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682章 新生勢力,人才濟濟(求訂閱,票票)

這方面,口頭先定下,後續工作就也簡單。

萊曼和魯伯特繼續閑聊一會,便主動告辭離開。

剛準備退下,還沒走兩步,忽然又被叫住。

魯伯特突然說道︰「對于這里來說,我們都是外來者,理應抱團取暖才好。」

萊曼想了想,回道︰「當奮力而已。」——你丫連國籍都改了,就為了擁抱美利堅,防止掌握太多媒體資源,被當局忌諱,還說這些干嘛。

魯伯特平淡的點點頭,沒再說什麼。

于是,萊曼帶著一腦門的問號離開了。

其實,這只是魯伯特心有所感罷了。

不是什麼陰謀論,「竊听門」固然是默多克集團自己犯下的,但炒作幾年、引導幾年,真的沒人發力推動?

要知道,哪家報社還沒干過侵犯隱私的事呢?

想要獨家新聞,不來點手段真就當有價值、有爆點的新聞從天上落下?

萊曼不知道的是,當他走後,私室的門後很快走進來魯伯特的私人助理。

這位跟了魯伯特多年,察言觀色的能力肯定有的,見自家老板在那沉思,提了一嘴《斯巴達》沒成,便主動開口問道︰「這麼說,他好像不願意靠近我們,連多余的親近態度都不肯接受。」

萊曼與魯伯特談話時候的立場、堅持,自以為掩飾的還行,但在這兩個老狐狸面前就跟不設防一樣。

魯伯特不置可否,平靜道︰「應該是一半吧,既不想太靠近,也不想離得太遠。他這麼做倒也正常,連派拉蒙和華納都沒招安他,福克斯出身更低,人脈更淺,拿什麼去打動?不過,我記得他除了影視項目上的好眼光,對人才的發掘也不錯。克里斯托弗-諾蘭、詹姆斯-溫、扎克-施耐德能說得上名字的好幾個,到底是他會識人,還是培養得好?這方面倒是」

現如今,默多克集團的重點有很大一部分在電視網和制片廠上,因為這個方向是最好的媒體資源下沉。

而近幾年,魯伯特稍微盤算一下就發現螢火蟲旗下的幾個新生力量都好像是突然冒出來的。

克里斯托弗-諾蘭,低成本出道,成績不算亮眼也不差,怎麼看都很普通,然後《俠影之謎》幫助華納蝙蝠俠形象成功轉型;

扎克-施耐德不用說了,MV出道,拍廣告的,第一部戲就聲勢十足;

還有溫子仁,論起市場成績的高度未必多厲害,但成本預算控制的這麼好,利潤空間看起來就有些夸張,而且恐怖片嗎,不能跟商業主流比較

這麼一看,螢火蟲人才濟濟啊。

可惜,挖不來。

因為那種分成方式對于福克斯這樣的頂尖制片廠來說,意味著太多麻煩。

——這樣的先河一開,其他導演都會要求分成,這可不是涉及到一人兩人的問題,而是會動搖整個的合作結構。

與此相比,小制片廠反而沒那麼多顧慮。

畢竟,螢火蟲嚴格意義上來說,只有一個聲音,只要萊曼同意就行了,但福克斯還要考慮其他股東的想法。

魯伯特搖搖頭道︰「多想也沒有用,先盯好《絕命毒師》第二季的工作吧。」

幾天後,福克斯就與螢火蟲達成了續訂《絕命毒師》第二季的相關版權合同。

正式簽署後的第一時間,福克斯電視台就迫不及待的利用新聞集團的媒體平台,公布了續季消息,同時也表示,明年會提前到5月初跟觀眾見面。

報道一出,最高興的當然是想要追劇的眾多劇迷。

當然,他們在乎的不是《絕命毒師》會在哪家電視台播放,在乎的是能不能繼續拍。

——只要還有得看就行,畢竟,第一季末尾埋下的白粉組合和阿狠之間的交易伏筆以及後續走向還有非常有看點和期待的

時間進入八月,藍蝶很快就有新行動。

這一次,不再是拿質量不行的片源充數,而是《陽光小美女》的發行事宜。

8月的檔期自然是比較清冷的,也不會有什麼大片出現。

是以,藍蝶影業很快就與幾家連鎖院線達成共識,將在8月9號(星期三),以1850家初定的銀幕數量,百分之23的排片份額北美公映。

越來越近的上映時間,也牽扯了萊曼的一些精力。

制定首映禮啊,發請柬啊,找人捧場啊,以及通知媒體給紅包讓他們筆下留情了這些都是要提前安排好的。

宣發嗎,從來都不是安排好院線就可以了,宣傳同樣不容忽視。

在這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不把熱度搞起來,光靠觀眾自來水,那顯然是有得等的。

記憶里,原時空的《陽光小美女》在口碑沒起勢之前,探照燈的宣傳熱點是什麼來著?

是演員?不是,幾個沒出名的演員有什麼好報道的,觀眾又不認識。

是編劇或者導演?也不是,幾個行業新人又沒粉絲基礎,投入資源進去能起不到什麼帶動作用啊。

那是什麼?

是探照燈1000萬買下該片的發行權,創造了獨立電影版權叫價的新高度,比《落水狗》、《冰風暴》都要高,這才引起了一部分觀眾的好奇心。

大家想知道這電影是不是真值這個價,或者說有什麼魅力能打動制片廠的高管們。

沒錯,這種獨特的炒作方式,也僅限于《陽光小美女》了。

其他影片想復制都不行,一來,不是獨立制片是依賴制片廠出品的電影,兩者之間的關系可不一樣,別把媒體和觀眾當傻子;二來,《陽光小美女》確實制作水平不錯。

而此時,藍蝶是肯定走不了這條路子的。

因為《陽光小美女》螢火蟲出了錢,不算獨立制片

且站在發行方的角度考慮,找個話題點炒作是應該的。

因為沒個能吸引或者打動觀眾的點,人家為啥要關注你一部要上映的電影?

沒了解就沒動力啊。

這就好比很多藝人喜歡給自己立人設,這種話題焦點就是影片所需要的。

換言之,還沒上映之前,觀眾什麼都不知道,這時候就需要一個影片人設來引導觀眾產生好奇心或者說去電影院支持的動力。

有的人會說了,等電影公映之後,直接炒作口碑不行嗎?

這當然很好,也是《陽光小美女》的優勢,但公映前的預熱同樣重要,想想放映前後,宣傳花錢的重點是什麼,就會知道放映前遠比放映後的宣傳更需要投入資金和精力。

一個是主動,一個是順勢,哪個容易很好對比。

于是乎,利亞姆給《陽光小美女》的前期造勢找到的爆點就只能將主意打到自家老板身上。

嗯,也就是萊曼掛名的制片派上用場了,還有什麼比萊曼看好《陽光小美女》的宣傳點更好?

觀眾的確不認識劇中主創嗎,這是事實,不丟人,誰都有沒有名氣的時候,但他們知道萊曼啊。

憑借這些年攢下的口碑與期待值,只要帶上萊曼的名頭,引起觀眾注意力是很輕松的。

比如宣傳稿這麼寫——

震驚,8月9號公映的《陽光小美女》竟是被萊曼親自看重的項目。

什麼,主創在萊曼親自認可的情況下,拍出了一部家庭向的喜劇,有淚點,有笑點,非常推薦

這麼一來,話題和熱度,不都蹭出來了?

有時候,「蹭」真是一個極好的方向,斯皮爾伯格還主動借勢挺旗下導演,萊曼當然也可以這麼活學活用,誰讓萊曼確實在觀眾面前有一定的號召力,不用就浪費了。

說句不好听的,萊曼一個人的名頭比整個《陽光小美女》的團隊所有人加起來都要高。

名氣,在好萊塢就是這麼重要。

這也是為什麼萊曼親近奧斯卡和戛納這樣的電影節,因為獎項很能帶來導演所需求的東西——聲望與資歷。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