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2章 信交風潮

秦笛懶得跟對方爭辯,換個話題問道︰「張兄,你既然研究期貨,對未來魔都的股市怎麼看?」

提起這個,張乃景頓時眉彩飛揚,胸有成竹的道︰「自從世界大戰結束後,魔都股市蒸蒸日上,預計會有一段好日子。前不久,租界新成立幾家交易所,里面人頭攢動,幾乎抹不開身。家父正籌備信托公司,秦兄弟,你家若有閑錢,不妨投進來,我保你穩賺不賠。」

秦笛「呵呵」笑道︰「我家沒有錢,也不想趟這片渾水。」

過了一會兒,秦菱一襲白裙,風姿綽約的從外面走進來,看見張乃景,感覺有些奇怪。

「張先生,你怎麼跑我家來了?」

張乃景眼前一亮,露出笑容,道︰「我向令弟請教棋藝,沒想到輸的一敗涂地。」

秦菱鼻子微翹,莞爾一笑,道︰「我弟有龍鳳之姿,打小就是天才!你能比得了嗎?」

「比不了,比不了。」張乃景尷尬的笑著,看著對方臉上的笑容,青春洋溢的面龐,一時間心花怒放,嘴上說道︰「秦小姐,今日和風煦暖,天氣上佳,我請你去看戲,好嗎?」

「不去,我沒空。」話未說完,秦菱轉身上樓了。

張乃景看著空蕩蕩的樓梯,有點兒魂不守舍,跟秦笛閑聊了幾句,眼看天色不早,不得不起身告辭。

惠子收起棋盤和棋子,對秦笛微微躬身,領著女兒走了。

秦笛上樓去見秦菱︰「姐,你對這位張先生有什麼看法?」

秦菱撇了撇嘴︰「人長得倒是不討厭,就是顯得有些浮躁。」

「姐,你喜歡什麼樣的人?」

「首先要有學問,其次有上進心。」

「姐,以我的看法,這位張先生還算老實人,只是年紀尚輕,學問還不夠好。我看他天庭飽滿,地閣方圓,左眉有一細小的分叉,預計在三十八歲的時候,會面臨一道坎,如果能渡過去,至少能活九十多歲。」

秦菱望著弟弟︰「阿笛,你算的準不準?你看我能活多少歲?」

秦笛道︰「你生于1898年,如果不出意外,應該能活到21世紀。」

秦菱吃了一驚︰「啊?你說我能活過百歲?」

「如果好好保養,活到110歲沒問題。」

「胡說八道!誰能活那麼久!妹妹秦月呢?她的壽命如何?」

「月兒命運多舛,連我也猜不透。」

秦菱吃了一驚︰「啊?為什麼會這樣?」

秦笛不答,只是輕嘆道︰「你放心,我會盡量保護秦月。」

秦菱跟母親一樣,都選擇了醫學專業,她在同濟大學醫學院讀書,眼看快畢業了。

秦笛問︰「姐,你畢業後想做什麼?是去做臨床,還是做研究?」

秦菱反問︰「我能做什麼研究?」

秦笛笑道︰「我這邊有個課題,如果能研究出來,你可以像母親一樣,拿到諾貝爾獎。」

秦菱大感興趣︰「真的嗎?什麼課題這樣厲害?」

「等你進了研究所,我將研究思路告訴你。」

「那好,我可以提前進入課題嗎?」

「行,過兩天我帶你去。」

秦笛所說的課題,自然是三大神藥的第二種青霉素了!

青霉素是在1928年由英國細菌學家佛萊明發現的,直到1940年才受到重視,1943年批量生產。它的重要性不用說,每個現代人都知道。

有了具體的思路,想發現青霉菌並不難,難點在于青霉素的產量太低,很難進入臨床階段。

弗萊明的貢獻只是發現了青霉素,此後過了十幾年,都沒有用到病人身上。

從1940年開始,美國滿世界尋找霉菌。1943年,有個叫瑪麗.亨特的人中了大獎,找到一個發霉的哈密瓜,從而得到了產率較高的菌株,到1949年,世界上幾乎所有的青霉素,都來自于那個哈密瓜上的霉菌和它的後代。

為了開展這項研究,秦笛加大了投入,先後注資四百萬元,用來擴充醫藥研究所,購買新的儀器,聘請了五十位生物學家,病理學家,細菌學家,化學家和醫生。

于此同時,位于崇明島的制藥廠擴大生產,開足了馬力,繼續制造阿司匹林和磺胺藥。

這時候,磺胺藥的價格已經降下來了。

秦笛將制備的藥物封存了一部分,留待日後的中日戰爭和兩黨之間的內戰。他也不怕藥物放久了會壞,因為磺胺藥很穩定,只要別受潮,就能存放很久。

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世界各地都向朱婉申請磺胺藥的專利授權,于是秦漢承代表妻子,花了半年的功夫,去美國、英國、德國和法國走了一圈,在當地律師的協助下,挑選了幾家大公司,允許他們大量生產磺胺藥。

單是專利授權金,就讓秦家發了一筆大財。

極少數的制藥公司,因為財大氣粗,一筆付掉了授權金;更多的公司則選擇分期付款,每年支付一筆款項;甚至還有的公司,采用貨物抵押的方式,來支付授權金。

等到1921年初,秦漢承從國外回來的時候,除了口袋里裝了一疊銀行本票,同時帶回來的,還有一船的紡織機、印花機和面粉、大豆,總價值超過四百八十萬美元,這還只是第一筆收入。

到了這個地步,錢財對秦笛來說只是個數字,不再像當年那樣迫切需要。所以他將這筆授權金,都交給父親管理,用以擴大「秦氏糧行」的經營。除此之外,若有好的項目,也可以開展起來。

1921年,也算是多事之秋。

秦笛心里清楚,這一年,魔都會有一場大規模的股災,後世稱其為「信交風潮」。雖然說,這次股災是一個賺錢的機會,然而他已經看不上這種機會了,因為池子太小,養不了大魚,如果強行介入,說不定惹一身騷。

在這場股災中,一些人傾家蕩產,也有人趁機發了財。

比如說蔣大先生,一度做了證券經紀人,賺了幾十萬大洋,然後轉身去了廣州,投身于孫先生門下,從此混得風生水起。

對于秦笛來說,若想介入信交風潮,如果投入的資本太少,小打小鬧沒什麼意思;如果投入的資本太多,很容易形成控盤的格局,相當于跟蔣先生對著干,不管輸贏都有風險。為了賺點小錢,若是給家族招來禍患,那就沒意思了。

畢竟未來的蔣大先生,一度代表著國家意志,就算秦笛功力再高,也不想跟對方為敵。除非他想改變歷史進程,否則還是置身事外比較好!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