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六十三章 古怪

傅群是主官,往日里留部屬吃飯,自然是親厚撫慰的意思。

但楊儀只覺心頭一緊,知道真正的考驗來了。

當下兩人不言不語地用過飯,傅群帶著楊儀回到內室。

傅群的居所在刺史官邸的後院。因為曹公曾經駐扎此地的緣故,劉景升當年那座州牧府邸如今沒人敢用,傅群的刺史官邸本是劉景升治荊州時某位吏員的居所。

前院稍許做了些擴建,新建了一座三開間的大廳,撐個場面。適才傅群和樂進、滿寵會面便在此地。大廳後頭的宅院就顯得狹小,便如這處內室,門窗上的油漆都剝落了,露出灰黑的木頭底色,因為庭院局促的關系,光線也不好。

畢竟是沒有兵權的單車刺史,威權不能與領兵大將相提並論,差不多就只有這樣的待遇了。傅群倒是對此安之若素,一點都不計較。

傅群示意楊儀入席,沉聲道︰「威公,我知道你也不容易。」

楊儀心頭一陣酸楚。

過去這段經歷豈止不易?我也是出生入死啊,我太難了!

正想先訴一訴苦,卻听傅群繼續道︰「然則,此刻你我身處內室,別無第三人在場,有些話,我卻不得不問。」

「便請州君問來。」

「你適才對樂文謙、滿伯寧說的那些話,究竟有幾句是真的呢?」

他這話問得直白,楊儀卻反而松了口氣。這樣的話若是在大庭廣眾之下問,一個沒答好,就要人頭落地;但放在私室之中這般坦率,看來傅刺史並未當真計較。

說起來,因為天下紛爭遠未結束,除了中原、河北月復心以外,各處州郡都面臨軍事壓力,因而都以武人領餃。而與武人配合的這些刺史們,大多都是深明進退之理的人。

一方面,刺史的職權本來就很有限,底下的太守們個個都帶將軍號,用不著刺史去指手畫腳;另一方面,亂世用武,文人士子能為曹公所用,卻並非曹公的倚仗,萬一行事逾矩,邊文禮、孔文舉、許子遠之流便是前車之鑒。

因此,既然楊儀適才那番言語得到了樂進、滿寵的認可,哪怕其中的內容荒唐之極,傅群也不會公然駁斥。甚至他還要力保楊儀,因為只有保住楊儀,才能為樂進、滿寵兩人作背書。

當下楊儀坦然道︰「委實不敢欺瞞州君,大體都是真的。只有兩件事,略作了一些修飾。」

「哪兩件事?」

「第一件事,說關羽領兩三萬人,是我胡編的。樂文謙在編縣城外,倒實實在在地聚兵萬人,只是,遭逢關羽兩千人的襲擊,便潰不成軍。」

傅群吃了一驚,腰桿猛地挺直︰「什麼?那關羽只用兩千人就……就……」

他壓低嗓音喝問︰「你沒說錯?樂文謙乃是天下知名的驍將,他既領萬人,以五倍的兵力,竟不能匹敵關羽?」

「當時兩軍作戰,我在編縣城頭親眼目睹!」楊儀臉色潮紅,激動得有點過頭。他下意識地張臂作勢,厲聲道︰「當時只覺關將軍的威勢足令山河戰栗、天地變色,所向之處,宛如天雷霹靂!」

傅群嘆息著,微微點頭。

不諳兵法,卻熟悉楊儀。傅、楊兩家乃是世交,傅群深知楊儀素來不服人,有些狂狷性子,這會兒竟被關羽震懾至此,足顯關羽的威風。

編縣城外那一戰,其實瞞不過人。那麼多逃回來的士卒里,有人說得比楊儀還要夸張,簡直把關羽當作了下凡的神靈。傅群再問楊儀,不過圖個確認罷了。

「只是……」傅群皺眉道︰「既然荊州軍如此強盛,過去數年怎就與樂進、文聘等人廝殺得有來有回?」

「皆因關將軍……嗯,關羽的兵力不足。」

「此話怎講?」

楊儀在荊州軍中廝混了數日,也不是白白當俘虜的,自有他精明能干的地方。他日常與雷遠言說,或與雷遠的部屬們攀談,著實掌握了許多情報。當下他道︰

「玄德公在荊州時,兵力大概有五萬余。後來他們興兵入蜀,帶走三萬多人。那關羽留守荊州,雖然竭力擴軍,兵力也不過三萬出頭。其中還包括了水軍一萬余。州君,荊州何其廣大,三萬人放在其中,算得什麼?關羽分布兵力屯駐各處重要的城池、要塞,真正能用來野戰的,只有五千。這五千人都是關羽的基本部曲,關羽輕易不容彼等虛耗。故而過去一年里,樂文謙、文仲業之兵能與之旗鼓相當。」

「那麼,這會兒關羽又為何猛烈反擊呢?難道他忽然不在乎損失了?」

「原因有二。一來,玄德公已定益州,近來益州軍陸續調入荊州,充實各地防備,關羽遂能抽調較多的機動力量。二來,正因為益州文武近來多有前來荊州的,關羽有意讓益州人見識見識荊州軍威。」

廣個告,我最近在用的追書app,【  \\ 】緩存看書,離線朗讀!

按你這說法,這一仗打得雖然是我們,卻不是為我們打的……曹公麾下兩名二千石,大幾千的精銳兵力損失,就只因為關羽想讓益州人見識見識他的厲害?這般說來,今後襄陽周邊,還能消停嗎?

傅群有些胸悶氣短,感覺不知道怎麼將話題延續下去。

他忽然認識到了,關羽的力量愈來愈強盛,而荊州的局面比自家原先了解的要危險許多。

編縣這一場敗仗,眼看就要被樂進等人攜手粉飾成勝仗了。那麼以前呢?過去一年里那些旗鼓相當,果然就真的是旗鼓相當了嗎?怪不得李立稍有機會,就鑽營到了許昌去做個有名無實的空頭尚書……他是見勢不妙跑了吧?讓我傅某人給他填坑呢!

他縱有城府,也難免緊張不安,當下深吸了口氣,保持冷靜儀態,問道︰「威公,你說還有一樁事也做了粉飾。不妨一起說來。」

楊儀尬笑兩聲︰「不瞞州君,我並非從荊州軍看管下逃出,而是被釋放的。」

「那倒無妨。」傅群失笑道︰「難道威公會替劉備做間諜麼?」

「那倒不至于。只不過,我答應了玄德公麾下的奮威將軍雷遠,在職權範圍之內,照顧他家往來荊襄的商隊。」

「這奮威將軍雷遠,就是領人翻越荊山,攻佔編縣的那個?」傅群想了想︰「我記得徐公明在益州受挫,便是此人的手筆。」

「正是。這雷遠乃是玄德公麾下極受重用的後起之秀,曾在益州擊破徐公明所部和馬超的羌胡騎兵,威名甚盛。如今他自領精兵數千屯據在宜都一帶,儼然是關羽的主要助手。其宗族在荊州勢力極大,並且執掌與荊蠻、交州等地的生意往來。」

「所以他抓了荊州刺史部下的主簿,不去邀功請賞,反而將你放還,要你照顧他家在荊襄的商隊?」傅群嘆氣不已︰「他也沒別的要求?」

傅群是正經孝廉出身,讀聖賢書的儒家名士,實在不明白一個執掌大軍的重將如此看重商賈鄙賤之事,到底是圖什麼?他鑽錢眼里了?又或者,他指望用那些商隊來掩護細作?

問題是,荊州曹劉兩家的控制區域間生意往來不少,荊襄許多大族都牽扯在內,以此牟利。那雷遠要派個細作,原也不難,又何必通過楊儀,將事情捅到荊州刺史面前,搞得這麼興師動眾?只消我派遣得力人手盯著,難道幾支荊州來的商隊,還能玩出花樣來?

頭痛。傅群覺得,荊州的局勢實在太古怪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