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四十五章 渡江

雷遠很受自家依附百姓的擁戴,在樂鄉時,倒也不止一次听到百姓們的歡呼。但這種感覺並不會讓他飄飄然。

在這個大亂世,一位又一位英雄豪杰你方唱罷我登場。他們彼此爭競、各領風騷,而他們和他們的軍隊所過之處,無數百姓家鄉化為丘墟、尸首填滿溝壑。可以說,每一位百姓都是亂世中的幸存者,能夠活到現在,已經有絕大的幸運。

所以他們對當權者的要求,已經低到了極限。他們只是想活著,誰能夠讓他們免于刀兵之苦,能夠讓他們苟活于它鄉,誰就可以得到他們的歡呼雀躍。

千百年以後的史書上,不會有關于黎民黔首的只字片語,仿佛他們生來就只是戶口簿冊上的數字。但雷遠見到的,卻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雷遠不禁自問,我來此世,還能為百姓們做什麼?

諸葛亮忽然問道︰「續之,你在想什麼?」

「我在想,總算沒有辜負百姓們的期待。」

諸葛亮頷首︰「希望以後但有征戰,皆能如此。」

一行人返回左將軍府。官員們各歸曹、屬,諸葛亮領著雷遠進入平日辦公的偏廳,分別落座。

諸葛亮屏退左右,開門見山道︰「之所以急請續之來此,因為主公有兩件事情吩咐下來。」

雷遠略躬身︰「軍師請說。」

「吳軍此番大舉渡江,卻在南岸敗績,我方降俘、殺傷幾近萬數,這是續之的大功。那麼,續之有沒有想過,此戰之後,今後荊州情勢會如何發展?」

這個話題很大,雷遠一邊斟酌,一邊道︰「論及荊州情勢,其實重心不在戰事,而在周郎。周郎在時,圖謀西取巴蜀、北蹙曹操,同時遮蔽主公的發展前途。但他所仰賴的,又只是對江河沿線據點的控制,其處境其實非常脆弱。所以,他才會策動東吳的這次巨大攻勢,試圖以軍事上的勝利來擴張江東的影響力,同時將主公徹底壓制在荊南邊緣之地。但隨著周郎病故,這一局面霍然變化。」

諸葛亮輕聲道︰「周郎一去,東吳便沒有了能推進軍事進取之人,使得東吳在聯盟中的優勢地位大大削弱,也使得東吳對抗曹軍的底氣大大削弱了。」

「正是。」雷遠道︰「吳侯對周郎逝世後的荊州局面,必有安排。但無論他怎麼安排,沒有周郎,東吳就沒有能壓住陣腳的人物。繼任南郡太守之人,在南北兩面都會處在應付唯艱的局面。或許可以說,荊州對于吳侯,有可能從赤壁戰後的收獲,轉變為難以維持的包袱……」

「而續之在公安的勝利,進一步削弱的江東的軍事力量,增加了他們的困難,使他們更加難以維持。」說著,諸葛亮舉起羽扇,輕輕一揮︰「所以,我會盡快前往作唐與主公商議,以圖全據荊州。而續之這里,還請勿辭勞苦,準備渡江。」

「渡江?」

雷遠微微吃驚。

他一手按著案幾,俯身向前︰「听說此前我方送還程德謀的尸身時,已經激起了江東眾將的忿怒。如果此時以兵渡江,會不會使得雙方敵意不可收場?到時候戰事遷延,恐怕……」

諸葛亮篤定地道︰「續之,有件事情你還不清楚,所以會有這樣的疑慮。」

「什麼事?」

「孫劉兩家之間的沖突,已經引發了曹軍的關注。駐守襄陽的折沖將軍樂進,已經起兵南下,昨日此時,抵達青泥隘口。另外,曹公所署的江夏太守文聘,也有異動。南郡的吳軍,絕不敢在這時候與我們再起沖突。」

「樂進?文聘?」雷遠皺眉。他並沒有詢問諸葛亮何以知曉這一消息。以諸葛亮的人望和多年經營,他在荊州北部,自然布置有種種偵探動向的手段。

「這兩支兵,是虛張聲勢,意圖試探,還是全力南下,將要有所大舉?」

諸葛亮道︰「以樂進和文聘的力量,遠不足以攻略荊州,此行當是虛張聲勢,但如果他們覺出了南郡吳軍的虛弱,也隨時可以化虛為實,在南郡各地攫取人口、土地。」

這事卻和我月兌不了干系,雷遠不禁嘆氣。

南郡吳軍的機動兵力,通常數量保持在一萬五千左右,另外還有數量不明的鄉縣地方防軍。

但此前甘寧渡江時,竟然一口氣抽調了一萬一千人;再加上此前呂蒙動用的兵力,至少半個南郡,甚至大半個南郡的兵力,已經被調用竭盡。而這一萬多人渡江以後,又在雷遠發動的夜襲當中或死或俘。

正如孫劉兩家在襄陽等地派有細作哨探,這麼大的一場戰斗,也瞞不過襄陽曹軍。于是曹軍南下試探,就順利成章了。

此刻駐守南郡的吳將唯有呂蒙,部下兵力更是緊張,恐怕這時已將報急文書雪片般發往柴桑去了,也不知吳侯的援兵什麼時候能到。

「軍師的意思,是要我領兵若干,打著支援南郡吳軍的旗號,渡江北上?」

「孫劉兩家聯盟,本來就是為了抗曹。曹軍既然威逼南郡,我方身為盟友,沒有袖手旁觀的道理。續之放心,這也是主公的意思。」諸葛亮正色道。

「然則吳侯那邊?」

「續之此去,初時無須重兵,只領本部騎卒即可,主要任務是協同南郡守軍、延緩曹軍南下的速度,並向他們宣示孫劉聯盟牢不可破。如此一來,可以視為主公向吳侯表達善意的舉措,將會有利于主公與吳侯的談判。」

「原來如此。」雷遠想了想,明白了諸葛亮的意想法。

既然樂進、文聘的進軍是虛張聲勢,那己方也以虛張聲勢來應對。數百騎兵北上,足夠了。

從另一方面來考慮,廬江雷氏部曲經歷了連番作戰之後,需要休整,雷遠現在能夠比較容易調用的,也只有三五百名的騎兵。

只是……終究這些騎兵們,都是自家部曲中的精銳,究竟怎麼用,用到什麼程度,還是得仔細斟酌,做些相應的安排。

考慮到方才取得大勝,各部將校尚未得到封賞,又要前往敵境,對于將士們的激勵、鼓舞,也需要額外下些工夫。

相關立功將校的封賞、提拔,雷遠來到公安時,原本有個月復稿。但如果這時候說出來,恐怕會給諸葛亮留下以為要挾的印象。于是他對自己說,終究戰事未歇,不妨待到渡江事畢以後再提。

他問道︰「容我稍作準備,兩日,或者三日後出發可好?」

諸葛亮想了想︰「兩三日里,呂子明想必還能應付,續之自行決斷便是。」

雷遠微微頷首,道一聲︰「諾。」

說到這里,話題告一段落。

雷遠頓了頓,又問︰「軍師適才說,有兩件事要我去做?」

諸葛亮點了點頭︰「第二件事,較之第一件事更為重要。」

他轉過身去,從背後的櫃子里,取出了兩樣東西放在案幾上,繼續道︰「此番主公與吳侯之間,必將有正式會談,以決定荊州的未來、孫劉聯盟的未來。但會談的前提,乃是我方戰勝,處于上風;所以該得的實利,不能放過。」

雷遠精神一振︰「不知主公有何安排?」

「之後一段時間里,在武陵、長沙等地,我們都會主動擴張,壓迫東吳的領地。武陵會交給陳叔至,長沙有黃漢升負責,而在南郡的任務,交給續之。」

「軍師的意思是?」

「我們此番渡江,初時不用重兵,以安呂蒙之心。但主公會立即遣回荊州水師一部,並調馮習、霍峻、向寵、杜普四將所部隨水師行動。水師抵達公安以後,與四將所部均由續之統一調遣……」

諸葛亮沉聲道︰「請續之趕在江東援兵大舉抵達之前,出其不意地佔據枝江以西的猇亭、夷陵、秭歸等地,徹底堵塞東吳入蜀的通道。」

說到這里,諸葛亮雙手捧起案幾上的東西,肅立起身,站到雷遠身前︰「另外,主公深知此番續之所部戰功極大。麾下部曲將校的敘功,一會兒馬幼常會尋你來辦;而對續之本人,主公已經頒下將印和文書在此。嗣後,續之便以奮威將軍的名義統轄水陸兩軍,在主公大軍回師之前,全權負責對南郡方向的一切事宜。」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