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847章 當代傳奇?

四月,安妮飛到東京,陪著羅杰過了一個生日之後,便是帶著阿曼達返回洛杉磯。

樂隊的巡演旅程依然在繼續。

在亞洲一直停留到五月底,才轉道前往南美。

而後幾乎走遍了整個南美,重新回到北美的土地上時,已經是九月份了。

在洛杉磯,《寂靜嶺》專輯的宣發已經開始推進。

只等著【誕生】巡演的最後一場結束,整個巡回演出的影響力完全爆發出來,樂隊的新專輯便是會正式發行。

這自然是為了「蹭熱度」。

暗潮、哥特金屬的風格,在搖滾中雖然是一個大類,但商業屬性卻是不算太高。

事實上,這類音樂,雖然經典之作很多,但卻是從未出現過真正「大賣」的專輯。

為了盡可能地提高《寂靜嶺》專輯的銷量,【量子音樂】的市場部門毫無壓力地做出了這個蹭熱度的決定。

如果說,蹭別人的熱度,還會被一些道德衛士所抨擊的話。

那麼自己蹭自己的熱度,誰也挑不出什麼刺來。

《寂靜嶺》這種商業屬性偏低的專輯,若是不在營銷方面想想辦法,哪怕是樂隊的商業號召力足夠強,也很難賣出一個好的成績來。

哪怕大牌如披頭士樂隊,也不是沒有過銷量撲街的專輯。

——當然,所謂「撲街」的標準,也是相對而言的。對披頭士樂隊來說是撲街的銷量,放在一些二線明星身上,甚至都足夠開上一場慶功派對了。

《寂靜嶺》專輯的風格,商業屬性不算強,走沖獎路線也並不合適。

事實上,包括格萊美在內的眾多音樂類獎項,對金屬樂搖滾一向都不怎麼待見。

除了重金屬因為受眾足夠廣泛的緣故,略微能夠給予一些照顧之外,其它類型的金屬樂搖滾,想要得到重量級獎項的難度簡直堪比登天。

——當然,這不包含那些專業的搖滾類獎項。

事實上,縱觀搖滾樂的發展歷史就可以發現。

那些銷量和口碑雙雙爆發的專輯,絕大多數都是出自「原型搖滾」這個大類。

例如鄉村搖滾的老鷹樂隊、迷幻搖滾的平克-弗洛伊德、典型搖滾的披頭士、華麗搖滾的大衛-鮑伊和皇後樂隊等等。

甚至于,若是將硬搖滾和重金屬搖滾視作一體的話,這個類型,既可以被歸入原型搖滾,也可以被歸入金屬樂搖滾。

而在這個「分支」之下的頂級樂隊,以及經典的專輯,數量也是最多的。

除了原型搖滾之外,稍次一籌的就是另類搖滾。

諸如朋克、垃圾搖滾、新浪潮等等,這些類型當中,雖然沒有出過可以和《月之暗面》或者《四種符號》比肩的「史詩級」大作? 但銷量在千萬張級別、獲得過格萊美重要獎項的作品數量也很多。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另類搖滾是被格萊美所青睞的。

尤其是到了二十一世紀? 這種現象愈發的明顯。

和隔壁的奧斯卡不同的是,格萊美的「政|治立場」在具體的某一屆上? 要麼是完全向左,要麼是完全偏右。

不會像隔壁奧斯卡那樣? 分蛋糕、玩平衡的那一套。

而當格萊美需要「向右」的時候? 總會推出幾個另類搖滾樂隊或者專輯,作為「旗幟」。

(注︰這里的左、右主要指膚色方面的問題? 這里就不過多涉及了。)

依靠著這些獎項光環的加成? 另類搖滾在商業方面? 也是頗有一番作為的。

而金屬樂搖滾就比較苦逼了。

——這是和它的兩個「兄弟」比較而言的。

像重金屬、力量金屬這樣,比較符合「主流審美」的類別還要好一些。

稍微極端一點的,比如激流金屬、黑金屬等等,受眾範圍就非常的小。

而再極端一些? 到了碾核、維京金屬這種程度,基本上除了金屬樂搖滾的狂熱粉絲之外? 就沒有人欣賞得了這類音樂。

甚至于,就連大部分的金屬樂歌迷,都很少接觸這類極端到了極點的音樂。

單純從技術上來講,越是極端的金屬樂? 對「技術」的要求就越高。

舉個栗子。

在所有的搖滾樂主唱當中,公認的,難度最大、最難練成的,就是死嗓、黑嗓、核嗓這種極端的唱法。

單純從「音域廣度」這一點上來講,一支死核樂隊的主唱,基本上都是要比一支硬搖滾樂隊的主唱強上許多的。

當然,音域不等于唱功,這一點還是要分清楚的。

不過,單純從「音域」這項數據來對比,就知道這類極端金屬樂隊的主唱,難度有多大了。

而在吉他、鼓,甚至是貝斯的環節,也同樣是有著極高的要求。

頂級樂隊之間沒什麼可比性,無論是任何一個音樂類型,任何一支頂級樂隊,都至少擁有一名在「技術」上達到了頂尖水平的成員。

但就整體的普遍素質來講,越是極端的金屬樂隊,在「平均技術水平」上,就越是領先。

然而,技術上出色,並不代表就一定會受人歡迎。

就好像在足球場上,技術華麗的球隊並不總是能夠贏球一樣。

事實上,極端金屬樂不受「主流審美」的待見,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連帶著,大部分的金屬樂搖滾,在商業和專業獎項方面的成績都不盡如人意。

這可以說是「市場的選擇」。

也可以說是「這屆歌迷的素質不行」。

如何判斷,是取決于評判者的立場。

例如大多數極端金屬的樂隊和死忠粉絲,會認同後者。

而偏向流行審美的歌迷,則會認同前者。

不過,不管怎麼樣,音樂市場的大環境就是如此。

《寂靜嶺》的哥特金屬風格,在金屬樂當中不算十分的極端,但也和「主流」兩個字扯不上任何的關系。

事實上,在所有的金屬樂搖滾中,只有重金屬、金屬樂新浪潮、力量金屬、交響樂金屬這四種風格,相對來說比較符合「主流審美」。

而其它所有金屬搖滾,都可以被歸入「小眾」的類別當中去。

在【量子音樂】內部,對于「小眾音樂」有著明確的定義。

那就是,若是專輯整體的風格屬于「小眾音樂」,即便是頂尖大牌明星的作品,再加上出色的營銷計劃,專輯的銷量也很難突破千萬這個數字。

更大的可能,是連這個數字的一半都不到。

這里指的,是出貨量,而非零售端的銷量。

按照【量子音樂】近幾年的數據來看,零售端銷量,往往是在出貨量的一半以下。

當然了,對于偶爾才會出現的,銷量在三四千萬張甚至更高的專輯來說,這個比例也會有所變化,零售端銷量對比出貨量的「百分比」會更高一些。

誠然,現在是數字音樂的時代,傳統的實體唱片早就「日暮西山」。

但對于頂尖大牌明星來講,一張在零售端只是勉強過百萬,甚至連百萬級別都達不到的專輯,也絕對是一種「恥辱」。

這也是為什麼,很少有成名的大牌巨星,去觸踫那些過于小眾的音樂類型。

「經濟損失」是一方面。

專輯本身投入的成本是一部分,同時,時間成本也是會佔據相當的價值。

越是大牌的明星,他們的時間就越是值錢。

若是一張專輯拿不到足夠出色的商業成績,或者更直白一點說,沒有足夠高的銷量,那無疑會是一筆巨大的損失。

除了這些「經濟損失」之外,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丟不起那個人。

誰能想象,諸如披頭士樂隊、麥當娜、泰勒-斯威夫特、埃米納姆這樣的大牌,一張專輯在零售端僅僅只是賣出幾十萬、一百多萬出頭的銷量?

或許對于三線乃至于十八線小明星來說,這個數字已經足夠讓人滿意了。

但對任何一位大牌明星而言,這樣的成績,代表的只有兩個字,恥辱!

對于【Darkness】樂隊而言,他們可以不在乎《寂靜嶺》這張專輯的收益。

畢竟,樂隊這麼多年,單單只是過去那些作品的版權收入,每年就是一筆巨額的數字。

廣個告,我最近在用的小說app,【  \\ 】安卓隻果手機都支持!

再加上【量子娛樂】的股東分紅,樂隊根本不缺錢,偶爾出上一兩張不賺錢的專輯,也不至于說讓樂隊傷筋動骨,甚至都不至于讓樂隊眾人心疼這筆「損失」。

但是,面子問題才是最重要的。

作為當今樂壇唯一還在活躍的超級巨星,若是《寂靜嶺》的銷量太過于難看,樂隊的面子可是掛不住。

這種事情,事實上,在《血腥統治》專輯的時候就有過一次。

這張專輯的實體唱片銷量也不高,不過在數字銷量上還算過得去,雖然依然「不盡如人意」,但是勉勉強強也算是說得過去了。

至少沒有丟了《搖滾聖經》系列的面子。

而這張《寂靜嶺》,則是繼《血腥統治》之後,《搖滾聖經》系列的又一大「考驗」。

對于這張專輯的銷量,【量子音樂】的預期並不是很好,認為若是沒有足夠出彩的營銷計劃,實體端和數字端相加,很難突破八百萬。

——這還是由于樂隊的名氣足夠大,而數字唱片又足夠的「便宜」。

以樂隊的粉絲基數,只要進行針對性的宣傳,至少也會有數百萬人願意花上一兩包煙的錢,去購買一張電子版的專輯,對樂隊表示一下支持。

單單只是實體唱片的話,【量子音樂】市場部門給出的銷量預期,只有區區兩百萬至三百萬之間的預估。

這個數字,還是考慮到了樂隊的名氣加成。

畢竟,哥特金屬這個風格,實在是太過于小眾了些。

雖然沒有小眾到死核碾核那種程度,但也差不了太多了。

這個預估的數字,自然是不能讓樂隊感到滿意。

樂隊眾人雖然沒有明確討論過這個話題,但卻也達成了默契,《搖滾聖經》系列,任意一部作品,在全球範圍內的銷量都至少要達到八位數。

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搖滾聖經》這個品牌,有著充分的價值。

這並不僅僅只是《寂靜嶺》一張專輯的事,而是涉及到整個《搖滾聖經》系列這個品牌。

專輯的後期制作早就完成,在整體音樂風格方面,自然是不可能有什麼更改的余地。

不過,在營銷計劃上面入手,卻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無論各行各業,都不乏那種很「糟糕」的產品,通過出色的營銷賣成爆款的例子。

最典型的一個,就是在不可描述國度人盡皆知的「腦x金」了。

更何況,《寂靜嶺》專輯的質量並不差勁,只是風格上比較小眾,不夠符合主流審美罷了。

若是能夠拿出一份切實可行,而且效果出色的營銷計劃,將專輯的銷量提一提,並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

【量子音樂】的市場部門和樂隊的經紀人團隊討論了一番之後,還真的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切入點。

頒獎季。

原本,樂隊的上一張專輯,《逃離伊甸園》,所瞄準的就是頒獎季。

只是後來為了配合【量子娛樂】的融資計劃,提前發行,導致錯過了頒獎季的「最佳公關時間」。

因為這一點,樂隊也放棄了為這張專輯投入過多的沖獎資源。

算起來,樂隊也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出現在格萊美的領獎台上了。

作為一名超級巨星,與領獎台「闊別」太久,可不是什麼好事。

自然,《寂靜嶺》專輯從風格上,便不適合走頒獎季沖獎路線。

但這並不意味著,這張專輯就沒辦法通過頒獎季來抬高熱度,從而得到更好的宣傳效果。

帕妮絲-格里芬和她的團隊,很快就找到了一個「合適的獎項」。

當代傳奇獎。

這個獎項,可以說是格萊美最為重要的幾項大獎之一,比每年都會頒發的四大通獎影響力還要大得多。

而且,「當代傳奇獎」有一個很好的特性,就是這個獎項針對得是明星本人,而不是具體某一張專輯。

以樂隊在樂壇的影響力,再配合上今年【誕生】世界巡演所營造出的聲勢,公關這一獎項,並非不可能的事情。

若是能夠拿到當代傳奇獎,《寂靜嶺》專輯蹭上一波熱度,多賣上三五百萬的銷量,就不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