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10億級別的作品和15億的作品差得只是票房嗎,還有影響力。

消息傳出來,《紐約時報》當即在最新一期的報紙里冠以《復聯》︰2011年最具影響力的電影,也同樣與《阿凡達》一般獲得了一整版的特別報道。

這之中,他們對市場如此熱烈的評語是——導演萊曼-拉斯特在這部戲里表現出了驚人的成熟和包容性,對超英類型受眾的影迷心態把握十足。

要知道,在一部時長有限的電影里,同時把角色塑造,事件鋪墊,主線闡述,特效打斗,輔以幽默的文戲點綴想都說得清楚,說到位,確實需要很大的功夫和力量。

事實也確實如此,這是第一部粉絲向的電影在如今這個票房時代獲得的最大成功。它可能不是最有利潤的IP,但在影市上取得了太高的成就。

《鋼鐵俠》,《無敵浩克》,《雷神》,《美國隊長》,《鋼鐵俠2》這些電影分別主打了大眾並不熟悉的超級英雄,並從中帶出了時間線自洽的敘述模式,立起了黑寡婦,鷹眼,還有神盾局。

我的意思是,《復仇者聯盟》這樣的電影,是為粉絲而生的,沒有粉絲多年以來對漫畫本身的愛,也不會有今天的改編電影,但它絕不僅限于漫畫粉絲群體。

當然,它的劇情很簡單,甚至說俗套,苛刻一點稱它是一部超級英雄雜燴的爆米花電影,一點不為過,但它的確滿足了觀眾的英雄夢,滿足了大眾需求︰

對于熱血少年,電影里有的是豪邁戰斗、英雄氣概;對于有些挑剔的影迷,井井有條的敘述,平滑的運鏡,觀賞性不差;對于來欣賞視效和大場面的觀眾,高額預算打造的畫面質感頗佳;哪怕是想看點兒喜劇取點兒樂子的觀眾們,密集的段子和超英間的互懟也可以保證從開場愉悅到燈亮;再不然,也能從總是被打臉的壞蛋洛基身上得到樂趣它不是最優秀的電影,但一定是最合適這個時代人們需要的電影

對《復聯》破15億,萊曼早有心理準備,好萊塢的制片廠們也都很平靜的接受了這個事實,反而是福克斯、螢火蟲的合拍項目《猩球崛起》爆出蕾雅-賽杜+詹姆斯-麥卡沃伊等演員卡司,即日便準備開機後,小小讓人議論了幾句。

等到二月十一號下午,萊曼再度來到福克斯影業大樓,和伊維爾等人聚在一起閑聊。

「抱歉,萊曼,讓人久等了。」剛開完一個會議? 立馬過來的福克斯總裁吉姆抱歉道。

「我也剛到。」萊曼善意的笑笑。

「萊曼現在可是很受記者的歡迎啊,听說《時代周刊》的采訪都給拒了。」

一行人坐下,伊維爾打趣著緩和氣氛。

「我已經登了幾次了,還是把機會留給其他人吧。」

最近,只要他公開露面,記者們就會問個不停? 煩不勝煩。

「哈哈。」吉姆笑道︰「我倒是覺得《復聯》過15億給我們帶來了很好的公關機會? 連帶著觀眾們對《猩球崛起》都是注意力大增,預熱的效果遠超我們的期待。」

「只是埋下一顆種子罷了,最後還是得看成片。」萊曼回道。

「總是好事。」

「嗯? 總之還是要正面引導著媒體多報道新戲的相關內容。」吉姆吩咐。

「這是當然。」

萊曼知道對方背靠新聞集團對紙媒的掌控力很強? 也是認真附議。

反正,哪怕不是重點宣傳的時段,但電影在拍攝階段做些相關炒作的鋪墊? 也肯定不錯。

從這個角度看? 福克斯握有的資源就很豐富了。

寒暄一番。

雙方聊起了執行階段的一些事項。

到了今日? 演員,導演? 幕後差不多都到位了? 片場那邊忙碌的進程一下加快。

其中,作為第一制作方的螢火蟲,自然擁有拍攝的話語權,雖說行政崗位分給了一些給福克斯。

比如執行制片、劇務以及一位副導演的職位。

很重要的後期剪輯也會有福克斯安排的人。

而對萊曼這些高層來說,這本就是應該分配的東西,畢竟總得給友商監督的權力,除此之外,便是分級的確認了。

「PG13分級沒什麼問題,有一些暴力鏡頭和一些髒話而已,我們能搞定。」伊維爾細細研究過劇本,大致知道拍出來會是怎樣,「MPAA不會在審核上卡什麼。」

福克斯的人非常自信,「貴公司的劇本從一開始就把握得很好,對于這種類型片,必要的一些直觀沖突的展現,沒人會說什麼。」

嗯,MPAA的分級貓膩特別多,真完全按照標準,有很多電影都TM是R級片,畢竟,只要血腥的畫面一閃而過就不是暴力鏡頭,也太真實了,這是欺負觀眾聯想不出來嗎。

但猩猩與人類的沖突又必須見血,不然情節渲染力未免不足。這就算把基調定下了。

「還有院線方面……」

伊維爾按部就班一項項溝通,很快聊起了放映一環的事,「具體院線數量北美院線聯盟肯定要看過成片之後再做決定,但以我們的需求,視效見長的影片肯定是要多爭取城市中心的影院以及3D、iamx等配套搭載的影廳,相關的前期溝通工作我們也會去負責商議……」

好萊塢8萬多塊銀幕,但條件較好的那些已經改造了試听設備的銀幕連一半都不到,像《猩球崛起》這種必定吃播放環境的大作能不將就肯定不能將就,再者,好的影廳票價更貴,更容易圈錢。

「再就是植入的事」

福克斯影業享有電影3成的制片收益,他們也確實出了大致3000萬的拍攝預算,但這3000萬里他們很快又收回了1500萬,原因是林林總總的贊助商們為了廣告、聯動等原因拿出了5000萬植入席位的費用,雙方按比例均分了。

更絕的是,就算是剩下的那1500萬的投入,他們也將項目版權的未來收益打包成了一個金融產品,向外部的投行、基金會預售,不管《猩球崛起》的票房大爆還是不達預期,都能輕松融出1500萬,也就是說,福克斯完全沒出錢,全部的風險一絲不沾,已經躺在功勞簿上等著賺錢了。

大家要知道,拼盤投資一萬個好,但那些外部投資者其實並不能真正分走等比例的制片收益,在制片方依舊是福克斯的情況下,哪怕不隱藏未來可能的賬面盈利部分,單純用金融手段對金融手段,也只是獲得比投入高一些的利息。

推薦一個app,媲美舊版追書神器,可換源書籍全的\咪\咪閱讀 \\ !

畢竟,收益部分是可以延續到電影上映之後的,什麼DVD、原聲大碟、周邊收入都可以先用類似手段平攤成時間成本。

看似拼盤投資能賺錢,但也只是用資金借給制片廠用,並用大半年的回潤手段慢慢清償抵押。

這也為什麼整個過程下來,稍微有點野心的最後都變成了自立門戶的廠牌,比如傳奇影業、沙丘娛樂、相對論娛樂都是電影基金變廠商得例子。大家都不傻。

當然,自新世紀的並購潮興起,這樣的操作就不少見,歐洲乃至于印度都有大筆款項進入好萊塢,只不過從次貸危機後,很多華爾街投行都把目標瞄準了盛世文娛這一方向,資金流入好萊塢的趨勢加大而已。反正,萊曼目睹這一切,絲毫不動心,他現在不缺錢。

哪怕是做交換,也是以資源互補為主,或完善版圖、或下沉業務渠道,還真用不著這借雞生蛋的方式騰出資金鏈的操作空間。

又過了幾日,攝影棚那邊的劇組進入了最後開機的階段,很多具體拍攝的戲份安排在一場場的籌備會中議定,等著攝影師與服化道等重要崗位人員詳細步驟、統一攝影和美術風格等等,然後就輪到談定拍攝地、轉場順序、以及演員前期培訓等事務完結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