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587.劉邦彭城之戰應對失誤了嗎?沒有!(求訂閱)

秦始皇這麼一評價,其他皇帝都連連點頭,表示認可。

畢竟這個評價非常中肯,首先這就是項羽的一場表演戰,那絕對是實戰型統帥的巔峰之作。

後世的人,再也不可能把騎兵的優勢發揮的這麼淋灕盡致。

而劉邦在戰爭中也體現了自己的軍事才華,在最危險的時刻保存了自己的部分兵力,讓他可以東山再起。

但李隆基卻不接受了。

長生殿主李三郎︰

「我怎麼看不出劉邦有什麼軍事才華?」

「這場戰爭中,劉邦之所以會被別人十零開,除了一些客觀的因素外,劉邦自身也有很大的主觀因素。」

「劉邦犯了一些統帥最不應該犯的錯誤。」

「第一,劉邦放任軍隊搶掠,***女,這才造成軍心渙散。」

「第二,劉邦根本就沒有做好防御工事,沒有認真的對待戰爭,這才被人一擊而潰。」

「第三,劉邦自己作為諸侯聯軍的盟主,但他在攻堅戰中卻自己先逃跑,從而帶崩了整個戰爭局勢。」

「第四,劉邦為什麼不選擇在彭城駐扎軍隊呢?而選擇把軍隊駐扎在了肖縣這樣的平原地帶,這不是戰爭策略的失誤嗎?」

………………

看到李隆基提出的第4個觀點,直指劉邦的戰略失誤,曹操,李淵,楊廣等人眼中滿是鄙夷。

基建狂魔(千古狠君)︰

「你提的這幾個問題,只能證明你有多麼的無知和愚蠢!」

「第1個問題,劉邦為什麼要放任軍隊燒殺擄掠。」

「理由有兩點︰

「第1點,陳通已經解釋過了,那就是從戰略的層面考慮,劉邦不能夠展現出他是一個英明神武的雄主,只能藏拙。」

「更重要的是第2點,這是一個聯軍,劉邦只是諸侯王的盟主,劉邦能夠約束的軍隊只有自己的部下。」

「我就問,別的諸侯王都在燒殺搶掠,都在搶奪資源,他們的士兵一個個賺得盆滿缽滿。」

「劉邦如果嚴肅軍紀,不讓自己的軍隊參與搶掠,首先他就獲得不了大量的錢財,用于充當軍費。」

「這不是傻嗎?」

「你以為這些諸侯會把搶來的錢分給劉邦嗎?」

「戰爭不就是為了掠奪資源的嗎?」

「其次,別的諸侯王都在搶,劉邦不能搶,你讓劉邦這些軍隊的士兵怎麼想?他們都只能干看著別人發財,看別人帶著美女瀟灑。」

「你覺得這些士兵會怎麼看劉邦?」

「如果劉邦真的這麼干了,那還不用等到彭城之戰,劉邦的士兵當時都能發生嘩變!」

「你知道什麼是人性之惡嗎?」

「你知道什麼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嗎?」

「你敢不讓部隊跟別人一起搶掠,那你就等著自己完蛋吧!」

「戰爭,那可不是靠著嘴上的理論說說,任何事情,你都要實際問題實際分析!」

…………

李隆基被懟得心口直疼,他完全沒有想到,劉邦不讓軍隊搶掠竟然還可能發生這麼嚴重的後果。

可一想想,道理還真是這麼個道理。

那些士兵之所以跟著劉邦一起打仗,不就是為了能吃口飽飯,能大發橫財,能擁有嬌妻美妾嗎?

當一切都唾手可得的時候,你竟然要求軍紀,讓他們放棄美女和錢財。

關鍵是別人都能搶,憑啥劉邦的士兵就不能搶?

士兵肯定會心生不滿,那麼這將只會讓後果更嚴重。

李隆基感覺自己以前讀的兵法都特麼的白學了,他現在都不知道什麼才叫做該做,什麼才叫做不該做。

他只想問一句,難道兵法上面說的軍紀嚴明都是錯的嗎?

可還沒等他想通這個問題,李淵就開始懟他了。

……………………

平平無奇李家主(亂世雄主)︰

「我來說一下第四個問題,為什麼不守城。

首先彭城根本就不是戰爭要塞,更不是像咸陽那樣大都城,根本就容不下56萬軍隊的駐扎。

別說是小小的彭城,就算是咸陽城,那也不能駐扎大量軍隊。

難道你要一半住在城里,一半住在城外?

駐扎軍隊,那是有著嚴格地理環境要求的,必須要依山傍水,就是防止被別人圍攻,然後斷掉水源糧道。

當年劉邦攻下了咸陽,他駐扎在咸陽城了嗎?

沒有!

還是駐扎在那霸河之上。

這就是帶兵的基本常識。

第二,劉邦本來就想跟項羽決戰,駐扎在城內,雖然不利于項羽的騎兵發揮,但就對劉邦有利嗎?

你以為56萬軍隊駐扎在城內,就有利于劉邦自己展開兵力嗎?

同樣對劉邦也是不利的。

還有,56萬大軍,那要消耗多少糧草?

他根本不可能拖的時間太長,本來就是要快速決戰的。

要是駐扎在城內,被項羽切斷糧道,那人數的優勢反而就成了劉邦最大的問題,因為他消耗的糧草就是項羽的十倍!

而且,劉邦擁有56萬大軍,他認為他能贏,他怎麼可能固守城池,跟對方打攻城戰呢?

只有弱勢的一方才會選擇固守城池,閉門不出,劉邦此次就是來求戰的!

不打仗的話,他跑彭城搶一票就走,不香嗎?

何必要等項羽回來?」

…………

朱棣也是一臉的不屑,李隆基能提出這樣的觀點,那就說明李隆基是真的不懂軍事。

大軍駐扎在城內,被人切斷水源,那太可怕了。

在三國演義中,馬謖失街亭,那就是被人切斷水源,那就是覺得可以守在山上,比較不利于對方。

結果呢?

斷水斷糧,那才可怕!

而且彭城就那麼小,城里根本就沒有大的空地安營扎寨。

如果把士兵分配在民房之中,敵人前來攻擊,首先,集結軍隊就得花太長時間。

這哪里是打仗呢?

這分明就是一窩土匪才干的事!

………………

陳通此刻也毫不客氣。

陳通︰

「李老三,你提出的第3個問題我剛才已經說了。

身為主帥,在戰事不利于自己的情況下,選擇逃跑,選擇戰略轉移,那也是一種明智之舉。

難道你真要被別人全軍覆沒,你才甘心嗎?

劉邦雖然在彭城之戰大敗而歸,但劉邦做得最正確的一件事就是率先逃跑,既然打不過,那就要最大限度的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

你死磕有什麼用?

只有活著,才有希望!

第2個問題,誰給你說,劉邦沒有防御工事的?

劉邦可是最會逃命,做事最為謹慎,這可是苟聖,他怎麼可能拿自己的小命開玩笑呢?

劉邦不但修建了防御工事,而且他還覺得這不把穩,更是在項羽大軍回歸彭城的必經之路上,設置了前哨崗站。

就是為了防止被人突襲。

他派自己的大將樊噲駐守在‘瑕丘’,扼守住齊國回楚國的咽喉。

劉邦就是為了第一時間知道項羽的動向,只要項羽回來,那麼,樊噲就會給他送來第一手的情報。

劉邦就可以得到準確的情報,並且跟對方進行戰略調整。

你以為彭城之戰是打了一戰嗎?

錯了,彭城之戰真正是打了兩戰!

第一戰,就是項羽先把樊噲全軍覆沒,然後才回到了彭城戰場,打敗了劉邦。

彭城之戰只能說明項羽非常厲害,項羽第一次在炎黃戰爭史上使用了全是騎兵的軍團。

最重要的是,他的裝備碾壓,而且還不是與劉邦正面交戰,他進行的是突襲閃電戰。

可以說,這是把騎兵戰術運用到了極致!

這才取得了讓人瞠目結舌的戰損比。」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