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籌備新專輯和【誕生】世界巡演的日子沒有太多特殊之處。

在盧西恩-格蘭奇的帶領之下,【量子娛樂】和旗下子公司的發展也算是蒸蒸日上。

唱片業自是不必多提,在【量子音樂】的咄咄逼人之下,無論是華納,還是索尼,都紛紛退避三舍,緊守著自己的一小塊地盤,竭力避免與【量子音樂】爆發正面的沖突。

在好萊塢,【量子音樂】旗下的三家電影公司,也是在穩步地擴張之中。

福克斯探照燈影業依舊延續了過去的策略,極少自己投資制片,而是通過為其它電影公司,以及獨立電影提供發行渠道,從中賺取利潤。

每年全球無數大大小小的電影節,便是福克斯探照燈影業那些「買片推手」最為活躍的日子。

低價購買大量的小成本電影版權,或是以分成的方式簽下少量優質的電影,然後根據情況分別推入院線或者線下發行渠道。

每一部影片所賺的利潤不會太高,少則數萬美元,多則數十萬美元,能夠達到大幾百萬美元級別利潤的片子都很少見。

但靠著數量,總的收入卻是非常的不錯。

這種模式雖然賺不了什麼大錢,但背靠著二十世紀福克斯和【量子娛樂】,福克斯探照燈影業的營收能力還是相當有保證的。

其實這種公司在好萊塢有很多。

不同之處在于,依靠著自身的背景,福克斯探照燈影業的發行力量要遠遠強于那些「不知名的小公司」,在每一部電影的「利潤開發」水平上,也要遠遠超出。

在並入了【量子娛樂】旗下後,福克斯探照燈影業並沒有改變原本的經營策略,只是在規模上開始逐漸擴張。

預計在未來的一到兩年內,福克斯探照燈影業每年發行的影片數量將會達到數百部以上。

當然,這其中的絕大多數,都是連院線都進不去,直接送進錄像帶租賃市場的所謂「B級片」。

若是全部都是「院線大片」,不說福克斯探照燈影業是否吃得下的問題,整個好萊塢也沒有這麼多片子來給福克斯探照燈影業運作。

畢竟,好萊塢每年制作出來,能夠進入院線播放的電影,總數一般也就兩三百部,多的時候也不超過六百部。

而在最新一期的會議上,福克斯探照燈影業喊出的口號是,要在兩年內,達到「每年發行八百部影片」的業績。

而【量子影業】則是一家純粹的「制片廠」,只負責拍攝、制作,不負責發行。

除了原有的幾個系列之外,在斯特拉-瓦格納上任之後,又開始推行一項新的政策︰面向全好萊塢,尤其是獨立電影圈子,接受一切電影、電視劇項目的「投稿」。

無論是導演還是制片人,只要有一個項目的版權和計劃書在手,就可以向【量子影業】聯系,若是經過了後者立項審核部門的批準,【量子影業】就會為該項目投資。

當然,這個口號喊得很大,說是「面向全好萊塢」,但實際上,對于計劃書的審核是非常嚴格的。

盡管有許多人听聞了這一計劃之後,前來踫踫運氣,但一直到現在,也僅僅只有兩個獨立電影項目通過了審核,獲得立項批準。

兩部電影都是小成本的恐怖片,加起來也不過不到兩百萬美元的預算。

若是虧損,也虧不了多少。

而要是一旦成功,卻是會讓【量子影業】賺得盆滿缽滿。

任何一個對好萊塢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小成本恐怖片,雖然絕大多數都是爛片,但卻經常出現大獲成功的「爆款」。

在斯特拉-瓦格納的規劃當中,【量子影業】未來所要走的,就是這個路子。

除了原有的幾大系列之外,將以各種低成本小制作的電影為主,以大量的項目來分攤、平衡電影制作當中的風險。

至于那些大項目,自然是由二十世紀福克斯來負責了。

整個好萊塢,一年下來,算得上「大制作」的項目也不多。

但每一個大項目,所耗費的資金、時間,乃至于需要的人手,都要十倍百倍與投資低廉的獨立電影。

比如說二十世紀福克斯最近立項的《星球大戰︰原力覺醒》,若是將「臨時工」和臨時參加的群眾演員也計算在內,整個劇組預計將會有超過三萬人之多。

即使是「常駐」的人員,也有三四千人以上。

如此龐大的劇組,不提開支問題,對于制片人的調度、管理能力,也是有著極大的考驗。

在一番接觸之後,【量子娛樂】請來了《星際迷航》系列的制片人布萊克-伯克,為這部大制作「保駕護航」。

後者在好萊塢也算是一名金牌制作人,經手過多部投資一億美元以上的大項目,出品的影片在商業上的成功率也有所保證。

不過,整個劇組,唯一確定下來的重要職位,也就只是這位制片人而已。

無論是導演,還是主演陣容,都還沒有確定下來。

後者是一件漫長的工作,在好萊塢成熟的宣傳運作機制之下,復雜而聲勢浩大的「選角活動」,本身也是影片宣傳計劃當中的一部分。

而導演的甄選,進度要快得多。

目前進入到最後一輪甄選的導演一共有三人,其中和【量子影業】有過多次愉快合作的杜克-羅森伯格也在其中。

另外兩人,都是圈內的資深導演,雖然遠遠達不到詹姆斯-卡梅隆、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這樣的程度,但也算得上是大牌。

從個人感情上來講,羅杰自然是偏向于杜克,而且在三名導演之中,杜克-羅森伯格的個人薪酬無疑是最低的。

甚至于,迫切需要「執導頂級大片」履歷的杜克,在個人待遇方面必然會願意做出極大的讓步。

而另外兩人,無論哪一個,開出的價碼都必然是千萬美元以上的基礎片酬,外加少量票房分成的條款。

僅僅只是在導演薪酬這一塊,若是選擇杜克-羅森伯格,至少也能為二十世紀福克斯省下數千萬美元的成本。

對于這部制片總預算預計在二點五億美元左右的大制作來說,數千萬美元的成本,無論如何都不能算是一筆小數目了。

這部電影的投資,二十世紀福克斯也不打算完全由自己來出。

倒不是說控制風險,單單只是憑著《星球大戰》這個名字,五億美元以內的投資,無論如何去折騰,都是絕對虧不了的。

至少在搞出幾部超級爛片,砸掉《星球大戰》這個品牌之前不會。

二十世紀福克斯決定通過「融資」的方式,來解決拍攝資金的問題,主要考慮的還是不能吃獨食,否則難免會遭到其它巨頭的聯手排擠。

其它巨頭手中的大制作,大體上也是如此。

比如說華納兄弟的《哈利波特》系列,就接受過其它五大的投資,雖然投資的比例不高,但也算是釋放某種善意的信號。

當然,作為《星球大戰》系列版權的實際擁有者,以及電影項目的發起者,二十世紀福克斯在這個項目中必然是要佔據絕對的主導,分出去的份額也不會太多。

另一個大項目《X戰警》也是如此。

兩個項目相加起來,二十世紀福克斯自己會佔據百分之八十左右的投資額度,只拿出百分之二十來分出去。

其實,在項目立項的時候,二十世紀福克斯內部有人提議過,按照「好萊塢傳統」的方式募集資金。

說白了,就像是樂隊曾經在《大衛-鮑伊》這張專輯上做的一樣,坑「圈外人」的錢。

通過各種復雜的運作手段,將盈利巨大的項目在賬面上做成虧損,這對于二十世紀福克斯來說沒有任何的難度。

而在如今這個年代,好萊塢的大制作項目,又是許多富人眼中非常理想的投資項目。

——當然,這僅限于那些沒有被「好萊塢式募資」坑過的人。

不過,在一番討論之後,二十世紀福克斯的董事會還是否決了這項提議。

原因倒也簡單,在母公司【量子娛樂】剛剛進行過擴股融資之後,除了部分資金用于償還貸款之外,大部分的資金其實都是注入了各個子公司。

至少對于二十世紀福克斯來說,同時推動兩個大項目,在資金上並沒有太大的壓力。

既然不缺錢,自然也沒必要鬧出什麼麻煩事來,影響自己的名聲。

雖然說好萊塢巨頭從不在乎名聲,但卻也不至于為了一點蠅頭小利而故意砸自己的招牌。

君不見,當華納兄弟宣布《哈利波特》系列的結算結果為虧損一億多美元之後,這家公司的名聲變成了什麼樣。

雖然說名聲壞掉也沒有影響華納兄弟繼續賺錢,但總歸不是什麼好事。

分出去百分之二十的投資份額,並不會對二十世紀福克斯的利潤產生太多的影響。

畢竟,除了投資的分成之外,二十世紀福克斯作為影片的「發行方」,是可以在和其它所有投資者分錢之前,先行扣除一筆「發行抽成」的。

推薦下,我最近在用的小說app,【 換源神器】安卓隻果手機都支持!

當然,以《星球大戰》和《X戰警》系列的吸金能力,無論如何都不至于讓投資者虧錢就是了。

如果二十世紀福克斯沒有在賬目上做手腳的話。

這也是系列電影的好處。

一個擁有廣泛受眾的系列電影,在口碑徹底爛掉之前,哪怕拍出來的是爛片,也有足夠多的粉絲為其買賬。

就像是羅杰前世的DC系列,幾乎就全是靠著DC漫畫的死忠粉絲撐下來的。

甚至有粉絲宣稱,就算是蝙蝠俠在大銀幕上拉兩個小時的翔,他們也會包下整個放映廳的電影票。

當然,這種極端死忠的粉絲終究是少數。

也不足以支撐起一部頂級大制作的票房。

盡管說靠著系列的口碑,可以讓大多數影迷為一部爛片買賬。

但卻會毀了整個系列。

沒有人願意做這種殺雞取卵的買賣。

在《星球大戰》和《X戰警》這兩個項目上,二十世紀福克斯得到了【量子娛樂】大筆的資金注入,號稱「項目預算不設上限」。

但面臨這種局面,二十世紀福克斯反而更加的小心謹慎,生怕在這兩個大項目上栽了跟頭。

對于這些,除了因為杜克-羅森伯格的緣故,羅杰稍稍關注了一下《星球大戰》導演甄選的情況之外,便是沒有多管了。

甚至于,就連【量子娛樂】內的事情,都沒有過多的關注。

既然將董事長的職位交給了盧西恩-格蘭奇,羅杰便是會對他的能力抱有充分的信任。

至于其它方面的信任,在過去的多年合作當中,盧西恩-格蘭奇已經證明了他的可靠。

雖然說,在商業上,沒有什麼人可以絕對的信任。

但現代商業當中完善的監督機制,卻是足以抵消這種「變數」。

站在羅杰自身的角度而言,將【量子娛樂】交給盧西恩-格蘭奇,確實是再正確不過的一個決定。

從繁雜的商業經營中解月兌出來,羅杰可以將更多的時間用在音樂、樂隊,以及家人身上。

這一次的《寂靜嶺》專輯,樂隊所采用的依然是和《Nevermind》一樣的錄制方式,即錄制一份粗糙的Demo,然後各錄各的。

雖然說在錄制之前進行了合練,但卻只是簡單的過上幾遍,並沒有像其它大部分專輯那樣,要求做到「精益求精」的程度。

《Nevermind》專輯的成功,已經證明了這種制作方式的可行性。

當然,這種模式下,對于後期制作的要求會更高,顯著推高專輯的制作成本。

但如今的樂隊,並不在意這點額外的開支,只要能夠盡可能地節約時間,多花點錢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盡管安妮因為懷孕的緣故,不能參加到專輯的制作當中來,不過《寂靜嶺》專輯的制作進度,卻是進展得很快。

從專輯開始籌備,三個多月過去,專輯的初期錄制已經是接近了尾聲。

當然,這其中並沒有包括安妮負責的吉他,以及女聲的部分。

七月中旬,盡管還剩下一點收尾的工作沒有完成,但樂隊仍然是暫停了《寂靜嶺》的錄制。

因為,安妮肚子里的孩子,已經即將出世。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