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幾乎可以想象幾位先生翻到這份考卷時痛罵的情形, 秋試時, 譚振興每題五首詩還算好, 隔天策論, 很多人學譚振興備了兩篇文章,看得幾位先生頭大,哪怕同個人寫的文章差距十萬八千里,弄得先生沒法點評, 若評好,文章會張貼出去供其他讀書人看,那此人其他文章也會流出去,文章懸殊大容易引來質疑。

再者, 如果每個人都多寫幾首詩幾篇文章,相當于多了成倍的考生, 先生們哪兒看得過來。

因此, 冬試前, 特意叮囑出題的先生批注好每題只能寫一首詩。

結果, 遇到個不認真看題的, 又或者看了題目固執己見偏要多寫的。

無論哪種情形,只怕會惹惱其他先生就是了。

譚振興洋洋灑灑寫了幾頁紙, 交卷時, 整個人志得意滿, 神清氣爽,出來遇到楊府少爺,眉眼含笑的打招呼, 熟稔的問楊嚴謹考得好不好。

楊嚴謹眉頭緊皺地看他眼,譚振興心領神會,拍他的肩安慰道,「別灰心,用功讀書,明天那場好好考。」

楊嚴謹︰「」觀譚振興神情,特別像在安慰落榜之人,眼神溫柔似水,語重心長,看得楊嚴謹沉了臉,含糊不清應了聲就埋著頭往前走。

譚振興還想再說點什麼,但人已經走遠了,他低低長嘆,去找譚振學和譚生隱,說起楊嚴謹失魂落魄六神無主的模樣連連嘆氣,比楊尚書還憂心似的,譚振學道,「楊少爺勤學好文,幾歲能詩,不會不好,大哥怕是想多了。」

楊家祖上雖是武將,但棄武從文後特別注重子孫的學識,楊嚴謹聰慧早達,幾歲就出口成章,名震京城,在詩詞方面的造詣不輸他們。

只是以前不曾特意打听而已,還是碼頭的雜工和他說的。

「是嗎?」譚振興聞所未聞。

譚振學給他背楊嚴謹從前寫的詩,譚振興細品,真不比他們差,為楊嚴謹欣慰的同時心里止不住泛酸,楊家有今天多虧譚家祖宗的書,怎麼就沒給他們留點呢?

幸虧他機靈準備了很多詩,數量上完全碾壓楊嚴謹,他嘿嘿笑了起來,信心勃勃道,「楊家有祖宗的書又如何,我照樣能另闢蹊徑揚名立萬。」

然後把自己答題的情況說了,譚振學瞠目,「試題明明白白寫了每題只寫一首詩,你寫那麼多作甚?」

「想都想好了,不寫多難受啊,況且我就踫踫運氣而已,沒準先生看我別出心裁就評我為優了呢?」

譚振學︰「」

不僅詩文,策論譚振興照樣我行我素,整整寫了近二十頁紙,閱卷先生看都懶得看,要不是看譚振興是帝師後人,直接跳過看其他文章去了,看到最後,慶幸自己沒錯過這幾篇好文,可想到譚振興沒按照題目寫文章,糾結要不要將其評為好文,而譚振學的文章精煉流暢,風格細膩,讓人賞心悅目,沒法不評為好。

比起綿州,冬試明顯看出文風鼎盛的州府和其他州府的差距來,統共挑了二十首好詩,除去譚家兄弟,江南和魯州兩地就有十來首。

據說這還是兩地讀書人沒有全來的情況,如果兩地的讀書人都涌入京城,其他州府恐怕更難佔得一席之地。

這次被先生稱贊的詩和文章里,譚振學的名字赫然在列,可出盡風頭的依然是譚振興,憑借過硬的數量,引得國子監先生印象深刻,每題十一首詩,裝訂成詩冊都不是問題,而且雖然他不合規矩每題多寫了十首,耐不住受讀書人喜歡啊。

「听聞大公子學富五車才華橫溢,我等特來取經的。」

碼頭,幾個讀書人圍著譚振興,問他怎麼寫出同等水平的詩詞來,要知道,譚振興的詩都不差,之所以沒被評為優乃其不符合試題要求,其實認真品味,譚振興的詩真不差。

譚振興扛著碼頭,腦子向左歪著,汗流浹背道,「待我扛完麻袋再說罷。」語畢,邁著腿飛速前奔,硬是和周圍讀書人拉開段距離來。

讀書人追了幾步追不上就泄氣了,再看譚振興,大氣都不喘的,放下麻袋就箭步流星的跑向碼頭,不知道累似的,還會和其他雜工交流扛麻袋的經驗,要不是氣質斯文,都看不出是個讀書人,幾人靜靜地看著譚振興來來回回的跑,不說譚振興作何感受,他們看著都累,但譚振興卻不知疲倦,待有人說卸貨完畢,譚振興興奮地走向做登記的管事,挨個挨個幫人算賬。

排隊領工錢的雜工們站成三列,譚振興,譚振學,譚生隱各負責一列,他們算賬的速度很快,常常管事報完雜工的麻袋數,他們就算出雜工該領的工錢了,撥算盤的賬房先生都被比了下去。

讀書人看得驚呆了,不敢相信三人如此精通算數,他們望塵莫及啊。

回去時,他們不僅僅討論譚家兄弟的詩詞文章,更重要的是算學,科舉改革,明算比重增大,私塾書院考試重視算學,可文人骨子里更愛詩詞歌賦,學算學時頗為吃力,私底下和很多人聊過,難題都不知作何解,《九章算術》深奧,看得似懂非懂,稍微有點難度的題就得琢磨許久。

他們恍惚想起,譚振興他們在國子監秋試明算這門就出類拔萃,冬試恐怕也不會太差,重要的是,他們是怎麼學成的

想到某種可能,幾人面面相覷,心里有了算計。

這天,譚振興送了孩子後去碼頭,只見扛麻袋的隊伍里多了好幾個讀書人,他們彎著腰,像婦人背孩子似的背著麻袋,步履笨重,大汗淋灕,譚振興認識他們,不由得納悶,「你們也開始找活貼補家用了?」

話完,就看幾人脊背又彎了些,曲著腿,龜速的前進,臉上血色全無,卻不忘朝譚振興擠出個笑,「不不是。」他們純屬想體驗譚家兄弟的生活而已。

沒想到遠比他們想的困難,剛開始他們故作輕松咬牙堅持,幾步後肩膀就火辣辣的疼,不得不彎著身,讓麻袋滑落到後背,哪曉得後背沒力,直接差點把他們壓垮,害怕丟臉,不得不彎著身,雙手撐著膝蓋,一步一步的往前走。

「那你們來作甚?」感覺他們氣色不對勁,譚振興蹲身,拍了拍厚實的肩膀,「還是我來吧,就你們這力氣,扛完麻袋回去躺下就起不來了。」

他們不信邪,同樣是讀書人,沒道理比譚振興差這麼多,緊緊咬著牙朝前邊走,虛聲道,「沒事我們行的。」

他們細細研究過譚家兄弟的考卷,從院試到鄉試,再到國子監的秋試冬試,譚振興他們進步神速,根本不是普通讀書人能達到的,除非有竅門,縱觀他們從綿州到京里表現,和綿州其他舉人不同的就是砍柴了,砍柴對讀書有什麼幫助無人說得上來,正因為這樣,譚振興他們砍柴的行徑分外可疑。

讀書人以科舉為重,誰肯舍得花整個上午砍柴啊,譚家兄弟肯砍柴,必然有旁人看不到的好處。

思來想去,就是有助于讀書了。

眼下他們放棄砍柴來碼頭扛麻袋,可見扛麻袋的成效和砍柴差不多。

像發現了他們進步的秘訣,幾個讀書人陡然來了精神,厚重地說,「我們能行。」

譚振興不好再說什麼,去找管事登記名字扛麻袋去了,他走兩趟,幾個讀書人磨磨唧唧的還沒到板車旁,譚振興不知他們腦子里想什麼,掙錢就踏踏實實干活,受不了就回屋看書,有這個功夫,都能寫首詩了,他們卻和麻袋杠上了,等著吧,半天下來掙不到錢不說,還耽誤了學習。

如他所料,幾人扛麻袋掙的錢不夠進飯館吃頓好的,圖什麼啊。

以為幾人堅持不過兩天,不成想低估了他們,幾人足足堅持了五天,到第六天就不見人影了,他心里奇怪,問碼頭雜工有沒有看到那些讀書人,雜工們搖頭,「莫不是以為下雪江面結冰就無船靠岸了?」

夜里下了場雪,大雪紛飛,天地銀裝素裹,卻不到結冰的程度。

照往年來看,離江面結冰還有半個月左右,到時候就沒船只靠岸了,再等就要等到明年。

望著霧茫茫的江面,譚振興驚訝,「江面真的會結冰嗎?」

自幼生活在綿州,不曾見過江面結冰的盛景,他有點期待了。

「會啊,那時候咱就沒事兒做了,安安心心回家過年,等年後再來咯。」每到封碼頭時就意味著年關將近,雜工們辛苦一年,就指望年底休息段時日,養好身體,等來年繼續,他們問譚振興,「到時候官府會封碼頭,大公子還繼續找活兒做嗎?」

早先他們問譚振興為何來扛麻袋,譚振興直白的說貼補家用,在雜工們眼里,譚家清貧得很,「大公子要是沒有門路,我能幫你問問。」

「再說吧。」譚振興得回家問過譚盛禮再做打算。

譚盛禮天天在屋里默書,不知不覺,書架上多了很多書,譚盛禮只默書不做批注了,譚振興轉述雜工的話,譚盛禮看了眼書架,「年後再去吧。」

京里年味濃,大街小巷的孩子都拿著鞭炮玩,譚盛禮給譚振興他們布置了新的功課,給書做批注,算是讀書最難的境界了。

作者有話要說︰  請注意安全啊!!感謝在2020-01-20 23:59::56:49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uhanuts 2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肉肉 20瓶;22402456、天吳 10瓶;豁然開朗、晨希 5瓶;羨 4瓶;梟倚蒼穹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