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零一章 生員優免的條件,稅課司

「末將等敢不盡心竭力,為萬歲分憂。」孫應元等人躬身領命。

朱由校微微頜首,命人頒發賞賜,數千「朱小頭」賞下去,一點也不吝嗇。

「啟駕——」在宮人拉長的尖細聲音中,少年皇帝登上龍輦,在眾多錦衣衛的保護下,轉回京城。

並不是更好的武器制造起來越繁復,成本越高;歷史上能夠普遍裝備的武器,無一例外都要考慮到制造的難易、成本的高低,以及操作的可靠性。

比如燧發槍,底火盤蓋和弧形擊砧被制成了一體。射擊時,除了裝填和扳起擊錘之外,完全不需要其它的動作,反倒比火繩槍或輪燧發槍更為便捷。

因為零件減少的緣故,燧發槍的結構也更為簡單,這在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也提高了槍械本身的可靠性。

而且,燧發槍的發射步驟比火繩槍減少了一半,再配合紙筒定裝彈藥,熟練的士兵能達到一分鐘三發到四發,比火繩槍快了一倍還多。

正是由于這樣的特點,燧發槍大概在五六十年後便會在歐洲普遍裝備,完全取代了火繩槍。

也就是說,大明的軍隊在研制和裝備燧發槍上,已經超過了西夷五六十年;再加上刺刀,領先百年也不為過。

而按照目前火藥兵器局的制造能力,以及在制造火繩槍中鍛煉出的大量工匠,再加上簡單的加工機器,每月三四千枝燧發槍的產量是能夠保證的。

按照這個產量來估算,頂多一年,遼鎮和東江鎮就差不多能夠讓大半士兵都裝備上燧發槍。

守城部隊可以繼續使用火繩槍,三四萬裝備著燧發槍加刺刀的部隊,再有火炮配合,也就具有了與建奴野戰的能力。

再苟一年,就是反攻倒算,平滅建奴的時候了。

少年皇帝在車輦中盤算著,眯起了眼楮,已經看見了平遼勝利的曙光。

勞資有錢,擴大產能不僅促進就業,還能更快地裝備部隊;

勞資有錢,讓官兵吃飽吃好,還有足額的餉銀,難道還打造不出敢戰強軍?

朱由校想到錢,更是信心十足。辦法多的是,他可不愁。

……………………

一年多來,朝堂上風向的改變,皇帝的喜好和思想傾向,基本上都會在《大明論壇》上體現出來。

隨著對何遜、邵經邦、楊喬時的批判,所謂的「名臣」定義,也重新更改,任誰都知道,朝廷要對商稅收取采取大動作了。

而越來越多的數據資料被刊載登報,經濟發達省份的官員也頓感壓力。無他,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內陸商業不算繁榮的地方所交的商稅,都比你們多,到哪也說不過這個理去。是你無能、懈怠,還是收受賄賂,給商賈行方便,損國利己?

壓力最大的當然是各地的稅課使司,皇帝的不滿已經昭然若揭,輕則撤職罷官,重則問罪下獄,稅課使司的官員似乎已經預料到了自己的下場。

或許還能搶救一下,他們是這樣想的,自然要賣賣力氣,多收些銀子,來平息皇帝的怒氣。

但朱由校並沒有急于下手,因為他沒有太多合適的官員補缺。撤換容易,你讓誰去接任呢?

新學是建起來了,也是為了培養能按照他的意旨行事的專業性官員。但入學的生員太少,完全達不到他的要求啊!

既然如此,這可就是你們逼朕做昏君、下死手啦!

朱由校提筆在手,刷刷點點下了聖旨。命令各地嚴格實施李起元所提議的改革十三項中削減監儒雜流待遇,監儒雜流不準優免的措施。

不是能靠著優免吃喝不愁嘛,朕就打碎你們的飯碗,去除你們的特權。要是不能自食其力,餓死也活該。

「擬旨︰監儒雜流及生員若存為國效力之心,當入新學習經世致用之學,或是教書育人……」

這就是朱由校給監儒雜流和生員指出的路,想繼續得到優免,一是入新學,二是辦校教書。

入新學沒啥解釋的,辦校教書則有說道。不是後世那種大的小學、中學,而是私塾性質的村鎮學校。

說白了,朱由校就是希望生員能去當個村辦教師,從而提高整個大明的教育水平。

別以為讀了幾年書,考個秀才、監生、舉人啥的,就端上了鐵飯碗,可以不勞而獲。

你要麼去新學進修,學點有用的,會分配你個官職;要麼就在本村或他村開個私墊,教教小孩子讀書識字。反正你得干點活兒,得做點貢獻。

開私墊還有規定,必須免費教三個以上的孩子,男女不限,並具報官府,才會讓你享受優免。

「擬旨︰有功名者若為商賈帶貨過鈔關,造成國家稅收損失,除其功名,五科不得再仕……」

讓你讀了幾年書就敢一專多能,讓你給商賈運貨保駕護航,沒了功名還瑟個屁?還十五年不讓你科舉,就看你怕不怕?

「擬旨︰為官者若為商賈過鈔關行方便,罷官除籍,永不敘用……」

除了什麼秀才舉人進士,還有官員,也不能放過。逮住就滾回家吃老米,這輩子只能是個平民百姓了。

「擬旨︰授江南商會會長唐默民爵六等,可上書朝廷……」

江南商會還算乖順,朱由校也想觀其後效。而且,江南商會得到皇帝承認和上書權,也是做出貢獻的。

至少在短期內,江南商會的會員在自律自醒上應是能夠信任的。

皇帝當然也給了他們與海商、中華兩商會同樣的待遇,十五稅一,完稅後會得到證明文書,在其他鈔關則可免費通過。

鈔關收費是朱由校要廢除的征稅方式,但現在不是時候,他還沒準備好。但從商賈入手,先把商稅收上來,則規避了稅務機關的缺失。

接連口述了數道諭旨,朱由校微微長出了一口氣,端起茶碗喝著潤了潤嗓子,對宮人吩咐道︰「宣吳錚、鄭芝龍及三大商會首領明日覲見。」

明初在京稅務機關為宣課司,宣課司主要負責征收商賈、儈屠、市場雜稅,設于國家都城。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