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599章︰李淵之利刃出鞘

殿內涌出的熱浪不斷烘烤檐上積雪在漸漸消融,雪水一滴滴的砸在青石板上便粉身碎骨了。御書房大門敞開著,李淵面前跪著一人容貌俊美,儀表堂堂的官員。

李淵掃視著手里的奏疏,臉色十分不好看,慈和的目光帶著絲絲厲色,令人不寒而栗……而眼前這個美男子是他的女婿趙慈景,官拜兵部尚書,是他最為信任和倚重的外戚之一,凝聲問道︰「國事艱難,你居然要辭職,這是怎麼回事?」

趙慈景臉上怒氣未消,大聲道︰「聖上,微臣這個兵部尚書實在做不下去了,願請辭回鄉,請您恩準!」

李淵盡管十分不悅,但他也知道趙慈景為人忠孝、有氣度,不是沒事找事的人,知道必然有原因,便耐心的問道︰「你已經是當父親的人了,能不能不要這麼書生意氣?別動不動就用辭呈來要挾朕,你起來給朕把話說清楚了,到底發生何事?」

「微臣沒有要挾聖上!」趙慈景站了起來,行禮道︰「微臣的十名屬下中午在渭南酒肆吃飯,結果被武川卒在大庭廣眾之下通通抓走,臣去找齊王論理,才知道十名下屬已經被打死八個人,其余兩人雖然還活著,卻也被打得奄奄一息、生死難料。齊王給臣看了一份認罪書,罪名是勾結隋朝、企圖里應外合。臣這個當兵部尚書的,卻讓敵人滲透到了眼皮底下,深感罪責重大,無法再出任兵部尚書之職,必須引咎辭職,請聖上批準!」

說到最後,趙慈景氣得渾身顫抖,李元吉如此無法無天,實在令他無法想象,堂堂的命官竟然說打死就打死,如果皇帝還在袒護,自己說什麼也不干了

李淵聞言,半晌都說不出話來,成立武川司是他的批準、李元吉監視百官也是他的意思,但這次做得似乎過分了一些,他拿出一面金牌,遞給一旁的侍衛道︰「立刻令齊王放人,傷者送往太醫署醫治,死者尸體還給他們的家人,另外,讓齊王速來見朕。」

「喏!」侍衛行了一禮,拿著金牌匆匆離開。

李淵這才語氣緩和的向趙慈景道︰「你犯不著這般生氣,你不是外人,有些事情告訴你也無妨,朕得到確切消息,有很多很多官員見到我大唐局勢不妙,正在與隋朝暗中往來,準備在隋軍犯境之際,里應外合。朕只是擔心會引發動蕩才沒有動手,但如果不以威懾鎮壓,這些人會放肆,也會有更多人暗投隋朝,所以朕讓齊王適當的殺一儆百、震懾襄陽,估計你這幾名兵部官員撞到刀口上了。」

趙慈景怒道︰「聖上要殺一儆百,大可拿勾結隋朝的奸細來下手好了,為何要亂殺無辜。」

李淵苦笑道,「有些人,朕一旦處置了,會引起更多的動亂,朕也不好下手,你明白了沒有?」

趙慈景心中悲愴之極,李淵這番話,讓他明白了一個道理。

那就是——凡是有大靠山的人,哪怕他犯了叛國罪也相安無事,不會受到處罰、不會獲得死刑,還能繼續擔任大官,坐在許許多多人的頭上作威作福;而那些沒有好出身、沒有大靠山的官員,哪怕對朝廷再忠誠、對本職職務再勤懇、個人職位再高,也只是被朝廷用來犧牲的棋子命。

「出了這件事,朕也感到十分遺憾,但人已經死了,哪怕是朕這個皇帝也不能讓他們復生。唯一能做的是賜以爵位之禮厚葬之,加倍撫恤他們的家眷,你去好生安撫他們吧!」李淵嘆息道。

趙慈景已經悲憤得無言以對,他知道皇帝並沒有處罰李元吉的意思,最多只是訓斥李元吉一頓,但那些兵部官員卻是白死了。一時間,趙慈景只感到心灰意冷,他實在不想當兵部尚書了,實在不行的話,到地方上出任太守好了,眼不見心不煩。

這時,一名宦官在門外稟報︰「齊王殿下求見!」

李淵和趙慈景為之一愣,李元吉顯然是巧合入宮面聖。

趙慈景不想見李元吉,便起身道︰「微臣要安撫下屬,先行告退!」

「好,朕會問明清楚,給你交代。」

「多謝聖上,臣告退!」

趙慈景走出御書房,迎面遇到李元吉,將笑嘻嘻問好的李元吉晾在一邊,冷著臉從他身邊擦身而過;李元吉望著趙慈景走遠的方向,冷哼一聲,快步走向御書房。

「兒臣參見父皇。」

「免禮平身!」

「謝父皇。」

李淵極為不滿的說道︰「兵部官員是怎麼回事,為何要抓他們,還把人打死?」

李元吉已經有了對策,不慌不忙的拱手道︰「父皇,他們確實妄議朝廷、散布謠言,武川司的人親耳听到他們對朝廷和父皇出言不遜,這才當場抓捕,他們也確實承認對朝廷發牢騷。至于打死人實非兒臣本意,完全是審訊官急于得到口供,巴結兒臣,這才用刑過重,把人打死,兒臣已將審訊官員斬首。」

李淵神色稍緩,至于審訊官叫什麼,也沒問,他只是需要一個回應趙慈景的合理借口而已。他覺得兵部官員的死,可以讓更多人閉嘴,所以他才願意以爵位補償、獎勵。

李元吉看了看父皇的臉色,心下一松,又繼續說道︰「其次,兒臣發現襄陽市井風向十分不正常,現在謠言四起、人心惶惶。而一些自以為是的人覺得他們代表的是民意,張口就說大唐必亡,普通老百姓愚昧無知,受此影響,現在是連門都不敢出,整個襄陽儼然如同一座死城似的,兒臣認為一定要剎住這股不正歪風,兒臣認為亂世當用重典,采取更堅決的措施,請父皇務必恩準!否則的話,隋軍才到漢水對岸,襄陽就亂了套了。」

李元吉這番話說得十分有水平,他沒有否認抓人,不過卻是手下听到兵部官員妄言才抓的,也沒有否認審訊,卻讓他說成審訊官為了巴結他這個親王,施以酷刑所致,最後他將審訊官斬首,不僅給了朝廷交代,還表明他自己是一個不喜讒臣、公事公辦的剛正不阿之人。緊接著,又把滿城風雨的責任推到散布謠言之人的身上,從而順勢討要更高權力,將監視權進一步擴大。

李淵思忖片刻,道︰「你這樣光明正大的抓人殺人,很要不得,也很不成熟。這樣不但不會取到效果,反而會造成更大恐慌。你的人不是正規的官員,沒有具備抓人殺人的權利,容易授人以柄。這不是帶兵打仗,是刺客之道,你以後要聰明一點,很多事情只能在暗中操作,不僅如此,還要扶持一批為朝廷說話的喉舌,一邊殺散布謠言之士,一邊以喉舌鼓勵民心,這樣才能安撫百姓,你明白了嗎?」

他心中十分贊成李元吉之說,也支持擴大監督面,只因大唐現在局勢不穩,必須用鐵血手段掌控輿論,如果放任謠言肆無忌憚的傳播,會動搖李唐根基,只是他不希望李元吉借助自己的支持,光明正大的干,要表現得含蓄一些。

李元吉情知父皇同意自己了,喜道︰「請父皇放心,兒臣一會殫精竭慮,絕不容許任何人破壞大唐社稷安穩。」

「朕累了,你下去吧。」李淵靠到龍榻上,慢慢合上雙眼。

「兒臣告退。」李元吉輕聲說著,便輕手輕腳的退下,他還沒有出門的時候,李淵又想到一事,睜開雙眼,問道︰「朕前幾天讓你做的事情,準備得如何了?」

李元吉回身道︰「請父皇放心,兒臣已經把大唐治下所有大商人的資料收集完畢,共有兩千五百余戶,兒臣明天會以倒賣軍資為名,讓武川司進行清剿,在最短時間內籌齊父皇所需錢糧。」

「先朝那些和關隴權貴無關,以及從南郡逃來的商人下手。」

「喏!」

李元吉匆匆走了。

李淵卻又睡不著了,閉著雙眼躺在龍榻之上默默地思索。

朝廷財政的缺口是一個大窟窿,再怎麼節流都沒意義,所以只能開源。

而對大商動手,也是歷朝歷代皇帝在危機面前的首選,他李淵當然也不會例外。

但缺口太大,還要募集大量軍隊,應對來年之戰,商人的財富還遠遠不足,所以除了唐朝的商人之外,目前最有錢的群體就是關隴權貴了。

不過李淵也知道最近這幾年,他在關隴權貴身上盤剝太多、索要太多了,以前他們是沒有選擇,只能全力支持李唐王朝,但現在多了如日中天的隋朝,再讓他們出血不給好處,會引發關隴權貴強烈反抗,這與他下一步的計劃不符,所以他要適當的給予這些人一定的好處,以放松他們的警惕。

李淵思索良久,起身寫下一道手諭,蓋上私人印章,遞給那名老宦官,「你把這份手諭送到東宮,盡快交給太子!」

「老奴遵命!」老宦官恭恭敬敬的應命,細心的替又躺下的李淵蓋上了錦被,才取下手諭離開。

————————————————————

推薦票卡在四萬以內很久了,看著很不舒服,現在已經相差不多了,兄弟姐妹們,請給本書投上一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