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十六章 明君之相?未必長久!

一陣寒風吹來,站在鎮江城頭的皇太極伸手緊了緊皮裘,收回了向東瞭望的目光。

「今年的冬天不是很冷啊!」似是自言自語,又似是對別人說話,皇太極輕輕嘆了口氣。

天氣不冷,則沿海不易結冰,會給明軍登陸提供方便;天氣不冷,覺華島離陸地的十幾里海面,也將是後金軍難以逾越的障礙。

說白了,這邊的壓制有些勉為其難,明軍可能正在準備著從背後抄襲;而主攻寧遠、覺華的後金軍,可能只剩下了一個選擇,就是死磕寧遠。

陪在皇太極身邊的羅繡錦深知其意,沉吟了一下,勸慰道︰「貝勒爺勿要憂心,汗王率領的皆是精兵強將,裝備亦是最好,攻克寧遠當無問題。」

「寧遠一下,明廷在遼東再無據點,只能堅守關門。到時候,蒙古諸部勢必會有所改變。朝鮮亦是孤掌難鳴,豈敢再敵視我大金?」

皇太極苦笑了一下,說道︰「我豈能不知父汗的計劃,也覺得攻打寧遠是很好的選擇。但苦惱難以排解,思來想去,還是明朝強大,我大金勢弱,長期對峙消耗不起,才不得不殫精竭慮地要打破被動。」

如果皇太極文化水平再高一些,或許會用「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智謀都是扯」這句話來概括。

只要大明能穩住陣腳,不送人頭、不送物資,也不需要打大仗,就是不斷地騷擾襲擊,就差不多能把後金拖垮了。

而穩如老狗的朱由校,不急不躁地加強軍備、培訓軍官,不催不逼地給前線將領指揮權,只管摟錢做好後勤工作,卻是真正地打在了建奴的弱點上。

歷史上的大明是財政崩潰,可以說是窮死的;現在嘛,建奴倒不是窮,搶掠來的金銀財寶還有呢,可上哪買糧草物資呢?

蒙古諸部,好象比建奴還窮,窮得只有牛羊。而且,拉攏收買人家還不愛來呢,搶掠他們更是與聯蒙抗明的大戰略相悖。

朝鮮也挺窮,但好歹是個國家,如果能夠降服,哪怕是互市通商,對解決建奴的物資匱乏,也有一些作用。

大明倒是富有,光看明軍這一年來的擴充,以及裝備更新,就令人羨慕。但你得搶得著算啊!

在後金高層中,有強烈憂患意識的不多,努爾哈赤和皇太極自是其中之一。但面對明朝的封鎖圍叮當,他們的辦法同樣也很少。

而坐等時機,才是後金統治層中最普通的思路和看法。

在他們看來,坐等未必就是待死,憑明廷的一貫傳統,朝令夕改是常事,很難有能持之長久的政策和戰略。

或是皇帝改變了心思,或是朝堂上某一派得勢,或是大形勢有了變化,或是官員犯了錯,這些都可能造成朝廷戰略政策的改變。

就說鎮守遼西的熊大臭嘴,起起浮浮幾次了?而從後金起兵叛明,明廷對遼東的戰守又有幾次變化?

皇太極對此卻不是十分贊同,太被動了,等于把命運交給對手。對手利令智昏自然是好,可要精明睿智,豈不是毫無反抗地任由對手收緊絞索?

所以,能發動進攻還是要力爭主動。至少能讓蒙古諸部看到後金還有力量,暗通款曲暫時不管,可也別給明廷太賣力。

羅繡錦也對目前的形勢感到憂慮,明朝在人力和財力上有著巨大的優勢,這是後金不能比的。

後金之所以能崛起,多是因為明朝的積弊重重,不光是軍事上的,還有朝堂上的黨爭紛亂、效率低下。

可明廷突然如大夢初醒般振作革新,一系列的政策和戰略推出,正確得令人發指,生生壓住了後金的勢頭,並逐漸掌握了戰略主動權。

「明朝的皇帝——」羅繡錦欲言又止,這是他分析判斷出的癥結所在。

皇太極淡淡一笑,說道︰「明朝的皇帝有明君之相,很有作為,在我面前,說這樣的話又有何妨?其實,我與你的看法也頗為相同。」

停頓了一下,皇太極繼續說道︰「何為明君?知人善任,做到這一點就夠了。三方布置或四方布置的戰略是誰制定的,這不重要。皇帝能夠接受並實施,還能籌措出錢財和物資大力支持,我看他就是明君。」

說著,皇太極頗有意味地抿起嘴角,似笑非笑地說道︰「只不過,這個明君能持續多久,卻是不好說。」

羅繡錦頜首贊同,說道︰「先明後昏,有明有昏,歷史上這樣的皇帝並不鮮見。在下覺得既要重視明帝,又不必怕他。」

皇太極哈哈一笑,說道︰「怕他?一長于深宮婦人之手的少年而已,何怕之有?」

這麼定義之後,皇太極似乎又找回了自信,還有了新的布置。他大步走下了城頭,派兵遣將,傳號施令。

…………………

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于一國,大凡初時都聚精會神,同心協力,也許那時艱難困苦,只有從萬死中覓取一生。

可等到環境漸漸好了,精神也就漸漸放下了。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

歷史的周期率便是如此,連朱由校也得承認,就算他的興利除弊使大明重新振作起來,也保不準日後的衰敗,甚至是滅亡。

什麼萬世一統,什麼日不落,不存在的。

干好眼前的事情,內除積弊,外平叛亂,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就比什麼都強。

而大明雖然如龐然大物,可問題也多,弊病也深,改革牽扯到的方方面面也復雜,更沒有崛起的後金那般聚精會神、同心協力。

其實想開了,朱由校也覺得正常。環境不同,大明沒有後金那般艱難困苦,哪能苛求一往無前的那種氣勢?

說白了,後金崛起時是光腳不怕穿鞋的,不打勝就是滅亡,才會那麼玩命兒。

而明軍呢,可沒拼命精神。甚至是皇帝和官員,可沒生死存亡的緊迫感。

薩爾滸、遼沈、廣寧……敗了就退唄,不過是遼東局部的失利,捍動不了龐然大物的大明。

而在平叛戰爭中,朱由校的穩如老狗,在某些人看來,其實也是屬于「精神漸漸放下了」的表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