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美人一個小小的美人,進宮才不過一年的光陰就有此狠辣的念頭,那些子進宮多時的嬪妃豈不是更要提防了。」端太妃自嘲一笑說道︰「皇後進宮多時,為陛下誕下皇嗣,為人恪守禮節,是後宮女子的典範,只不過是出了一位狠辣的美人,幸虧有皇後坐鎮,不然的話後宮豈不是亂了套了。」
「太妃你到底要說什麼?」
「哎呀,本宮就是想和太後閑聊一番,年紀大了,忍不住有些嘮叨,若是太後有事要忙,那就去吧。」
一席話有頭無尾,听得太後雲里霧里,起身準備離去,走過太妃身邊時,太妃用只有她兩人能听到的聲音說道︰「听說賢妃小產之前,皇後身邊的暮雪去于美人na里倒是挺勤快的。」
「你……」唐太後心頭一震,抬眼瞧向端太妃。
「太後不是要離去嗎?怎麼又不想走了?」
說完這話,端太妃扭過臉瞧向外面,口中還說道︰「若是不走在陪陪我這老人家看看外面的風景吧。」
端太妃和唐太後二人在御花園相遇的事很快傳到太皇太後耳邊。
「二人都說了什麼?」太皇太後逗著一直金絲雀張口問道。
「端太妃夸贊了皇後娘娘,同時也對于美人這等人罵了幾句。」淺月恭敬的回答。
「端太妃沒有辜負當初哀家將她留在宮中的一片心意。」太皇太後對端太妃很是滿意,二人從少女時代一直服侍宣化帝,一直到如今坐上太皇太後和太妃的位置,幾十年的相處,太皇太後自認為對端太妃特別的了解,對她也是信任有加。
「太妃,太後已經將于美人宮中的一個宮人悄悄帶回自己宮中了。」
端太妃听聞後唇角帶笑,就差這一步了,唐太後你可不要讓我失望才是呢。
「若是說實話的話,娘娘還能饒你一條狗命!如若不然,就等著凌遲吧!」唐太後身邊的掌事姑姑厲聲說道。
「娘娘饒命!皇後身邊的暮雪姑姑確實去找過美人幾次,听聞是奉了皇後的命給美人送一些用的。」這名宮人頭搗蒜般的不停磕著。
此人不過是于美人宮中打灑的宮女,于美人獲罪後這名宮人被送往辛者庫,今日冷不丁被太後身邊的人帶出來,心中惶恐不安,不用太後多問,將知道的一股腦都倒了出來。
「好你個皇後,我說呢當日怎麼來的這麼巧,原來是唯恐本宮從于美人口中問出什麼來!」唐太後心中一股怒火,恨不得立刻去找王皇後算賬。
「姑祖母。」賢妃在宮人的攙扶下小心翼翼的進到殿內。
「你怎麼來了?」唐太後讓她做下關切的問道 ︰「你身子骨還沒有好,要好好的休息才是。」
「姑祖母我听聞您去辛者庫帶回一名宮人,就想著前來看看是不是有什麼消息了。」賢妃怎麼也不相信于美人有膽子謀害自己,于美人進宮時日尚短,平日里低調身居簡出,若是說皇後謀害自己倒還有幾分相信。
「有人在你身邊亂說話了吧?」唐太後瞧了一眼身後的紫鵑神情不悅。
紫鵑忙跪下說道︰「還請太後恕罪,奴婢也是為娘娘抱打不平這才注意著宮中各處的動向。」
「你倒是忠心,可這片忠心卻不為主子的身體著想,來人拉下去!」
「娘娘救命,太後娘娘饒命啊!」
「娘娘開恩,紫鵑從宮外就被妾身帶到身邊,她一直對妾忠心耿耿,所作的一切都是妾的安排。」賢妃跪下哀求。
「好了,你起來吧,不過是打幾個板子,省的她胡言亂語。」唐太後讓人將賢妃攙扶起來。
手一揮,一室的宮人都退了下去︰「本宮知道你一直惦記著那件事,也知曉你不相信是于美人害得,不過你放心本宮會為你報仇的。」
「太後,真是另有凶手?是誰?」
唐太後看她急迫的眼神只得告知實情︰「是皇後!」
「妾就知道是她,她一直嫉恨妾懷有身孕,可是她不是已經有了大皇子了,為何還要對我的孩子下手,妾這就去找陛下,讓陛下做主!」賢妃說著準備向外走。
「你站在!」唐太後呵斥道︰「你做什麼去?無憑無據你去指正皇後,難道你忘了她身後的人了?」
「太後, 難道有宮女做證也不行?」賢妃露出絕望。
「你以為一個小小的宮女就能扳倒大夏國的皇後?就算陛下能站到你這邊,還有太皇太後她能眼瞅著這件事發生,賢妃啊,不是本宮說你,這是宮中,你什麼時候才能清醒過來!」
賢妃心中不甘但也不得不承認太後說的是實情。
「既然孩子已經沒了,你現在要做的是好好調理身子,重新獲得陛下的歡心。」入了宮,就不能再像宮外一般,宮中的殘酷讓人迅速成長,唐太後希望賢妃能理解自己的一片心。
「娘娘,難道妾的皇兒就這麼算了?」賢妃淚流滿面,不甘心的問道。
「忍!我們只能忍著!來日方長,不一定誰能笑道最後!」唐太後面上露出堅毅的神色,太皇太後總有西去的一日,沒了這個靠山,到那個時候看皇後怎麼囂張!
殿內氣氛冷到極點,殿外人只能听到隱隱約約有人哭泣的聲音。
等了這麼久王淑婉終于收到童映萱的回信,只是心中內容讓她傷心不已。
童映萱信中說︰已經查到王家人落腳的地方,只是可惜王夫人和王大人已經西去,庶妹和容姨娘下落不明,如今只能知道王靖還在漠河那里做苦工。
「母親!」看完信,王淑婉發出野獸一般的嘶叫聲,只可惜人已西去,在也回不來了。
信中末尾童映萱告知已經想辦法將王靖救出,若是成功到時再來信相告。
能救一人就盡量救一人吧,王淑婉擦了擦眼淚給童映萱修書一封,若是人救回不要回京城,就待在壽城,為王家留下一點血脈,王淑婉不勝感激!
一想到母親,王淑婉對唐俊同的恨意更加重,若不是唐俊同袖手旁觀的話,母親何至于一路奔波命喪他鄉。
唐俊同!
手死死攥緊手帕,親人的離世,巨大的悲痛,王淑婉將這一腔的恨意都加注到唐俊同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