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686章 側面迂回

在喬爾-李與SM公司的高層進行了幾輪談判之後,很快,在SM公司的牽頭之下,【量子娛樂】與包括SM公司、CUBE娛樂公司、JYP經紀公司等巨頭在內,所有在棒子國影響力較大的娛樂經紀公司簽署了一份聯合協議。

在協議簽署之後的第二天,SM等幾家公司,就一紙訴狀,將環球音樂集團告上了法庭,指控環球在與幾家公司的簽約藝人的合作中涉嫌違規,要求環球賠償損失、公開道歉,並終止合約等等。

大體上來講,這件事和蕾哈娜等明星的聯合訴訟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唯一的不同在于,由于「國情」不同的緣故,起訴環球的不是SM公司旗下的大腿時代、CUBE旗下的【四分鐘】組合等明星,而是這些男團女團的經紀公司。

由于雙方合約規定的限制,打官司的地點是在洛杉磯,不過對于這些棒子國的娛樂公司來說,並不懼怕在北美和環球打官司。

畢竟,在這些經紀公司背後的,是三星集團、LG集團、SK集團等等,在全球範圍都有著巨大能量的巨頭。

甚至于,在某些特定的領域,例如電子產品領域,這些巨頭手中所掌握的資源,是要遠遠超過環球背後的維旺迪的。

若是考慮到政|治的因素,這些領域當中的巨頭,對法庭的影響力絕對超出任何一家娛樂業巨頭。

畢竟,娛樂業再怎麼產業龐大,也沒法和電子產品等等,這些真正能夠影響世界格局的東西去比。

不過,這些巨頭和環球之間沒有根本性的利益沖突,最多也就是確保旗下的子公司得到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就是了。

別說是三星、LG,就算是通用電氣、思科這種真正意義上的巨無霸,在娛樂圈這個領域內,也沒有肆意妄為的資格。

【量子娛樂】通過推動這次合作,側面迂回,來達成SM等公司起訴環球的局面,也僅僅只是為了將環球從亞洲市場趕出去。

幾家棒子國的經紀公司當然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哪怕以SM公司為首的這些經紀公司聯合起來,在棒子國內的娛樂業可以達到壟斷的地位,最多也就是將一家「外來者」排斥出棒子國之外。

但擴大到整個亞洲,棒子國的「韓流文化」頂多只能說是在特定群體當中具備比較強的影響力,但要說壟斷?

那就只能呵呵了。

【量子娛樂】也沒指望這一步能夠一棒子將環球打死。

不過就亞洲市場的特殊性而言,在當前這段時期,亞洲是索尼的基本盤。

棒子國的市場就不說了,印度這種奇葩的市場也沒有必要多談。

島國也是被索尼基本壟斷,環球旗下雖然有一些島國的明星,但也就一個平野綾還算得上大牌,而且其咖位還主要是體現在「聲優」這個身份上,而不是「歌手」。

而在港澳台和東南亞,環球的前身,寶麗金唱片公司確實在這片市場上有極大的影響力,但環球收購寶麗金之後,由于精力有限的緣故,選擇主要開發歐美市場,一定程度上,在戰略上「放棄」了亞洲,因而也沒有繼承下寶麗金唱片在這片市場上留下的「遺產」。

不算已經去世的鄧天後、張哥哥等人,老一代的明星里,諸如李克勤、王妃等人,大多都在「後寶麗金時代」選擇了其它新興的唱片公司,沒有與環球續約。

(注︰大部分人實際與環球解約的時間並非環球收購寶麗金,而是後來換的東家,早的在2000年前後,晚一些的比如李克勤到2016年才跳槽到英皇,不過涉及的人和時間太雜,為了省事統一一下。)

留下來的人里,稱得上「大牌明星」的,也只有極少數的幾個人,一只手就數的過來,更多的都只是二、三線的小明星。

就簽約歌手的市場佔有率而言,環球在港澳台以及東南亞地區,大約佔據了不到三分之一,遠遠低于寶麗金唱片曾經的百分之八十。

就算是剩下來的這些,在不可描述國度新興的「本土唱片公司」的大規模挖角之下,也有不少人都蠢蠢欲動,隨時有可能跳槽。

在這種時候,只要棒子那邊打開一個突破口,將事情鬧大,營造出一種「環球要涼了」的感覺,【量子娛樂】再在背後推上一把,不說徹底將環球擠出亞洲市場,但將其在亞洲的市場份額削減到聊勝于無的程度,卻是有很大希望成功的。

事實上,在當前階段,環球音樂集團的戰略布局當中,亞洲並非是很受重視的一環。

對于環球來說,如今最重要的,還是鞏固已經獲得了領先地位的歐美市場,至少在這兩塊最大的市場上,佔有率達到當地反壟斷法所允許的極限之前,環球都不會將目光過多地分散到其它地區。

畢竟,單以營收貢獻而言,就唱片業來說,歐美兩大地區,無論是已有的消費能力,還是潛在的消費能力,都超過全球其它地區的總和。

而且是遠遠超出。

別的行業未必有如此大的差異,但對當前的唱片業市場來說,歐美市場可以說就代表著一切!

按照IFPI的統計數據,歐美兩大市場的總營收相加,相當于全球其它市場總和的2.7倍!

(注︰2017年數據。)

單純從營收的和盈利潛力的角度來講,開發亞洲市場,對于環球這種世界級的巨頭來說,確實不是一個十分迫切的需求。

如今的亞洲,最有價值的市場依然是日韓,前者是索尼的基本盤,後者倒是和環球有不少的業務關聯,但總的體量依然不算大。

畢竟,環球在棒子國市場賺到的錢,還要和SM等公司分攤部分利潤,至少和歐美市場那種暴利,是完全沒法比的。

哪怕被人從亞洲趕出去,對環球來說,損失也不算大,反而可以更好的抽出資源和人手,加強在歐美市場的布局。

若是在正常情況下,環球主動做出放棄亞洲,專心經營歐美的決策,大概率是會被大部分股東們所接受的,因為盈利前景相當可觀。

但前提是,那是要在「正常情況下」。

而現在嘛,顯然就是「非正常情況」了。

為了其它戰略規劃而主動放棄亞洲市場是一回事,被人從亞洲市場趕出去,又是另一回事。

【量子娛樂】試圖將環球趕出亞洲,為的也不是削弱環球的實際力量。

如果是以這一目標為優先考量,那麼要針對的應該是歐美市場,而不是亞洲或者其它什麼第三世界地區。

(注︰按照標準定義,非「發達國家」都是第三世界國家。眾所周知,我國一直「自認為」是發展中國家。嗯,這邏輯很合理。)

但若是在歐美市場開戰,卻是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突破點。

這可是環球的大本營,雖然同樣也是【量子音樂】的大本營,但硬踫硬之下,最終必然演變成一場漫長的消耗戰。

就算是環球如今陷入巨大的緋聞和危機當中,但想要穩固防守,還是不難做到的。

只要給環球足夠的時間,以環球的底蘊而言,絕對能夠擺平目前面臨的麻煩,將局面拖入到【量子音樂】不願意看到的方向去。

【量子音樂】最大的弱點,就是成立的時間還短,無論是市場份額,還是各個渠道方面的資源和話語權,都遠遠比不上環球。

硬要說有什麼優勢的話,恐怕也就是現金流比較充沛。

但這筆錢,在與新聞集團確立了合作之後,也消耗了很多。

若是局面陷入到消耗戰中,環球如今岌岌可危的劣勢局面,恐怕就要由【量子音樂】來承受了。

有新聞集團、大衛-勞倫斯和米拉-勞倫斯這些盟友的支持,說必敗無疑或許有些夸張,但在消耗戰中,【量子音樂】肯定是不佔什麼優勢的。

若是被拖到那種局面,現在的盟友是否還靠得住,也是一個疑問。

以新聞集團的尿性,以及勞倫斯兄妹過去的表現來看,一旦環球音樂集團佔據了明顯的上風,他們不反過來捅自己一刀就謝天謝地了,至于指望同進同退到最後一步?羅杰做夢都不敢這麼想。

退一步說,就算【量子音樂】在消耗戰中最終贏得了勝利,也會被環球音樂集團拖到近乎于垮掉的程度。

到了那個時候,即便是贏了,又能怎麼樣?

【量子音樂】和環球音樂集團兩敗俱傷,最終只能便宜了別人。

比如說索尼、華納,又或者其它蠢蠢欲動,距離四大巨頭只差一線,隨時準備上位的一線大廠。

這場戰爭,從長遠的利益來考慮,【量子音樂】不但要贏,而且要贏得快速、干淨利落,還要吃下勝利的果實,也就是環球音樂集團的「遺產」。

或者說,至少也要吃下最大的一塊蛋糕。

如何在「戰後」分解、消化環球音樂集團是以後的事了,想要達到這個目的,首先有一個前提。

【量子音樂】不能在這場戰爭中消耗太大。

這里的「消耗」,指的不單單只是實力、市場份、渠道資源、現金流等等,同樣也包括時間。

次貸危機之後的這幾年,是【量子音樂】憑借著充沛的現金流擴大優勢的最佳時期。

若是全部浪費在與環球音樂集團的競爭當中,那損失可不是單純的數字可以衡量的。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快」,才是【量子音樂】最著急、最迫切的需求。

因而,放棄正面戰場,從側面打開一個突破口,就是【量子音樂】必須要做到的事情。

而【量子音樂】的選擇,或者說,羅杰的選擇,就是亞洲。

將環球從亞洲市場趕出去,並不足以對環球的「硬實力」構成什麼嚴重的打擊。

前邊說過,就算丟掉了亞洲市場,環球還可以將更多的人手、資金,以及其它資源轉移到歐美市場上,雖然長遠來看肯定是虧的,但短期卻可能反而小賺。

不過,和股權高度統一的【量子音樂】比起來,環球音樂集團最大的問題在于,他們的內耗相當的嚴重。

事實上,反對與【量子音樂】爆發正面沖突的股東,在環球音樂集團的股東大會上一直是一股很強的聲音。

雖然支持道格-莫里斯的股份更多,但這一股聲音卻是早已大到讓人無法忽視的地步。

若是環球最終丟掉了亞洲市場,就更加有可能促使一部分原本支持維旺迪和道格-莫里斯的股東,轉而站到對立的立場上去。

也就是說,能夠進一步加劇環球內部的分裂。

畢竟,一家集團公司的利益,和這家公司股東的個人利益,乃至于集團公司高層的個人利益,在很多時候並不完全相同。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若是某位股東以短期持有而後出售套現為目標,持有某家公司的股份,那麼當公司管理層提出要以短期虧損博取長遠利益的想法時,如果這位股東認為這一決策可能導致短期的股價下跌,那麼它就很有可能投下反對票。

在過去,道格-莫里斯憑借著維旺迪的支持,和環球自身近乎于半壟斷的地位,還能輕而易舉地將環球音樂集團的內部擰成一股繩。

雖然依然存在內耗,但卻是完全控制在正常範圍之內的。

但在與【量子音樂】正式開戰之後,由于一連串的壞消息,反對者的數量也開始越來越多。

就算是依舊支持道格-莫里斯的那些,也沒有過去那麼堅定了,很多人都在動搖。

在羅杰的眼里,這才是【量子音樂】真正的機會。

沒有什麼,比一個巨頭自己,能能打敗一個巨頭的了。

在羅杰為環球音樂集團安排好的「劇本」里,像香江的郭氏那樣,最終死于內斗,才是環球音樂集團最合適的「死法」,也是對【量子音樂】利益最大的方式。

「辛苦了,喬爾。」

視頻會議上,羅杰听完喬爾-李的匯報,滿意地點了點頭,對著攝像頭說道︰「總部這邊就不派人去接手了,我相信沒有人比你更了解亞洲市場的環境。下一步你要做的事情,就是把環球從不可描述國度擠出去。不必追求把所有有價值的明星都挖過來,必要的時候,可以讓出適當的利益給當地本土的唱片公司。」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