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十三章 聖旨,還是聖旨

令祖大壽吃驚恐懼的不是這些將令,而是宣布這些將令的竟是錦衣衛。

「好叫各位得知,某乃錦衣衛百戶杜振宇。」

杜振宇的臉色嚴峻,一道淺紅傷疤如蚯蚓般斜在額頭,身後的黑披風輕輕拂動,腰間佩的不是繡春刀,而是軍中利器雁翎刀,仿佛固定在腰間般,紋絲不動。

他的身後,站著兩名東廠番子,手按繡春刀,眼神冰冷,盯著這千余潰兵。

百戶是正六品,中軍游擊位次參將,武官正五品。也就是說,祖大壽的職餃要高于杜振宇。

但祖大壽心中凜然,卻不敢有絲毫托大,上前拱手道︰「某乃王巡撫屬下,中軍游擊祖大壽。今率敗兵至此,願听杜百戶調遣。」

杜振宇眉毛一挑,似笑非笑地說道︰「這可不敢當,祖將軍品級在某之上,這些兵馬便該由將軍統轄。聖上要某听從熊經略的將令,某又豈敢違抗?」

祖大壽再次推讓,杜振宇依然不受,祖大壽也只好繼續率領這些敗兵。

錦衣衛、東廠番子,別說祖大壽一個中軍游擊害怕,就是總兵、巡撫、經略,乃至朝中大員,也沒有不心中凜然,懼之三分的。

歷史上的己巳之變後,袁崇煥下獄問罪,祖大壽率關寧軍徑直離開京師回師遼東。

後來,祖大壽雖接受了朝廷安撫,但從此不敢輕易離開軍營,生怕被東廠番子暗中抓捕。

而那時候,遼西軍閥的勢力已成,朝廷並沒有太多的制約之力。

當時的祖大壽也已經升為遼東前鋒總兵,掛征遼前鋒將軍印,手下家丁親兵眾多,卻還如此懼怕錦衣衛和東廠,何況此時不過是個中軍游擊。

恐懼害怕之下,祖大壽也息了逃跑之心,整頓軍伍,听命行事。

這個時候,祖家是遼東望族不假,但離擁兵自重的軍閥還差得遠。朝廷要滅你滿門,還真就能滅。

潰兵還在不斷逃來,皆被閭陽堡及各交通要道所設的哨卡攔住。還有聞令而動,放棄小堡,向閭陽堡靠攏的其他守軍。

聖旨、錦衣衛、東廠番子、尚方寶劍、將令……綜合起來的震懾力還是很大的。

皇帝動真格的了,誰不害怕?你逃得過後金兵的刀,逃得過皇帝震怒和國法軍紀的嚴懲嗎?

既然畏縮逃避難免一死,甚至會連累家人,那就拼一把,說不定就能活下來,還能立個功啥的呢!

想開了,也就能做出決定了。伸頭一刀,縮頭一刀,就看你想怎麼挨,怎麼權衡利弊了。

相同的場景在鎮武堡、義州、西興堡、十三山驛等地不斷上演。

各部軍官督促士兵遵令而行,或堅壁清野,或向指定要地集結,或由官府衙役差丁維持保護著百姓自取糧草物資向西轉進。

整個廣寧地區都動了起來,逐漸形成了兩大明軍集團,分守廣寧城和右屯衛。

廣寧城的重要性不必多說,右屯衛呢,卻是廣寧地區的大糧倉,屯糧五十余萬石,絕不能落入後金軍之手。

既有朱由校的提醒,已經決定堅守廣寧的熊廷弼,自然也是明白右屯衛的重要。

哪怕右屯衛守不住,所屯糧食也要一把火燒光,不給後金留一顆糧。這是他的嚴令,並由他派出的親信將領,以及百戶杜振宇率錦衣衛彈壓監督。

右屯衛的百姓全部離城,大車小輛,還有明軍騰出來的馬匹,馱帶著糧食,逶迤向西而去。

「大人,除留下二百匹戰馬以供哨探騎用外,所有馬騾已全部借于百姓馱帶糧食。」親兵隊長走上城頭,向名義上的最高指揮祖大壽躬身匯報。

祖大壽點了點頭,說道︰「既是死守此城,馬匹留之無用。嗯,差使辦得不錯,你先下去吧!」

這話說得有點口是心非,但錦衣衛百戶杜振宇就在旁邊,胸前抱臂,好整似暇地望著城外。

「兵法有雲︰十則圍之。」杜振宇頭也不轉,緩緩說道︰「如今右屯衛城內已集結兩萬余兵,後金可有二十萬來攻?」

祖大壽暗自咧了咧嘴,卻故作慨然地笑道︰「呵呵,就算把後金能拿得動武器的男女都算上,也湊不齊二十萬。」

杜振宇淡淡一笑,說道︰「某看周邊人馬也集結得差不多了,請祖將軍召集全軍,宣讀聖上旨意吧!」

「聖上還有旨意?」祖大壽下意識地月兌口而出,馬上意識到不妥,趕忙拱手道︰「本將這便傳令,全軍集合,恭聆聖旨。」

馬都沒了,用兩條腿兒跑,就更難逃月兌後金軍的追擊了。祖大壽即使逃跑上癮,也知道現在萬萬跑不得。

……………

廣寧城內,校場上,三萬六千多明軍肅立,恭聆聖旨。

「……戰殞兵丁,軍餉加倍,照常發予妻兒,持續發放十年;另賜功田三十畝,永不收賦……」

內官尖厲的聲音在高台上響著,隨後便是錦衣衛騎馬繞場一圈,大聲重復,以使每個人都听到。

「萬歲,萬歲,萬萬歲!」在軍官的帶領下,所有官兵單膝下跪,叩謝天恩。

「……戰死軍官千總以下,追封三級,俸祿發放十年,另賜功田五十畝,永不收賦,蔭其一子為把總……」

「……戰死將官千總以上,追封總兵,俸祿發放十年,另賜功田百畝,永不收賦,蔭其子為千總……」

「……所有為國死戰捐軀者,勒石立碑,賜祭葬,建祠並祀……」

「…….守住廣寧,軍官升兩級,士兵賞銀五十兩;殺一敵,賞銀六十兩;身前被一創,賞銀五兩;重傷,賞銀二十兩……」

尖厲的聲音終于停了下來,錦衣衛的最後一次繞場通告也完成。

「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軍官的帶領下,全軍將士單腿跪地,山呼萬歲,呼聲震天,久久不息。

是的,前所未有的賞賜和撫恤,從士兵到軍官,戰死後妻兒家眷可保不受饑寒之苦,子孫更能因此而得蔭為官。

勒石立碑,賜祭葬,建祠並祀,這是高級別的將領才能享受的待遇,能名留後世的,聖上卻一並連士兵也包括在內。

可能這時候,士兵們才知道書記官記錄他們的名字,以及家眷姓名住址,到底是為了什麼。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