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那譚家祖宗真是顯錯了人, 譚家誰不比他強啊, 父親就不說了, 滿月復經綸德高年劭, 二弟師承父親學問品行無須多言,三弟天資聰穎足智多謀,祖宗顯靈在他們任何身上都能讓譚家聲名遠揚,比顯靈在他身上強多了

莫不是祖宗喜歡顯靈在弱的人身上?那也該是汪氏啊, 汪氏生了世柔都多久了,肚子到現在也沒個動靜,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沒有祖宗不關心子嗣的。

祖宗真要顯靈, 怎麼也輪不到他身上。

可此事此事不是祖宗顯靈的話,也就說, 國子監的先生眼神有問題了。

等再看譚盛禮桌上的信, 他心情就很復雜了, 譚盛禮收到了國子監祭酒的信, 祭酒邀請譚盛禮入國子監做先生, 教哪門任由譚盛禮選,誠意滿滿, 要不是信封瓖金印著國子監三個大字, 他以為是哪間私塾呢, 要知道,國子監乃朝廷所建,能入國子監做先生, 何等榮耀啊,換作以往,譚振興會為譚盛禮拍手歡呼。

而此刻,他高興不起來。

他給譚盛禮研墨,試探地問了句,「父親要去嗎?」

他覺得國子監名不副實,譚盛禮去教書簡直砸自己招牌,譚家一步一步走來不容易,名聲于他們極為重要,此事需三思而後行。

「振興覺得不妥?」譚盛禮抽出白色宣紙,準備給祭酒回信,隨口問了句。

譚振興低下頭,實話道,「兒子覺得讀書人過于捧高國子監了。」作為最高府學,國子監的學生才高八斗顯而易見,但先生似乎差了點,就沖他們評自己的經義考卷為最優就看得出來,經義有幾道題他不懂,依著習慣寫了些詩上去,莫名奇妙竟是最優,閱卷官再喜歡自己的詩也不該在這種大事上偏袒他吧。

弄得他到現在都不敢出門,不怕其他人質疑,就怕其他人深信不疑來問他那幾道難題,答不上來不是丟臉嗎?

「哎」他嘆了口氣。

譚盛禮放下筆,來了興趣,「此話怎講?」

國子監凡五品及其以上官家子弟才可入學,旨在研求實學,經世致用,繼承父業,報效朝廷,然而隨著文官當道,科舉成為國子監的目的,學生們追名逐利,先生亦為科舉名聲所累,再無往昔純粹,否則以薛夫子的才學人脈,怎會拘于學堂而不入國子監呢?

譚盛禮詫異譚振興竟看出些苗頭,這可是譚振學和譚生隱都沒看出來的呢。

譚振興臉紅,羞赧地看向別處,低低道,「這場經義考試,兒子答得不好,有幾道題不會做,不想留白,就寫了幾首詩文作答,國子監先生竟評我為最佳,想來沽名釣譽沒有真才實學。」

考卷不留白是他的習慣,不會做的題以詩文作答也是他的習慣,最初他是抱著僥幸,希望他的詩文能得閱卷官親睞從而給他個好的名次,誰知願望成真,他反倒瞧不起閱卷官做派了,大抵他骨子里還是有譚家人那份正直吧,不喜歡弄虛作假。

譚盛禮︰「」他怎麼就以為譚振興開竅變聰明細心了,寧肯信大陽打西邊出來也不該信譚振興會留意這些,他深吸口氣,完全不想搭理他,然而又怕譚振興喜怒形于色讓人誤會,擺手道,「去把你不會做的題以及你寫的詩默下來我看看。」

國子監的先生們飽讀詩書,祭酒學識更是無人能及,豈能讓譚振興看輕。

不多時,譚振興就默了試題和‘答案’來,譚盛禮掃了眼,「這詩是臨場發揮?」

「是。」

譚盛禮再認真看,大概明白經義先生為什麼稱贊譚振興了,不是譚振興回答得多準確,而是他以詩作答很巧妙,這幾道題,讓陌生的私塾夫子看絕對會被判回答錯誤,但國子監的經義先生博覽群書才華橫溢,不拘泥于任何形式的考卷,且譚振興的詩說和題沾邊又不沾邊,模凌兩可,這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回答,正確錯誤全根據閱卷官的胸襟學識來。

只能說,譚振興運氣好,遇到個胸襟豁達學識淵博的閱卷官。

亦或者,閱卷官結合譚振興前兩場考試,以為譚振興又在炫耀顯擺自己的才學,故意不好好答題,以詩作答吸引人注意而已

譚盛禮隱隱覺得是後者。

這不,隨著譚振興的考卷傳遞開,眾讀書人無不欽佩譚振興答題新穎,嚴肅又嚴謹的試題,譚振興答得五花八門,算是今年國子監考試的亮點,無論是每題五首詩,還是策論三篇文,不得不讓人心悅誠服,幾十年來,不是每個人都想得出這種法子,即使有人想到了,也不是每道題能想出五首詩,策論能寫三篇文章。

肚里沒墨水的人辦不到,譚振興不愧是譚家長子,帝師後人,很有帝師當年的風範呢。

沒有任何意外,這次考試譚振興的風頭蓋過了所有人,詩文和策論還好,經義這門譚振興毫無自信,且十分心虛,見著讀書人他就躲,真躲不過就硬著頭皮聊,但只聊生活趣事,不涉及任何讀書相關的內容,言行成熟穩重,輕聲細語得像變了個人,譚振學擔心他又憋著什麼沒說,問他,「我看他們手里拿著文章,許是想和你探討兩句,你怎麼不給他們機會就走了?」

「我多大能耐我不知道你還不知道?經義考試莫名奇妙就成最佳了,到現在我都沒緩過神來,還是離他們遠點。」免得被他們發現自己欺世盜名胸無點墨,不能說胸無點墨,就是還達不到國子監先生稱贊的那樣而已,說話間,他偏頭張望兩眼,問譚振學對這才考試有何看法。

譚振學的文章自成一派,在眾文章里絕對讓人眼前一亮然後愛不釋手,同風格的文章里,譚振學的文章屬佼佼者,然而這次考試似乎不太好,詩文得到了先生贊賞,文章沒有半點動靜,他找很多人問,才知方舉人這次考試風格和譚振學相同,先生選了方舉人,必不會選譚振學了。

要不他怎麼說國子監先生眼楮有問題呢,就方舉人的那篇文章,趕譚振學差遠了。

譚振學不知譚振興所指何事,道,「天子腳下,才華者眾多」

譚振興打斷他,「我問你失望不?」譚振學在他們當中各門功課都最好,這次卻沒冒尖。

都是方舉人,譚振興恨得磨牙。

譚振學愣住,「不失望。」京城不比綿州,能人輩出,他由此成績乃情理之中。

「肯定是方舉人偷偷賄賂了閱卷官,否則怎麼選他不選你,就這麼算了?」要不是方舉人偷偷把譚振學的文章署上自己的名字,眾人知曉那是譚振學的文章,必會細看他的文章,這次譚振學的名字也會被其他人知的。

譚振學嘆息聲,「好好努力,準備來年會試吧。」

譚振興︰「」不是他說,以譚振學這性子,將來很容易吃悶虧,小妹說了,方舉人是踩著譚振學往上爬,之前不追究是為撒網,眼下時機成熟,該收網了。

屬于譚振學的該拿回來。

「二弟啊,你該感激你是我二弟」遇到事情他做兄長的能給他撐腰,譚振學若是他父親,長輩的話他沒膽反駁,恐怕只能看著他吃下這記悶虧,捏捏譚振學的肩,譚振興斜嘴笑,「等著吧,大哥為你出頭。」

譚振學心底升起不好的感覺,「大哥要做什麼?」

方舉人文章入閱卷官的眼是他文章好,兩人風格看著很像,字里行間措辭大相徑庭,他看過方舉人的文章,乍眼像他的文風,細看則差別很大,再說了,即使像也沒什麼,他不在意,天下讀書人多,文風相同是很稀松平常的事兒,無須介懷,做好自己就行。

譚振興小心眼,哪兒容得了方舉人霸佔譚振學名聲,他道,「方舉人左右逢源,作為同鄉,總該上門恭賀他幾句啊。」挑眉嘿嘿笑了兩聲,等到傍晚乞兒回來,慫恿乞兒去樓下道賀,乞兒看他眼,拒絕,「夫子要我多練字,我哪兒都不想去。」

沾了譚振興和譚振業就沒好事,他到現在都記得這個道理。

譚振興拉過他,「樓下又不遠,傳兩句話而已。」害怕牆不隔音,他小聲道,「一句話也行,乞兒啊,振興哥對你不錯吧,難得請你幫個忙,你不會不給面子吧。」

乞兒︰「」

「什麼話?」乞兒戒備地問。

譚振興又笑了,「我就知道,關鍵時刻還得靠乞兒。」

乞兒心下不安,青澀的臉皺成了一團,好在譚振興要他傳的話很簡單︰恭賀方舉人文章小有所成。

確實是道賀的話,乞兒下樓時反復琢磨譚這話,想破頭也想不出有什麼不對勁,故而如實轉達給方舉人听,只見方舉人眼神微變,笑意僵在了臉上,知道還是上了譚振興的當,乞兒上樓問譚振興,譚振興故作高深,「沒事,振興哥是為他高興,咱綿州少有出人才,方舉人能走到這步不容易啊。」

看他表情可不是為方舉人高興,乞兒索性不問了,左右最後會傳到譚老爺耳朵里的,等著便是。

哪曉得他不問,耐不住譚振興自己要說,「我是給你振學哥出頭呢。」

乞兒忙捂住耳朵,驚恐萬分的退到桌邊,讓譚振興不用告訴他,他害怕挨打。

譚振興︰「」

也太小看他了,小妹出的主意怎會被識破,譚振興半點不擔心傳到譚盛禮耳朵里,因為小妹給他想好了說辭,不會出問題的。

這不,乞兒下樓不到半個時辰就有讀書人來打听方舉人和譚振學文風相似之事,方舉人憑文會一舉成名,文風細膩婉約又不失大氣,但那次後,方舉人的文章雖好,始終略有不及。

起初他們猜測是那篇文章乃方舉人細心打磨過的原因,參加文會,都會精挑細選自己認為滿意的詩和文章撐場面,以為方舉人也是如此,但看過譚振學的文章後又听乞兒那句話,隱隱覺得里邊有事。

面對眾人的詢問,譚振興笑而不語,只是那上挑的眉讓大家想起前些日子,似乎每次提到方舉人,譚振興都會露出這般神色,像是孩子成材後父親臉上欣慰又愉悅的笑…

是了,譚振興的表情就是這樣,但兩人無親無故,照理說譚振興不該有此神色,除非…

眾人想到什麼,若有所思地看向了譚振學。

然後得出個結論︰方舉人的文章是學譚振學的!

譚振興半個字沒說,讀書人心底已經「捋清」了高低,出門就交頭接耳起來。

譚振興︰「……」不愧是小妹,幾個字就讓二弟名聲高于方舉人,小妹說得對,人心善妒,站得越高嫉妒的人就越多,稍不注意就會落下話柄。

雖不至于讓方舉人名聲掃地,但他越不過譚振學去了,兩全其美啊…

而且過了兩天譚盛禮都沒問起此事,譚振興更對譚佩珠佩服得五體投地,絕了。

讀書人對方舉人的質疑譚盛禮留意到了但不曾多想,他回信拒絕了祭酒的邀請,當天傍晚,祭酒就親自上門來。

國子監祭酒大人姓廖,五十不到卻已滿頭白發了,兩鬢布滿了褐色的斑,面容消瘦而憔悴,臉上皺紋橫生,譚盛禮震動,拱手見禮,「見過祭酒大人。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在2020-01-15 23:56::53:54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剪一片雲 40瓶;雲、呦呦、肆 20瓶;言兮 15瓶;為絕美愛情干杯 7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