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六十四章 長城會議-3 戰略大圖

第二天的會議果然很精彩……

在座的都是極精明的人,昨天隋波已經點明了︰

一,聚焦主業的市場機會和戰略;

二、新的市場機會不是不行,但必須是成長性足夠高,能夠成為核心主業的……

這種情況下,

像什麼市場上現在熱門的那些Web2.0的概念,RSS、SNS之類的,其實都是社交網絡的一些「變形」功能而已。

除了增加了一些用戶創造內容和分享的概念之外,也沒什麼新鮮的。

完全支撐不起一個龐大的市場,也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

大家都默契的,不再將重點放在這些方面。

反而在一些重點戰略上,爭論的非常厲害!

這種能夠在隋波、所有集團大佬面前,表現的機會並不多……

尤其是那些新加入體系的「空降」高管。

他們來的比較晚,已經融入不了隋波的兩個核心圈子︰

「帝大+水木」的大學創始團隊圈、張奕+宋健為首的「投行+方正(聯想)」圈。

易趣系現在儼然已經是國內互聯網的「霸主」,那些副總裁們都有「上進心」啊!

這時候,就是最佳的表現場合。

在電商、搜索、社交三個核心業務上,

幾乎每一個大的戰略,大家都積極發言,參與討論,提出了眾多的問題、意見、新的想法……

比如,就拿電商的「新零售」戰略來說。

這是隋波去年在易趣大促時,提出的一個新「戰略」。

其實說實話,

在2004年這個時間點上,這個戰略的確是有點太超前了!

前世老馬提出「新零售」概念的時候,

正是傳統電商由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終端大範圍普及,所帶來的用戶增長以及流量紅利正逐漸萎縮,傳統電商所面臨的增長「瓶頸」開始顯現。

為了繼續保持電商業務的增長,只能把目光投入線下……

而現在,

無論是互聯網還是電商業務,都還處于爆發前夕的飛速發展時期。

光是把「電商」這個主業做好,就很不容易了……

這時候涉足線下,

也不是不行,但對易趣整體的管理能力和資源分配,考驗非常大!

當然,如果真的能夠在現在開始,就對「線上+線下」的模式有所突破,

那易趣就會比最大的競爭對手亞馬遜,更早的進行對傳統商業的變革。

產生的收益,也無疑是巨大的!

就連隋波自己,也沒有太成型的想法和具體的策略,只是想試一試行不行……

這些高管們也都能夠看到其中的一些問題和機會。

所以,對于到底該怎麼搞「新零售」,大家就展開了非常激烈的討論︰

比如在線上和線下到底該怎麼協同的問題上,就產生了多個分歧︰

李欣從這次易趣大促和國美的競爭中,敏銳的看到了渠道對廠商的控制力在加強。

他在張奕提出的「大規模定制」基礎上,

更加激進的提出︰收購小品牌廠商,打造「易趣」自有品牌!

他舉了沃爾瑪的例子,

認為憑借自有品牌,易趣可以在不提高價格的情況下,擴大邊際利潤率,而且這還能對供應商產生更大的影響力,為用戶提供更優惠的產品。

甚至李欣還根據平台的數據分析,將自有品牌的目標定在︰小家電、MP3等消費電子、手機、日用品等品類。

而比沃爾瑪的傳統銷售模式,易趣作為電商更有優勢。

可以采用線上營銷,線上和線下渠道同時上線銷售,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這一點上,黃海卻有不同意見。

他認為作為平台,不能即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

這會引起一些合作伙伴的擔憂,從而選擇其他平台,給競爭對手留出了發展擴張的機會。

兩人的爭論很激烈,但隋波卻沒有制止。

他坐在上首思考著︰

這兩人的分歧點,其實是渠道和平台之爭。

易趣+淘寶的商業模式,其實和前世阿里的天貓+淘寶不同……

阿里的天貓是從淘寶中誕生的,實際上就是淘寶的升級,通過正牌廠商開旗艦店的方式,來實現B2C。

天貓的本質上,依然是類似淘寶一樣的平台,本身並不是零售商。

而現在的易趣,走的是京東模式,自營為主。

本質上就是傳統零售商的線上版,而不是平台。

這個問題在前期還不明顯,

但當規模上來了之後,易趣的「重」和淘寶的「輕」,就必須要有不同的戰略方向了……

他心里有了些想法,不過沒著急說。

先讓他們辯,越辯思路會越清楚,等到了最後,隋波再拍板。

像張勇等人也加入了討論中。

張勇的頭腦清晰和敢于直言,也給在座眾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覺得,李總和黃總爭論的問題核心,是易趣網和淘寶網的定位和商業模式不同。

那麼,既然B2C和C2C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電商形態,就有必要采取不同的戰略方向!

從電商業務整體而言,我認為細節上的分歧,都可以討論。

但未來五年大的方向,其實是相同的︰

那就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網民的快速增長,電商的市場規模正在快速增長。

在這個階段,擴大電商的用戶規模和交易額,才是最重要的戰略目標。

我認為,一切策略,都應該為這個目標來服務。」

眾人都為之側目……

以張勇的資歷,居然敢直接對李欣和黃海兩個集團大佬的分歧,做「決斷」,果然人如其名,頗有勇氣啊!

類似的爭論還很多……

又比如,

小馬哥提出的「多元化」戰略,還沒等隋波說話呢,周杰就站了出來。

周杰是隋波「開放平台戰略」的忠實支持者。

而且之前沒有合並前,易信就已經開始搞「開放平台」了,已經有無數的小的游戲公司、軟件和應用公司加入平台,為EM提供了豐富且大量的產品。

他就直接反對︰

「易迅現在最重要的不是多元化,而是對現有業務的深入挖掘和整合!

一來,易迅經過之前的不斷收購和合並,業務線已經非常長了。

從即時通訊、郵箱、社交網站,到文學、音樂、游戲、門戶網站……,這麼多業務,已經足夠多元化了!

波總之前提出,百度和易迅都需要根據業務特點,打造屬于自己的生態。

我們現在最重要的,是以即時通訊為核心,利用易迅的用戶規模優勢,為現有的這些業務進一步導流和賦能,讓他們能夠在細分領域領先優勢擴大化。

同時,我們還需要打造屬于易迅生態的核心主業。

即時通訊雖然免費為主,但可以通過生態中的其他增值業務和會員來收費。

此外,我認為,廣告和游戲是兩個值得重點發展的業務,市場規模夠大,而且我們的流量優勢可以實現變現。」

他的觀點也得到了曹國偉等人的支持。

小馬哥倒是很謙遜,他本身也不是那種喜歡爭論的人,當下點頭道︰

「你的意見我同意,但是我認為這兩者並不矛盾。

現在我們的無線業務受運營商的影響很大,下滑很快,把互聯網增值服務、網絡廣告、游戲這三個業務作為核心業務是對的。

但是,互聯網的特點就是創新。

現在的市場形式是,很多新的業務在不斷出現,而如果我們不做,只是希望讓那些加入我們平台的小公司來做的話……

一來他們的研發能力有限,拿出來的產品質量不高,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

二來,就像波總說的,我們也需要不斷加深自己的護城河。

別人的總是別人的,我們自己也應該有所準備。

畢竟,微軟的MSN,阿里的旺旺,甚至網易的泡泡這些競爭對手都在外面虎視眈眈。

我們不能犯任何錯誤。

現在EM和QQ有近2億的用戶,這麼大的用戶規模,任何一點小的產品紕漏,對用戶體驗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隋波在旁邊听到這里,才明白小馬哥並不是反對「開放平台戰略」。

而是他考慮問題,習慣從用戶體驗出發,更希望自己來研發新的產品。

骨子里,小馬哥還是有著工程師和產品經理特有的傲氣啊!

總覺得自己做的才是最好的……

除了業務本身的一些爭論外。

在技術領域,關于「去IOE」是吵的最激烈的。

但是這一點,隋波卻沒有縱容。

在眾人提出不同意見後,還沒等龐勇和王堅發言,他就在上面直接說話了︰

「去IOE和雲計算這兩件事,不需要討論了。

這是我們必須要搞的,再難也要弄,如果現在不搞,未來我們就死定了!」

隋波直接就拍板了。

以他的權威,再加上這幫P線上的高管,都是跟著他創業多年的人了。

早已形成了習慣,那就是隋波下決心的事,基本上沒有更改的余地。

所以也就一個個偃旗息鼓了。

只是心里郁悶,好吧,看來以後不用回家了!

以易趣系現在的體量,這麼大規模的技術和服務器替換,天天加班到深夜是必然的了……

…………

經過一整天的討論後,

雖然有些問題依然有眾多的細節,還沒有完全談清楚。

但基本上,已經形成了在大方向上的一致。

隋波讓左清泉歸納了所有的戰略構想,然後形成了一張戰略大圖。

看著最後放在投影大幕上的那張,圓形的生態戰略圖……

隋波笑了。

這是一張由圓心向外不斷輻射,不同層級的戰略分布圖︰

圓心是「數據、雲平台」,以代表整個生態都是以數據和雲計算為核心;

第一圈的外圍圈層分為三塊︰電商、搜索、社交,這就是整個生態的三大核心業務;

第二圈外圈,又是以三大主業為核心進一步外延︰

比如電商就再次細分為B2C、C2C、支付、物流、線下……

第三圈外圈進一步對各業務進行細分;

比如B2C就再次細分為︰自有品牌、大規模定制、個性化營銷、增加品類、促銷常規化等等。

隋波不由想起了自己前世時,經常會在網上看到的︰BAT生態體系圖……

他笑道︰

「大家都認真看看這張圖……

無論做什麼業務,面對什麼樣的群體,我們都需要來做這樣的一個排兵布陣,我們和所有的員工,都是站在一張圖上!

否則就會出現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情況,想著反正我只管我自己的就好了……

今天大家得明白,

我們是站在不同的位置上,但是拼起來是一張完整的圖!

這兩天,大家說了很多戰略。

那麼到底什麼是戰略呢?

我們的戰略,其實是和我們的使命一脈相承的,那就是「讓世界更簡單,更有趣。」

大家可以看到,

今天我們的核心戰略板塊,依然圍繞著從1997年創業開始,然後不斷延伸。

這些戰略又是怎麼生成的呢?

就是我們要不斷追問,你今天做這件事情是為什麼?是不是對我們的使命有益?

只有想「為什麼」的時候,我們的腦子才足夠清晰。

當我們發現,

今天再要去回答這個問題,越來越困難的時候,就說明當下的布局和服務已經不足夠的時候。

我們就可以基于這樣一個「為什麼」而做「我是誰」,才去構思出新的戰略圖來。

因為當下我們不斷問的時候,會發現不夠。

不夠的時候,我們才會想到要去創新,去找到新的方向,然後才會有這樣一個布局。

所謂的戰略更新和迭代,就是一個我們保持清醒,不斷的追問為什麼的過程!

所以,我認為,今天我們的討論也是非常有效的。

而且結果也令人欣喜……

最後我也說幾句吧,

確定集團的戰略,應該是我的工作,我現在就是做這個事情,看清整個未來的局。

我如果做你們的工作,那就說明我們團隊出問題了……

具體的技術、產品、業務上面,我現在已經沒有你們更懂了,但是我必須要看清楚互聯網真正的商業模式和未來趨勢在哪里!

所以,我提出了易趣的「大數據」戰略和「新零售」戰略,易迅的「互動娛樂」戰略,百度的「全球化」戰略。

但是從提出戰略到落地執行,中間的區別還是非常大的!

大家是否真心的「認同」和「相信」這個戰略?

執行起來問題在那里?怎麼解決?

階段性的目標是什麼?

三年里我們要走到哪里?五年後我們又能走到哪里?

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而今天的討論中,我感覺大家對這些戰略的認識也非常深刻了,對很多細節也進行了分析和解決方案的討論。

這很好,也就達到了我們開戰略會的目的……

現在戰略大圖出來了。

那麼,接下來就是我們要考慮,基于戰略大圖,我們的組織能力,人才結構,文化傳承的問題。

我之前說過,戰略的落地,一定是靠組織,靠文化,靠執行。

今天我注意到,有些人還是對一些新的業務很感興趣,有的人對非所在公司的一些業務,思考的也很深入。

這就很好,具備全局的眼光,從整個生態的發展來考慮問題。

這也證明了,我們的團隊依然是保持了旺盛的進取心和好奇心,保持了不斷思考和學習的態度。

明天的會議,我們會討論基于新戰略的組織架構調整和人事方面的布局。

大家晚上回去可以思考一下,在新的戰略中,自己在組織架構的定位和業務方面的思考。

如果有想調整的,也可以找我談。」

他最後淡淡的一句話,卻讓不少人臉色微動。

老大這是又要搞「大輪崗」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