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十八章 好學孫元化,老魏歸來

缺少船只固然是建奴的弱點,但近海島嶼若是海面結冰,也未必不會重蹈覺華被破的慘事。

特別是從朝鮮暫借的新義州和鐵山,只隔著鴨綠江,很可能成為建奴攻擊的目標。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朱由校本著小心無大錯的原則,給熊廷弼和袁老師都發了密信,要他們督促手下官兵,做好萬全的準備。

至于大造鷹銃,則是為了對付建奴在失敗後加強盔甲防護,爭取再給其一次出乎意料的沉重打擊。

輕型火繩槍,也就是現在明軍裝備的魯密銃,雖然比鳥銃的威力增強了不少。但因為裝藥、鉛彈和閉氣的關系,在較遠距離的侵徹力還是會大大減弱。

也就是說,如果建奴再加強甲冑厚度的話,不敢說一定能抵擋,卻是會大大減少傷亡,弱化火槍的威力。

朱由校不用在戰後去總結,再忙著去更換裝備,而是能火槍的進化和發展軌跡來進行推測。

而歷史上,火槍由輕變重,又從重變輕的發展過程,是伴隨著盔甲的變化而產生的。

輕型火槍的出現,催生了制甲技術的快速發展,比如歐洲的鋼制板甲。

在發現輕型火槍對甲冑的殺傷力不夠時,重型火繩槍便開始大批制造和裝備。

重型火繩槍的驚人射程和威力,使得甲冑的厚度不斷增加。當厚度增長到七至八毫米時,盔甲的發展終于走到了終點。

不是不能再造得更厚,而是沉重的盔甲已經不是士兵能夠承受的負擔。無奈之下,盔甲的厚度又逐漸回落。

盔甲輕量化的趨勢,使得重型火繩槍的威力又顯得過剩,且過于笨重,對士兵的要求也高。

所以,重型火繩槍的重量和口徑也隨之逐漸減小。先是介于輕型和重型之間的火槍,然後繼續輕量化並取消支叉,在軍隊中的裝備率也越來越高。

最後,隨著燧發槍和刺刀的問世並普遍裝備,不僅徹底淘汰了冷兵器兵種,也最終劃上了這場矛與盾此消彼長、長期較量的句號。

而這些推演,甚至沒費朱由校太多的腦細胞,就已經規劃確定了明軍所要裝備火器的幾十年的變化和走向。

這也正是穿越者最大的優勢,別人走一步看一步,吸取著經驗和教訓來發展。

他則是走一步看三步,永遠領先于對手,且不必付出什麼代價後再總結改進。

听到孫元化的保證,朱由校可以放下心來。對于孫元化,他是信任的,在工作上絕不會弄虛作假。

只是——不要那麼好學加好奇就好了。看著孫元化躬身上奏,朱由校下意識地翻了下眼楮。

「萬歲,為何在玻璃液中加入鉛粉,還有用粘土棒攪拌,就會造出品質更優良的玻璃?」

刮下來的不是鉛粉,是表面的氧化鉛,能消色差,更適合作透鏡!用粘土棒攪拌嘛,是為了得到均勻的光學玻璃。

要不是為了制造高品質望遠鏡,更好地實現朕五年平遼的大計,才不搞這些呢!又沒諾貝爾獎可拿,還賊費腦細胞,還得編理由糊弄過去。

可現在也沒編好理由呀,朱由校不由得輕撫額頭。想了一會兒,他突然很嚴肅地對孫元化問道︰「孫卿沒把這些技術秘密泄露出去吧?」

孫元化心中一凜,趕忙躬身奏道︰「微臣不敢,萬萬不敢。」

朱由校長出了一口氣,揮手道︰「那就好。此涉軍國機密,孫卿要千萬慎之又慎。」

「是,微臣明白。」孫元化小心翼翼地答應著。

朱由校點了點頭,捂著嘴打了個呵欠,說道︰「還有鑄幣,也要抓緊了。嗯,朕乏了,孫卿和張卿且先退下吧!」

孫元化縱有些不甘,也只好和張燾一起躬身告退。

皇帝有些神秘,可能也不是很明白其中的道理,才不想說,也不想臣子亂問的。

孫元化做著這樣的猜測,也暗自警誡自己,以後莫要追根究底,讓萬歲為難了。

打發走了孫元化和張燾,朱由校也沒有了困倦的樣子,取過黃程的上奏,仔細閱看起來。

與英國佬、荷蘭人的談判基本結束。達成的通商互市協議並沒有超過朱由校的底線,甚至要更好一些。

這讓朱由校很欣慰,讓海商黃程去辦差,決定是相當正確的。若是派滿肚子之乎者也的文官,還不知道辦成什麼樣子呢!

現在,只要朱由校點頭認可,協議便正式生效了。

同意是肯定的,但朱由校卻沒有掉以輕心。

英國佬應該會老實遵守,實力擺在那兒呢,容不得他們得寸進尺。

但荷蘭人就不好說了,興許這協議也就是一張廢紙。不把他們打敗,就不會老老實實地承認。

所以,朱由校不會放松警惕。加強大明水師的實力,做好開戰的準備,也不會有絲毫的松動。

李旦、顏思齊,不錯;黃程,也挺會辦事兒;吳大章嘛,等把張家口對外貿易的事情辦好,就賞他個民爵。

至于江南的商人,還有晉商。先撤換地方官員,打掉他們的保護傘,再加強軍隊的控制,掌握隨時可以砍向他們利劍。

朱由校眯起了眼楮,露出幾絲冷笑。

王體乾進宮稟報,東廠提督魏忠賢回京交差,正在外候見。

老魏回來了呀!

朱由校從李成成身上看到了《明史》的虛誆,對老魏又有了新的認識。不至于極度寵信,但也多出幾分信任。

時間不大,魏大爺急步進殿,撲通跪倒叩頭,聲帶哽咽,「皇爺,奴婢在外辦差便時時想著回來。現在見到皇爺,奴婢這心里高興,高興啊!」

朱由校呵呵一笑,說道︰「魏伴平身吧!朕吃得香睡得好,還經常鍛煉,自覺這身體還真是壯健了不少。」

魏大爺爬起身,這才敢看皇帝,臉上露出欣慰又贊嘆的表情,諂笑道︰「皇爺龍精虎猛,神采奕奕,風采更勝從前啊!」

朱由校輕輕擺了擺手,說道︰「魏伴面有風塵,在外辦差著實辛苦了。差使辦得也好,甚有功勞。」

說著,朱由校取過早已準備好的旨意,令宮人宣讀。

蔭都督同知,賜飛魚服,賞銀百兩,絲四表,蔭弟佷一人為錦衣衛……

太監和文官不同,官爵上沒有太大的上升空間。按照內官的標準,王體乾的掌印太監,已是最高的級別。

而朱由校也不想象歷史上那樣,給魏大爺弄個一二百字長的官名。

對于魏大爺來說,賞賜卻是次要的,皇爺的信重和青睞才最重要。

如果有機會,他寧肯和王體乾換換,成天就在皇爺身邊打轉兒,也不在外面風光威風。

「奴婢謝陛下隆恩厚賞。」魏大爺跪倒叩首接旨,聲音顫抖,顯示著內心的激動和感激。

王體乾在旁邊垂首躬身肅立,不由得暗自佩服。

這個死老魏,戲子的那一套學得是越來越好啊,完全看不出一點點作偽虛假。

看著自己的衣袖,王體乾輕輕抿了下嘴角。飛魚服啊,雜家早有了,比你強。

魏大爺再度起身,開始向皇帝匯報工作,並呈上羅列了統計數字的奏疏。

宗室藩王多的三十萬,少的十萬,再加上福王朱大胖的五十萬,魏大爺一共給皇帝集資了五百多萬兩。

夠了,夠了呀!

朱由校看著奏疏上的一個個名字,嗯,後面的數字,心花怒放。

嗯,這都是股東啊!管他是不是自願,朕又不是白搶,會給你們分紅滴。

放下奏疏,朱由校的語氣更加和順親切,說道︰「魏伴且歇息幾日,再把東廠那邊的差使接手捋順吧!」

「謝皇爺關懷。」魏大爺躬身道︰「奴婢不需歇息,馬上就回東廠辦差,為皇爺效命分憂。」

朱由校微笑頜首,似是對魏大爺的勤勉很是贊賞,說道︰「國事繁重,魏伴勤勉,朕心甚慰。朕還有新的指示,這幾日便會送去東廠,盡快落實布置吧!」

「是,奴婢遵旨。」

朱由校揮了揮手,示意魏大爺可以退下了。

魏大爺退出大殿,看見王體乾也走出來,似有相送之意,馬上諂笑著恭維道︰「皇爺龍體康健,全是王公公細心服侍之功。」

王體乾擺了擺手,故作謙遜道︰「皇爺好,咱們就好。服侍乃是雜家本分,可不敢居功。」

魏大爺連連點頭,似乎對王公公的說法深為贊同,又壓低聲音說道︰「雜家在外辦差,帶回些地方特產,今天便送到府上。」

王體乾臉上露出笑容,心里也很受用。看吧,咱才是公公里的老大,東廠督公又怎樣,還不是得給自己送禮。

「魏公公客氣。」王體乾拱了拱手,笑道︰「那雜家就卻之不恭了。」

「王公公若是推辭,那才是見外呢!」魏忠賢拱手,笑得那叫一個開心,「改天請王公公喝酒,咱們酒言歡。今兒,雜家就先告辭了。」

「魏公公慢走,雜家就不送了。」王體乾也拱手,臉上笑得跟花似的。

兩個陰人客套親近了一番,告別而去。

哼,王體乾挺直了胸膛,把手往身後一背,望著老魏離去的背影收起了笑容。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