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90章︰君臣奏對,擬立十軍

這時房玄齡起身道︰「聖上,皇者威嚴不容侵犯,詔令肯定要下,態度必須要擺出來。但征西之戰才剛剛結束,且新年將至,即使我軍不發兵,百姓也能理解!若是南方諸侯真是結盟,我大隋亦有兩個選擇︰一是如西征那樣閉關鎖國,不予理睬;二是先發制人,盯著某路諸侯窮追猛打,反正他們也打不過來,最後吃虧的還是他們自己!」

「房尚書說的好,奴隸現在有點多了,大不了讓薛天殺去中原再擺一道人梯!」听到這話,楊師道立刻贊賞道。

薛天殺!

是薛萬均得到天殺刀以後的新綽號,那貨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沾沾自喜。

楊侗向魏征問道︰「魏愛卿,你以為呢?」

「大家都說好,那就好。」魏征很奇怪,自己動不動就說滅了突厥一族,怎麼個個都覺得我是妥協派呢,真是怪哉了,難道非要我學那個薛天殺,擺出一個‘人梯陣’才行?

「好!那就詔令天下,表個態度,讓天下百姓知道我大隋重新一統河山的決心。」楊侗點了點頭,道︰「下詔將李淵、王世充、蕭銑、沈法興列為亂臣,正式削掉他們以前所擁有的一切官職爵位;將李密、竇建德、杜伏威、李子通、杜士弘列為反賊草冠!對了,太傅文采斐然,我等都拍馬難敵,讓他老人家引經據典罵個痛快。」

「喏!」眾人失笑應道。

「聖上!」這時,吏部尚書房玄齡說道︰「高雅賢將軍听說軍改,便向吏部遞交了辭呈,打算辭去渤海郡守一職,決定棄筆從戎。吏部決定由劉旻接手,請聖上批準。」

「高雅賢曾經多次上遞辭呈,辭職的理由很簡單,就是想當一名將軍,以功績冠名一座城、一個郡。既然如今有人接手,那也算是圓了他從軍夢,朕批準了。」楊侗哈哈大笑道︰「還有沒有要棄筆從戎的郡守?」

「真有!」房玄齡笑著說道︰「河東太守堯君素、旅順太守鄧暠、襄平太守周紹範、玄菟太守薛萬淑听說兵部大改,于是向吏部遞交了辭呈,理由和高雅賢將軍一樣。」

「全部批準了。」

治理地方是以穩定為主,官員只需按步就班的執行朝廷政策,地方就不會出亂子,不需要多大的才華;至于軍隊,則是玩命的地方,需要十分稀缺的將才、帥才來統御,堯君素、鄧暠、周紹範、薛萬淑恰恰有這方面的才華,他們自願從軍那是再好不過了。

這種爭勝的尚武精神,也是楊侗一直喜歡的精神,以前讓這些文武雙全的人才郡守也是無奈之舉,一是手頭沒有合適的人選;二是高句麗尚未平定,需要這類熟知兵事的人坐鎮邊郡,以應突以戰爭。如今文臣漸漸寬裕,且邊境安寧,是該讓他們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了。

「雖說近期和異族不會有戰爭,但忘戰必危,所以我們絕對不能掉以輕心。以後的邊郡主官一律特殊對待。邊境郡守、通守、郡丞不僅要通過吏部考核,還要接受兵部考核。不說具有開疆拓土的軍事才華,但必須在突發戰爭到來時,有守御本土幾個月的能力。尚書省必須把好這道關口。」楊侗嚴肅的說道。

「喏!」楊恭仁、韋雲起、楊善會起身應命,雖說條件苛刻了一些,但大隋邊境有新長城,且向西邊慢慢延伸,如果邊郡官員連幾個月都守不住,那這些官員真不適合當官。

「雖說朕也認為李淵、李密、王世充不敢攻打我大隋,卻也不能大意,如果戰事來臨,則需要精銳大軍迅速出擊。李卿,登基前說的軍團制度,你可有想法?」楊侗向李靖問道。

李靖說道︰「啟稟聖上,軍團制已經搭建完畢了,讓克明來為您仔細講解。」

「好啊!」楊侗看向了杜如晦,後者如今是兵部侍郎,李靖的助手。

「喏!」杜如晦行了一禮,說道︰「聖上,大隋常備軍總兵力共有六十一萬七千三百六十人,依照聖上指令,決定分為八個軍團。」

如今有了信鷹,傳遞信息的速度極快。不到半個月就把全軍的數目統計了上來。

「第一軍由羅士信、麥孟才、薛萬備三位將軍為正副統帥,轄玄甲軍等五軍,人數六萬,駐守鄴城,護衛聖上;

第二軍、由秦瓊、王辯、左天成三位將軍為正副統帥,轄汲郡、武陽二軍鎮守汲郡臨河與黎陽之交,一是拱衛京畿、二是守護黎陽倉、三是防御對岸的李密軍,同時為將來南渡做好準備,人數六萬;

第三軍,由裴行儼、賈務本、高雅賢三位將軍為正副統帥,所轄清河、渤海等冀州境內常備軍,鎮守渤海郡,一是防止竇建德北竄,二是為將來收復青州做準備。」

杜如晦接著說道︰「第四軍的使命是防御遼東一帶,兵部本打算讓牛進達將軍為主將的,然則鄧暠、薛萬淑、周紹範三將軍棄筆從戎,臣以為他們三人都比牛將軍適合,畢竟三位將軍坐鎮遼東多年,對那里相當熟悉。」

「克明言之極是!」楊侗點頭道︰「遼東是多民族、多國家存在的地方,形勢相當復雜,但好在沒什麼大勢力,所以即使發生戰爭,也只是小規模的沖突。依朕之見,就讓薛萬淑、周紹範、麥仲才為正副統帥!他們臨敵經驗是差了些,但完全應付得了,讓他們駐軍于襄平四平城,南下、北下、西進都很便捷,遼東和幽州的安全就交給他們了。」

說完之後,楊侗示意杜如晦繼續。

杜如晦記錄好了之後,接著說道︰「第五軍由鄧暠、謝映登、何潘仁為正副統帥,轄河東、河內、絳郡軍,駐軍于絳郡垣城,以拒中原王世充。」

「第六軍尤薛萬均、堯君素、黃君漢率領關中軍鎮守上洛,為將來收復荊州做準備。」

「第七軍由尉遲恭、程咬金、錢杰率領漢中軍鎮守漢川。」

「第八軍由蘇定方、向善志、丘師利率軍軍鎮守明月郡。」

「海軍繼續由張鎮周統領,第一艦隊鎮守渤海,巡視黃河;第二艦隊駐軍于長山群島,保障商道往來,威懾高句麗、百濟。」

楊侗點了點頭,只是照杜如晦這麼一一分派,八個軍團遠遠不夠啊!這年頭交通不便,如果某個地方出現大戰,其他地方的軍隊到達之時,黃花菜都涼了,所以該有的必須要有。

見楊侗皺眉不語,杜如晦苦笑道︰「這麼安排,最關鍵的雍州出現了極大漏洞,但其他地方的駐軍又是必須的。」

「那就再設兩個,湊足十大軍團。」楊侗想了一想,道︰「如此安排下來,王伏寶的涼州都督沒必要存在了,那就撤掉他這個臨時職務,由他和由牛進達、樊則為正副統帥,駐守漢陽;第十軍團由薛萬徹、段德操、蘇烏為主,坐鎮臨洮,此二軍分別防御李唐和吐谷渾;至于北方的突厥就交給地方守軍來防御吧。」

「各軍團的兵力,依任務輕重、敵軍強弱來定,別給我鬧出這邊五萬防二十萬,那邊五萬防五千之荒唐事。」

「殿下,如今你應當稱朕而不是我了。」孔穎達鄭重提醒。

眾人︰「……」

楊侗大笑︰「朕錯了,一定改一定改!」

魏征見軍事說得差不多了,拱手說道︰「聖上,收復雍州、涼州土地只是第一步,臣以為重在治理。而雍涼二州相當復雜,有漢人、有、有羌人、有吐谷渾人,各族信仰不同、風俗不同,強制改革只會適得其反,韓術的科考文章的核心價值是律法也要因地制宜,臣以為這個觀點相當好,朝廷是不是應該以此為例,制訂一套制度來試行呢?」

楊侗點頭道︰「各族民俗不同、信仰不同,若是強求他們改,只會天下大亂,但是我們可以因其勢而利導之,允許各族保留其先進文明的民情風俗,野蠻的、不人道的信仰則要慢慢摒棄。至于怎麼摒棄呢?就是制訂與我們同步的制度!」

「不同地域風俗不同,人的思想思維也不同,在治理的時候,地方官員除了要依法治國,還要顧忌人情,這里的人情不是說人脈關系,而是風土人情,這些東西一定因地制宜,卻又不能太過偏離。所以,一個國家並不是有一本法律就能完美治國,還要從根本之法衍生出無數子法,而這些都要逐一完善起來,只有在律法上做到求同存異,各族才能和平相處。」

「從刑部、御部、大理寺抽取精通律法的官吏,聯合成立修法司,對現行律法進行完善,並制訂與各族關系的法典。」

楊侗自然不是萬事皆通的妖孽,他的長處是多了千多年的見識,知道什麼合理、什麼不合理,可以為麾下文武提供一個大方向,至于怎麼做,則是群策群力的一一完善。

「聖上,請為新法賜名。」魏征道。

其實大隋的律法體系現在相當完善,在《國法》以下有︰

關于國家、邊境安全的《大隋國安法》

關于國家領土主權、定位與懲治賣國賊、弘揚民族氣節的《鋤奸法》;

關于嚴懲克扣軍餉、欺壓士兵、抓捕逃兵現象和擁軍戴屬、戰後撫恤、復員再就業的《軍法》;

關于官員設置、任免、職能及懲治貪官枉法的《職制法》

關于飼養牲畜、庫藏管理,保護公有資財不受侵犯的《國家財產安全法》

關于戶籍、婚姻、家庭等民事《民法》;

關于土地、賦稅的《資源法》;

關于育人為本、維系師德的《教育法》;

關于治安的《治安法》

關于商業的《商法》……

共計十五部相當完善的子法法典!這些都是楊侗等人這些年來努力的成果。

「名字就叫《民族關系法》。」說到這里,楊侗笑著說道︰「可以邀請有威望有見識,為人開明的各族代表參與制訂這部《民族關系法》,這類人知道自己民族的風俗習慣,在他們的協助下,一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聖上深謀遠慮,微臣佩服。有各族代表參與,什麼合理、什麼不合理就變得一目了然了起來,在制訂的時候,可以敞開交談、敞開制訂,省去很多麻煩。」

楊恭仁由衷的感嘆道,自追隨楊侗至今,楊恭仁最佩服的不是楊侗打仗水平,也不是高強的武力,而是楊侗對許多事物的獨到見解,這些見解看似離經叛道,但仔細的究其根源,卻始終不離大道、人道,很多問題都一針見血的直指人心。就拿這個《民族關系法》來說,這本是朝廷的事情,可楊侗卻要一些民間人士參與進來,如果按照楊侗的要求邀請各族代表來了,不僅速度變快,還很實用,在執行時能夠少去不必要的麻煩和沖突。

楊恭仁真的很好奇,楊侗怎會有是之多的奇思妙想。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