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42章 五國伐秦

秦墨︰「這麼說,老將軍答應出山了?」

「……」

在這一瞬間,廉頗知道,他被下套了!

臉給憋的啊,

是點頭也不是,搖頭也不是。

好在秦墨很會做人,拱手行了一禮︰「越國若能得老將軍相助,勢必如虎添翼,一舉攻滅秦國。我是真心實意,想拜老將軍為越國大將軍。」

「既是越王厚愛,那老朽就走一遭。」廉頗這才點頭應下。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

將廉頗帶回王城,交給荀彧安置之後,秦墨又再次離開。

五天之後,

秦墨出現在趙國舊都——邯鄲郊外。

也就是李牧隱居之地。

秦滅趙之戰,趙王遷雖然沒有免去李牧大將軍職位,到底還是換了將,徹底寒了李牧之心。

戰爭結束,李牧便搬出了邯鄲,劈地隱居。

眼下的趙國舊地已經成了秦國之領土,只是因著秦王政也想收服李牧,對李牧的歸隱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順其自然。

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李牧同樣堪稱傳奇。

他先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以抵御秦國為主,屢次重創敵軍而未嘗敗,顯示了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

趙破匈奴之戰,

更是華夏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

面對這樣的李牧,秦墨沒有繞圈子,自我介紹之後,直接說道︰「將軍想不想,在戰場上跟王翦再痛痛快快地打一場?」

李牧更干脆。

轉身進屋,稍傾,拎著一包袱出來,手中握著一柄劍,「走吧!」

巴蜀之地被新進崛起的越國吞並,此事早就在戰國世界傳播開來,李牧剛隱退不久,自然是知曉的。

因而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

秦墨大喜。

…………

11月1日,龍川城。

賈詡還在率領使節團奔走各國,秦墨已經為越國覓來兩員大將,命人築拜將台,親自登台拜將。

在吏部尚書荀彧主持下,

秦墨以越王身份,拜廉頗為大將軍,拜李牧為驃騎將軍。

兩位來自趙國的傳奇將領,以這樣一種方式完成了彼此的相遇,再一次攜手,為對抗秦國而戰。

只是這一次,

故國已成往事,新主才剛登基。

拜將儀式剛一結束,兩位將軍就迫不及待地趕往巴蜀之地,那里聚集著南越軍九個軍團,以及剛組建的黑水軍第二軍團。

為了不產生沖突,

秦墨特意對廉頗、李牧做了一個分工。

大將軍廉頗坐鎮巴蜀,主要負責整訓南越軍,畢竟歲月不饒人。

精力更加旺盛的驃騎將軍李牧,則主要負責制定漢中之戰的作戰方略,同時完成前期的情報偵查。

秦墨的工作,則是繼續從現實中搬運糧草。

為明年的大戰做準備。

…………

安排好一切之後,秦墨總算暫時閑了下來。

趁此機會,秦墨一頭鑽進了王宮靜室,一邊利用伏龍鼎煉制七十二桿戰魂幡,一邊修煉道術——碎玉訣。

閑暇時則逗一逗黑龍敖缺,試圖從他嘴里套出更多的情報。

偶爾也會處理一點太上道院事務。

開學之後,太上道院整體還算平靜,學員們要麼閉關修習,要麼仍舊將主要精力投入《洪荒》,並不經常現身。

秦墨比較關心的,是那些沖擊上品金丹之人。

白樺在碎丹之後就回到龍川城,繼續當她的戶部尚書,以期盡快積攢足夠的經驗值,完成第二次結丹。

除白樺之外,

整個太上道院只有一名結丹期學員選擇了碎丹。

剩下的,

要麼是還在觀望,要麼就是已經放棄了。

對此,

秦墨采取的是「作壁上觀」的態度。

…………

就在秦墨閉關期間,賈詡開始他的表演了。

不出意外,

賈詡出使的第一站並非跟越國臨近的楚國,而是剛剛跟秦國休戰的魏國。

道理也很簡單,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眼下,要從山東各國尋一個最想跟越國結盟的,非魏國莫屬。

迫于國內形勢,秦國暫時是休戰罷兵了,但以秦國的虎狼之心,但凡給它緩過一點神來,就會像惡狼一樣,再次猛撲而上。

非把魏國咬死不可。

在這種情況下,剛剛打掉了秦國的囂張氣焰,還順道救了魏國一把的越國,主動伸來橄欖枝,魏國沒有不接的道理。

在賈詡抵達魏國都城大梁的第二天,兩國就簽訂了盟書。

動作之迅速,

讓其余諸侯國也是大跌眼鏡。

別看齊楚燕等國,表面上把越國當做小透明,可賈詡率領的使節團剛一進入中原,就成了中原的焦點。

各國密探就差二十四小時盯梢了。

但凡使節團在哪個驛站或者客棧下榻,那當天必定會爆滿。

住的都是各國探子,

一個個都還不掩飾,就那麼明目張膽地跟著。

中土世界,

隨著賈詡的到來,很是刮起了一場越國風暴。

拿下魏國之後,賈詡這才調轉行程,兜兜轉轉,來到了楚國都城壽春,向楚王負芻遞交了國書。

讓人玩味的是,

收下國書之後,楚王足足晾了使節團半個月。

各家探子也都心領神會,都知道,跟魏國不同,楚國跟迅猛崛起的越國可是有著一段心結。

故意給越國使節團下馬威呢。

賈詡呢?

卻也是一點都不著急,每日里帶著禮物四處拜訪楚國權貴,出入各種宴會,忙的是不亦樂乎。

一下成了楚國的「交際花」。

這麼一來,楚王負芻反倒是急了。

不為別的,

楚國疆域是大,可內部卻極不團結,王公貴族掌握著很大的權力,甚至可以左右楚國的決策。

加之是靠不光彩手段上位的,楚王負芻就更心虛了。

沒奈何,

只能是在王宮正殿正式召見越國使團。

原本,

楚王負芻都做好了跟賈詡打口水仗的準備,預料越國會借機發難,要求楚國歸還越國舊地,否則就發兵雲雲。

這是強國的一貫做法。

結果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賈詡一上來,就帶來越王秦墨的承諾,言明,越國只是繼承了古越之國號,並不繼承古越國領土。

現在的越國王室,也跟勾踐一脈毫無瓜葛。

眼下之意,

就是新生的越國不會翻舊賬,更不會向楚國討要舊地。

只這一下,

就把楚王負芻伺候的舒舒服服,接下來的談判就完全進入了賈詡的節奏,無非搬出唇亡齒寒的那一套,說服楚國加入討伐秦國的陣營之中。

道理也很簡單,

以秦國目前之趨勢,一旦滅了魏國,下一個遭殃的就是楚國。

與其坐以待斃,

不如趁著秦國虛弱主動出擊,將威脅消除在萌芽之中。

楚王負芻果然上當,雙方圍繞著出兵、聯軍指揮權、戰後利益分配等事項,進行了長達一周的艱苦協商。

之後,

總算是簽訂了盟書。

不得不說,楚國膽子不大,胃口卻不小。

而且還貪婪。

楚王負芻既想要獲得聯軍指揮權,還希望在戰後利益分割時,能獲得最大的一塊蛋糕——韓國舊地。

不想,

賈詡卻是出奇的大方,全部答應下來。

只要五國伐秦,越國不僅甘願充當先鋒,而且不要聯軍指揮權,更是承諾,不會參與韓、趙舊地的分配。

簡直就是大好人

把個楚王負芻整的是迷迷糊糊的,對越國好感大增,就差要跟越王稱兄道弟,拜把子了。

…………

楚國這一加入,五國伐秦基本就成了一大半。

正因為此,

賈詡才在不損害越國核心利益的前提下,處處退讓,把楚王負芻哄好。

拿下魏、楚兩國,等于是說,賈詡已經掌握了五國伐秦的主動權,將皮球遞給了一直看戲的齊、燕兩國。

在魏、楚、越結盟已成定局的情況下,齊、燕是加入還是不加入?

不加入,

不僅國格有失,而且很可能失去瓜分秦國的良機。

一旦秦國敗了,

魏、楚兩國趁勢崛起,那接下來該遭殃的就是他們了。

尤其是燕國,本就跟秦國接壤,在「好鄰居」趙國被滅之後,就一直心驚肉跳的,生怕秦國大軍來犯。

此時還不趁機跳出來。

也正是算準了這一點,在離開楚國之後,賈詡才會將下一站選定燕國,而不是更近一些的齊國。

算計的是明明又白白。

賈詡抵達燕國都城薊城,燕王喜半推半就的,磨蹭了小半個月,也終于跟越國簽訂了盟書。

期間還發生一小插曲。

那便是在趙國被滅之後,逃到代城稱王的代王趙嘉,竟然派人主動聯系賈詡,希望能以趙國的身份加入到討秦聯盟之中。

結果卻遭到賈詡的無情拒絕。

代國不過一郡之地,國小體弱不說,還兵力不足,幫不上什麼忙,偏又要打著趙國的旗號。

那等將來將秦軍從趙國舊地打退,是不是要把這些土地還給趙國?

那不開玩笑嘛!

韓趙舊地,可是賈詡拉攏山東諸國參戰的最大誘餌,怎麼可能拱手相讓。

…………

轉眼已經是寒冬時節。

離開燕國之後,賈詡來到最後一站——齊國。

原本,

「事不關己」的齊國是最難被說服的,幾乎無解。

可隨著燕國也加入盟軍之中,齊國反倒成了最好說服的那一個,不加入,勢必就會被山東各國孤立。

為了消除隱患,

即將組建的盟軍怕不是會先將矛頭對準齊國,滅了齊國再說。

那可就死的比竇娥還冤。

因此,在賈詡抵達的第五天,齊王田建就很爽快地簽訂了盟書。

之後,

在賈詡牽頭之下,各國派出使節齊聚魏國都城大梁,共同簽訂了五國伐秦的盟書,敲定了最後的結盟細節。

自此,

一個針對秦國的強大聯盟被組建了起來。

而秦國,

那個看似強大的秦國,卻只能眼睜睜看著這一切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