,孔有德又笑著拍了拍腰間的短銃,說道︰「有時間的話,咱倆比試一下呀,看誰的槍法更好?」

張盤呵呵一笑,對御賜的燧發短銃也極是喜愛,特別是短銃槍柄兩邊刻的「忠勇」和「無畏」,不正是他的志向和抱負。

「這幫家伙——」孔有德突然目光一轉,笑罵道︰「是來告別的嘛?大男人弄這種婆婆媽媽的事兒,去武學可是他們的造化。」

軍官的入武學再分配,可是皇帝控制軍隊的重要手段。只有中級軍官,或者是表現特別突出的下級軍官,才會有這個機會和待遇。

比如這幾個要去武學進修的軍官,學期滿了之後可未必會再回到原部隊。

而通過中下級軍官的攏絡,以及對糧餉、軍法的控制,朱由校還是不太擔心會出現軍閥。

張盤轉頭,看到幾個聯袂而來的軍官正向這邊走來,不由得哈哈一笑,和孔有德一起迎了上去。

………………………….

皮島。

寧遠大捷,東江鎮本部並沒有太大的行動。

除了毛承祿率本部人馬在旅大協同作戰,雖有小勝,但牽制的作用很有限,甚至可以說是沒有。

因為努爾哈赤根本沒收到急報,也不是因為牽制而退兵。

但這不重要,寧遠堅固異常,兵強馬壯,武器裝備比東江鎮還要精良充足,並不需要牽制或支援。

能趁著老奴率兵出戰而獲得小勝,削弱建奴的實力,朱由校就已經很感滿意。他現在不是很看斬獲,而是看部隊的戰力,以及精神狀態。

所以,該賞賜的賞賜,該表彰的表彰。遼鎮是大功,東江也不落下。

呯!一聲槍響,白煙升騰,十幾米外的靶子被打了個窟窿。

「毛帥好槍法。」苟真懷率先喝彩,眾將也跟著大聲叫好。

毛文龍用力擺手,笑道︰「你們哪,這樣的距離某再打不中,豈不是眼花手抖,該回家養老了?」

嘴上這麼說,可毛文龍的心情還是非常愉快,珍而重之地把御賜短銃收好。

雖然一協統領之上的都有御賜,也都是短銃。但張盤等人的不過是花紋稍好看,材質卻還是鋼鐵。

而副將的短銃則是銀柄,鎮帥級別的更是瓖金,雕刻的也極是精美。

御賜之物嘛,本不在多少,也不在于是否貴重。

皇帝就是賞你張大餅,那也是皇恩浩蕩,能令人激動不已。皇帝想著你呢,怕你餓著,這情意可比啥都重啊!

但級別分出來,卻既是看重,又是激勵。

毛文龍的金把手銃,看著能不令人羨慕?那你就好好干,沒準日後也能如此風光。

談笑了一會兒,毛文龍召眾將入內議事。眾人知道這是大帥接到聖上旨意,又要新的布置,都斂容就座,等待大帥開口。

毛文龍命親兵端上茶水,又隨和地笑道︰「喜煙者隨意,不必拘束。都是軍人,粗豪率直不掩飾,才是本性。在本帥這里,也沒那麼多講究。」

眾將發出笑聲,待毛文龍抽上煙,幾個煙鬼才敢動作。不一會兒,屋內便騰起了裊裊煙霧。

吐出一口煙,毛文龍干咳一聲,沉聲說道︰「今年——將是反攻開始的一年。圍困封鎖還要加強,與建奴的作戰更要升級,不僅要令其物資匱乏,更要不斷削弱其軍事力量。」

毛文龍站起身,用一根教鞭點著鋪在桌上的地圖,說道︰「旅大地區已經穩固,以此為基,可向復、海、蓋三州進擊,爭取盡奪遼南四衛或三衛。」

教鞭轉了個方向,又點在鎮江地區,毛文龍繼續說道︰「鎮江地區將是東江本部要盡力奪取的,以與遼南成犄角之勢,甚至是連成一片。」

說了要盡力達到的軍事目的,毛文龍看了看眾將,坐下來抽著煙說道︰「你們有什麼想法,盡可以說出來。」

毛承祿瞅瞅別人,好象都有話要說,可有人沖他挑眉毛,好象在讓他起頭。

撓了撓頭,毛承祿斟酌著字眼,吭哧道︰「大帥,末將覺得我軍兵力未必充足,火槍換裝也不知要等多長時間。」

毛文龍微微頜首,說道︰「袁大人已經調動登鎮人馬,會協助我軍守御佔領地。這樣的話,旅大、皮島、鐵山等地就不會佔用我們太多的兵力。」

頓了頓,毛文龍接著說道︰「至于火槍換裝,並不是我軍不能發動進攻的借口。朝廷拔多少,我們就用多少。難道用大刀長槍弓箭,就不敢與建奴廝拼了?」

「末將明白了。」毛承祿被義父訓了一句,老實了,可卻瞅了那個挑眉毛的家伙一眼,拿他當出頭鳥啊,這個混蛋。

副將苟真懷笑了笑,說道︰「朝廷正全力打造新式火槍,有半年時間,就算不能全部換裝,我東江軍也至少會有三分之一的士兵用上新武器。刨去長槍手和刀盾兵,還有炮兵,也差不多是全軍配備了。」

毛文龍點了點頭,對此結論表示贊同,又補充道︰「舊火槍的威力在防御戰中依然可觀,完全可以合理分派利用,並不是要全部拋棄。」

「另外——」毛文龍伸出手指強調道︰「石河驛之戰,車營顯示出相當威力。兵部已經發來圖樣,要我軍就地打造,大量裝備。」

眾將交頭結耳低聲議論,毛文龍自顧自地說道︰「軍民齊動,盡快打造出兩千輛。每協裝備五百輛,其余的留作備用。」

「這倒不算困難。」副將陳繼盛得到毛文龍的眼神示意,笑著說道︰「軍隊參與打造,要留意心靈手巧者。日後在使用時,若出現故障,也能自己維修,甚至是就地打造補充。」

車營對于眾將來說並不陌生,抵擋騎兵沖鋒,馱載火炮、物資,軍隊中本來就有不少車輛。只不過,現在有了規制和圖樣兒,功能更強,更加實用而已。

見眾將沒有異議,毛文龍開始布置工作。

除了這些以外,朝廷令各協擴軍一千,並給每協拔調馬匹,拔付火炮,以提高部隊的機動和野戰能力。

又是一筆大投入啊!眾將嘴上不說,心里也明白。朝廷如此力度的支持,所要的自然是多打勝仗,多殺建奴。

…………………………

寧遠。

熊廷弼把玩過金柄燧發手銃,思路也差不多理清,鋪紙提筆,開始給皇帝寫密奏。

相對于張盤等人的敬佩和驚訝,熊廷弼卻是知道得很多。皇帝的平遼計劃不敢說全部知曉,起碼大概的思路是了解的。

但熊廷弼也同樣是驚訝的,驚訝的是皇帝那麼年輕,竟有這份沉穩。不用別的,就是這樣不急不躁,才是建奴最害怕,最難對付的。

而皇帝在最新的密奏中,同意了熊廷弼向前推進的計劃,並將在三個月內為遼鎮增兵一萬。而這一萬兵有從津鎮調動的,更有京營的六千飛騎營。

顯然,皇帝也意識到推進至錦州、大凌河城,已不是遼西走廊的狹窄地帶。進入東北平原作戰,騎兵就顯得很是重要。

如果加上滿桂的歸化騎兵營,遼鎮就已經有了近萬騎兵。這遠超其他的北方軍鎮中,已是穩穩的實力第一。

除此之外,皇帝還告訴熊廷弼,將派炮兵,調火炮,助守錦州、大凌河城。同時,更有一批武學軍官將充實遼鎮,並帶來更加厲害的防守技術。

建奴新敗,在三個月內發動進攻的可能性極小。

況且,春暖花開,河流解凍,從遼沈到錦州路途中的大小河流,也會令建奴感到頭痛。

而按照熊廷弼的布置,大凌河城駐軍四千,以為錦州前哨;錦州駐兵六千,以為大凌河城後盾。

建奴要一一攻佔的話,至少要付出一萬五千人死傷的代價。顯然,這是建奴所不能承受的損失。

如果建奴圍城打援,想發揮野戰的優勢,熊廷弼卻不準備從寧遠出兵支援,而是要借水師繞襲建奴後路。

所以,對于皇帝要駐軍囤積兩個月糧食物資的要求,熊廷弼是贊同又欽佩的。這意味著朝廷又要花費一大筆錢,把物資運至錦州、大凌河城。

當然,皇帝也希望遼鎮能為朝廷減輕點負擔。開春向東推進後,在錦州周邊種些苜蓿、豆子之類的,多少解決一下馬料的問題。

熊廷弼也理解皇帝的不易,在密奏中滿口答應。不僅是錦州,在寧遠也會擴大種植面積,以便就近提供補給。

但皇帝還提出了將領任命的建議,錦州守將何可綱,大凌河城守將則看好金國鳳。

對于這個建議,熊廷弼稍感訝異,但還是表示同意,並在密奏中恭維了幾句「萬歲英明,知人善任」。

何可綱和金國鳳也是熊廷弼比較滿意的將領,雖然不是排在第一第二的位置,但守城死戰,也是能夠勝任的。

皇帝似乎對某些遼鎮將領有些成見,比如祖大壽。熊廷弼停下筆,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