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57章 所謂的“內幕消息”

對于只關注明星的人而言,或許洛杉磯是北美娛樂行業的絕對核心。

而在東海岸的紐約,在外人眼里更多的是金融中心。

但事實上,曼哈頓對北美娛樂行業的影響力並不低。

包括時代華納集團在內的諸多大型娛樂傳媒集團總部,都設立在曼哈頓這座小島上。

大名鼎鼎的百老匯同樣也在這里。

除此之外,在紐約中央公園附近的第59至第110街,也堪稱北美新聞行業的中心。

abc、cbs、nbc三大電視網、紐約時報、紐約每日新聞等全美知名的大媒體,總部都在這一區域。

《公告牌》雜志也同樣在曼哈頓設立了辦事處,而且是全美級別最高的兩大辦事處之一。

另外一個,則在中部的核心城市芝加哥。

樂隊一行來到了《公告牌》雜志的辦事處,當然,是曼哈頓的這一處。

和任何一家媒體一樣,辦公區的人顯得很忙碌,時不時響起一陣大呼小叫的聲音。

前一天,樂隊拍完了雜志封面使用的照片,丹尼爾去和相關的負責人一起篩選,並對後期處理提出意見。

至于羅杰三人,身邊只有一名《公告牌》的記者跟著,沒有任何助理或者經紀人。

「采訪稿沒有問題吧?」

一名滿臉絡腮胡子的年輕人問道。

這人是《公告牌》雜志的一位資深記者,名叫杰里-貝克,雖然年齡不算大,但加入《公告牌》已經有五六年了。

雖然這次專訪是主編定下的,不過采訪本身卻沒必要讓主編親自出面,那是一線明星的待遇。

一個年輕的資深記者,很符合樂隊現在的名氣和咖位。

滿臉絡腮胡子和年輕人,看起來很不協調,但在西方世界卻是很常見的。

白種人普遍毛發旺盛,二十歲左右就留出濃密的大胡子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

杰里-貝克看羅杰三人沒有開口,又強調了一遍︰「如果采訪稿沒問題的話,我們現在就去采訪間。」

像這種提前安排好的專訪,尤其是在樂隊付出了一定好處的情況下,按照一般的慣例,都會將采訪中要問道的問題整理出來,讓樂隊過目。

雖然實際上的「好處」給的是作為中間人的克萊爾,但克萊爾肯定也付出了相應的代價,才能從《公告牌》手中交換到這樣的資源。

關于采訪稿的矛盾並非沒有,媒體希望問更多尖銳的問題,以博取新聞熱點。

而明星們則不希望曝光任何見不得光或者隱私的東西,這需要雙方溝通協調。

有時候僅僅只是采訪稿的溝通和修改,就會花去不少的時間。

樂隊三人來到這里,肯定是對采訪稿的終稿沒有任何意見了。

「我們沒問題。」

羅杰點了點頭。

「那好,我們去采訪間。」

杰里-貝克點點頭,說道︰「跟我來,采訪間在這邊,攝影師也已經準備好了。」

受限于經濟實力,《公告牌》雜志的采訪間不算大,只有一百多平米。

不過做簡單的采訪,無論如何都是夠用了。

一個紙質雜志的采訪,又不需要拍電影或者什麼。

「我們早就想采訪你們了,只是一直得不到機會。之前發過幾次采訪請求,也都被推掉了。」

杰里-貝克先是說了一句,然後打開錄音筆放在桌上,同時對一旁的攝影師做了個手勢,然後問道︰「我們現在開始?」

鬼知道為什麼平面雜志的采訪,還要有一名攝影師全程跟拍。

羅杰三人牢記著丹尼爾的叮囑,沒有多問,只要不是會給樂隊帶來麻煩的事,只當看不到。

「當然。」

羅杰做了個請的手勢。

「你們樂隊成立至今不到兩年,已經發行了五張專輯和一支單曲,一共51首歌。除此之外,根據我們得到的消息,你們還有兩張專輯很快就要面世。」

杰里-貝克說了一陣,然後問道︰「搖滾樂隊高產的並不少見,但能夠在高產的同時保證質量的卻很罕見,你們就是其中之一。請問,在創作方面,你們有什麼秘訣嗎?」

「你是問寫歌,還是錄歌?」

羅杰問了一句。

杰里-貝克說道︰「兩方面都說說吧。據我所知,樂隊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你寫的對吧?」

「對,是我寫的。並不是所有歌都是在樂隊成立之後寫出來的,有一部分歌在樂隊成立之前就有了,比如《》。」

羅杰瞎編了一個借口,說道︰「如果你調查過相關資料的話,就會發現,這首歌在1998年的時候我就把版權賣給了唱片公司,在去年又買了回來,加入到《a&b》專輯里。」

這些交易在版權局都有備案,一般人當然查不到,但以媒體的關系,想必不難拿到這些資料。

「除此之外,我每當有了靈感,就會記錄下來。當有空閑時間的時候,我就會慢慢把這些靈感完善起來。」

羅杰繼續滿嘴胡扯︰「比如說我在洛杉磯的時候,曾經在貧民窟生活過一段時間。有一次我遇到了一個流浪漢,他對我說【你知道你在哪嗎?你已經陷入叢林了,寶貝,你死到臨頭了】。當時我把這件事記錄了下來,幾個月前翻筆記的時候翻到了它,然後就有了這首《歡迎來到叢林》。」

其實並沒有人真正關心羅杰寫歌的靈感來源是什麼。

無論是媒體,還是唱片公司,或是樂隊自己,都不在意。

但是這樣的采訪寫出來,公眾喜歡看,那就會具備所謂的「新聞價值」。

至于是真是假,沒人在乎。

杰里-貝克點點頭,追問道︰「錄歌方面呢?據我所知,你們的錄歌速度是比較快的那一種。」

搖滾樂隊的錄歌速度有快有慢,但綜合起來看,大多比流行歌手要慢很多。

尤其是在保證作品質量的前提下。

雖然有一年出五張以上專輯的先例,但是那種專輯的質量就不敢恭維了。

「錄制專輯不僅僅是樂隊本身的工作,這需要一整個專業團隊的協調。我們很幸運,有一個非常出色的制作人團隊。他們會做好一切準備,包括不同情況下的預案,我們只需要專注于錄音室,不用為其它亂七八糟的東西分心。」

羅杰這番話半真半假,開口道︰「除此之外,你可以看到,我們除了《怪胎》以外,基本上沒有專門去錄制mv,這也是加快效率的一大法寶。拍攝一部mv的時間,至少夠我們錄上兩到三首歌了。」

大部分搖滾音樂作品里,拍mv的時間都遠遠少于錄制歌曲本身,除非是大制作的精品mv。

比如說《怪胎》專輯中的四部mv,加起來就只拍了三天,再怎麼往快了算,也就只夠錄兩三首歌的。

但是如果是精品mv,一部mv花上十天半月都是很正常,這也不算是胡扯,只能說是偷換概念。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我的隊友都很出色。」

羅杰認真地說道︰「搖滾樂隊無論是現場演出,還是錄音室專輯,質量和效率都取決于最差的那個位置。很幸運的是,我們有最好的團隊。」

這番話倒是完完全全的真心實意。

無論是羅杰自己,還是安妮、理查森兩人,個人能力都非常的出色,而且默契十足。

這樣的一支沒有短板的樂隊,在搖滾樂壇也是很罕見的。

其它的樂隊,或多或少的都有短板存在。

「能夠保持高數量的產出,質量又非常出色,這是非常難得的。」

杰里-貝克先是稱贊了一句,然後說道︰「接下來的問題可能會比較尖銳。」

羅杰三人都看過采訪稿,對此有心理準備,也沒有任何意見。

「我得到了內幕消息,說你們和唱片公司矛盾很深?」

杰里-貝克問道︰「這是真的嗎?」

所謂的「內幕消息」,其實是加西亞-賴斯特頓要求,丹尼爾主動透露出來的。

只要能夠帶來炒作的效果,二十世紀娛樂壓根不在乎挨罵。

如果罵一句就給他們十美元,這幫吸血鬼能追著你求罵,直到你破產為止。

而樂隊也同樣不在乎公開這些矛盾,以便給粉絲們一種心理暗示,讓他們認為「專輯質量下降是唱片公司的錯」。

「確實有一些矛盾,事實上這從去年的《a&b》專輯就開始了。」

樂隊和二十世紀娛樂的矛盾,根本原因在于利益沖突。

但接受這種正式采訪的時候,肯定不可能這麼說,這對樂隊的形象損害太大了。

羅杰選了一個非常合適的理由,說道︰「我們最大的分歧在于理念,樂隊想嘗試更多的東西,而唱片公司認為這樣做風險太高。事實上,《黑色》專輯差點因為公司的反對而流產,不過好在最後我們做出了這張專輯,至于效果如何,想必你們也看到了。」

就和之前那些東西一樣,內容是真是假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公眾是否喜歡看,對樂隊的形象宣傳又是否有利。

單從這幾個回答來看,杰里-貝克認為羅杰的回答,至少也能打個八十分。

不算很完美,但至少也是遠遠超過了及格線。

「說到《黑色》,這可以說是你們至今為止口碑最好的一張專輯了。公告牌專輯榜第四位,《歡迎來到叢林》在單曲榜第一位,這都能說明《黑色》專輯的出色。」

杰里-貝克不忘給《公告牌》打個廣告,然後又問道︰「但是我注意到一點,《黑色》專輯盡管口碑非常出色,但銷量卻不算好,遠遠不如《青春》。」

「《黑色》的銷量確實不如《青春》,但並不能說差。我這里有一份最新數據,七周時間,《黑色》專輯賣出了兩百五十萬張,這個銷量無論如何都不能說差吧?」

羅杰反駁了杰里-貝克的觀點,然後繼續說道︰「商業上的成功當然重要,歌迷只有喜歡一張專輯,才會掏錢去購買。如果你做出一張很爛的專輯,粉絲們不會買賬。」

「但是搖滾音樂不僅僅只是商業和娛樂,它是思想的載體。我們希望通過《黑色》專輯,讓人們有更多的思考。」

羅杰組織著語言,謹慎地開口道︰「搖滾音樂具備一種很特殊的力量,能夠無視種族和語言,給人們一種共鳴。我們想要做到的,就是將這種共鳴傳遞出去。」

這番話是說給格萊美听的。

音樂,尤其是搖滾音樂,確實是一種思想的載體。

但是絕大多數歌迷購買專輯,可不是為了思考人生或者其它的什麼原因。

唯一吸引他們的理由,就是好听。

但是那些所謂的專業人士,卻喜歡從娛樂作品中尋找「人生的真諦」,這樣的說法,也更加能夠討好這批群體。

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說法登上雜志之後,無疑可以在明年的格萊美上,給樂隊增添更多的砝碼。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