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94章 百泉湖上

第294章  百泉湖上

劉燕走進書房,劈頭就問︰「哥,你怎麼放胡公子走了?」

劉仙平道︰「我確實留他呢。可不知你什麼時候回家,胡公子有要事進京,我也不能耽擱他。他臨走時,給你留有一封信。」

劉燕接信在手,回到房間,把信打開,看了幾遍,信中無非寫著相思之情。劉燕走出房間,劉仙平也走了過來,劉燕道︰

「我現在就到京城去。」

劉仙平道︰「你老遠的回來,在家歇息幾天吧。你到京城去,我陪你去。」

劉燕想想,答應在家住幾天。第三日起來,劉燕忍耐不住,就要進京。劉仙平擔心她的安全,就陪著她朝西北走來。

且說胡瓊當時離開江西,五福教要暗害舅舅,時刻不離其身旁,雖然思想劉燕,可也無可奈何。到了荊州城,乘夜見了母親跟妹子,家里已是一貧如洗了,官府還在通緝他,胡瓊越發地要及早到京城,為自家洗清冤枉。

在家里過了幾夜。胡瓊收拾行裝,騎馬繞過荊州城,朝北而來。走到十里鋪,想起劉燕,難割相思之情,就想請劉燕一起進京。主意打定,就從東南道上朝江西而來。一路上,日夜兼程,曉行夜止,到了袁州府,來到劉家,劉燕卻不在家中,他不敢耽擱,留書一封,催馬一鞭,朝京城而來。

路上非止一日。這一日,過了黃河,走到輝縣境內。胡瓊貪趕路程,走到天晚,還不見集鎮,看看山色隱遁,樹木模糊,這時才感著急,打馬一鞭,朝前急跑,那馬卻朝西北而來。

急急趕路,天上星月無光,黑茫茫一片。走了一段路,卻望見遠遠的夜色中,有一點昏黃的燈光亮出,胡瓊是讀書人,望見這燈光,料想燈光下會有一位讀書人,心里感到格外親切,催馬向那燈亮處跑去。

走到近前,牽馬而行。燈光亮處,不過幾間草房,走到房前,從窗里望見有一個年輕人,手拿一卷書正在誦讀。胡瓊上前敲了敲門,門打開,一個老家人走了出來,問道︰「誰呀?」

胡瓊把借過宿頭,望見這里有燈,欲在此借宿的話說了。那讀書人听見,也放下了書,走了過來,听說是行路人,忙請到里屋來坐。主客坐下,老家人沏好茶,那讀書人問道︰「公子還沒吃晚飯吧?剛好,我也剛游山回來,晚飯還沒做,一會兒飯好,我們一起吃吧。」

讀書人自道姓張,名達飛,世居于此,此地名叫百泉湖,家在山下,他愛這里清幽,蓋了幾間草房,作為書房。張達飛又問胡瓊尊姓?仙鄉何處?將到哪里去?

胡瓊見他斯文一派,言語坦誠,也就如實地把自家情況相告,說是要進京,路過此地。兩人都是讀書人,真是惺惺相惜,張達飛邀胡瓊到書房敘話。來到書房,但見四壁圖書,琳瑯滿目。書桌上放著剛才觀看之書,拿起一看,卻是《易經》。這《易經》為百經之首,文字繁難,胡瓊也翻看過幾次,無人請教,也就放下。

兩人坐下敘談。不久老家人進來說晚飯已好。張達飛對胡瓊笑道︰「房前有一個百泉湖,我們坐船到湖上賞月喝酒。可好?」

胡瓊自然答應。張達飛領著胡瓊,出屋朝西走,這時天上月亮已露了出來。走過幾十步遠,但見月光之下,有一片大湖,晃晃蕩蕩,湖邊有一條小船,兩人上得船來。老家人提來一個火爐,後把一砂鍋的羊肉端來放在火爐上,擺好桌椅,放好碗筷,有幾盤精潔的菜,還有一壺的酒。兩人坐好,老家人劃動木槳,那小船便朝湖中間駛去。

船到湖心,但見一輪明月早掛在當空,湖底也有一輪明月,上下輝映,澄澈明亮,那小船如行在虛空中一般。四周楊柳枝葉未月兌盡,在湖邊婆娑起舞,湖上淡煙迷蒙。張達飛道︰「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此般情意味,料得少人知。胡兄,我們賞月喝酒,何等快活逍遙!」

胡瓊也道︰「是啊,紅塵勞碌,今夜才得了清閑。」

張達飛打開酒壺,倒上兩碗酒來,酒香撲鼻。胡瓊問道︰「此是什麼酒?」

張達飛道︰「此是杜康酒。胡兄請了。」

兩人端起碗,喝了一口,果然芬芳滿口,的是好酒。拿起筷子,從砂鍋里夾起一塊羊肉吃了。已是深秋,夜氣清寒,吃肉喝酒,可以御寒。

一直吃到後半夜,杯盤狼藉,兩人都有些醉意了,這才劃船回到岸邊。兩人上岸,回到草房睡覺。

第二日,張達飛留客,胡瓊感他意誠,也留連這湖上風景,舍不得離去,遂答應留下來。張達飛復帶胡瓊去劃船游湖。張達飛介紹道︰「這湖名叫百泉湖,是這湖底有一百多處泉眼,不停朝外冒水,湖水外溢,從東北角流下,流到山外,山外河邊有個百泉村,村里有自家房屋田地。」

船到湖心處,湖水清澈明淨,細沙作底,望得見湖底有泉眼,有幾縷細水從泉眼流出,如細線般搖曳而上,有的泉眼處,如沸水般翻滾上下,汩汩生響,有的泉眼處,有幾十個、上百個細水泡冒出,有的泉眼里只有兩三個水泡飄出,如珍珠般飄飄蕩蕩。有小魚三五成群地在湖底來回游動,真是人不知游魚之樂也。

胡瓊贊道︰「百泉湖,真是天下勝跡。張兄得此美景,逍遙湖上,真是一個雅人,真讓小弟羨慕啊!」

張達飛道︰「世上人追追逐逐,勞思夢想,哪里能享受此清福?胡兄千里而來,也是與這山水有緣,不妨多住幾日,我又能向胡兄請教學問,何樂而不為?」

胡瓊謙遜道︰「終日為俗事所擾,來回奔波,學問可就耽擱下了,還請張兄不吝賜教。」

「胡兄太謙虛了。」

張達飛復問道︰「這百泉湖曾有一位古人,胡兄知道否?」

胡瓊道︰「恕小弟才疏學淺,實是不知。」

「就是宋朝的邵康節,他也曾在此湖上流連,在湖畔讀書研易,他曾有一首《逍遙歌》傳世。我唱給你听啊。」遂唱道︰

茅屋任意自逍遙,

山徑崎嶇賓客少。

讀的是古人詩書,

看的是無名花草,

喜的是青山隱隱,

樂的是綠水滔滔。

春花開的早,

夏蟬枝頭鬧,

黃葉飄飄秋來了,

白雪紛紛冬又到。

嘆人生容易老,

總不知蓋一間安樂窩,

自在又逍遙。

閑來了河邊釣,

悶來了把琴敲。

吃一杯杜康,

酒醉樂陶陶。

這滋味誰能知曉!

張達飛唱罷,胡瓊贊道︰「邵康節先生真是一位聖賢人,把眼前景,心中事都唱盡了。」復道,「听張兄唱詩,我也想起了邵先生的一首詩來,我念給張兄听,不知對錯?」于是朗聲念道︰

長憶當年歸敝廬,

未嘗三徑草荒蕪。

欲為天下屠龍手,

肯讀人間非聖書。

否泰悟來知進退,

乾坤見了識親疏。

自從會得環中意,

閑氣胸中一點無。

古詩誦罷,兩人拍手歡笑,樂得是前仰後合。

兩人在湖上,談詩論文,議論縱橫,大有相見恨晚之慨。

吃罷午飯,稍事歇息。下午,兩人在書房內敘話。只見老家人走進,道︰「村里小蝦子來找相公,說是他放的牛走丟了。」

兩人走進客房,那小蝦子走進屋來,他臉是成人的臉,那身材卻是小孩一般矮小,怪不得叫小蝦子了。他進來跪在地上,給張達飛磕了幾個頭,汪汪大哭,道︰「我的牛剛才還在,我靠在柳樹邊睡了一覺,起來就不見牛了。到處找都沒找到。請小爺給我算算,我的牛到哪兒了?」

張達飛皺著眉頭,在屋內走了兩三圈,停下腳步,道︰「村北頭有棵大楊樹,樹上有個喜鵲窩,你的牛就在喜鵲窩內,你上樹去,就找到你的牛了。」

那小蝦子張著嘴,茫然地望著公子,不敢相信。張達飛道︰「還不快去。」

那小蝦子被這一聲喝,不敢張口,只得轉身去找他的牛去了。一條大黃牛怎麼會在高樹上的小小喜鵲窩里?胡瓊也是不相信,望向張達飛。張達飛笑笑道︰

「一會兒時間,自有分曉。」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