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一十九章 破局之策?

雖然再次被台積電起訴,但中芯辦公室里的整體氣氛,看起來一切正常。

或許對于大多數普通員工而言,

這種涉及到公司命運的大事,離他們還很遙遠……

反正之前公司上市時也曾遇到過台積電的訴訟,最後不也和解了嗎?

這種大事,自然有老板們去操心!

最近中芯在全國各地的工廠和生產線,或者投產或者擴容,工作量大增,各種事務繁雜,每個人都忙的四腳朝天。

再加上今年中芯因為工廠規模擴大和制作工藝技術的提升,一些國外大客戶的訂單,也都進來了。

所有員工都對中芯的未來充滿信心,公司里也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隋波一路進來,看到這副景象,心里也非常感慨……

當十幾年後,面對美國制裁時,

人們發現,國產芯片制造唯一的希望——中芯國際,卻遠遠落後于國際領先水平的台積電近十年的技術差距,紛紛感慨︰誰能拯救「中國芯」?

其實在2006年的這個時候,

中芯完全有機會像台積電一樣,成為能夠影響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領先企業!

要知道,

台積電雖然現在已經是市場老大,佔據了全球一半的市場份額。

但是在芯片的制造工藝上,其實並沒有領先其他公司太多。

台積電的真正崛起(一枝獨秀),

要到2010年,張忠謀突出奇兵,跳過了32納米,直接推出28納米制程技術以後,

直接把三星打懵逼,搶到了隻果的Iphone系列產品芯片處理器的訂單。

這才一路領先,抓住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興起的時代機遇,開啟了「黃金十年」迅猛發展。

也成就了其「全球芯片代工霸主」的地位!

隋波越發感覺到心情的沉重。

這次和台積電的「訴訟戰」,對于中芯,乃至中國芯片產業而言……

只許勝!不能敗!

眾人來到會議室落座,

王院士說是開個董事會踫一下。

其實像中芯國際這種上市公司,一年兩次的董事會不是小事,都是要發布公告的……

而且董事們分散在全球各地,也不是那麼容易湊齊的。

在座的幾人中,

只有王院士、隋波、張汝京三名董事,江上舟這時還只是個「顧問」。

張汝京坐下後,說道︰

「華登的陳總正好在魔都,他一會兒就到,我們先討論。

其他董事晚一點會參加電話會議……」

隋波點頭表示明白。

中芯的董事會在上市後進行過改組,之前投資的很多風險投資,都已經套現退出了。

再加上去年剛剛向「星漢控股」(原星河控股),以8.85港元/股的價格,定向增發了價值1億美元的881,355,90股股票,佔總股本的2.87%,隋波也因此進入了中芯董事會。

目前中芯國際董事會構成為︰

董事長︰王陽元;

執行董事︰張汝京;

非執行董事︰蔡來興(上實控股)、隋波(星漢控股)。

獨立非執行董事︰徐大麟(漢鼎亞太)、周延鵬(Jou & Associates,原富士康法務長)、川西剛(原東芝副社長)、蕭崇河(AsiaVest Partners,台灣永威投資)、陳立武(華登國際)、Sean Hunkler(Freescale,飛思卡爾)。

可以說,基本上現在中芯的董事,都是對芯片產業有戰略考慮,並對中芯發展有所幫助的人。

隋波感到欣慰的是,

至少在這個時候,中芯內部是穩定的!

不會出現前世,在訴訟失敗,張汝京離開後,股東分歧而發生內訌的情況……

只要內部團結,才好集中精力處理外部的問題!

他開始詢問起這件事的具體情況。

說起訴訟的事,張汝京又是氣憤,又是激動︰

「明明剛剛達成和解,這才剛過了不到一年,台積電就又翻臉了……

說話不算話,簡直是欺人太甚!

他們說我們違反與台積電達成的和解協議,使用不法手段盜用公司商業機密……

這簡直是胡說八道!

還說我們為節約時間和研發費用,「陰謀竊取」了台積電的多項保密技術。

理由居然是,台積電的研發費用大約為15.31億美元,

而我們中芯所有工藝技術的研發中僅花費了2.36億美元……

這只能說明我們的研發效率高,大陸的人員研發成本低!

這種理由,完全是沒有根據的臆測和誹謗嘛!

他們還說,我們從台積電及其關聯公司聘用100多名關鍵性雇員、誘使台積電員工違法提供保密信息……

這還是上次訴訟的那一套!

我們剛剛和解,怎麼可能去做這種事呢?」

在張汝京有些混亂的描述中,隋波漸漸听明白了台積電訴訟的大致內容。

其實從02年開始算起,這已經是台積電第四次訴訟中芯了……

內容不外乎都是拿「知識產權」來說事兒。

用張汝京的話說︰

「這就是張忠謀的一種策略,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針對對手實施這種手段。

目的不是獲得賠償,而是延緩對手的發展。」

「這一年多來,無論在技術、產業布局、商業模式,還是資本的實力上,我們都取得了顯著的發展。

而台積電卻因為台灣地區的政策限制,無法來大陸投資生產更高的技術產品。

台積電現在就是想通過訴訟,來阻礙我們的追趕勢頭。

同時讓那些大客戶出于擔心知識產權問題,不給我們下訂單!」

隋波听明白了……

其實台積電「打壓」中芯國際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第一,爭奪中國市場的份額。

從去年開始,中國就超過美國,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

今年中國市場的芯片需求在623億美元左右(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為2825億美元),明年預計中國市場規模超過5400億RMB!

而作為中國最大的芯片代工廠,

中芯國際這兩年里迅速發展,已經接連搶下了國內不少的訂單。

從去年的業務增速來看,

台積電的增速是36%,而中芯國際的增速則高達688%!

而中芯業務增長其中的大部分,都是來自于中國市場。

雖然台積電家大業大,

但是也不敢忽視中國的巨大市場,更不敢忽視中芯這種恐怖的成長速度……

這時候不打壓,一不留神,中芯就真的崛起了!

第二,壓制中芯國際的技術升級速度。

目前中芯國際已將制造工藝,迅速推進到0.13微米甚至90納米。

並且剛剛獲得了65納米技術!

而台積電在大陸還只能提供0.25微米的工藝……

最重要的是,台積電自己也才剛剛量產65納米。

要是再等一段時間,中芯就有足夠的技術實力,去搶台積電真正的大客戶了!

于是台積電再次打官司阻止中芯國際。

像台積電在訴狀里,

控訴中芯國際將台積電的商業機密,運用于制造0.13微米或更小之工藝產品。

其矛頭,就是直指中芯最高端的制作工藝技術,限制其在這個領域的進一步發展!

對此,張汝京也是一一提出反駁的意見︰

「我們的0.20微米、0.16微米特殊記憶體技術來源于富士通;0.21微米、0.25微米靜態記憶體來自東芝。

在純粹的邏輯電路方面,

0.18微米技術是從新加坡特許半導體轉來;0.13微米技術則來自歐洲半導體研究所;

0.14微米、0.11微米以及90納米的先進動態記憶體則來自英飛凌。

而在收購摩托羅拉的天津工廠後,我們在5年內可以免費使用摩托羅拉半導體的知識產權,包括0.13微米、90納米以及更先進的技術。」

他說的都有道理。

但是隋波也只能是搖頭苦笑……

老張啊,你這樣避重就輕是不行的!

為什麼這次訴訟,台積電最終勝訴?

不錯,中芯國際的確是為了避免台積電的專利和訴訟風險,一直都在從各方面通過多種方式來獲得技術授權。

但是,有一個不容忽視的核心弱點——中芯的大部分核心工程師出自台積電!

這必然導致了在中芯在建設芯片工廠、生產線、技術研發的過程中,不自覺的大量采用了台積電的技術標準和工藝……

這也是中芯上次敗訴,不得不和解賠錢的原因。

這麼短的時間里,

就算有了新的技術,這麼多工廠,底層的技術和標準,又怎麼可能那麼快的全盤更改呢?

台積電抓住這一點去搞你,自然是一告一個準!

當隋波問道︰

「張總,上次我建議你和台積電談一下,徹底解決這個隱患,難道是沒有談好嗎?

怎麼又鬧出了這一出?」

一句話,就讓本來滿面怒容的張汝京楞住了,老臉一紅,沒有說話。

他當時根本就沒把隋波的話放在心上。

都已經和解了,還有什麼好談的?

現在被隋波一問,頓時覺得有些不好意思起來。

隋波看他的表情也就明白了,笑笑不再說什麼。

他開始思索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像前世那樣,提起反訴,針鋒相對肯定是不行的,只會讓矛盾激化。

倒是可以積極應訴。

美國的這種專利訴訟大多會很漫長,尤其是聘請有足夠經驗的資深律師團,打個幾年都正常,先拖住台積電的攻勢。

其次,輿論攻勢。

台積電剛剛和解就再次訴訟,這一點從商業角度而言,是不太地道。

惡意競爭的意味非常明顯,可以從這方面入手,爭取輿論上對中芯方面的支持。

第三,最重要的,還是要和台積電徹底和解。

解鈴還需系鈴人。問題的關鍵還是在張忠謀身上……

雖然去年張忠謀已經計劃交班,由蔡力行接任台積電CEO。

但是張忠謀依然是台積電真正的「國王」,他的意志仍然至高無上。

張汝京和張忠謀因為當年「世大」的事情有心結,這也是兩家始終談不攏的一個原因,後來甚至張汝京直接被逼走。

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有個「中間人」出面緩和一下。

隋波倒是有興趣,

去見見這位一手締造出芯片代工產業的「全球芯片教父」。

未來星漢和台積電的合作機會,也有很多……

當然,這也解決不了現在台積電和中芯國際「斗爭」的核心問題。

張忠謀在商場的作風非常強悍。

他早年在德州儀器的時候,曾把英特爾打的退出內存市場……

執掌德儀半導體業務的近十年里,所向披靡,被稱為「掀起全球半導體大戰,讓競爭對手發抖的人」。

由此可見,他既然盯上了中芯國際,不把中芯打下去,一定不會干休的。

還好,今年張忠謀已經75歲了,又處于「半退休」交班狀態。

心態或許會比年輕的時候,更平和一些……

另外,接下來兩年,金融危機和移動互聯網崛起。

這兩個機會,也是可以利用的……

該怎麼和張忠謀談呢?

看到隋波陷入沉思。

張汝京和江上舟等人對視了一眼,都安靜了下來,等待著隋波的意見。

雖然隋波很年輕,

但他在商界里一向以「深謀遠慮」、「神鬼莫測」而聞名。

眼前台積電的這次訴訟來勢洶洶,看似沒有什麼好的應對辦法。

他們都希望隋波能夠另闢蹊徑,想出什麼令人驚喜的破局之策。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