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六十九章 無所謂之

八九品官員缺口太大,讓來宗道等人傷透了腦筋,官府根本找不到這麼多人,倒是有不少落魄的讀書人願意去當九品小吏,可人數太少,而且沒有提拔的機會。

大明的官,可不是誰都能當的,秀才根本沒資格當官,舉人也只是有資格,但還要等,至于什麼時候有機會,那就要看天意了。

真正能能夠為官,而且能得到提拔的,只有進士。

可進士能有多少,三年才出那麼一批人,不過這些人一旦考中進士,七品起步,治理一方。

這也是朱由檢最想廢除的地方,七品在大明已經是不小的官了,一縣縣令也就七品啊。

滿腦子的之乎者也的人,真的能夠治理一縣嗎,簡直就是玩笑。

現在好了,八九品官,雖然不大,但有鍛煉的機會。

而且只要是以功名為官者,皆一視同仁,都有提拔的機會,不需要考上進士才能為官。

當然,有意見的就是那些進士了,本來可以是七品老爺的,現在只能去做八品小吏。

而且按照朱由檢的意思,你是秀才,只能在從九品小吏上慢慢熬,不甘心,那也簡單,到了考試時間,你還可以去考,只要考上,立刻提拔一級。

舉人也是如此,正九品太小,那就去考進士,考上了就是從八品,前三甲甚至直接正八品。

這其實就是後世的公務員系統,朱由檢的稍微修改一下罷了。

地方官府,真正做事的就是那些八九品官員,從七品已經是縣局長一級,八九品也不小了。

很快,皇帝讓那些秀才、舉人為官的消息傳出,天下讀書人紛紛驚動,有人歡喜有人愁。

「我等十年寒窗,讀得聖賢書,且可為九品小吏!」

「進士才八品,有違祖制,實不可取,,,,,,」

「諸位與我同往宮門請命,,,,,,」

不少人反對這個改革,大部分都是國子監的那些只認為必中進士的大才子,他們本有希望出世便是七品縣令,甚至直接留在京師核心衙門的。

可如此一改,他們寒窗十年,最後只能去做個八品小吏,誰甘心,紛紛鬧騰起來。

「皇上聖明!」

「我等當報效朝廷,,,,,,」

「快走,去吏部看看,,,,,,」

「九品又如何,也是朝廷命官,也可提拔,,,,,,」

「不錯,誰知將來如何,九品亦可為朝堂大員,,,,,,」

反對的讀書人有,但大部分讀書人還是非常支持之個改革的,因為他們本來就無望進士,不上不下,老死不活,做個九品小吏也不是不可。

不少人收拾行裝,趕往吏部,這是他們出人頭地的機會。

當然,也有人非常不滿,皇帝竟然取消讀書人的優待,也就是說他們名義下的田地將足額交稅,那些投獻之人且會繼續給他們糧食。

沒有投獻,沒有收入,他們不去為官,又沒有其他收入,只能餓死。

皇帝這一手驚動不少人,影響無數人利益,可也有不少人得到好處,吏部衙門忙得焦頭爛額,前來登記的讀書人實在太多了。

至于那些去請命的書生,朱由檢理都懶得理,區區一群酸儒,還當自己是個人才了不成。

你要是科學家,要是發明家,要是經世奇才,朱由檢絕對不會虧待,可一群讀書人,大明多了去了,要死死遠點。

當然,也不是沒人提出如此行徑,可能會寒了天下讀書人的心。

朱由檢听後只能呵呵一笑,沒事,寒了心就別讀書就是,有脾氣去種地,去行商,朱由檢還真不信沒你們這大明就沒人當官了。

有膽子去造反,去聚眾鬧事,看你的脖子硬還是我等刀子快。

「督公,那些書生在皇宮門前鬧事,要不要拿人?」

錦衣衛衙門,曹化淳冷著臉坐在上首,細細品著香茶,听著南鎮撫司王鵬翀的匯報。

「你想讓咱家人頭落地?」听了王鵬翀的話,曹化淳緩緩放下手中的精美茶杯,冷冷看著王鵬翀。

「屬下該死,屬下絕無此意。」

曹化淳的手段非常厲害,那怕南鎮撫司指揮使這樣的人物,在曹化淳面前,也不敢放肆。

「哼,」曹化淳冷聲道︰「皇上說了,錦衣衛無緝拿之權,咱家最後說一遍,下次再提,咱家只好上報皇上了。」

「屬性該死!」王鵬翀是錦衣衛老人,一時還改不了那種隨便拿人入獄,刑訊逼供的手段,倒是讓曹化淳抓住了不少把柄。

「雖然不能拿人,但也不能出事,」曹化淳淡淡的道︰「派人混進去,將那些個帶頭的全部記下來,查清身份,看看背後還有什麼人,,,,,,」

「屬下這就去辦,」王鵬翀急忙領命而去。

「督公,」此時,經歷司指揮使衛時春進來,對曹化淳恭敬的抱拳行禮。

曹化淳急忙露出笑臉,笑呵呵的道︰「衛大人不必多禮,快請坐。」

「多謝督公,」衛時春道謝之後,開口道︰「督公,按照聖上的意思,要調訓面生的進行訓練,分開訓練,然後安排到各地,不過人手有點不夠,你看,,,,,,,」

「小事,衛大人放心,咱家這就調派人手過去,」曹化淳對王鵬翀和鐘承望可以不客氣,但對這個執掌錦衣衛經歷司的衛時春可不敢怠慢。

衛時春是大明伯爺,曹化淳偶然之下知道,此人是最早投效朱由檢的人,而且為人低調,也不拉幫結派,不貪財,為人隨和,絕對是皇帝的心月復。

這種人是曹化淳最怕的,曹化淳知道,其實衛時春是皇帝派來看著自己的,自己要是認真辦事那就沒事,要是有異心,絕對會死無葬身之地。

皇太極撤兵了。

皇太極征討朝鮮無功而返,正黃旗損失千余人,瓖黃旗損失近六千人,瓖藍旗也損失巨大,差不多廢了,正白旗好點,損失不到千人。

而鎮守鎮江城的瓖白旗損失兩千余人,大大小小加起來,皇太極這次征討朝鮮折損一萬四千人,可謂大敗。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