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08章 國家重點實驗室

隨著包校長、潘校長等人的到來,關于電子流電池和電漿炮的構思,逐漸在各次會議中成為現實。

首先確定將夏科大電子流實驗室,升格為電子流國家重點實驗室,屬于省部共建級別,行政主管部門隸屬于國資委,宏觀管理部門隸屬于科技部。

實驗室將在先研院另起一棟樓獨立辦公和實驗,杜恪依然擔任實驗室主任。

授予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授予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限。

電子流實驗室將與部隊、國防部、國資委合作,開發電子流電池,並成立科大閃電科技有限公司,部隊委托國資委投資二十億,取得19%股份;廬州市投資十億,取得10%股份;夏科大投資十億,取得10%股份;其他個人股東投資十億,一共取得10%股份。

然後剩余51%股份,由杜恪依托專利獲得。

等于說新公司估值一百億,杜恪只靠自己的專利技術,就獲得了五十億的身價。

這就是科技創業的魅力,既是對電子流電池技術的肯定,也是對電漿武器技術的補償。

杜恪並不在科大閃電中擔任行政職務,而是掛著首席科學家頭餃,主要負責電子流電池的開發,公司交由專業人士來運營管理。科大閃電計劃在高新產業園投資建廠,目前資金還未撥付,只存在于合約之中,但廬州市已經開始為工廠進行前期籌備。

與此同時。

聯合軍委和國防部,在兵工集團旗下,成立另一間國家重點實驗室,實驗室名稱為「電磁感應實驗室」。因為電漿實驗室實在過于暴露,才弄個了電磁感應實驗室的名字。杜恪同樣擔任實驗室主任,負責開發電漿武器,實驗室對外關系則掛靠在國防科大廬州校區名下。

實驗室具體地點位于科學島內某地。

其實原本電磁感應實驗室(簡稱電感實驗室),是要設立在湘省星城,但杜恪不願意來回跑,而國內除了他之外,別人根本掌握不了鎖鏈結構,所以最終還是設在廬州市。

一人擔任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主任,24歲的杜恪可謂是一躍成為華夏學術圈的超新星。

不是沒有人質疑杜恪,但連續一個月的討論,業內大牛們已經見識到他的才華,見識到壁壘結構和鎖鏈結構的強大之處,自然無話可說。

除了兩個實驗室之外。

國家在個人榮譽方面,也毫不吝嗇。

杜恪順利獲得優秀青年科學基金扶持,也就是所謂的「優青」;然後再入選青年長江學者,這是所謂的「青長」;因為他沒有出過讀博經歷,所以沒法入選青年千人計劃。但是這已經不重要,今年的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已經沒有跑,電子流理論獨一檔。

「我24歲時候還在夏科大當助教,整天跟在導師**後面跑腿。」潘校長與杜恪漫步在夏科大校園中,無限感慨,「你已經成為國家科研界的青年領軍人物,如果不是太年輕,加上資歷實在太單薄,說不定憑借電池和電漿,國家一個院士都舍得送給你。」

「現在獲得的一切榮譽,都超過了我的想象,說實話,潘老師,我到現在還暈暈乎乎的。」杜恪實話實說,這一個多月以來,簡直實現了人生三級跳。

感覺除了諾貝爾獎這個執念之外,都快沒有什麼遺憾,人生圓滿了。

「這不就是科研的魅力嗎,我們搞科研的,就盼著能出一項震驚世界的成果。你做成了,哪怕你只有十歲,一樣舉世矚目,你做不成,就算熬到退休,也沒人問津。」

「我真的很幸運。」

「有實力的人才有幸運。」

杜恪淡淡一笑,沒有反駁,他可不是有實力,是真的幸運而已。

「對了,我看了這期的Nature,你的論文真的是一篇接一篇,羨慕你們年輕人啊,早早就迎來了科研噴發期。」潘校長感慨之後,問道,「下一篇論文,還發Nature嗎?」

「沒想到,暫時也沒那麼多想法,往Nature上發,主要是實驗室的研究進度跟不上了。不過PANS和都向我約稿,還有幾個歐洲那邊的期刊,我打算往PANS投一篇,說不定以後米利堅科學院也選我當外籍院士呢。但是這邊也得投一篇,編輯告訴我,今年我會入選會士,哈哈。」

PANS是《米利堅科學院院報》,從名字來看,就知道它的等級,米利堅科學院怎麼說也是國際頂級科學組織,作為院報,等級自然不低。

至少在物理界科研人員的眼中,PANS不比Nature和Sce雜志差多少。

不過也是因為院報屬性,只要通過米利堅科學院院士發表的論文,基本很容易過,而沒關系的科研人員,想要發表則難得多。此外院報的論文數量也比SNC三大刊要多,導致了論文質量良莠不齊,拉低了評價,影響因子多年徘徊在10點左右。

不管怎樣,人家給面子約稿,杜恪多多少少要表示表示。

而自己發家時的雜志,也要繼續保持關系,電子流實驗室可是希望每年都能固定發表幾篇。另外正如杜恪所說,米利堅物理學會,要選他授予會士稱號,這也是一項難得殊榮。想要塑造金身,就要橫掃國際間所有榮譽,而不是只盯著諾貝爾獎。

「你啊你啊,叫人羨慕。」潘校長一臉的幽怨,「今年的巴克利獎和沃爾夫獎,怕是都得給你了。」

杜恪謙遜的說道︰「還沒影的事情呢,國內重視是因為我的兩種結構,國外沒有這方面消息,說不定並不重視電子流理論。」

「還不重視嗎,你的電子流理論,已經有跟風論文發表在Nature和Sce上了,不是重量級的理論,能這麼快就有跟風論文,還能上SNC三大刊?」潘校長指著他,笑罵道,「過分謙虛就是驕傲,哦對了,馬上要宣布陳嘉庚科學獎,這麼快你就要斬獲第一個大獎。」

「確定了有我嗎?」

「當然,夏科院內部已經討論過,我跟老包都推薦的你,老薛、老張他們也是推薦的你,所以你就準備好去首都領獎吧。」

陳嘉庚科學獎,是以對華夏科教事業發展做出杰出貢獻的愛國僑領,陳嘉庚先生的名字命名的科學獎勵。後由夏科院和華夏銀行一起出資成立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共設六個個獎項,每兩年評選一次,評委都是相關領域的大、大牪,不接受個人申請,完全由專家推薦。

包校長、潘校長等杜恪認識的大牛們,都是陳嘉庚科學獎的評委,自然而然知曉內幕,提前知會他一聲。

「有記者采訪吧?」

「當然有采訪,可能還要安排個人專訪,不過想上央視不太可能,地方衛視大概可能會來個電視訪談之類,說不定就是皖省衛視來專訪你。」

「這樣啊,看來我得好好編一下我的傳奇經歷,不然專訪時沒有內容。」杜恪模著下巴,陷入沉思。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