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859章 美麗新世界

回到書房,羅杰沒有急著先編(chao)寫(xi)新專輯的曲譜。

而是在電腦上新建了一個表格,將《搖滾聖經》接下來要推出的專輯風格一一羅列出來。

「原型搖滾」這個大類下,有爵士搖滾(Jazz-Rock)、原型搖滾兩個小項。

「另類搖滾」分類之下,則是英倫搖滾、另類搖滾。

至于「金屬樂搖滾」一欄,羅杰先是填上了一個「力量金屬」的小項,而後又想了許久,再次補上一個「重金屬/硬搖滾」的標簽,不過在這個標簽後邊,卻是加上了一個問號,表示未確定。

同樣劃上問號的還有原型搖滾大類下的爵士搖滾,是否要制作這個風格的專輯,羅杰同樣也沒有想好。

前者是因為,《搖滾聖經》系列當中已經有了一張重金屬/硬搖滾風格的專輯。

雖然《所羅門之鑰》的口碑相對差了些,但銷量在整個《搖滾聖經》系列當中反而是數一數二的。

畢竟,重金屬/硬搖滾這個類型,幾乎可以說是搖滾音樂的代表。

不單單有著最多的頂級樂隊,同樣也是受眾最為廣泛的音樂類型之一。

甚至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重金屬/硬搖滾音樂的流行程度,還要超過絕大多數的流行音樂。

嚴格來說,重金屬/硬搖滾風格的專輯,是最為適合作為《搖滾聖經》金屬樂搖滾部分的收官作品的。

再加上,羅杰也希望用一張更出色的專輯,來「挽回」《所羅門之鑰》的口碑。

但是否要讓《搖滾聖經》系列出現兩張風格雷同的作品,這一點,羅杰還是有些猶豫不定。

至于爵士搖滾,則純粹是因為這個風格太過于小眾。

嚴格意義上來說,哪怕是對于大多數相對「硬核」的搖滾歌迷,除了吉米-亨德里克斯之外,大部分人根本說不出一個爵士搖滾的大牌歌手或者樂隊的名字。

而吉米-亨德里克斯,也只是「借鑒」了爵士樂的元素融入到自己的搖滾音樂當中,並非【桑塔納】樂隊那種「純正的」爵士搖滾。

當然,用吉米-亨德里克斯的作品,湊出一張爵士搖滾的專輯,倒是沒有任何問題。

插播一個app: 完美復刻追書神器舊版本可換源的APP。

吉他之神的作品,也絲毫不用為它的口碑和商業價值而擔憂。

然而,羅杰不是十分確定,這樣做是否有意義。

依照這個年代的「市場環境」來看,無論是前世,還是現在所在的這個世界,爵士搖滾基本上已經是被主流市場所淘汰的產物。

將已經被掃進垃圾堆里的「文物」重新撿出來,即便是取得一定的成功,似乎也沒有太大的意義。

糾結了許久之後,羅杰刪掉「爵士搖滾」的標簽。

又思考了片刻,將「重金屬/硬搖滾」也刪除掉。

畢竟? 《搖滾聖經》系列當中? 已經有了一張《所羅門之鑰》。

再來一張「重金屬/硬搖滾」風格的專輯,歌迷們倒是會買賬,但卻是有圈錢的嫌疑。

以後是否再推出這一風格的專輯是一回事? 但《搖滾聖經》系列當中? 肯定是不能再重復了。

剩下的四個標簽,便是《搖滾聖經》最後的四張專輯。

按照順序,分別是英倫搖滾(Britpop)、原型搖滾(Ro’-Roll)、力量金屬(Power-Metal)、另類搖滾(Alternative-Rock)。

首先是英倫搖滾。

英倫搖滾,在整個搖滾樂壇當中的分量無疑是相當重的。

這個分支之下的頂級樂隊數不勝數,其中又以披頭士和滾石這兩支樂隊最為成功。

——無論是在商業上? 還是在口碑方面。

前者就不用說了,一直到羅杰來到這個世界之前,專輯銷量榜上? 第二到第十的銷量加起來? 還沒有披頭士多。

至于滾石? 他們能夠在樂隊成立五十多年後,無論巡演的規模多大? 依然是場場都爆滿,這也足以說明問題。

不過? 在幾年前? 樂隊已經分別以披頭士樂隊和滾石樂隊為「主題」,各自制作了一張專輯。

這兩支樂隊,最具代表性的一批作品,已經都是「用過了」。

若是再選他們的作品,這張《搖滾聖經》專輯的含金量還比不上樂隊以前發行的一張「普通專輯」,那就太離譜了點。

所以,羅杰只是稍作猶豫,就將披頭士樂隊和滾石樂隊排除在外。

這兩支樂隊大牌倒是夠大牌了,可惜已經是「用過了」。

除了披頭士樂隊和滾石樂隊之外,英倫搖滾這一分支當中,可以稱得上大牌的樂隊也是有不少的。

諸如【模糊(Blur)】樂隊、【山羊皮(S)】樂隊、【綠洲(Oasis)】樂隊、【電台司令(Radiohead)】樂隊、【繆斯(Muse)】樂隊、【北極猴(Arkeys)】樂隊等等,隨便一個拉出來,在搖滾樂壇的影響力都不小。

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也都配得上《搖滾聖經》這個名字。

羅杰將腦海中的數千首歌幾乎翻了個遍,足足花費了半個月的時間對比,才終于做出了「最終決定」。

【電台司令】樂隊發行于1997年,被稱為「英倫搖滾的巔峰之作」的專輯《OK-puter》。

如果要用最簡單的語言來形容這張專輯有多麼的「偉大」,下面這句話應該是最恰當的描述︰

在英倫搖滾的領域內,《OK-puter》的地位,差不多相當于迷幻搖滾的《月之暗面》、華麗搖滾的《波西米亞狂想曲》、布魯斯搖滾的《天堂的階梯》。

放到整個搖滾音樂這個「大圈子」里,對于這張專輯的評價或許會因為歌迷個人的音樂審美而有所變化。

但在英倫搖滾這個「小圈子」,《OK-puter》這張專輯就是毫無疑問的「封神之作」,甚至要超過滾石樂隊的同名專輯,又或者是山羊皮樂隊的《ing-Up》。

從主題上來看,《OK-puter》是一張典型的「反烏托邦」專輯。

就像是經典小說《美麗新世界》、《這完美的一天》那樣,描繪出了一個由科技控制人類、情感隔離、所有的一切都被既定的程序所設置,地球就仿佛一座巨大的工廠,而每一個人類,就像是工廠中的螺絲釘一般。

而在表現手法方面,電台司令樂隊將電子琴、大提琴、鐘琴、電子合成器等等眾多的元素融入到這張專輯之中。

某種程度上,《OK-puter》這張專輯,已經是帶有相當濃烈的「實驗搖滾」元素。

即便是在專輯發行二十年後來听,依然是非常前衛且大膽的嘗試。

即便是電台司令樂隊自己,也無法再次復制這張專輯的成功。

可以說,在整個九十年代的搖滾樂壇,沒有任何一張專輯,能夠比《OK-puter》更加完美、更加令人為之痴迷。

唯一可能帶來麻煩的,就是這張專輯「反烏托邦」的主題。

所謂反烏托邦,就是和「烏托邦」式的理想社會截然相反,通常表現為反人類、極權政府、生態災難或其他社會性的災難性衰敗等等。

例如電影《饑餓游戲》的背景,就是典型的反烏托邦式社會。

反烏托邦主題在全世界都非常的盛行,受眾極為廣泛。

尤其是在西方社會,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資本主義、財團、金融寡頭發展到極限,便是會讓整個社會進入「反烏托邦時代」。

甚至于,自從《美麗新世界》等著名的反烏托邦作品誕生之後,由于對「反烏托邦」的恐懼,更是加劇了平民階層和「上流社會」之間的矛盾和沖突。

自然而然地,後者對于各種反烏托邦題材的作品,都是不可能有什麼好感的。

不過,看看文學界和影視圈里層出不窮的反烏托邦作品就知道,沒好感是一回事,但這並不影響那些「資本家」們利用反烏托邦主題的流行,去大舉的圈錢。

至于所謂「上流社會的感官」?

在綠油油的美元面前,誰在乎這玩意?

羅杰也只是稍微猶豫了一下,便是將題材方面的顧慮拋到腦後,選定這張《OK-puter》專輯,作為下一張《搖滾聖經》的作品。

自然,專輯的名字不會再叫《OK-puter》。

這個名字出自著名的科幻小說《銀河系漫游指南》當中的一句經典台詞︰「好的,電腦(OK,puter),我現在要全手動控制!」

正是這句台詞,觸發了電台司令樂隊對于科技生活的思考,從而創作出了這張「科技控制人類」的反烏托邦專輯。

在九十年代,「電腦」這個單詞,也是科技、未來感的象征,用作專輯的名字,沒有任何的問題。

但現在已經是2013年了,電腦早已普及,只是一件普通的家用電器而已。

在專輯命名的選擇上面,羅杰主要考慮到的是兩個方向。

要麼延續電台司令樂隊原本的思路,用某件「科技感十足」的物品來為專輯命名。

要麼,就是強調「反烏托邦」的這一主題。

在和樂隊成員進行討論之後,最終一致決定選擇後者,用《美麗新世界(Brave-New-World)》,為這張專輯命名。

完整的名字是《搖滾聖經-英倫搖滾篇︰美麗新世界》。

這個名字來自于三十年代,英國作家阿道司-赫胥黎的經典小說《美麗新世界》。

這本書是「三大反烏托邦小說」之一。

書中所描繪的,便是一個看上去美好而和諧,但實際上卻讓人感到毛骨悚然的未來世界。

或許東方的很多人會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

但在西方,《美麗新世界》這本小說的影響力卻是極大,哪怕是沒看過小說的人,一听到這個名字,腦海中也會構築起一個反烏托邦世界的模樣。

用這個名字來為這張專輯命名,便是為了強化專輯「反烏托邦」的這一主題。

「哇哦,這歌詞可真尖銳。」

胖子看著羅杰拿出的曲譜,不由得發出一陣陰陽怪氣的「贊嘆」。

頓了頓,胖子看向羅杰,反問道︰「你是不是忘了,現在你也是資本家的一員!」

胖子顯然是在開玩笑。

羅杰聞言,只是笑了笑,沒有說話。

安妮卻是插話道︰「現在白左聖母這麼多,反烏托邦主題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藉由「反烏托邦」這層外衣,將《美麗新世界》這張專輯與自由、人權之類聯系在一起,對于這張專輯的「格調」是很有好處的事情。

經過這些年的「商業燻陶」,樂隊眾人在營銷運作方面的眼光都是很出色的。

在看到羅杰拿出的曲譜、歌詞之後,只是很短的時間,安妮就從中發現了這個非常合適的宣傳點。

「我也是這麼打算的。」

羅杰點點頭,說道︰「具體的計劃還是讓公司的人來做吧,咱們就別瞎操心了。」

稍微停頓了一下,羅杰又說道︰「這里只有曲譜,編曲方面我還沒有仔細完善,只有一個初步的想法,剩下的就交給你們來搞定吧。」

所謂的「初步的想法」,其實就是電台司令樂隊的「原版」。

但【Darkness】樂隊並非是電台司令,在制作這張專輯的時候,肯定是要根據樂隊自身的情況,進行一些或大或小的調整。

不過一般來說,也只是在編曲上做一些小的改動,不會進行「大修」。

一般來說,一支樂隊,在編曲的過程中,都是全隊成員一起參與進去的。

根據不同樂隊的情況,或許有主次的區別,但通常情況下,很少會將某個成員排除在外。

哪怕,是在樂隊里「地位最低」的主唱,也是會參與到這個過程當中的。

不過,在《美麗新世界》這張專輯上,羅杰卻是不打算參與到編曲的工作當中去。

至少是不打算全程參與。

胖子顯然听出了羅杰的言外之余,不由問道︰「你有別的事要忙?」

「這張專輯之後,剩下的就是最後三張《搖滾聖經》得專輯了。」

羅杰隨口說道︰「我的想法是這樣的,做完《美麗新世界》之後,隔上一段時間,大概一兩年左右,剩下的三張專輯我們直接以類似三部曲的形式一起發行。」

說著,羅杰聳了聳肩,又說道︰「我得從現在開始,就為最後的三張專輯做準備。」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